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普洱茶生意的拉祜族苦聪人罗厚有是个大忙人,一个星期内连着接待了5批来自省外的客户。“都是来看茶、谈生意的。”考察完他的加工车间和茶树基地后,几个客户下了订单。

罗厚有生长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一个苦聪人山村,“小时候在大山里,住的是几根树杈支撑的茅草房,白天跟爷爷在茶林里跑,晚上就经常坐在火塘边用茶罐烤茶喝。”长大后在大城市里闯荡,一次有人请他喝据说很贵的茶,他却觉得味道还比不上老家的茶,于是萌生了把家乡茶叶卖到大城市的梦想。

从背着茶叶到处推销,到注册成立公司,再到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和加工厂,不懈的努力已让他的梦想逐渐成真,他的茶在上海、北京、广州、哈尔滨等地都有很好的销量。

2007年,依靠国家的帮扶政策,罗厚有的老家从大山里搬到了离镇沅县城8公里的苦聪新村,家乡人都住上了砖瓦房。他特意把公司的生产车间设在这里,招聘的大部分员工都是搬迁来的苦聪人。罗厚有动情地说:“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帮扶苦聪人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也要尽一份力。”

生意越做越红火,罗厚有的梦想却未停止。“现在我的梦想就是继续提高茶叶的质量,把产业做强做大。”面对未来,罗厚有信心满满。(原题《做大家乡茶业》)(云南日报)

扩展阅读

尹俊:茶旅游打开普洱茶生意经


尹俊于1992年大学毕业后分到昆明的一家证券公司工作,1995年从昆明来到上海,出任云南某证券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年薪6位数以上。2002年,证券市场熊气弥漫,尹俊离开上海回昆明休整,一位多年世交、堪称普洱茶权威的长辈找到了他,极力劝说他做普洱茶生意。虽然没多少兴趣,尹俊碍于情面开始试试水。

小试牛刀遭遇挫折

准备做普洱茶生意后,尹俊跟着长辈,用半年的时间几乎跑遍了云南所有的茶商。他学会了区分野生茶和台地茶;学会了识别春茶、夏茶和秋茶,懂得了春茶、秋茶的价格要比夏茶高出30%左右。

2005年1月,满怀信心的尹俊回上海创业,在浦东联洋社区附近开了一家茶庄,专门经营普洱茶。这个店面足有250多平方米,除了一楼的店铺,二楼还有专门的茶室,供顾客一起喝茶、品茶用。尹俊之所以选择此地,是因为他觉得附近居民素质较高,多属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白领。但没想到,茶庄的生意并不好做,因为很多人对普洱茶都十分陌生。他不明白,在海纳百川的大上海,英国红茶、哥伦比亚咖啡有人喜爱,偏偏云南普洱茶少人问津。尹俊遇到了大凡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难题:“客户在哪呢?”

一边是连续几个月门可罗雀的250多平方米的店面,一边是每个月6万元的租金,他着实感受到了创业的压力。

有一天,几名自称普洱茶“老法师”的人,被朋友从浦西介绍到浦东尹俊的茶庄。几个“老法师”也算有素养,说话比较客气,对于茶庄的环境也表示认可。尹俊自然不敢怠慢,立即端上“95枣香砖”(普洱茶的一种)。没想到,“老法师”喝了几口后连连摇头,纷纷表示了不屑和轻视。看到这个场景,尹俊狠心打开一块价值数万元的“紫天砖”,重新端到几个茶友面前。这个茶还可以喝喝!”听到这个评价,尹俊几乎晕过去了,一怒之下将他们赶走了。

小试牛刀即遇挫折,一般人遇此冷清,或许会惊慌失措,怀疑自己原先的判断,从而选择激流勇退,认输出局;或许会被动守望,靠坚韧的意志熬过创业初期的寂寞。尹俊却不同。他选择主动出击,培育市场、开发市场。他连出四招,迅速建立信誉,聚集人气,培养客户,很快便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茶旅游”打出一片天

尹俊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赢得茶友的信赖,怎样才能吸引和笼络茶客,怎样才能开拓市场、把自己的经营品牌打出去。

尹俊注意到,不少茶友对茶的质量表示不信任,往往都要他解释半天。“如果能看看生产过程,我们就放心多了!”一位茶友不经心的话引起了尹俊的注意。是呀,随着普洱茶身价的猛涨,市场上鱼龙混杂,部分茶商以次充好蒙骗茶友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猪圈发酵普洱茶的丑闻。尹俊分析了普洱茶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决定先要做出诚信的品牌,来赢得茶客的信任。“如果我能带领他们看看茶厂,那不是效果会很好吗!”由此,尹俊萌发了组织“普洱茶之旅”的想法。

2005年8月,第一个“普洱茶之旅”的旅游团诞生了。尹俊带领11名茶友飞赴云南芒市,组织现场观看普洱茶的原料采摘、加工制作等,这一招打消了老茶客的顾虑,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旅游回来之后不但销量大增,而且茶友之间的“口碑效应”也达到效果,很多茶友慕名而来,销售业绩一举扭亏为盈,每个月的营业额迅速达到10万元。

尝到甜头的尹俊,于今年5月份再次组织了“普洱茶之旅”。

“组合拳”聚拢新老客户

有了“旅游”带来的效应,尹俊的创新热情更高了。他推出一系列促销活动。

首先,从去年开始,尹俊也引进了会员制。按照他的要求,如果茶友购满5000元的茶叶,那会自动成为其会员。当然,会员享受一定的服务,比如再购买时会有相应的优惠措施;如果有好茶到货,也会优先向会员推荐。另外,“普洱茶之旅”的参加人员也主要从会员中选拔。

其次,尹俊开办了普洱茶讲座。毕竟大多数上海市民对于远在云南的普洱茶还十分陌生,尹俊便从云南搬来“老法师”办讲座,为茶友传授、普及普洱茶的基础知识,让大家在品茶的同时,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古老的,热情的少数民族朋友,都让追求新鲜时尚的上海人兴奋不已。这一招,吸引了一批年轻的新茶客。

再次,品茗会也是重要的活动。每逢新货、好货来临,尹俊总会聚拢茶友,开办一次品茗会,让茶客们相聚一堂,品茗聊天。因为档次较高,多以会员为主。尹俊筹办的一次品茗会,人数达到50人以上,品尝市价上万元的一块“紫天砖”。这一招,拉近了买卖双方的心理距离,更用“温柔圈套”将茶客们牢牢拴住。

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尹俊的茶庄声名鹊起,慕名而来的茶友络绎不绝。几乎从上午10时开门,就有茶友来喝茶了,每周固定前来的回头客非常多,目前营业额每月达到了15万元,利润在2万元左右。尹俊计划,在上海再开3家新店,业务尽快向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等地扩展。文/黄美姣,该文是一篇旧文,仅供参考。

藏家为一把紫砂壶放弃1100万元生意


今年49岁的陈秀华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收藏,近30年来投资了不少钱,收藏的藏品从书画、瓷器到竹木牙角,甚至包括茶叶、绣品,种类繁多。奇怪的是,他的藏品很少请专家看。“真假并不重要。”陈秀华说自己并不想以此发财,他享受的是收藏的过程。

上世纪90年代末,陈秀华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干起了工程。由于活儿做得漂亮、信誉好,很快就闯出了名堂。2009年的一天,一家台湾企业慕名找到陈秀华,邀请他参加在苏州的工程投标,这个工程的总投资达到了1100多万元。当时的陈秀华正想开拓外地市场,抱着了解市场的打算来到了苏州。说起苏州,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提起紫砂壶。于是,在聊天中一名当地人提到了有位藏家手里有把非常漂亮的紫砂壶。当时的陈秀华从来没有接触过与茶相关的藏品,对紫砂壶更是一点都不了解。

“那把壶一拿出来我就觉得眼前一亮,当时就想买下来。”陈秀华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情景。这是一把南瓜外形的茶壶,壶身南瓜色,壶嘴是瓜叶包裹,壶钮是瓜蔓造型、壶柄为瓜茎。瓜蔓分别从壶钮和壶柄处胥出,贴在壶壁上,瓜叶、花蕾、瓜丝,交错相间。在壶身的瓜叶上方,还趴着一只可爱的七星瓢虫,虫身上的花纹清晰可见。陈秀华当场便向壶主提出要购买这把壶。这位藏家也是个爱壶之人,无论陈秀华怎样劝说就是不为所动。考察时间到了,陈秀华只得回到天津,这把壶却留在了他的心里。

两个月后,台湾企业再次给陈秀华打电话,告知投标事宜并邀请他再赴苏州。因为路途遥远,市场并没有预期的好,陈秀华不想参加这次投标。拒绝的话刚要说出口,那把南瓜壶浮现在他眼前。为了再看一眼这把壶,陈秀华决定再去一次苏州。“当时对投标已经不是很在意了,一心就想买到这把壶。”陈秀华在苏州的时间基本都在与壶主交涉,没想到壶主就是不卖。陈秀华又一次无功而返。

苏州工程的投标会要开始了,陈秀华独自一人开车第三次来到了苏州。“当时参加投标的公司里我是最有实力的,台湾企业也比较看好我。”陈秀华却在投标会开始前跑到了壶主的家里。在投标会开始前半个小时,台湾企业负责人给陈秀华打来电话,希望他能参加这次投标会。壶主这才知道为了这把壶陈秀华放弃了1100多万元的工程。壶主深深地被感动了,忍痛割爱将这把壶卖给了陈秀华。

从此以后,陈秀华恶补紫砂知识,开始收藏紫砂壶。慢慢地,他开始喝茶、藏茶……至今,陈秀华也没有找专家看过,“这把壶是谁做的不重要,它带给了我快乐,让我学到了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与普洱茶结缘人:肖云青


与普洱茶结缘人:肖云青,舍不得吃好的,也舍不得穿好的,但一定要喝好茶。好茶能卖上好价钱会很高兴。没有卖到好价钱也没关系,能给喜欢茶的朋友喝就会很开心。

采访的那天北京城正下着大雨,从杂志社到马莲道茶城一路狂赌。望着车窗外被雨沁润的街道,猜测着“淘茶居”主人的相貌和喜好。

“淘茶居”是一家专营普尔茶的店面,终于进了门,店里团坐着一圈人在品茶聊天,一个年轻人站起来,灿烂的笑脸,竟就是这里的主人,年仅26岁的肖云青,福建人,他让我们叫他小肖。

录音笔和镜头对准小肖的时候,他手捂着嘴大笑,脸红扑扑的,很羞涩,不象老板,更不象商人,商人应该什么样呢?

不象商人的小肖还是得给我们讲普尔茶的生意经,说起这个来,他老道了不少,还得意地告诉我们:今年许多店里没有老茶了,但他却该卖的卖了、该囤的囤了,为什么?有预见性呗。又是那种羞涩地大笑,但颇得意的样子。

小肖边为我们冲泡着今年刚收来的生普洱茶,边介绍:好的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被太阳晒青的时候,阳光很好地保存了茶的酶性作用,在以后存放的年份里有生命转化。没有生命的普洱茶对人体的保健功能也不复存在。桌上被普洱茶“养”得很润的茶具,是小肖最擅长的工具,他的顾客是靠以茶会友交下的。与其说他是个茶商,不如说是个茶文化的传播者。小肖很坦诚地说,他现在还在不断地学习,每次学到新的,还是小肖的灿烂感染了我,忽然明白,一个并无资本、也无背景的大男孩,能在京城芸芸茶商中独行、身边却总能有陌生人成为好友,过得挺美,或许就是因为他的真诚、纯净和善良,大家都需要吧。

小肖还在成长,淘茶居也在成长,阳光般的笑容不要消失了就好。来自商业杂志

吴啓英:现代普洱茶创始人


云南大叶种茶,属乔木型,大部分生长在海拔1000-1400米的亚高山地带和14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这些地带多属赤红壤区,最适合茶叶生长,而且由于云南特殊的自然条件,降雨量充足,无霜期长,雾日多,茶山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高山云雾出好茶”。故云南大叶茶具发芽早,白毫多,育芽里强,生长期长,内含成分丰富的特点。据云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析,云南大叶种水浸出物为48.75%,茶多酚含量为32.5%,儿茶素总量为179.34毫克/克,都远高于小叶种茶叶。

由于云南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加工的晒青毛茶味道浓酽,苦涩味重,新茶尤甚,要是不太习惯的话,简单的可以说是难以入口,但人们发现,将此类茶藏放,自然陈化后,其滋味由刚烈变得醇和,香气也变得浓郁陈香,出现了一种适宜品饮的新口味。在茶马古道抵达的终点站,藏胞们将其作为酥油茶的主要原料,成为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而在南洋、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对此类茶品更是出现了旺盛的消费需求,香港茶楼有这样一副楹联:“普洱铁观音松涛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迷香荡浊尘。”茶联中提及的都是中国名茶,但在香港茶人心中,首屈一指的则是云南普洱茶,香港的大小茶庄,无不以云南所产的陈年普洱茶作为招牌,炫耀于市,招徕顾客。

吴啓英先生分配到昆明茶厂工作后,脚踏实地,不断的深入到基层体验生活,到云南的各大茶区进行科学调研,丰富着自己的实践经验。伴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有一个问题时刻困扰着她,云南拥有如此丰富的茶叶资源,但茶区人民的生活却是如此的贫困,云南茶叶的价格始终处于全国低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风华正茂的她渴望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为茶区人民尽一份力啊!

作为茶厂的技术员,不但要了解“产”,更需要了解“销”,在对销售市场的调查中,吴先生注意到了广东、香港市场对传统普洱茶的旺盛需求,同时也看到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传统普洱茶在自然陈化过程中形成的品质参差不齐,对贮藏的环境要求高,而且陈化的时间较长,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出现了“爷爷做茶孙子喝”的现象,如果作为商品大规模应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何突破这特殊的瓶颈?一边是茶区人民急待改变的生活和丰富的茶叶资源,一边是有着潜在的巨大的市场却又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商品经济活动。怎么办?能不能将二者合二为一,极大的推动云南茶叶经济?吴先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深的思索,她将传统普洱茶的成因一遍、又一遍的进行分析,并在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中不断的寻求这理论支持,最后创新性的提出:可以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进行人工发酵,加速其陈化过程。1973年,带着这种想法,吴啓英先生和省茶叶公司的一些同志远赴广州,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从广州返回后,由吴啓英先生在昆明茶厂首先进行普洱熟茶研制,这是多么艰难的探索啊!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实验数据,没有可以比较的标准茶样,更没有前人的具体实践经验。吴先生从“无字句处读书”,开始了坚定的跋涉,多少次接踵而来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开始,无数个不眠之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大量、反复的科学试制,积累了不同叶质,不同数量对温度、湿度、菌群等方面的要求参数,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吴先生原创性的发明了“普洱茶湿水渥堆技术”,于1974年再昆明茶厂试制成功普洱熟茶,极大的改善了普洱茶的品饮质量,将普洱茶漫长的发酵实践缩短为45天左右,而且每个堆子可以发酵10吨茶左右,使普洱熟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了可能。在试制和生产过程中,吴先生主持制定了《昆明茶厂普洱茶制造工艺及其品质要求》,这是普洱茶发展史上第一个有着详实理论依据和技术指标的行业标准。1975年开始,昆明茶厂以此为基础,开始了普洱熟茶的批量生产。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在公司主持下,由吴先生主要参与,拟写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详细制定了普洱茶生产的质量标准,生产工艺以及各大厂家的代码(先市场上广为流传的茶号都源于此,如7581的含义为75年、8级茶,昆明茶厂出品的砖茶;7582的含义为75年、8级茶。开始了高速发展,云南茶业翻开了多姿多彩的崭新一页!

人有万象,茶有千面!


品茶亦是修禅,无论在喧嚣红尘,还是处寂静山林,都可以成为修行道场。茶在众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齿间回绕,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

后来才知道品茶如品人。选择一个飘逸闲适,清幽淡雅的环境,沏上一杯好茶,让自己置身这种环境之下,以清净闲适的心情来品茶,伴着淡淡茶香来品悟人生,感悟生活。一个人喝茶,其意不仅在止渴,而更在于鉴赏其色、香与味,体会其苦、甜与醇,领悟起淡、雅与和。自省自悟,品出茶的真性,体会人生百味,达到天地人和相通的境界。

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灵性。茶可以洗去浮尘,过滤心情,广结善缘。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始终相信,禅是一种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执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盏茶的时光,就从万象纷纭中走出,绽放如莲。

人有万象,茶有千面。茶可分几种,人也是如此,这是品质决定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真正的好茶经得起沸腾热水的考验,真正有品质的人同样也要能承受尘世的侵蚀,眼明心清,始终保持着天赋本色。茶在杯中,上下漂浮,香气四溢,乍看上去平淡无奇,若想分辨其优劣,还得需用心去品。正如三毛说茶的一句话,“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若以此标准来衡量人,滋味又岂止三道?

世间一切情缘,皆有定数。有情者未必有缘,有缘者未必有情。随缘即安,方可悟道。茶水洗心,心如明镜,一个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别无常世界。意乱情迷时,大可不必慌乱。静心坐禅,明天会如约而至。。春花依旧那样美,秋月还那么圆。

品茶可以让人宽恕过错,从而在杯盏中得到平和。真正完美的人生当留白,留白,即是佛家所说的空明。人间是最能表现自我的剧场,如果有一天故事剧终,选择出离,一定要真的放下,而不是走投无路的放逐。要相信,别无选择,会有最好的选择。

茶有四德,慈悲喜舍。所谓云水禅心,就是在一盏清茶中,品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荣者必枯的真意。须知任何悲伤都是喜悦,任何失去都是得到。一个人对自己慈悲,才是对万物慈悲。

静水深流,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越容易参透禅理。修佛亦如品茶,将一杯苦茶喝到无味,这就是禅的境界。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就如同万千溪涧,终究要汇入河流,潺潺清明,简静安宁。

世间风云,变幻莫测。佛家讲究因果轮回,无论物转星移、飞沙走石,有一天都会烟消云散、俱静归尘。如茶,融汇了万物的精魂,倒入杯盏中,钟情一色,澄澈醒透。时光流转,云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习惯,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喝到水静无波。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象,喝到纯净清朗。也许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无意的日子,无论晴雨,不管春秋,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回归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陈志坚—— 把普洱茶引进四平的人


被誉为“可入口古董”的普洱茶,能够进入四平饮茶者的口中,这要得力于陈志坚的爱好与经营。目前,陈志坚在谋划着让普洱茶走进东北更多城市。

在四平市府路蓝山英郡25号楼的一家名叫勐海陈升茶庄内,老板陈志坚坐在茶具旁,烧水、洗茶、冲泡,普洱的幽香弥漫在空气里,“来,喝茶。”陈志坚递过一杯普洱茶,在饮茶品茗间聊起了他与普洱茶的故事。

陈志坚第一次和普洱茶亲密接触是在2006年。那时,他到北京出差谈业务,路过王府井一家名叫吴裕泰茶庄时,朋友说这家茶庄挺有名的,进去坐坐吧。就这样在品尝了普洱茶后,便再也忘不了它的幽香和甘甜。陈志坚说:“茶分很多种,我却独爱普洱,不仅是因为普洱茶好,还和我当时忙于经商、急于追求名利的心境有关,在吴裕泰茶庄喝普洱茶时我的内心变得从未有过的平静,这就是普洱的魅力。”

从北京回来后,闲暇之余,陈志坚总会约上几个好友一起品普洱茶。久而久之,他也渐渐萌生了在四平开家普洱茶庄的想法。陈志坚说:“人们的生活在快节奏中,看到数千亩的古茶树铺展在山峦上时,陈志坚再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尽情地在山上高呼。几天参观考察后,他便和公司签订加盟协议,回到四平租下蓝山英郡25号楼的门市房作为经营茶庄之所。一楼卖茶,二楼是供顾客休闲喝茶的茶室,陈志坚精心挑选了实木的桌椅、古色古香的茶具,并在墙上挂了字画,让顾客一进入茶庄便有种悠远、宁静之感。

陈志坚的茶庄开张没几天,每天都有顾客前来卖茶、品茶,每每看着顾客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他的内心也充满了喜悦。

勐海茶厂创始人:一个人的普洱茶秘史


(原名佛海茶厂)正式建成投产。

1990年李拂先生来昆一家人合影

李拂一先生和范和钧先生都是佛海茶厂的创建人。

李拂一先生1939年写的文章《佛海茶厂概述》中记载到:佛海茶叶制茶,计分初制,再分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将茶叶采下,入釜炒使凋枯,取出于竹席上反复搓揉成条,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品质装入竹篮。入蓝需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放以大竹(俗称饭笋竹)一人立蓝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然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通称曰“散茶”。制作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再加制为“圆茶”、“砖茶”及“紧茶”。

同一文章中,李拂一先生又写到了紧茶的制作,“紧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底茶”,二水茶包于茶底之外曰“二盖”,黑茶者再包于二盖之外曰“高品”,如制圆茶一般,将各色品质按一定之层次同时装入一小铜甄中蒸之,其柔软,倾入紧茶布袋,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就坐櫈边沿照同一之方向,轮转而紧揉之,使成一心脏形茶团,是为“紧茶”。“底茶”叶大质粗须剁为碎片。“高品”须先一日施以相当之水分曰“潮茶”,经过一夜于是再行发酵。成团以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之发酵。数日之后,表里皆发生一种黄霉。藏人自言黄霉之茶最佳。

(注:发酵工艺,湿水—入篮—筑茶—分口堆存发酵)。

李拂一先生明确的结论是: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但疑问,不规则发酵是如何不规则,是指多次发酵,还是篮中各部分发酵不规则?暗褐色红茶,是指干茶暗褐色,汤色红,还是叶底暗褐色,汤色红?

可以确信的是,解放前“散茶”指的是装篮发酵茶。

人有三六九等,茶亦然


早先听闻普洱茶分有等级,所以去询问茶专家,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样的:

一般所说的定级,针对的是散状的普洱(熟)茶,经常采用单级的定级方法,依次为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和九级。

那为什么要定级呢?普遍的看法是,这是为方便前期的收购和后期的加工。不同等级的茶叶,无论其产量还是采摘的难度,都是不同的。因此,根据不同的定级、分类,能使其卖出不同的价格。此外,普洱茶后期加工有一项很重要的工艺,那就是“拼配”。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口感和香气,如单芽的滋味单薄但香气好,老梗粗叶香气稍弱当滋味醇厚。“拼配”可以使不同级别的茶发挥不同的性能,从色、香、味等形成统一,从而达到最终产品的高度稳定。

以上所述,对普洱(熟)茶的定级,最主要是为了方便收购和加工生产。对于拼配技术成熟的普洱茶而言,先天的定级对其后天的表现,几乎没有直接作用。

特级到九级的介绍

级别:特级

标准:索条紧细,匀整,色泽呈红褐润显毫,陈香浓郁,滋味浓醇甘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褐柔嫩,匀净。

级别:一级

标准:索条紧结,匀整,色泽呈红褐润较显毫,陈香浓厚,滋味浓醇回甘,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褐较嫩,匀净。

级别:三级

标准:索条尚紧结,匀整,色泽呈红褐润尚显毫,陈香浓纯,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褐尚嫩,匀净带嫩梗。

级别:五级

标准:索条紧实,匀齐,色泽呈褐尚润,陈香尚浓,滋味浓厚回甘,汤色深红明亮,叶底红褐欠嫩,尚匀稍带梗。

级别:七级

标准:索条尚紧实,尚匀齐,色泽呈褐欠润,陈香纯正,滋味醇和回甘,汤色褐红尚浓,叶底红褐粗实,尚匀带梗。

级别:九级

标准:索条粗松,欠匀齐,色泽褐稍花,陈香平和,滋味纯正回甘,汤色褐红尚浓,叶底红褐粗松,欠匀带梗片。

虽说是特级到九级,其实实际上只分为六个级别。

田军,把普洱茶给更多的家乡人品尝


讯:田军是河南人,他觉得从产品本身而言,普洱茶是一种很好的饮品,而“七彩云南”茶业又是对自身品牌和普洱茶的品质质量非常关注的企业,因此,他也希望能把这样的好东西带给更多的家乡人品尝。

【人物】田军,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副总裁,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七彩云南致力于让云南茶真正走向市场

12月14日,田军第一次来到了洛阳七彩云南旗舰店,还未说话,就先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对于“七彩云南”开在洛阳的第一家茶业专卖店,田军在考量的,是它是否符合“七彩云南”的品牌形象、产品形象,是否已经具备了作为茶叶专卖店的一些功能。“它承担着七彩云南旗下的普洱茶和涉足的茶类产品在洛阳的‘宣传点’功能,日后可能因为这个点还会派生出很多和七彩云南茶叶有关的其他茶叶专卖店、茶庄、卖场……”

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涉足的产业和行业很多,而茶叶是其中的支柱产业之一。田军介绍,这样的定位有其背后的原因。

云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甚至有“世界茶源,七彩云南”的说法。而云南所产的具有代表性的普洱茶,更是拥有悠久的历史。据史志所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云南的“濮人”就已经开始生产茶叶,而”茶业的企业宗旨中有这样一句:“好茶为你。”田军说,“七彩云南”不仅要把有关普洱茶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告诉消费者,也在通过各种手段“360度保证茶品的专业品质”。

田军介绍,“七彩云南”茶业是云南省第一家通过比较全面的质量认证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现代化的茶叶企业。在西双版纳和昆明,都分别拥有万亩有机茶园基地以及不同的产品生产车间和工厂。同时“七彩云南”茶业也是云南省第一家提出并通过国家认定的普洱茶生产标准的企业,它的企业标准高于国标、行标。人们日常评价普洱茶时,喜欢谈论“山头”、“古树”、“台地”,今年,“七彩云南”茶业建立了完整的溯源体系,从生产原料,到生产过程,再到终端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进行源头追溯。以层层把关,控制“七彩云南”茶品的品质。

田军是河南人,他觉得从产品本身而言,普洱茶是一种很好的饮品,而“七彩云南”茶业又是对自身品牌和普洱茶的品质质量非常关注的企业,“好东西加好品牌加好品质”,正是七彩云南“好茶为你”的宗旨。因此,他也希望能把这样的好东西带给更多的家乡人品尝。

田军小时候生活在豫东地区,对当地的“大碗茶”印象深刻。他觉得,所谓茶本身有一种味道,它让无味之水变成有味之水,“味”也会有千奇百怪的变化。“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早已被定义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七彩云南”在做的,就是对这样的一个日常生活产品进行品质上的提升,把更好的、更愉悦“味”带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有一种更愉悦的体验,这也是茶叶本身的一种作用。

首席记者张姗姗/文见习记者侯俊彦/图

徽州茶人小传:罗 愿


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人。乾道二年进士,宋代著名史志学家。罗愿是南宋议和派代表人物罗汝楫的儿子,他崇尚秦汉古雅风尚,为文髙雅精炼,精洁醇雅,风骨俱佳,朱熹评价他是有经有纬,骨实意丰。罗愿编著的《新安志》是现存徽州乃至安徽省唯一的一部宋代志书,历史价值很高。同样,志书中关于徽州茶叶的生产、品类、贸易以及税赋的记载;不仅是研究徽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徽茶文化的宝贵文献。

罗愿在《新安志·货贿》中记载:“茶则有胜金、嫩桑、仙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之品,又有不及号者,是为片茶八种。其散茶号茗茶。”这不仅介绍了徽州茶叶的种类,也印证了宋代《贡茶录》中:“早春英华,来泉胜金”诸名茶出自徽州的记载。而贡茶则是一种无偿征用或定额的实物税。

茶税自唐开始,至宋则改称茶课,是一种以实物或货币纳税的制度。而榷茶就是茶叶专卖,其真正实施是在宋代。当时的朝廷规定,茶农产茶不得私自出售,茶商也不得擅自买卖,所有茶叶交易都要经过“山场务”或“榷货务”(宋官署名)。而随着榷茶制度的不断变更,朝廷最终在宋太平兴国年间,于全国各地产茶区设立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六处“榷货务”和十三处“山场务”,负责对茶实行专卖。而徽州茶叶的“榷茶”办理,主要是在“榷货务”的真州(今江苏仪征)和无为军(今安徽巢县、庐江、无为)。罗愿在《新安志·茶课》中则是详细列出了在“榷货务”真州、无为军卖茶场交易的情况,如“真州务卖歙茶,有胜金、嫩桑、华英、运合、来泉、先春、仙芝以及不及号等茶类;而在“无为军务卖先春、来泉、嫩桑”等茶叶。从而使后人清楚的了解南宋时期徽茶产、购、运、销各个环节及茶课的具体管理方式及实施情况。其时,徽州茶区产茶的规模较唐代有所减少,但仍是产茶大区和贸易大区;然茶叶赋税却是种类繁多,数目很大。而罗愿所记载的徽州各种茶类、数量、价格以及商贩自卖茶叶折税等茶课事项,使后人对南宋时期茶农的沉重负担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也为研究南宋时期的徽茶贸易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罗愿还在《新安志·卷三·山阜》中记载:“凤凰山在歙北十五里……旧产茶,岁采制不过三、二斤,熙宁中丘寺丞名之曰甘白香”。罗愿于南宋淳熙三年记载的这种“甘白香”茶,是当时的一种十分时髦的蒸青散茶,它也是今天依然时尚的“黄山白茶”。这不仅说明了宋代徽州茶类品种的丰富,也证明了黄山白茶问世的历史已有千年之久。罗愿在《尔雅翼》(卷十二)《茶》中,关于“槚、荼、茶”三字关系的解释,似乎是古代茶的一种广义概念。然在今天的《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中,对于“茗茶”的解释却是引用了罗愿的诠释。由此可见,罗愿给予“茗茶”的定义是得到了茶学专家认可的。

在饮茶之风盛行的宋代,罗愿在仕途奔波、繁忙之余,也为故乡留下了一首《茶岩》诗:岩下才经昨夜雨,风炉与鼎一时来。便将槐火煎岩溜,听作松风万壑回。这应该是宋代徽州茶道的真实写照……·

普洱茶重要的步骤有那些


普洱茶冲泡步骤:

第一步:醒茶

第二步:备具

第三步:温壶涤具

第四步:投茶

第五步:润茶

第六步:候汤

第七步:出汤

第八步:品饮五个等级

几种口味的普洱茶酿造:

1、水飘香-能闻到,喝不到,属于初级普洱茶的香味。

2、香入水-大部分茶叶香气蔓延,一小部分进入茶叶,属于次级的普洱茶。

3、水含香-茶是下沉的,大部分是混入茶中,属于中级普洱茶。

4、水生香-茶和茶的混合汤非常好,从咽喉中饮用香气,是一种高级的普洱茶香。

5、水即香-喝了茶后是一种香,香是汤的感觉,属于顶级普洱茶的香味。

普洱茶酿造饮料需要注意:

首先,您的茶(生茶或煮熟的茶)必须是由具有卫生认证证书的制造商生产的普洱茶。

其次,如果你有一套基本的茶具。

其次,有几种情况会消耗茶:

1.接待朋友和家人共同享用茶叶或者您是茶商的最佳品味,接待顾客购买足够的茶叶顾客。

你只是个人。当你外出时,你也可以喝你买的好茶,而不是那些泡茶的人,你想喝一口好茶。

第一种情况:根据之前许多大师介绍的方法,你可以喝它,你会尝试几次。这里没有介绍。

2:出门前,用一个大盖杯取6-10克(见杯子大小),将要喝的普洱茶放入杯中,然后加入冷矿泉水,盖上盖子熄灭。十五分钟后,您可以品尝到明亮而甜美的普洱茶。

在此解释为什么你不需要开水冲泡?因为茶只需要用沸水填充,所以只需不到两分钟。加热茶后,所有成分都会迅速释放出来。高浓度的茶会好吗?在冷水中,茶叶中的成分只能缓慢均匀地释放出来。三四个小时后,由于饱和,茶浓度变化不大。而且茶也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这种香味在用开水制成的茶中是找不到的,它非常适合饮用。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镇沅苦聪人“罗厚有”把普洱茶生意做到大城市》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