老爸故意把锅子温度开得很高,儿子一上手就烫出个泡炒茶,没个十年功夫学不来90后炒茶师和他的“炒茶王老昨天上午,见到陆一骅时,他正头也不抬在扒拉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马上就要出去了。”白色宝马车的后备箱打开着,家里人帮忙把一盒盒包装好的龙井新茶,整整齐齐放进去。

“一个老客户打来电话,急着要我送新茶过去。”陆洲东说,现在正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他肯定脱不开身,所以,送货的任务就交给了儿子。

陆洲东,龙井村的炒茶王。陆一骅,陆洲东的儿子,90后,子承父业,要坚守手工炒茶这项事业。

炒茶,没个十年功夫学不来

90后炒茶师和他的“炒茶王老爸”

90后炒茶师:童年就在茶香中度过

现在正是春茶上市的时候,走进龙井村,到处能闻到扑鼻的茶香,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炒茶。不过,炒茶的人都以年长者居多,今年才24岁的陆一骅显得很特别。

陆一骅一米八二,高高大大,一副黑框眼镜,一件黑T打底,外面一件薄开衫。

先在锅底撒一点儿油,油一开始噼啪作响时,陆一骅抖抖簸箕,把已经摊放了一段时间的龙井鲜叶撒入锅中。“这叫炒青。”陆一骅手掌平摊,压着锅底,把茶叶顺手势带上来,再慢慢抖落。几下之后,新鲜的茶叶慢慢收拢了起来,白色青烟从茶叶中蒸腾而出,茶香四溢。

“这一步不用我教了,他自己可以炒得很好了。”陆洲东走过来,稍微看了下,就走开忙着招呼喝茶的客人去了。

陆一骅话不多。和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不一样,他2011年从部队退伍后,并没有随大流去市区谋一份工作,而是回到村里,帮着老爸炒茶。

“从小就在锅边长大。”陆一骅的童年就在茶香中度过。

即使是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但陆一骅还是觉得炒茶看似简单,真炒起来,其实门道很多。“手法、温度,都很有讲究。”陆一骅说,这些都得自己摸索。还好,他有一个“炒茶王”老爸,可以悉数传授炒茶真经。“即使我有个什么偏差,我爸也能帮忙炒好。”

想过自己的水平有一天赶超老爸吗?“慢慢学吧。”陆一骅不紧不慢地回答。

老爸“炒茶王”:心疼但也开心

老爸陆洲东,是个很有个性的“炒茶王”。对于不懂茶的人,出再高的价他都不愿出手,而对于懂茶投缘的人,他可以把上好的茶叶拱手相送,分文不收。

“我就喜欢钻研茶。”陆洲东在读了十多年的书,“真要把茶炒好了,你就得研究茶的物理特性。”

“现在都说,茶叶炒得好不如卖得好,可我不这么觉得。”陆洲东说,茶炒得好,自然拥趸众多,不愁无人问津。炒茶过程虽然乏味,但却是

他最大的乐趣,陆洲东还自己研发龙井制成的乌龙茶、红茶。

龙井村里多数村民家境殷实,大多数村里人都希望子女在市区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不用再从事炒茶这样的苦差事。陆洲东不差钱,为什么要儿子回来和自己学炒茶?

“这是一门手艺。”陆洲东一板一眼地告诉我,“有一门手艺,就可以养活自己。”陆洲东说,“一开始,我们也是希望他好好念书,在外面找份好工作,可他宁愿回家炒茶。”

陆一骅的妈妈说,读中学时,他爸那时候发狠了,故意把锅子温度开得很高,结果,陆一骅手上烫出泡来,可没烫退他学茶的想法。

“哪个爹妈不疼小孩的。”陆洲东说,他就是要试试儿子吃不吃得起这份苦,炒茶师傅手上烫起水泡,那是家常便饭,而且经常炒茶的人,屁股上还会有两只“眼睛”,那是和板凳磨的!

而且,炒茶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雨前特级龙井是一种炒法,一、二、三、四、五等茶,又各有各的炒法。”要精通,陆洲东说,起码得学个十年。

虽然一开始并不十分赞成儿子学炒茶,但后来,他慢慢变了想法,“这么好的手艺,无人继承,太可惜了,尤其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沉下心来学手艺。”儿子愿意学炒茶,做爸爸的,虽心疼但也开心。

这门技术需要时间打磨

希望看到年轻人身影

“现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多数有固定工作,很少有人为了炒茶放弃工作。”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局的姜新兵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和传承西湖龙井茶传统炒制技艺,早在两年前,杭州就制定实施了“西湖龙井茶炒茶工等级评定标准”。这一标准通过职业培训加资格考试的方式,将炒茶师认定为炒茶技工、中级炒茶技师和高级炒茶技师。不过,高级炒茶技师基本没有年轻人的身影。

“我们也经常举办炒茶培训班,但是,来参加培训班的年轻人并不多。”而且,说实在的,要学好炒茶这门技艺,时间很重要。“现场来培训一次,可以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很少。”姜新兵说,每年的茶季也就一季,可以学习的时间也很短,要真正擅长炒茶,需要时间打磨。

“政府部门也一直致力于保护龙井手工炒制技术。我们鼓励师傅带徒弟,带一个徒弟,师傅可以奖励1千元钱,建立手工炒茶中心,就是为了保护这门技艺。”

“最近,我们还在尝试制作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教学视频。”姜新兵说,希望对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的保存有所帮助。

cy260.COm小编推荐

信阳毛尖手工炒制


信阳毛尖手工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拣剔等过程。

1、生锅

生熟两锅均用直径82.5厘米的“牛四锅”,呈30-35斜度安放在33厘米多高的锅台上,两锅相连砌置。生锅即杀青和初揉,炒茶前要把锅面磨光擦净,保持锅面清洁光滑。锅温较高,各级鲜叶要求不同,高档鲜叶160-180℃;中低档鲜叶180--200℃。每锅投叶量0.5-0.75公斤。生锅炒制时间,根据鲜叶老嫩,芽叶肥瘦,水分多少灵活掌握,一般翻炒加揉捻需7-10分钟。

锅温升到要求时,开始投叶,用特制的茶把子(一种竹茅编扎成事的圆帚)有节奏地挑翻,将叶子在锅里不断翻炒,发出经微的啪啪声,水分迅速散发,约3-5分钟,叶质变软,叶片卷缩,手握成团改用起揉捻的“裹条”炒法,用茶把子前端竹梢将叶子收拢,在锅内呈弧形团团滚动,用力先轻后重,转幅先大后小,动作先慢后快,并不时用茶把抖散茶叶,以散发水分。如此交替进行,约经7分钟左右,炒至四、五成干(含水量为55%)条索明显,少量茶汁挤出有粘手感时,扫进熟锅整形.

2、熟锅

熟锅是形成毛尖细圆、紧直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形使水分蒸发,香气发挥,外形达到细、圆、紧、直。锅温80-90℃。锅面要求清洁光滑。

生锅叶扫进熟锅后,开始仍进行“裹条”和“扇条”。裹条用力大,转圈小,主要是进一步把条揉紧,扇条用力小,转圈大,具有揉条和散发水分的作用。当茶条紧细,进行“赶条”。赶条要求紧握茶把,稍碰茶条,上下转动,赶直茶条,抖散团块,炒至六、七成干,叶面茶汁不再相互粘着,就用右手(以习惯为好)进行“理条”。

理条包括抓条和甩条两种手法。抓条时,掌心向下,拇指捏起,离锅心12---15厘米高处用腕力将叶条由“虎口”处迅速敏捷地摇动甩出,使茶叶条从锅内心沿顺序落入锅心,手中的茶叶不要一次甩完,宜保留五分之二。循序进行,到茶条形成,达七、八成干(含水量33-35%)时即可出锅。

“理条”要抓得匀,甩的开,摆的直而不乱,所以手势开始应松、高、轻、慢,随水分散失,逐步紧、低、重、快。

3、烘焙

烘焙主要作用是固定外形,继续蒸发水分,达到干燥的目的,防止品质劣变,进一步发挥色、香、味。烘焙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中间适当摊放。

初烘(毛火):熟锅出来的叶子摊放在烘笼上,约半小时,每烘笼摊放4-5锅叶量,即可上炕灶进行初烘,初烘温度(烘头中心处)70--90℃,时间20-25分钟,每隔5-8分钟翻动一次,烘至含水量15%左右,即下烘摊放。摊放时间不少于40分钟,以使叶内水含量重新分布,利于足干。

复烘(足火):采用文火慢烘,火温60℃左右,每烘笼叶量2.5公斤左右,时间30分钟,每10分钟翻动一次,使其含水量达6%,手捏茶叶成粉末,色翠香高,条形美观,白毫显露时立即下烘。

4、拣剔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拣去粗老叶和黄片、茶梗及碎片,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

48岁的炒茶师傅31年炒了7000多锅茶


今年,中山陵茶厂的头锅茶由10位市民亲手炒制,这还是第一次。48岁的路桂华是茶厂的第三代炒茶师傅,已经连续炒了31年茶,她高超的手工制茶技艺令“徒弟”们赞叹不已。路大姐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保守地算,每年炒制春茶40天,每天6锅,31年下来,她已经炒制出超过7000锅雨花茶了。

10位市民学炒茶

上周,中山陵茶厂通过媒体邀请市民亲手炒制头锅茶。市民踊跃报名,茶厂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昨天,紫岚里街区附近的茶厂正式开炒头锅茶。

带领市民炒茶的,是茶厂的5位老师傅。路桂华最年轻,今年48岁,其他师傅都50多岁了。“我1984年到中山陵茶厂,在这里工作31年了。”她指着车间里的五口大铁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5个炉灶呈梅花形状排列,共用一根烟囱,俗称梅花灶。这是2000年茶厂搬到东沟停车场一带以后,按当年的规格、布局重新设置的。“几乎和当年一模一样。”路师傅说,旧的滚筒、杀青等机器都还在,揉捻机由铜的变成铝合金的了。

早上6点天刚亮,采茶工人就下地摘鲜叶。上午10点多,一篓篓叶芽被送到车间,路师傅捋起袖子,准备教10位市民“学徒”炒茶。她挑出几根鲜叶对现代快报记者说:“虽说一叶一芽,但这种叶芽太小,还没长成熟,而这个叶子被冻伤了,不能要。”不合格的鲜叶被她逐根筛出。

过去炒茶常忙到凌晨两三点

雨花茶的制作工艺精细。中山陵茶厂厂长戴康龙说,将叶芽揉捻成细、紧、实的“松针”,要经过精采叶芽、轻度萎凋、高温杀青、适度揉捻和整形干燥5道工序。

梅花灶的铁锅温度达到140摄氏度后,路师傅放入鲜叶,开始不断在锅内徒手翻炒。这样会不会将手烫伤?记者发现,她翻炒时双手灵活,根本不触碰锅底,摊开一双手,手掌上也没有老茧或水疱。“戴上白手套,炒茶就没有手感了。”路桂华解释,鲜叶要在锅里反复抛、闷几百遍,才能慢慢散发出淡淡香气,力度很关键,“炒嫩了茶叶会发红,炒老了喝起来有煳味。”

路师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刚进茶厂时,机器不先进,全靠人工炒茶。“上午6锅,晚上6锅,一天12锅。”她说,年轻时炒茶,要从早上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有一次,我累得趴在灶头上睡着了。”路师傅说,忙得腰酸背疼时,她会刻意看看满地摊着的鲜叶,督促自己继续干活。每天晚上忙完,5名炒茶师傅还要聚在一起品茶,给自己炒的茶叶评级。“茶叶太金贵,我们通常捻几根叶子尝尝。”路师傅说。

茶厂忙着给炒茶师傅招徒弟

戴康龙告诉记者,目前整个南京只有20多名资深炒茶师傅,厂里有5名。炒茶师傅不够用,雨花茶逐步走向机械化生产,虽然产量能大幅提高,但机器炒出的茶口感没法跟人工炒制的茶比。现在路师傅每天只需炒制4锅茶左右。炒制一锅茶,需要1小时。

高温杀青后,她将茶叶摊在大筐里,开始反复揉捻,直到叶汁流出来。“新茶叶子小,要慢慢哄着揉。”路师傅笑着说。“路老师,您这是把茶叶当成自己的孩子了吧!”听到她风趣的介绍,现场的市民“学徒”连连赞叹。路桂华告诉他们,炒茶是很辛苦的工作,要不停翻抛,比较枯燥,“我已经很久没带过徒弟了,茶厂也在招茶工。”前几年,茶厂招聘的茶工,不少干了一季便嫌累走了,只有这几位老师傅仍在坚持。

保守地算,每年炒制春茶40天,每天6锅,31年下来,她已经炒制出超7000锅雨花茶了。路桂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一个好的炒茶工,手上要有肉,手掌要灵活,最关键的是要肯吃苦。”

西湖龙井的炒制


西湖龙井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通常的工艺包括“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凡观看过炒制龙井茶全过程的,都会认为龙井茶确实是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

整个炒茶过程分为青锅、回潮、辉锅三个阶段

青锅:是在15分钟内将茶叶初步成型为扁平,茶叶被炒至七八成干。

回潮:是将经过了青锅步骤的茶叶起锅摊平在竹筛中回潮,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时间。

辉锅:是将回潮后的茶叶加入锅中炒干,使水分小于5%,并且进一步定型。大约需要20分钟。

辉锅后的茶叶起锅晾凉就是成品的西湖龙井了。

各个步骤地具体操作和时间由炒茶人根据自己经验来决定,一个好的炒茶人需要在十来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炒茶技术,炒茶技术对西湖龙井成品的品质影响很大。传统上,西湖龙井是由女人采茶,男人炒茶,但是现在也有很多女炒茶人。

90后茶人,谁说年轻人不懂茶


今年即将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前往浙江大学保研的河南姑娘马一校,学的是园艺学院的茶学。1993年出生的她讲起茶叶的烘焙、禀气、习性等茶学专业知识毫不逊色于卖茶者。“茶是一门文艺的、需要安静下来的艺术,学习茶学让我懂得耐心处事,它会慢慢磨去洗掉我身上浮躁的地方。”平时钟爱喝红茶、白茶的她如愿来到茶博会英德红茶展摊,做一名安静的茶艺冲泡者,通过实践获取更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我喜欢淡雅一点的茶,其实也是一种茶道中淡雅处事的态度。”

90后江西省工艺美术师王艺臻,擅长工笔人物、花鸟山水,兼修国画的她从小在外公舅父陶瓷大家的影响下笔润灵动意境优美。本次茶博会的万象展区,她守着亲手烧制、水墨彩釉的瓷器茶具笑意盈盈地候在那里,等待懂茶识瓷的人来将她的作品带走。“潜心在瓶器上绘画的时候,心里会先把成图勾勒出来。这些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我们家乡美丽的世外桃源婺源、遥里,我常常背上我的画板去那里写生。”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透过这位生长在幽美风光里的水灵灵的姑娘的画笔,画面意境之趣反映出闲适欢乐的百姓日常。

压茶的白族小伙张善男来自云南大理,22岁,压茶师。他的师傅,云南这几天过来朋友店里帮忙看店、聊天喝茶。遇见外国友人前来叹茶,她还能随时翻译,向对方介绍中国的茶文化以及朋友店里的产品。“我从2009年开始接触茶行业,最喜欢的茶一直是普洱,在此基础上加入柑普、陈皮等调味的茶产品也是我喜欢喝的类型。”(实习记者黄沐瑶文图)

王思仪和他的闽茶电商王国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帮助许多有志青年点燃了创业梦想。王思仪就是其中一位,仅仅5年时间,他就实现年销售额近7000万元的业绩,从一个网虫变身电商团队掌舵者。

红地毯、聚光灯、奖杯……年仅19周岁的王思仪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和这些联系在一起。在2012年,第九届全球网商大会上,安溪中闽弘泰电子商务创始人王思仪,成为全球十佳网商。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王思仪和他的团队,又斩获了铁观音线上销售冠军的殊荣。

网虫变身创业郎

在中闽弘泰龙门电商基地清幽的茶室里,围炉而坐,沏一壶上好的铁观音,轻啜细品,茶香氤氲,使人置身于茶乡的灵气与柔情中。身材清瘦高挑、神态颇有明星范、一脸稚气的茶室主人——王思仪,向记者侃侃而谈自己的“触电”故事。

王思仪与电子商务相遇,纯属偶然。

2005年,15岁的王思仪在西坪中学就读,但课本对他毫无吸引力,吸引他的是网络游戏。

“‘课堂瞌睡虫、下课大活龙’,沉迷于游戏,不爱读书。”王思仪的班主任王昭烈老师说。

王思仪读到初二便辍学在家。“败家子,天天只会玩游戏。”父亲王大伟的话刺痛了王思仪的自尊心。有时,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未来电子商务商机无限,一定属于80后、90后。”2009年,阿里巴巴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马云演讲视频里的一句话,点醒了王思仪。

“我不想当败家子。”王思仪决定走茶叶电商创业之路。2009年2月,他在淘宝开了茶叶网店。

创业之初的艰难可想而知。盯着电脑屏幕,双手飞快地敲打键盘,王思仪瞥了眼右下角的时钟:凌晨3点,与以前疯狂打游戏时一样。

他把打游戏的狂热转移到了创业上,电脑一开就昼夜不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王思仪迎来了第一份订单。

“8000元可以买多少茶叶?”一个天津客户在旺旺上询问。王思仪兴奋极了:“亲,您好,我给您寄些样品先尝尝,好的话再买,不好喝包退,咱就当交个朋友。”第一单生意犹如寒冬中的暖阳,坚定了他的创业信心。付出多少才算百分之一百?王思仪开店5年,没有真正休息过一天,作息与常人颠倒。页面设计、网店装修、客服、经营人气,无一不是从头学起,即使店铺不断升级,“随时在工作”的状态也依然在延续。

为了打响自己的品牌,2009年,王思仪先后成立公司和合作社。当年5月,中闽弘泰在淘宝商城打出“安溪茶农挑着铁观音进淘宝商城”的口号,产品销量火爆。

形成品牌影响力

“我们网商团队的核心人员,是几个80后、90后的堂姐弟们。姐姐王思茵意志坚强,弟弟王思仪网络技术高超,堂弟王思东常出调侃的主意,妹妹王思婷努力当好客服总管。”中闽弘泰董事长王大游介绍说。从2009年到2013年,中闽弘泰网店销售额屡创新高,从每年250万元到每年7000万元,增长27倍。

去年,中闽弘泰以494万元订单额,位居“双十一”天猫乌龙茶类销售榜单第二。这张显赫的成绩单是如何炼成的?王思仪表示,得益于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

2009年6月,王思仪在淘宝网率先提出“35天无条件退换货,包邮”的承诺,使网店转化率迅速提升到70%。“当时敢如此做的商户寥寥无几。”他说。

王思仪认为,在电商时代,网商就像是舞者,既要表演,又要与观众互动,才能赢得掌声。为了赢得顾客的100%好评,每笔差评王思仪都一一核实。有一次,一个大姐在货到后立即给了差评。王思仪打电话询问,发现是家庭闹矛盾,带着情绪评。在王思仪的耐心沟通下,对方取消了差评。

一个客户反映:“茶很香,但茶末较多。”于是,他将250多公斤7克真空包装茶叶全部拆开,筛清茶末,重新包装。

物流是中闽弘泰优质服务的另一体现。2014年“双十一”当天,在淘宝接到的5.8万件订单,36小时内全部发完。

“要让购物成为一次愉快的体验。”王思仪说,公司成立一个团队,结合客户体验,研发产品包装。比如,新推出的一款青花瓷包装的产品,一上市就卖出近100万件。

互联网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但天上也从来不会掉下馅饼,王思仪深谙个中滋味。

他在工作中是个完美主义者,偶尔也会觉得很累很抓狂。然而,当他看到销售额连年攀升,所有的坚持都有了意义。

2011年,杭州网货展览会上,在中闽弘泰展示区,马云告诉同行的杭州市委书记:“这家店茶叶卖得很棒!”中闽弘泰不仅受到了马云的关注,也引起中国社科院、农业部的关注,先后获得农村网商特别奖和全球百家网商、全球十佳网商称号。

“我们将紧跟电子商务发展脚步,力争三年内营业额超2亿元。”2013年,在央视七套安溪铁观音财富大会上,王思仪说。这个有热情、有思想的年轻掌舵者,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电商海洋中破浪前行。

记者手记>>>

为电商创业者扶一把

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传统产业的突破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向。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中闽弘泰抓住电商这一机遇,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突破,还助推了安溪茶产业的跨越,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样板。

中闽弘泰是如何走向成功的?“电商平台和政府的支持在中闽弘泰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泉州师院创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火全博士表示,“中闽弘泰的成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

在安溪,记者走访茶企和产茶乡镇,看到茶农熟练运用B2C、微博等平台进行网上售茶,电商经济俨然成为一种潮流。对此,安溪县县长高向荣对记者说,在茶叶电商出现苗头之时,安溪县委县政府就及时介入引导,适时地对成功案例聚焦、分析和推广,中闽弘泰正是该县及时发现和培育的一个成功典型,成为安溪铁观音与电商融合发展的一面旗帜。

2012年以来,在安溪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下,阿里巴巴、京东、腾讯、当当等国内十多家龙头电子商务企业先后进入安溪,举办了50多场对接会,与当地数百家茶企现场对接,并在网上开设安溪茶会馆,以整体品牌拓展网销市场。同时,成立全国首个茶行业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出台配套扶持政策,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在泉州市出台首个规范电商经营行为的《安溪县电子商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从近年安溪茶业走势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茶文化的建设,茶营销模式的培育,每一步都走得果断、踏实。培养典型,再不失时机地大力推广,2013年安溪电商茶叶类目中占比排名全国第一,这告诉我们,在商业上制胜,没有巧合。在一个地区产业的推动上亦是如此。

90后女孩创业帮家乡卖茶


曾雯雯(右一)教授学员茶艺

“女孩子在夏天应少贪凉,多喝点热茶,冬天才不会体寒。”昨日,在武汉静雅茶文化有限公司的二楼茶室,曾雯雯一面熟练地完成了煮、泡、倒茶等一系列动作,一面跟学员讲解着养生的小诀窍。这个深谙茶文化的茶艺师,其实只是一名1993年出生的姑娘。

曾雯雯2014年毕业于长江职业学院,是该校评出的创业先进个人。本是学会计专业的她,在大二下半年与茶结下了缘分。“当时,学校与省妇联合作,为鼓励学生创业而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其中一项是设立在学校对面超市有关茶的项目。”出身孝感农村的她,考虑到家乡种植的茶园销售有困难,于是主动参与到该项目,在超市中干起了销售茶叶的工作。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大三实习时,她选择到一家茶文化公司学习相关技能。工作期间,接受了世界茶艺泰斗张天福、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专家的指导。每天,她还花一两个小时练习茶艺,看与茶文化相关的书籍,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2015年开始,曾雯雯正式运营自己的公司——武汉静雅茶文化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互联网电商为平台,销售她家乡孝昌本地的绿茶、白茶,并做茶艺服务及培训等综合性服务业务的公司。头一年,销售额就已经过百万元。创业到现在,公司都是盈利的。每隔两三个月,她还会到一些茶园进行考察,学习与茶农打交道,了解各地茶的差异。迄今为止,福建、安徽、四川等地的茶园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每一个学员都会成为自己的名片。”在做培训项目时,曾雯雯特别注重质量,手把手地教他们学好技艺,并给部分学员推荐就业。学员岑玲理从朋友那里知道了曾雯雯的培训很过硬,便每天坐高铁从黄冈的家赶到武汉学习茶艺,十天的课程后,她就顺利“出师”了。

近两年,曾雯雯还经常免费培训长江职业学院的学弟学妹,“技能好的茶艺师,武汉各茶楼的需求比较大。”

茶商林林:轮椅上炒茶,炒出别样的一生!


今年42岁、家住荷花社区的林林,在王哥庄是颇有名气的人物。这些年里,他经营过崂山绿石,开过茶厂,还搞过特色种植和生态旅游,虽然2003年因为车祸导致双腿粉碎性骨折,但他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到更多残疾人就业。10月25日下午,记者在林林开设的残疾人艺术文艺创作展销中心见到了他。

遭遇车祸在轮椅上仍坚持炒茶

林林从小喜欢艺术,1991年开始从事崂山绿石雕刻生意,一直做了10年,成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1年,他又包了20亩地开始转做茶叶种植,正在事业开始风生水起的时候,老天给了他一次重创。2003年,一场车祸中使他的双腿粉碎性骨折,骨头接上之后,整个人矮了五厘米。前三年,林林都在轮椅和双拐上度过。那段时间,家里的钱基本全被用于治疗,因为天生不服输,林林没有放弃自己的茶厂,坐在轮椅上炒了一年的茶。靠着这股韧劲,家里的经济情况再次逐渐好转,茶叶开始供不应求。

见过林林的人都说,他思路很活,很多不搭边的资源在他的整合之下,都成了赚钱的好门路。2013年,乡村生态旅游逐渐火爆,林林开始策划运营,把草莓采摘、采茶体验、做大馒头等组合起来,开发了一条独具一格的旅游体验路线,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300多人。

发展壮大了以后,林林开始考虑回馈社会。2014年,他在自己的厂区开辟出一块专门的区域,成立了残疾人文化艺术创作展销中心,为残疾人艺术家无偿推广作品。“本身我就喜欢写写画画,周围又有很多多才多艺的残疾人,我就考虑给大家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林林告诉记者,他开始在门店和网络中推广残疾人艺术家的作品后,没想到深受追捧,残疾人艺术家也因此获得了收益。

心系社会帮助残疾人寻找归属

与残疾人接触多了以后,林林发现有不少人性格比较孤僻,不仅无事可干,还很难融入到群体中,时间一长,就导致与社会脱节过多。为此,林林又开始了新的行动。2014年11月,他又成立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组织辖区的残疾人来此进行面点加工、小工艺品制作、生态农业种植等,以此增强残疾人的信心。“就业中心采取弹性工作时间,每天工作时间小于四小时,通过这种方式,不少人再次被认同,重新找到了归属感。”林林说。

据林林介绍,目前就业中心中有30多名残疾人在工作,如今的他每周都会出去考察两天,到处去联系爱心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给残疾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下一步林林还计划着筹备残疾人艺术团,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只有干不成事的人,没有人干不成的事。这是林林一直信奉的一句话。林林本来叫林学林,小学报名的时候,林林觉得这个名字太麻烦,就自己在报名表上改成了林林,后来就一直这么叫了过来。“林林这个名字好记,顺口,我希望自己能成长为一片树林,为更多人提供挡雨的地方。”林林笑着说。

90后茶叶电商“王思仪”一年卖近亿元茶叶


安溪县中闽弘泰茶叶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创始人王思仪。

原题:一年卖近亿元茶叶,晋级电商精英,昔日“败家子”成功逆袭这个90后惊动了马云!

讯: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这话搁在王思仪身上,是一种现实的寓言。

2008年,安溪茶乡,17岁的王思仪因为不爱读书,耽于网游,一度成为家人眼中不学无术的败家子。直到偶然间,他听到马云演讲视频里的一句话:“未来的电子商务商机无限,未来的电子商务一定属于80后、90后。”这句话成为王思仪成功的起点。那时,在安溪茶乡遥望巨星的王思仪也没有想到,偶像马云有一天会走到他面前,说他的茶叶卖得很棒。

2009年250万、2010年1000万、2011年3000万、2012年5000万、2013年有望问鼎9000万。在网上,王思仪创办的铁观音旗舰店年度销售额几乎每年都在翻倍。从茶园到茶杯的销售渠道扁平化策略、滚雪球式的客户转化率提升……王思仪在电商领域的努力让他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也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

靠网游卖茶叶

王思仪从小不爱读书,初中二年级是他的最高学历。上课爱打瞌睡、课后爱打游戏,于是耳边常传来父亲的责骂:“败家子,天天只会玩游戏,不会做点正经事”。父亲王大伟经营茶叶生意多年,他的话刺痛了王思仪的自尊心。姐姐王思茵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建议弟弟把家里的铁观音销给网友们。于是,王思仪在玩游戏的同时,试着向玩家推销铁观音,但别人经常不理他。好不容易有人买了一斤,他高兴得不得了,可钱却没收回来。

2009年2月,王思仪在淘宝开了家小店卖茶叶,第一笔单子,买家没有付款他就发了货,结果钱又没收回来。“网络世界怎么这么不可信!”每当气馁时,王思仪都会看看马云的演讲,鼓励自己重新再来。“就像暂时没有电的电瓶车,充电后又可以重新出发。”网店装修、上宝贝、客服、支付宝、经营人气……王思仪一点点地了解电子商务,因为之前经常玩游戏,所以在控制网店流量等方面,他做得很好。

“8000块可以买多少茶叶?”一个天津客户在旺旺上询问,王思仪和姐姐们都兴奋极了。“亲,您好,我给您寄些样品先尝尝,好的话再买,不好喝包退,咱就当交个朋友。”后来这个客户很满意,王思仪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爸爸,有一个订单,是8000块钱。”“有订单就发货。”王思仪说爸爸不是个善于表扬的人,但是他感觉得到爸爸的开心。“我们觉得网络是虚拟的,但是孩子在创业过程中却真接到了单子,我们要好好支持。”父亲和叔叔的谈话是对王思仪莫大的鼓舞,因为他知道,在父亲眼中他已经不再是“败家子”了。

从茶园到茶杯

2009年5月,中闽弘泰入驻淘宝商城。王思仪认为“从茶园到茶杯”的经营策略是茶叶网店脱颖而出的关键。

“我父亲一直倡导传统制作铁观音,在品质方面我们有天然的优势。不过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后来突出了‘从茶园到茶杯’的经营理念。为了突出优势,我们在网店的店铺店招上做足了文章。对茶园到茶杯的理念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解说,一方面是文字描述,一方面用图片。茶园到茶杯中间只需物流公司就可以实现交易,传统销售还需经过采购商、批发商、经销商等关卡。”王思仪分析,“以前茶叶从出厂商到消费者经过层层关卡,价格自然也会层层叠加,网店则简化了中间环节,从出厂商直接到达消费终端,减少了利润分成环节,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将近8%。”

西游团的魔力

王思仪的网商团队是个颇具创意的西游销售团队,起初由他和家人自发组成、壮大。

“网商团队的核心管理人员就是我们这群80后、90后的堂姐弟,我们像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那样团结协作。大家都说王思茵(姐姐)就像唐僧那样心无杂念、意志坚强,总想直取茶叶第一电商的真经,现在她更像是我们的精神领袖;王思仪(弟弟)也就是我,像孙悟空,网络技术熟练,现在担任运营总监兼职策划;王思东(堂弟)像猪八戒,常提出一些让人调侃的主意来,但是有些办法也很可行,现在是我们产品研发部主管;王思婷(妹妹)像沙僧般任劳任怨,现在正努力当好客服总管。”

“我觉得堂弟的‘馊主意’有时很管用。有一次团体讨论的时候,他随口说:‘为什么不把青花瓷和茶叶放在一起,都很有历史很有文化啊!’这个提议给团队很大的灵感,我们在茶叶的包装上运用了白色蓝色的青花瓷花纹,并在产品介绍方面,对陶瓷文化和茶文化的融合进行了描述。结果这款古香古色的茶叶销量达到80万件!”王思仪认为产品创意研发是西游团队特别看重的。

抓住客户的心

如何提升网店转化率,里面也有大文章。“一开始我们网店的转化率是30%,也就是100个浏览的人,有30个人向我们购买了产品,现在转化率已经提升到60%~70%”。

王思仪认为,转化率跟卖的东西有关,茶叶是易消耗品,重复购买的几率很大,而如何从众多茶叶电商中抢夺客户,细节的客服服务很关键。“在电商时代,网商就像是舞者,要上台表演,要亲近观众才能赢得更多关注度。”有很多客户经常会收到西游团队的生日祝福和贴心小礼品,感到莫名惊喜。比如24岁以下的客户收到的礼品可能是限量版淘公仔,30岁以上的客户会收到某明星的唱片,家里刚好打破茶杯的朋友会收到一个贴心茶杯。

成功秘诀:小细节做大文章

曾经,马云在王思仪心中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精神偶像。他没想到,2011年,在杭州的一个网货展览会上,马云会来;更没想到。马云径直走到他的茶叶摊位,告诉杭州市委书记“这家店茶叶卖得很棒!”网店销量大幅度增长的王思仪,不仅受到了马云的关注,也受到国家社科院、农业部等权威部门的关注和访问,还当选了中国电商协会和阿里巴巴集团的“全球十佳网商”。

说到自己的成功秘诀,王思仪认为,刚刚创业的朋友要有“前期很痛苦后面很美好,前期很美好后期很痛苦”的心态。做网店要可持续发展,没有稳定的客户做不长久。只有扎扎实实地从网店的产品研发、创意营销、客户服务、物流配送等方方面面做好细节,才能稳住固定的客户群体,并让他们去带动更多的朋友和亲戚,最终实现滚雪球式的客户增长。

信阳毛尖炒制过程


上等优质原料是炒制名茶的基础。信阳茶区属高纬度茶区,四季分明,茶园比南方开采晚、封园早。每年隆冬季节,冰雪封冻了高山,覆盖了大地,万物失去了生机,唯有茶树傲寒而立,青枝绿叶,茶花次第怒放,浓香溢人,煞有春意,似乎在向大自然宣告——我是强者。人们为了给这强者注入更强的活力,每年都及时对茶园进行封根培土,增施有机肥。茶树借助这特殊力量和休养生息的机会,贮存了大量的养分,满足了翌年生长需要,加之深山区阳光迟来早去,所以这里茶叶内含物丰富,特别是氨基酸、儿茶素、咖啡喊、芳香物质、水浸出物等含量,均优于南方茶区,为南方茶区所不及。这里采茶期分三季:谷雨前后采春茶,芒种前后采夏茶,立秋前后采秋茶。

谷雨前后只采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视为珍品。每逢采茶季节,满山遍野身着红、绿衣的采茶姑娘,似仙女下凡,似玉蝶翩翩起舞,用她们纤细的嫩手,一朵朵、一芽芽的采摘细嫩芽叶。你怎会想到1千克特级信阳毛尖竟然需10万多个芽头。这里凝结了多少采茶姑娘的心血啊。“谁知杯中茶,朵朵皆辛苦”,可想信阳毛尖的采摘标准要求是如此严格。特级毛尖一芽一叶初展的比例点85%以上;一级毛尖以一芽一叶为主,正常芽叶占80%以上;二三级毛尖以一芽二叶为主,正常芽叶占70%左右;四五级毛尖以一芽三叶及对夹叶为主,正常芽叶占35%以上;要求不采蒂梗,不采鱼叶。80年代后期,新开展的特优珍品茶,采摘更是讲究,只采芽苞。信阳毛尖对盛装鲜叶的容器也很注意,用透气的光滑竹篮,不挤不压,并要求及时送回荫凉的室内摊放2-4小时,趁鲜分批、分级炒制,当天鲜叶当天炒完。

信阳毛尖品质好,端在炒中成。信阳毛尖炒制工艺独特,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三个工序,用双锅变温法进行。“生锅”的温度140-160℃,“熟锅”的温度80-90℃,“烘焙”温度60-90℃,随着锅温变化,茶叶含水量不断减少,品质也逐渐成。“生锅”是两口大小一致的光洁铁锅,并列安装成35℃-40℃度倾斜状。“生锅”用细软竹扎成圆扫茶把,在锅中有节奏地反复挑抖,鲜叶下绵后,开始初揉,并与抖散相结合。反复进行4分钟左右,实成圆条,达四五成干(含水理55%左右)即转入“熟锅”内整形;“熟锅”开始仍用茶把继续轻揉茶叶,并结合散团,待茶条稍紧后,进行“赶条”,当茶条紧细度初步固定不沾手时,进入“理条”,这是决定茶叶光和直的的关键。“理条”手势自如,动作灵巧,要害是抓条和甩条,抓条时手心向下,拇指与国外四指张成“八”定形,使茶叶从小指部位带入手中,再沿锅带到锅缘,并用拇指捏住,离锅心13-17厘米高处,借用腕力,将茶叶由虎口处迅速有力敏捷摇摆甩出,使茶叶从锅内上缘顺序依次落入锅心。“理”至七八成干时出锅,进行“烘焙”;烘焙经初烘、摊放、复火三个程序,即成品优质佳的信阳毛类。上等信阳毛类含水量不超过6%。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把成条不紧的粗老茶叶和黄片、茶梗及碎末拣剔出来。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春茶茴青又叫“梅片”。“茴青”属五级茶,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经拣剔后的茶叶就是市场上销售的“精制毛尖”。

徐连明:炒茶,成了他的生活方式


一片茶,可以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江湖,可以是一个爱茶人的人生感悟,可以是一个茶商的经营之道,更可以是一个地方自然生态的倒映凝固,在桃林镇山东头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炒茶人徐连明坚守着对炒茶的热爱和痴迷,一做就是六年,将普普通通的茶叶炒成了名声显赫的“朝阳春”品牌,带领周边乡亲走上了致富路。日前,朝阳春茶叶生产合作社、超然春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连明对记者讲述了他的炒茶之路。

大胆承包倒闭砖厂,走上炒茶路

1月18日上午,在桃林镇超然茶叶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正忙着给客户做茶叶订单的徐连明。徐连明告诉记者,六年前,他还是桃林镇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一个偶然的机会,徐连明发现在当地普普通通的茶叶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商机。

徐连明说,那时桃林绿茶还远没有现在这么闻名,但山东半岛本来就是一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而位于诸城市东南的桃林乡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环境优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魅力乡镇。“桃林绿茶”叶片肥厚、嫩绿、含多种微量元素、无污染,以其独有的汤色绿、栗香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有中国“北端茗茶”之誉,市场渐渐供不应求。

偶然发现桃林绿茶广受欢迎的徐连明,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当时村中一处砖厂因为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徐连明马上筹资将即将倒闭的砖厂承包过来,改造成了炒茶厂。

当时的炒茶厂规模非常小,仅仅五六个人,经营期间也着实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徐连明说,当时在心中有一个清清楚楚的目标,那就是打造出桃林绿茶响当当的,徐连明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现在自己的公司有了一定规模,下一步他将在良种培育、高档茶研制方面做大文章。一方面重点解决优化栽培配套技术体系、茶叶抗冻综合栽培技术、茶叶增产技术、茶叶配方施肥技术、茶叶无公害病虫防治等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对北方茶叶产品精深加工研究与开发,拓宽北方绿茶的开发空间,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全乡茶叶生产的发展。

坚守在大岩山上的倔强炒茶人


每年4月都是裘月灿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作为进化镇大岩山茶园的主人,为兑现4月15日上市的承诺,他每天都要与百余名采茶、炒茶工人一道从早晨5点忙到午夜。面对茶叶市场不断下降的行情,裘月灿并不担心,对手工炒茶的18年坚守,让他的客户群十分稳固。但同样的这份坚守,也让他对这条路到底还能走多久产生了很大的隐忧……

裘月灿的茶园位于进化镇大岩山山顶

由于本地人不愿吃这个辛苦,裘月灿高薪从衢州请来了80名采茶工帮忙

扬名手工炒茶让杭州人慕名上门

“今年的茶叶啥时候上市?”“跟往年一样,4月15号。”“那给我留20斤!”在采访裘月灿时,谈话经常被这样的电话打断。

裘月灿的茶园位于海拔400余米的进化镇大岩山山顶。种植的茶树都是传统的绿茶品种,由于山高云雾缭绕,又被称为高山云雾茶。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再加上他一直坚持用传统的手工炒茶,裘月灿茶园的茶叶每年都要比其他茶园的茶晚半个月上市,虽然如此,但这里总是顾客盈门,想要尝“鲜”的都需要提前预约。

“我种植的60亩茶园预计今年能出产茶叶650公斤左右,目前已经有400多公斤左右被预订了。其中杭州人预定的量占一半以上!”裘月灿说这话时颇为自豪。

没有纸盒,没有铁罐,只有简单的袋包装,一口定价还不愁卖,裘月灿在他的茶叶里到底施了什么魔法?也许采访时恰巧遇到的一位瓜沥老顾客说出了答案:“他们手工炒出的茶叶不涩不苦,味道甘甜,品茶时更能品味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上海的几个亲戚朋友每到春天时都托我寄过去几斤!”

无奈茶叶售价只能逆势上扬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杭州乃至全国茶叶市场近两年价格持续下滑,而裘月灿的茶售价不仅保持稳定,而且今年还从每斤500元上涨到了600元。对于一些朋友说他今年“大赚一笔”的话,裘月灿的回答只有一个表情——苦笑。

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雇了80名采茶工,一名采茶工一天可以采青叶4斤,工钱由去年的每斤38元涨到40元;雇熟练的炒茶工20名,每人每天可炒茶叶3斤,月工资由去年的6000元涨到8000元。一般情况下5斤青叶可以炒出一斤茶,再加上这些人员的吃住、茶园的日常管理养护等费用,每斤茶的成本就要接近500元。

而如果用机器进行炒茶,成本能下降多少呢?正在炒茶的田利江师傅说,人工炒茶一锅只能炒2两,还要反复炒4次才能出成品,机器则一次就可完成炒制,一般情况下机器可提高10倍的效率。

“机器炒制茶叶虽然效率高,但人工靠手的感觉能对温度控制做到更精确,多次炒制也能使茶叶的含水量更低,因此采用传统人工炒制的茶叶在口感上更好,甚至保存了两三年还很香!”炒茶师傅们说,这也许就是裘月灿这么倔强,能够一直坚持做下来的原因吧。

每年春季,裘月灿都要从全省各地聘请20名熟练炒茶工炒茶

炒茶不是一般人能吃的辛苦

隐忧老底子手艺要失传了吗?

裘月灿的茶每年都不愁卖,但他却并不想扩大规模!

采茶工和有经验的炒茶师傅难招是唯一的原因。

据裘月灿介绍,自2000年开始,机器炒茶开始逐步代替了人工炒茶,目前在浙江范围内他也找不出有些规模的茶园和茶厂还在坚持原始的人工炒茶。

青叶的采摘期只有1个月左右,而且不能久存,一般在当天经过晾晒后第二天就要完成炒制。“采茶、炒茶的季节性太强,再加上劳动强度比较大,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我们这批老的到了做不动那天……”今年已经75岁的张永发说。

张永发是裘月灿从滨江请来的。与其他的炒茶师傅一样,张永发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政府组织的培训班上学的炒茶技艺。“当时我们都争着去,但现在就算我主动教,也没人愿意学了。”

难道炒茶技艺真的要失传了吗?

对这个已渐无“用武之地”的传统手艺,我区相关部门也在想着保护与传承的问题。萧山高级技工学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就开设了炒茶课程,并且学生在区内的相关比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名次。但该校相关负责人也坦言,人工炒茶每年只能做一个月,因此学生毕业后没有人专门从事这个行业。如果将手工炒茶作为一个产业,没有特殊的补助扶持是很难发展的。

这位负责人说出了裘月灿的隐忧,做了这么多年,寻找能炒茶、采茶的帮工越来越困难。“今年采茶的80名帮工,全都是从250公里外的衢州请来的,而从各地请到的炒茶师傅,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了。”

“不管怎样,我都要把手工炒茶的模式坚持下去,至少这片茶园我还有19年的承包期!”中午的阳光洒进裘月灿的茶园。这里,那张长年被山风刻画的脸庞更见坚毅。

90后女孩大学毕业后,竟然回乡创办茶产业合作社


大学毕业后本来可以在上海做白领,可90后女孩王钧为了自己的追梦之旅,毅然辞职回家乡赣榆的龟山脚下做了一名“茶姑”,创办了茶产业合作社,帮助家乡人共同致富。

2009年,王钧考上了苏州的一所大学,报名那天别人都是父母陪同到学校的,可王钧坚持不让父母陪同,她要锻炼自己独立处事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除了认真学习拿奖学金的目标以外,业余时间王钧都花在了兼职或是做生意上。她在超市做过临时促销员,发过传单,帮公司做过问卷调查,还做过服务员,做过机构代理。在自己寻找并获得工作岗位的同时,她还把发现的工作机会介绍给班上想做兼职的同学。“按说我们家每个月给她生活费,一点也没问题,可她自从上大学后就很少跟我们要钱,全靠她自己兼职赚钱!”王钧的父亲称。

2011年大学毕业后,王钧应聘到上海的一家大公司工作,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工作轻松工资也挺高。但是到了2012年元旦,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乡陪父母一起创业。“当时身边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一些同学朋友都劝我要慎重!”王钧称。不过,经过她的坚持,父母最终还是同意了。

回家的这几年时间,王钧一直默默努力着,在梦想的道路上,研制红茶,改进绿茶,开发龙井茶品种,累得人都瘦了一二十斤。不过,付出总会有回报,她自创的“芦阳春”品牌茶叶在各类评比中连连获奖。不停地自我学习,如今王钧拿出自家的茶叶,就可以说出茶叶所产的时间,从口感上判断加工工艺上应该做哪些细节调整。

如今,王钧的已经有1000多亩的规模,周边不少百姓都跟在她后面搞起了茶园,王钧带着他们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后面我们还会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扩大致富的规模!”讲到这些,王钧信心满满。

酒炒枇杷叶入茶 茶中有酒


“才闻桃花艳美香,又临蜜桃鲜甜时”。素有天下第一桃美誉的龙泉水蜜桃,不但桃子卖到了海内外,桃花经济也异军突起,而今漫山遍野的桃叶也将进一步壮大这条甜蜜的产业链。昨日,成都中医药大学资产管理公司与龙泉驿区山泉镇签订了水蜜桃及枇杷叶茶系列产品合作协议书,双方将携手合作,开发出口感独特的水蜜桃叶茶和枇杷叶茶。

7项专利技术保障

水蜜桃叶枇杷叶入茶

我国茶文化悠久,但用水蜜桃叶和枇杷叶做茶,目前尚无先例。从事这项研究10多年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龙泽荣,取得的专利达7项之多。昨日,龙教授展示了最新研制的专利——桃叶茶。从外表看,桃花叶做成的茶叶与其他茶叶并无太大差别,但闻上去却略带桃香。

枇杷叶可以防喘止咳,水蜜桃叶能够活血化瘀,两者入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龙教授介绍说,水蜜桃叶和枇杷叶入茶,既可以单独做茶,也可以做配料茶,不同的工艺,做出不同的口感。枇杷叶做茶在杀青这个环节,可以用酒炒、盐炒、糖炒,做出的茶叶也就具有不同的口感,采用酒炒工艺的枇杷茶,茶中有酒,酒中有茶,喝茶品酒融为一体。

水蜜桃叶和枇杷叶做茶后,将给果农创造新的收益。龙教授指出,茶叶有春茶、夏茶、秋茶的区分,水蜜桃叶和枇杷叶入茶,在不同季节也可以做出不同品种的茶叶,从前不值钱的水蜜桃叶和枇杷叶将创造出新的经济效益。

深度开发水果文化

专家建议建水果风情小镇

传统中药炮制加上现代营养学配方——水蜜桃叶和枇杷叶入茶,仅仅是龙泉驿区深度开发水果文化的一个方面。昨日上午,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华食品文化研究会,以及省、市文联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龙泉驿水果文化与桃叶茶品创意研发。四川中华食品文化研究会还为龙泉驿区山泉镇桃花故里授予“四川食品文化研究基地”称号并颁发证书。

专家指出,水蜜桃叶和枇杷叶之外,桃花和枇杷花也可以开发出系列产品,比如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将菊花、金银花晒干后,待春天桃花开,将鲜花与干花塞入枕头,做成香枕帮助睡眠。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在此基础上加入三味中药制成药枕,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治疗失眠、头疼和高血压症。

专家、教授纷纷建言献策,他们提出在山泉镇建设水果风情小镇,水果文化一条街,建设健康养生主题公园。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原院长左小军告诉记者,桃树、枇杷树全身都是宝,一旦合作项目落地,果农们的收入将进一步增加,因为连树叶都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刘斌本报记者赵一

赣榆90后女孩回乡做“茶姑”开启追梦之旅


午间,泡一杯茶静坐凝思,王钧觉得这是生活给她最大的恩赐。抬眼望去,江苏赣榆龟山脚下高耸的风车随风飞旋,数百亩茶园镶嵌其间,秀美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一个“90后”的小女孩,王钧爱都市繁华之美,更爱山村静谧之美。她爱她的家,爱她的爸爸妈妈,爱着茶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所以她放弃在繁华城市的生活,甘愿回乡做一个茶姑。在这青山绿水间,一个固执的“90后”女孩开始了她的追梦之旅。

校园生活,充满激情和能量

2009年6月9日,结束高考的那天深夜,王钧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写下了《飞翔》一文:“结束高考的洗礼之后,我终于解放了,我也已经长大,也该有自己的思想,也该抛弃所有,为自己活一回……”

大学,王钧去了苏州,一心向往的美丽城市。

这也是她第一次出远门,还是独自一个人——她固执地拒绝了父母的陪同,一个人带着行李坐着大巴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小小年纪的她,脸上是脱不去的稚嫩,但做事却有着超于同龄人的干练跟独立。

“也许因为我是班上少有的没有父母陪同来报道的同学,也许……”王钧说,报道的第一天,班主任汤雯就“任命”她做了军训的联络人。

“虽然是大专,但是我们班很多学生的分数都达到了本三线,之所以没去上本三,都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王钧说,做联络人的第一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寝室,了解同学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兄妹比较多,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他们都想利用业余时间做点兼职锻炼自己,更主要的是想赚点钱帮父母分担点压力。

但是学校勤工俭学的职位只有一个,王钧就把这个机会留给了班上唯一的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感觉到了自己作为班干的担子,这是一份责任。

王钧自己也想找一份兼职,于是便开始摸索,除认真学习拿奖学金的目标以外,业余时间王钧都花在了兼职或是做生意上。她在超市做过临时促销员,发过传单,帮公司做过问卷调查,还做过服务员,做过机构代理,在自己寻找并获得工作岗位的同时,她还把发现的工作机会介绍给班上想做兼职的同学。

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王钧就这样跟自己的同学们辛苦地工作着,赚钱赚社会经验,很辛苦也很满足。也是因为王钧的这份不求回报的担当跟做事的干练,她在连续三年的班级选举中都被同学选为班长。

听王钧回忆她的大学生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圣诞节苹果好卖,她就卖苹果;冬天女生们爱织围巾手套毛衣,她就卖毛线;春节放假,同学们都想带点苏州特产回老家,她就想到了批发苏州特产……不能不说,这是个脑子非常活络的女孩。

“我会在各个班级或是楼栋寻找愿意做兼职的同学,帮忙负责登记学生订货情况,然后我自己去联系供货厂家,直接去厂家拿货,可以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我再把这利润让一部分给同学,不但我们赚了钱还能帮同学们省下不少花销。”校园时的王钧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女经纪人”。新生开学时,组织同学给新生进行电话充值送话费活动,王钧也采取类似操作方法。“最多的时候,两天挣了四五千元。”说起这些,王钧很淡定。

“她的能干着实让我们吃惊,上学期间,她的学费、生活费基本都是自己挣的。”说起女儿,父亲王维福的脸上流露出骄傲幸福的神情。

告别都市,回乡帮父亲创业

个头一米六的王钧,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跟对未来“芦阳春”品牌的发展之路,思维敏捷,语态娴熟,俨然是用心和茶叶摸爬滚打了几年。

一杯茶把王钧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龟山脚下有一片老茶园,但是因为荒废多年,茶树也只是苟延残喘。父亲看好茶叶前景,竞标承包了这片荒芜之地,修剪老茶树、栽植扩展新茶园。”王钧说,那时她还在苏州上学,每次假期回家,都会发现茶园有新的变化,虽然没和父母一起劳作,但是看着茶园里的景象,她能想象得到父母付出了多少的艰辛。

2011年大学毕业后,王钧应聘到上海一家物流公司,喜欢挑战的她放弃行政管理等轻松的工作,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销售岗位来锻炼自己。有着大学期间锻炼出来的经验,王钧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但是到了2012年元旦,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乡陪父母一起创业。

王钧坦言,父亲王维福是一名退伍军人,二十多年来作为司机走南闯北在外面见多识广,心里一直有着创业的梦想。她相信父亲的眼光,相信建立在300多亩茶园基础上的支撑,这些东西都只是说说而已。

“在学校里,我想要做一件事,只要下面找好人手就行了,但是在家里就是我一个人,工作很难展开。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回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回家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我迷茫过困惑过。刚回家的感觉就是一座城,我怎么都找不到门。”

调整心态,王钧逼着自己以最短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我得从茶叶开始,了解熟悉茶叶的生产制作流程,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懂茶的人。”王钧关了青口的门店,回家踏踏实实学做茶。

2012年4月10日,开始采摘春茶。“我想从最基础的做起,采茶,收茶,做茶,财务,仓管,接待,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做。”从这次春茶采摘开始,王钧第一次体会到了连轴转的苦与累。也是这个春天,王钧开始了她人生真正的蜕变。

“每天早晨7点起床去茶园,从7点一直要忙到深夜,经常要忙到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五六点,彻夜不眠。”王钧说,从进入茶园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没时间休息,连走路都是小跑。

两三百人采摘来的茶叶全由她一人负责分拣、过秤,王钧说,等这些忙完,一抬头已经是下午两三点。而当天采摘的茶叶当天就要加工好,所以下午和晚上的时间都得用来忙活制茶。

“春茶40天,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我就是在这样的挑战中成长的。”王钧很认真地对待所做地每一种工作,及时做总结改进以保证做到最完美。

春茶采摘制作结束,40天时间王钧整整瘦了20斤。“回家时体重108斤,春茶结束后体重只有88斤。”看着计量器上显示的重量,王钧也开始心疼自己,“太辛苦了,有一次重感冒,也没法休息,早上找来医生在家打吊瓶,拔了针不得半刻休息就直奔茶园。”

瘦小的王钧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这些辛苦她都能扛。“虽然累,但很多时候我很享受这样的工作状态。”王钧说,最让她头疼的是不懂茶。

“刚开始接触这事的时候,我甚至都没喝过茶,我不会泡茶,不会看茶。”王钧只能不间断地看书,采茶期间唯一可以休息的下雨天,她也顾不上歇歇,不停地泡各种时间段的茶,做对比,看条索,闻香气,品味道,看叶底。

越努力越幸运,荣誉接踵而来

回家的这几年时间,王钧一直默默努力着,在梦想的道路上,研制红茶,改进绿茶,开发龙井茶品种。不停地自我学习,如今王钧拿出自家的茶叶,就可以说出茶叶所产的时间,从口感上判断加工工艺上应该做哪些细节调整。

2013年6月,在我市第三届名特茶评比中,王钧带来的“芦阳春”绿茶荣获金奖,“芦阳春”品牌下的迎宾红红茶系列荣获铜奖。“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知道这个消息时,王钧激动得热泪盈眶。

相比“徐福”、“夹谷春”等有着二三十年历史的老品牌,王钧和家人才付出三四年时间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他们很知足。2012年,“芦阳春”获得农业部的无公害认证,2014年又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专家评说,“芦阳春”绿茶,汤色润绿诱人,香味浓淡适口,回味甜馨无穷;“芦阳春”红茶,汤色橙红透明,滋味香醇,营养丰富。红绿茶品均耐冲泡,经济实惠,是最优质的茶饮品之一。

王钧说,要用良心做茶,才能不辜负自己的付出,要对得起每一位“芦阳春”茶的消费者。“也是这个丫头的这份执着跟善良让芦阳春获得良好的口碑,迎来了广大的市场。”父亲王维福掩饰不住自豪地说。

2014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着实为“芦阳春”增添了一把利剑。争取来如此过硬的证书,王钧的能干让父亲放心把茶园彻底交由她管理。就在这一年,茶园被连云港海宁禅寺授牌禅茶基地,成为港城唯一的禅茶基地。

2014年是王钧的本命年,这一年她才24岁,赣榆“实干兴榆,巾帼先行”创业设计大赛二等奖、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组)三等奖、省青年“科教绿洲”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江苏好青年、赣榆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接踵而来。

有梦想有付出,未来一定会更好

现在,父亲重新承包了新的茶园,而王钧俨然成为御龙茶业有限公司女主人。

“你这么年轻,父亲放心把这一摊子都交给你管理?”

面对各种担心和质疑,王钧非常淡定自信,“我爸看着我长大,这几年我的努力他全看在眼里,我想做的事,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他信任我。”

王钧说,她会坚定不移地坚持她的生态茶园之路。“在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期待无公害绿色食品。”王钧深知,茶叶的第一根本是鲜叶的品质,因为土壤、阳光、空气、水源、肥料的优质,加上严格把关制茶的每道工艺、工序,“芦阳春”茶才可以在短时间内受到茶爱好者和业界专家的高度评价,而这也是她必须坚持做下去并会一直做下去的。

不过,王钧并不仅仅满足于这些。茶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她对未来充满遐想。在一张蓝图上,我们看到:茶园的西面是黄桃基地,东面是樱桃园,北面是山楂园。今年王钧又承包了茶园南的60亩土地,正在着手打造苹果园。

“这是我做的一个五年规划,逐渐让游客每时每刻过来都有可以采摘的瓜果。春天,地里有挖不完的荠菜;夏天,茶园有随手可吃的西瓜甜瓜香瓜;秋天,满树的山楂,满山的野豆子,收不完的地瓜、花生、玉米、黑豆。”王钧说,这些都是她在茶园的生活,也是很多人想拥有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打造绿色芦阳观光旅游生态园,让大家有一个品绿色茶,吃绿色食品,呼吸绿色空气的好去处。”她对依托茶园发展生态园的构想充满了希望。

“未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拓展茶产业链,增加一些其他的品种,如茶叶保健枕、茶叶甜点等,让茶厂能够做大做强。结合农家乐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开设连锁店,销售自主品牌的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这就是这个24岁女孩的梦想。

“越努力,就会越幸运!王钧,加油!”2015年,王钧在自己的qq上这样签名,她相信,只要肯努力,未来一定会美梦成真!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90后炒茶师(陆洲东)和他的“炒茶王老爸”》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