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茶最初的记忆,是年少的那个冬季,一缕茶香向正处于寒冷的我袭来,只知道那是红茶,上下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令我无限遐想。时隔多年,那种温暖气息不曾遗忘,时时回味。

多年的打拼,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猛一回头却发现快要丢了自己,外面世界似乎变的好快,我似乎也快被这个社会所遗忘。不喜欢太多的人际关系交集,只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来寻找内心的那份安宁,同时经济相对保持独立,在这初衷下便有了茶木人工作室。

如果喜欢,就坚持

从茶客一下子过渡到茶人,一切都很新鲜,有趣……

本以为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与爱好就能经营的很好,可过程并不象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路走来,才发现当初并没有做好准备。为此犹豫过,迷茫过。

“如果喜欢,就坚持。”家人温暖、贴心的支持话语,再次给了我动力,从此走向专业的习茶之路。对于70后的我来说,是有挑战的。因为人生观里,觉得女人在家做好贤妻良母足矣,不要太过折腾。但有种声音似乎一直在耳边回响:我是爱茶的,茶于我就像孩子和家一样,为此我要不遗余力。

茶师,无关年龄

习茶之前,我原以为茶的世界是简单的,可现实却没那么简单。学习领悟,迷茫颓废,以致于有一段时间我很抵触习茶路上带给我不愿看到的浑浊。

后来,在爱人的指引下认识了我的习茶老师——陶冶。第一次接触这位85后茶人,说实话刚开始是有点抵触的,和一个孩子学,总想着开玩笑。可当坐下没10分钟,小陶老师的学识与对茶的认知,以及一次次的开导与交流,让我从内心里肯定了他,开始正面直视茶。原来,茶师,无关乎年龄。茶的世界,仍是美丽纯净的。

茶,值得你一辈子去学习

每次为茶,行走在茶山,总给我全身的愉悦。一次又一次领悟生命的意义、敬畏,对人生观的改造与升华。人在草木间,带着自身的气息与大山亲密接触,山中点滴瞬间让我感动好久,金钱和地位在这显得毫无价值。我很想分享给爱茶爱生活的茶友们,分享是件快乐的事,同样快乐也会传染,相信你们会和我一样爱上茶带给自己的改变:

做为一个不装的茶人,可以不懂茶。因为茶是值得你学习一辈子,要学会谦卑、分享、付出,越分享越快乐。爱茶,就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她,这是侍茶的恭敬心。每片叶子都来之不易,要正确的引导爱茶之人习茶、护茶、喝茶。茶是入口喝的,用嘴品的,而不是说的。建立茶的正确品饮价值,是茶木人工作室成立的初心,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守心。

我也经常对走进茶木人工作室的有缘人说:茶会改变一个人,它让我的灵魂有了归放和寄托,以及安心。此生,只为不辜负。

扩展阅读

因茶而美·徐露瑶|从吃茶到喝茶的日子


编者按:

于在外漂泊的人而言,茶,或许不仅仅只是饮品,更是对家乡的思念。如小瑶,不论是从儿时赣西北客家人无法舍弃的吃茶日子,还是到工作后重新认识茶、习茶、喝茶,于她而言,茶都是关怀的生活,因为茶里始终有份牵挂……

姜盐豆子茶:赣西北客家人无法舍弃的吃茶日子

一只搪瓷带耳茶碗,一撮茶叶,小撮萝卜干,一勺豆子,半勺芝麻,几瓣菊花,两三姜丝……一壶热腾腾的开水沏下去,空气里都是香的。

这是我们赣西北客家人无法舍弃的茶生活。这里是吃茶的,茶和热情的客家伯伯一样,广交好客。没有精美的茶具,没有细腻的茶艺,冲泡也是简单,茶碗里却是丰富。

小时候,稻田里的收割机停止作业了,家家户户就忙着准备豆子茶的配料。那时挑担的老伯开始走街串巷地吆喝卖菊花,妈妈会和邻里的阿姨们一起砍价,几斤几斤的买回家,然后围坐在大簸箕前“扯菊花”。花瓣洗净晒干,拌上食盐装进玻璃罐腌制封存,变色后便可拿来当佐料。花芯和花蒂也不会浪费,晒干后做成枕头,邻里的婆婆说落枕了睡这个特有效。

外公每年都会种黄豆和萝卜,成熟后,妈妈便会去市场买些芝麻,炒制咸豆子和芝麻;红白萝卜切丁晒干,再腌些姜丝,就准备迎客了。

现在外出工作,爸妈总是不忘寄来豆子茶配料,轻声嘱托一句: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一壶热水冲下碗里,配料在茶碗里翻腾,茶香、花香、豆香、蔬果香,一切沉醉在浓浓的乡情里……

爷爷泡的茶:浓酽酽一把碗,劳动时最解渴

小时候,爷爷不管到哪都爱带着大搪瓷茶碗,里面总是会盛着浓酽酽的绿茶。小时候总爱跟着爷爷身边转,发现爷爷下象棋举棋不定时,总会先闷上一大口茶,然后放下棋子,满意地点头。偷喝一口,被爷爷发现,露出一副哭脸:好苦啊!一点都不好喝!

农活最忙的时候,爷爷特别爱泡茶。同样是浓酽酽的茶,装满大铝壶,在壶嘴上挂上几只搪瓷茶碗,一路上伴着叮叮叮的碰撞声,给田垄间插秧的长工送去。

那会以为茶越浓爷爷越爱喝,还调皮地往给爷爷的茶碗偷偷搁很多茶叶,浓的似酱油汤般。现在爷爷还是一把碗浓绿茶不离身。

长大了,自己在学茶的路上,才知道原来老年人饮茶,不应过多、过浓。

茶&街舞:像海贼王一样,让不一样的我们相遇

10年开始接触街舞,舞台的表现力和镁光灯的聚焦,满足了十七八岁青春应该挥洒的热情。那会,音乐和舞蹈成了最好的交际手段。以至于13年只身来杭,也是因为街舞,才有了现在街头说跳就跳起的J-Tcrew。

就像海贼王一样,因了某种情愫,把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个性的人聚集在一起,不管时隔多久再聚首,依旧如初。

茶亦是如此。遇见茶以后,身边结识的朋友大都比我年长,和他们喝茶聊天是种幸福。他们大多在这个社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了今天在各个行业的成就。几道茶下肚熟络开,诚心以待,总是会毫无保留地教给你做人做事的道理,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弯路是可以避免的。少不经事,不是你真的不懂,而是因为没有所谓的前车之鉴,就想莽撞向前。多听老人言,才能深谙为人处事之道。

学习是道耐泡的茶:是技术活,更是生活

当年还在学校规划工作的自己,绝对没有预想到,大大咧咧的女汉子,会和文艺风雅的茶联系在一起。13年6月,那会对六大茶类概念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几个茶名:西湖龙井、庐山云雾和家乡的宁红……

偶然的机会从事与茶有关的工作,才知道原来茶不仅仅是随手泡,个中学问太深、玩法颇多。

从理论学习六大茶类到去各大山场走一遭,发现杯中茶与自然联结的奥秘;探访当地民俗风情,了解各地非遗传承技艺,让原本浮躁的心也开始文艺起来。跟着老茶人学习制茶工艺,向手艺人讨教泥土与火的艺术,学茶这门技术活,还真是会磨人性子。

如今,有高温天出行的朋友,总是不忘叫他带上点白茶防暑;卸下一天的负担和朋友相聚,总是不忘最后泡杯茶聊聊天。

不论是配料丰富的姜盐豆子茶,爷爷的那一碗浓酽酽,还是其中的学问颇多。于我而言,茶,都是关怀的生活。

信阳因茶叶而更有魅力


毫无疑问,中国的茶叶走过各朝各代,于文明积淀和生活碎片之中,已有了丰富的精神和面貌。多看一眼茶叶走过的路、曾经有过的好样子,是一件有意思、有意义的事。

那片片精致的叶芽赋予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及其自有的精神气质,我们回望历史时空,蓦然发现,茶,已成了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乃至一种美学。

喝茶,算是流行的物质消费,亦可算是时尚的精神消费,长衫旗袍的岁月已逝,重要的是今天,我们怎样看待那“色彩斑斓”的信阳茶呢?

这种趣味,这种风尚,这种美学,在信阳人的生活中,融合得花落无声,绵延得温情四溢。

今天,茶经济已是信阳发展途径上一个点的突破,聚点为面,茶经济这个点亦成为信阳发展面上一个美丽的点,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下,这个绿色的点尤为难能可贵。

信阳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1915年,信阳毛尖茶与贵州茅台酒并驾齐驱,同时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如果说信阳有一张名片,那就是“茶”。信阳获得的许多国家级荣誉称号之中的“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就是因为信阳的茶。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的信阳,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山水相依,泉明林翠。“北国江南、江南北国”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使信阳成为我国北方的边缘茶区,绿色的茶园装扮了信阳的山山水水,增添了信阳的无限魅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面貌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坚实,老百姓生活的富足,好山好水的信阳显得更美了。山水好,人更好。信阳人喝茶喝得滋润,喝得气色好。以茶为媒介,信阳人广交天下朋友。一方山水造就了一方美景,信阳的茶更是锦上添花。茶园、茶馆,茶哥、茶妹,把信阳装扮得愈加妖娆多姿。信阳可谓因茶而美丽。去年12月1日,市委书记王铁在全省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如此表白,真是此言不虚。

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信阳市茶园每年以15万亩至20万亩的速度增长,由2006年的65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50万亩,开采面积达90万亩,我市用5年时间,把过去2300多年发展的茶园面积翻了一倍还多,茶叶年产量达3.6万吨。全市茶叶总产值和综合产值已从2006年的8亿元和1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33亿元和40亿元,分别增长了4倍。

淡而不寡是安吉白茶特有味道


有人说,安吉白茶太淡,殊不知,淡而不寡正是安吉白茶特有的味道。

喝上一杯上好的安吉白茶并非一件易事,好茶、好水、好器具更要有好心情。

为突出安吉白茶“形似凤羽、色如玉霜、叶白筋翠、香如蕙兰、甘爽鲜灵”的特点,钱群英建议投茶比例为每100毫升水投茶2克(即1袋)、水温以85-90℃为佳,每道浸泡时间控制在1-2分钟。最好采用浸润泡法:先用少量水润茶、摇香、闻香,再注够水量冲泡、品茗。品饮白茶以三道为佳。

安吉白茶色、香、味、形具佳,在冲泡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品饮都充分领略到安吉白茶形似凤羽,叶片玉白,茎脉翠绿,鲜爽甘醇的视觉和味觉的享受。

1、择具:“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好水,还须佳器,“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才能尽显茶韵。对于茶具,钱群英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保温杯不透气,茶叶很快就会黄;一次性杯子泡茶会泡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盛白茶最普通的是玻璃杯,最好的则用专门的瓷杯。茶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对茶器有专述。陆羽尊推越窑青瓷为茶器之首选,因为青瓷温润如玉、高雅素洁,最能益茶。

2、备水:冲泡安吉白茶选用境内黄浦江源头水是最佳选择。由于安吉白茶原料细嫩,叶张较薄,所以冲泡时水温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0-85℃为宜。

3、烫杯:为了洁净杯具,同时除却杯中的冷气,提高杯身的温度,所以在正式投茶前先将杯具烫洗一遍。

4、置茶:冲泡安吉白茶的茶水比例一般为1:50,最能反映茶汤品质,水过之太淡,茶过之则苦涩。

5、摇香:轻轻摇动杯中的干茶,能闻到安吉白茶清醇鲜爽的香味。

6、润茶:轻轻的在杯中注入约1/4的水,顺时针摇动,使茶叶初步吸收水分,茶叶慢慢展开。也把这道工序称做醒茶,意思是把沉睡的茶叶唤醒。

7、冲泡:冲泡时采用回旋注水法,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杯中上下旋转,加水量控制在约占杯子的三分之二为宜。冲泡后静放2分钟。

8、敬茶:双手奉茶,将刚沏好的安吉白茶送到宾客面前。

9、品茶:品饮安吉白茶先闻香,再观汤色和杯中上下浮动玉白透明形似兰花的芽叶,然后小口品饮,茶味鲜爽,回味甘甜,口齿留香。

10、赏茶:欣赏安吉白茶优美的姿态,安吉白茶与其他茶不同,除其滋味鲜醇、香气清雅外,叶张的透明和茎脉的翠绿是其独有的特征。观叶底可以看到冲泡后的茶叶在漂盘中的优美姿态。

马来西亚茶友会:因茶而聚 口碑是品牌最好的诠释


马来西亚大益茶友会,一个海外益粉聚会交流的平台,这里汇聚了海外华语和英语世界的大益茶友,包括老茶人、新茶友,普洱茶收藏者、投资者、普洱茶商等等,主要服务普洱茶友,特别是大益的粉丝,为他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喝大益茶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2012年马来西亚大益茶友会的成立,以及今年马来第一家大益茶专营店九鼎香开业。

喝大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爱上了普洱茶的味道。

你觉得大益近年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答:在国外开设专营店,增进全球茶友对普洱茶的认识和了解。

在侍茶的路上,未来十年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答:建设好茶友会,喝好茶,分享好茶。

益友网:马来西亚大益茶友会是何时成立的?平常都有些什么活动?

马来西亚大益茶友会(以下简称茶友会):茶友会成立于2012年,是一群热爱大益茶的茶友们自发成立组织的。在茶友会,我们为大家分享普洱茶产品信息、茶叶知识和品茶经验(品茶笔记),举办普洱茶品鉴会,分享大益茶相关的最新信息。

益友网:茶友会中应该有很多老茶友,为何喜欢喝大益普洱茶?讲讲你们与茶的故事吧。

茶友会:好茶自有大益。喝普洱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一种健康的爱好。普洱茶的魅力如同有年份的红酒,越陈越香,大益茶的滋味与众不同,不论哪一款茶喝起来都很棒。除此之外,大益茶在市场上容易找到(流通性好),价格透明,较容易交易,也证明了它的收藏投资价值。

AlanWoon【茶龄很长的老茶友】:一开始,我是喝别的茶,后来慢慢转到普洱茶的,因为大益出很多好茶,太好喝啦!好喝又有钱赚(笑)。其实,以前喝茶是没有想要赚钱的,我是收茶来自己喝的,后来慢慢茶多到自己也喝不完了。

DassCharles【印度裔,妻子是华人,两人都喜欢喝普洱茶】:我很喜欢大益茶的老的茶味,如果现在买新的茶,以后也会转到那种老的味道。最早是朋友介绍我喝大益老茶的,大概是在2000年的时候,喝到一片老的7542(红大益)。现在买茶喝六七年了,06年的高山韵象味道非常好,08年的高山韵象也买了,与601的有所不同。

TerryChew【华裔,留美归国的年轻茶友】:我家以前是做药店的,家里很多工人都是喝六堡茶,所以我很小开始就接触到茶,妈妈也是泡茶的,就这么喝到大了。后来去美国念书,05年回来以后跟茶友接触比较多,也想多了解茶,有了茶友会以后,就经常和茶友一起喝茶咯。第一次喝大益茶,是在九鼎香喝的大益熟茶7572。

益友网:普洱茶对当地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和改变?对您的改变是什么?

茶友会:在马来西亚,当地居民人主要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除了少数华人喝(原味)普洱茶以外,大部分当地人更喜欢喝传统的奶茶。喝茶其实是马来华人的一个习惯,除了普洱茶以外,其他中国茶比如铁观音、乌龙茶、六堡茶等等也被大量的消费,这是由于数代人传下的生活习俗,比如福建华侨喜欢喝铁观音,广东华侨爱喝六堡茶,而新一代的马来华裔则喜欢高香型台湾乌龙茶。

JamesOng【新茶友,茶龄2年】:喝茶,逛茶行,可以走入中国文化。以前我老婆不喜欢(茶),后来我常常喝茶,还通过茶认识不少好朋友,慢慢老婆也接受茶了,而且她喝茶(的水平)还不低,给她喝不好的茶,都能喝出来(笑)。

DassCharles:我很多印度邦的朋友,还有许多亲戚现在都喜欢喝普洱茶了,常常让我代购普洱茶、飘逸杯等茶具。我们印度人有喝茶的习惯,以前都喜欢喝印度的红茶,现在我们家吃饭的时候也泡着普洱茶,家人、朋友聚会的时候都喝普洱茶了。对我来说,喝(茶)才是第一位的,投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把茶叶带进家庭,影响了下一代。

JamesOng:我对茶很简单,我喜欢的茶不一定很多人知道很多人买,我喜欢(那个味道)就行。现在我们每个星期都会和茶友聚会在一起,大家都很团结。一起品茶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说保险、说地产的,大家都只是品茶,分享品茶的心得。每一款茶喝到是什么样的味道,我们都会告诉给别人。一些老一代的茶人,喝到什么一般都不会说出来。我们不一样,我们喝了就要告诉全世界,这个茶的味道是什么样,我也不批评茶好不好,只是客观的去评价和分享。

益友网:茶友会对大益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茶友会:首先,希望大益集团提供英文和多种语言的大益网络读本、年册和新产品信息。因为这是我们了解大益比较直接的渠道和方式。

其次,我们知道大益在国内已经与几十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高校开设大学茶道课以及开设爱心茶室。我们希望大益也能与马来西亚大学合作,开设茶道课程,传播茶文化,在年轻人中促进普洱茶的品饮。如果只在渠道商和已有的消费者中做文化宣传,对年轻一代接触普洱茶能起到的作用极小。

再次,由于马来西亚有众多穆斯林,为了尊重伊斯兰教习俗,建议大益应取得清真认证(穆斯林茶友是不敢进没有清真认证的茶店的)。还希望大益能够组织海外茶友到和茶园去参观,了解茶的制作过程以及茶叶生长的环境,这样的跨国茶园游能让海外大益茶粉丝增强对大益的信心。

另外我们也看到,大益的爱心基金会常常在国内组织和推广许多公益活动,希望大益能够多参加或者组织一些跨境的社会公益活动,而不仅仅捐赠。

最后,如果大益能多提供一些新、老茶样给我们茶友会的朋友品尝,让我们能够在成员中分享品茶心得,那就更好不过了。

益友网:茶友会未来十年有什么规划,对茶友会未来有什么期望?

茶友会:期待茶友会未来能够增进茶友之间信息以及知识的交流,未来能与大益一起参加公益活动。我们有很多茶友是其他国籍的,我们要把茶文化告诉全世界。我们还计划做一个茶友会的官网,所有消息都会同时更新到facebook、微博和官网。用这些办法来加强我们茶友会,让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

茶与茶间过此生


自古以来,这只香橼小杯里寸水兴澜、曾生发多少风波。

清朝有位状元郎王云锦在春节这个“节假日”里与家人喝茶、玩叶子牌,忽然掉了一张,再也寻不着,一日上朝,雍正帝问他假期里搞什么“活动”,王状元如实说是喝茶玩叶子牌,雍正甚是高兴,说王云锦不愧为状元郎,小事不欺君。随即从衣袖中拿出叶子牌还给他,正是失掉的那张。雍正慈爱的面容却让王氏内心仓皇,自此,他每次端起茶杯,都感到茶水在跳荡。还好,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不是他说的,他那次什么话也没说,只说:“小姐,上茶”,“出牌哒”,“我和了”。隔墙有耳,不隔墙也有耳,隔了一张肚皮就是耳。

老舍的《茶馆》里就挂着“莫谈国事”的牌子,但偏偏有些人不听。

明代的李贽本来是个茶痴,与茶是“朝夕惟汝”,打算在茶中安度一生的。但他没做到,常爱乱张口,张口让茶进去就够了,张口让话出来干什么呢?他忍不住多嘴,结果七十多岁了还被投狱,瘐死狱中。

文革中,乡下有位沉默功夫上佳的老先生,远离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上云卷云舒,本来对什么都不置可否的,但禁不住一位同事的盛邀,到茶馆里去交心,心交了未及半页纸,一出茶馆,就栽进“禁闭室”去了,栽进“现行反革命”队伍中去了。

曾国藩是一代“中兴名臣”,自然也是个老狐狸,他在家里喝茶就喝茶,几乎不谈大事,家事中尤如是,“二三诸女,能做大鞋否?”这话曾被人大加挞伐。“夫以掌天下权衡之中兴名将,不谈国事,不讲仁义,乃拳拳不忘诸女做大鞋、弟辈种竹养猪,不符其身焉。算什么东西”。

倒是林语堂是曾氏之真知心:“今人持论立言文章报国者滔滔皆是,独于眼前人生做鞋养猪诸事皆不敢谈,或不屑谈,或有谈者,必詈之为不革命,结果文调愈高,而离人生愈远,理论愈阔,眼前做人道理全不懂。”

一杯苦丁茶,或者一盏乌龙茶,或极苦或甚甜,有滋味焉。尤有滋味的是如名僧怀信所说的:“跣足清谈,袒露谐谑,使唤童仆,要水要茶”。清谈好啊,谐谑好啊,既不端肃若罗汉,也不流气如阿飞。茶有味,谈有味,诚所谓“味在味中”。

白姑娘种水仙茶


在武夷山奇伟挺拔的三十六峰中,有一座叫天心岩。它居于武夷群峰中央,犹如天之枢极。天心岩高高的山峰插入云霄,天心岩浓浓的云雾绕着山岭,天心岩周围花红草绿,四季如春,天心岩下有座庵,叫天心庵。

有一年,天心庵这里来了一户外乡人。老者叫白云公,是个忠厚老实的茶农,他有一个女儿叫白姑娘。他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得借庵旁的土地搭个草庐,替庵里的道士种茶。父女俩种的茶香哩,方园百二十里的人,都闻名赶来品茗。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白云公老汉有一次得了重病,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只留下白姑娘孤伶伶的一个人。好在白姑娘勤劳能干,日子还算过得去。

这一天,白姑娘背着茶篓上山,看见一棵小茶树。小茶树上开满了星星点点的小白花,香味扑鼻。白姑娘觉得新奇,非常喜爱它,就小心翼翼地把它移到自己住的草庐旁种好。天心庵下有一个水仙洞,洞里有一眼山泉,泉水碧清碧清的,传说这泉水是从天庭瑶池里渗透下来的仙水呢。白姑娘拎来山泉浇小茶树。日日浇,月月灌,到第二年开春以后,小茶树长得很快,到了谷雨,竟有半人多高了。看那叶子,长得又厚又大,绿莹莹、亮晶晶、鲜嫩嫩的,十分惹人喜爱。因为这茶树是用水仙洞里的泉水浇的,白姑娘就给这株茶树取名“水仙”。白姑娘细心地将水仙茶采下制好,装进葫芦里,舍不得卖也舍不得喝。

再说天心岩下住着一个单身哥,不知名也不知姓。他干事勤快利落,喜唱山歌,大家都叫他鹤哥儿。鹤哥儿穷哩,靠砍柴过日子。这天,他生了病,还要挣扎着上山砍柴,没想到昏倒在半路上,碰巧被白姑娘遇上了,白姑娘把他背回草庐。白姑娘也没法救他呀,眼看着鹤哥儿浑身滚烫,双眼通红,出的气多,进的气少。白姑娘只好烧壶水仙洞里的泉水,撮上一把水仙茶叶,泡碗浓浓的水仙茶,给鹤哥儿灌下去。怪哟,没过多久,鹤哥儿的嘴唇红润起来,眼睛已能微微睁开了。白姑娘赶忙又冲上一泡水仙茶,这一碗比第一碗还香。鹤哥儿喝下第二碗,神志就清醒了。喜得白姑娘又冲了第三遍水,茶还是那么香!鹤哥儿喝完以后,竟然能够坐起来了。水仙茶冲到第四道水,茶叶渐渐沉到碗底,恢复像采时一样鲜嫩,水里还留有余香。鹤哥儿疾病消失,起身感谢白姑娘。

从此,鹤哥儿经常给白姑娘送柴担水,两个年轻人愈来愈亲热。后来,白姑娘和鹤哥儿终于结成了夫妻。

白姑娘,鹤哥儿不断地用水仙茶给穷苦人治病,治一个好一个,治两个好一双。这消息很快传遍了武夷山,家家户户都知道水仙茶成了仙药啦!

天心岩下赤石村里有个无恶不作的狗财主叫柴富。他听说水仙茶是“灵丹妙药”,就起了歪主意。这天,他装做买柴,把鹤哥儿骗进家府,诱骗鹤哥儿卖水仙茶。鹤哥儿不依,柴富就叫手下的狗腿子把他打死了,还吩咐手下家丁明日进山抢水仙茶。

鹤哥儿死后变成了一只白鹤,飞回天心庵旁的草庐,歇在一株老松树上,对白姑娘叫道:

柴富恶,柴富恶,明早抢茶要防着。

白姑娘向白鹤点点头,懂得了它的意思,白鹤就飞走啦。但白姑娘却没有想到,这白鹤就是她的鹤哥儿啊!为了保住水仙茶,白姑娘跑山前奔山后,找了许多穷哥们,商量了对付的办法。

第二天,日头刚刚爬上山岗,柴富果然坐着轿子进山了。狗腿子们耀武扬威,看那架势,今天非踏平草庐,抢走水仙茶不可。他们才到半岭,忽然一阵山风,送来了山歌:

天心今年奇事多,出株水仙能除恶。

白姑是个瑶池女,芦杆抽水水上坡。

柴富听了奇怪,顺着歌声看去,只见一个老农在犁田。用根毛竹引来涧里的泉水,贮在下丘田里,只用一根手根粗细的芦杆靠在田埂上,下丘田的水就顺着芦杆哗哗地倒流进上丘田里。这样的奇事柴富还是头一次见着,惊得伸出舌头半天缩不回去。他刚想打听个究竟,耳边又传来一阵山歌:

今年奇事真新鲜,竹竿晒茶指上天,

砻糠能搓九丈绳,缚个龙王守山前。

柴富正揣摩这歌的意思,忽见村口一株老松树下,有个老木匠正在推刨子,一根十来丈长,谷桶粗的大木头,正被刨成一根头尖尖,身圆圆的像针状的东西。旁边站着白姑娘,手里拿着一绺头发,一根接一根在连成线,口里也唱着山歌:

大树当针发当线,织顶天网不见沿,

请来天兵和天将,神鬼难逃法无边!

这一来,狗腿子们个个你拉拉我,我推推你,都不肯再往前走。柴富心里更慌,以为白姑娘是个仙女,冲犯不得,便偷偷地溜下山去了。从此,柴富再也不敢上山抢水仙茶了。

白姑娘保住了水仙茶,可是再也见不到她的鹤哥儿回来。她背上茶篓整天到山上各处找呀,找呀……这天,她爬上天心岩顶,突然看见一只白鹤从天边飞来,朝着她叫道:

姑娘姑娘莫心伤,鹤哥驮你进天堂。

于是白鹤落到白姑娘身旁,白姑娘骑上鹤背,朝天宫飞去了。

布依族“姑娘茶”


饮茶,以茶水待客,也是布依族人的习俗。一有客人来到布依族人的家中,主人往往先递上烟,然后敬茶。

布依族人用的茶叶都是自采自制,有时也上山去采些和茶叶一样能泡开水饮用的其他植物的嫩叶,然后和茶叶一起进行加工,再加入金银花制成混合茶叶。这种混合茶叶的味道特殊,芬芳醇美,还具有清热提神的作用,泡出来的茶水是很好的饮料。在贵州北盘江畔布依人居住的地区,出产一种坡柳茶,以前曾作为地方名产进贡给皇帝。坡柳茶加工精细,成色均匀,质地优良,茶味醇正,是茶叶中的上品。现在的坡柳一带,家家户户都善于加工茶叶,饮品也很讲究。

布依人制作的茶叶中,另有一种茶叶很有特色,相当名贵,而且味道别具一格,这就是“姑娘茶”。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叶,每当清明节前,她们就上茶山去采茶树枝上刚冒出来的嫩尖叶,采回来的通过热炒,使之保持一定的温度后,就把一片一片的茶叶叠成圆锥体,然后拿出去晒干,再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就制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这种圆锥形的“姑娘茶”,每卷约50~100g重,形状整齐优美,质量也格外优良,是布依地区茶叶中的精品。平时,布依人家制好了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只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赠送给情人。意思是用纯真精致的名茶来象征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喝茶若成瘾,此生可付深情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

瘾、癖、痴,无一不带着“病”字,在中国传统的审美中,中庸才是可取之道,过犹不及,所以凡事太过痴迷皆是病态,成瘾成癖为人所不齿。即便有“瘾君子”的雅称,也不过同“梁上君子”一般,此君子非彼君子。

与中国中庸之道背道而驰的,反倒是从中国哲学中汲取营养的文学家们。诗仙李白爱酒,说白了就是“酒鬼”,即便没什么癖好的诗人,他们总归是醉心文字啊。

不然哪来“诗魔”、“诗鬼”这些称号,也就不会有“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这样的诗句了,所以文学的真理似乎在两极,中庸在文学艺术里终归有点不吃香。

与此同时,文人雅士对茶的钟爱也渐入佳境,自古至今,茶痴、茶鬼、茶魔不在少数,有人说,爱茶的最高境界,是茶人,似乎又回到中庸的调调上来,但在笔者看来,这是经历了痴、鬼、魔的轮回,得大道,顺自然的境况。

《花姑子》中一句台词“至于花姑子开始寄聪慧于娇憨之中,最后托深情于淡漠之间,由此可知娇憨是聪慧的极端,冷漠是感情的顶点。这就是仙人吧!”在此来诠释茶人也未尝不贴切。

寄聪慧于茶的澄澈,托深情于茶的淡泊,茶对爱茶之人来讲,又何尝不是聪慧与深情的顶点呢?喝茶成瘾,必定要喝到骨子里,当茶与人融为一体,又怎分得出哪里是茶的清香,哪里是人的高贵?

茶本性淡,没有酒的浓烈,更没有毒品的勾魂,它不过以独特的清、苦、涩、香安然于人世间,却依然让无数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人痴心以待。说到底,茶拥有的魔力,是喝茶人自身的性灵,因为惺惺相惜,所以一往而深。

遇到喝茶成瘾,爱茶成癖的人,要细细交流,好好端详,被茶香熏陶已久的灵魂,往往有你意想不到的魅力与神奇,当相对茶一盏,便会无比认同张岱那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喝茶若成瘾,此生可付深情。当真?当真!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茶家


一个人喝酒,可能是闷酒;一个人喝茶,却更可能是境界。

三五知己喝茶,漫无边际聊天,看绿叶沉浮,嗅茶香中袅然飘起,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温暖,是人生的慰藉,是文化深处的开掘……茶的境界,与人生的况味,是何等的相似!

一个人喝酒,往往使人麻醉、沉沦、忘却现实中的疲惫、苦闷、浮躁,乃至于痛苦——酒的好坏,菜的美味,不重要。

酒是媒介,借以远离现实,忘却一切。

一个人喝酒,最多的,也就是贪杯而已----往高处说,因为高兴,寻找一种微醺,却依然是助兴,或者释怀;往低处瞧,其实不过一酒徒而已-----古人早已有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即使如此,却不算是境界呢。

一个人喝茶,却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深切,越喝越品到人生的滋味、真谛,越喝越明白茶中的妙处。

明前春茶纤细明丽的芬芳、秋茶厚重的浓香、枣香、兰香等等,纷至沓来,远涉而至,相伴而行,香气悠远、浓郁,幽香----甚至,连杯壁都为香气所弥漫缭绕,令人不忍置杯于茶几,而捧于掌中反复把玩、细品。

想高山流水,云雾深处,如此植物,如此纤叶,如此嫩芽,如此经历了冬的冰雪、冬的严寒、冬的沉睡,而醒来,而萌发,而吐芽,而噙吻早春的第一颗晨露,而吸取深夜里清凉的雾岚。如此,品之当明眸吐光彩,清心沁芬芳,口齿间,语言该何其清雅美丽!

一个人喝茶,可以读书;最心爱的书,新近心仪的书,值得反复品赏的书……

一个人喝茶,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不必费心寻找茶楼茶驿,不必审视茶楼小姐的服务。你可以随心,哪怕置身车水马龙的闹市,你也可以心静如水,游离于万物之外,浸润于茶香之中,从而“大隐隐于市”、“深隐隐于茶”。

一个人喝茶,还适宜诗歌写作:茶的深处,不就是心的深么?茶的清香,不就是诗的神韵么?

一杯淡茶,是我们每个人生命旅程中可以一陪到底的“朋友”,那么,有了这个朋友,与它面对,该是怎样的幸福!

所以,喜欢,一个人喝茶。

布依族茶俗姑娘茶


饮茶,以茶水待客,也是布依族人的习俗。一有客人来到布依族人的家中,主人往往先递上烟,然后敬茶。

布依族人用的茶叶都是自采自制,有时也上山去采些和茶叶一样能泡开水饮用的其他植物的嫩叶,然后和茶叶一起进行加工,再加入金银花制成混合茶叶。这种混合茶叶的味道特殊,芬芳醇美,还具有清热提神的作用,泡出来的茶水是很好的饮料。在贵州北盘江畔布依人居住的地区,出产一种坡柳茶,以前曾作为地方名产进贡给皇帝。坡柳茶加工精细,成色均匀,质地优良,茶味醇正,是茶叶中的上品。现在的坡柳一带,家家户户都善于加工茶叶,饮品也很讲究。

布依人制作的茶叶中,另有一种茶叶很有特色,相当名贵,而且味道别具一格,这就是“姑娘茶”。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叶,每当清明节前,她们就上茶山去采茶树枝上刚冒出来的嫩尖叶,采回来的通过热炒,使之保持一定的温度后,就把一片一片的茶叶叠成圆锥体,然后拿出去晒干,再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就制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这种圆锥形的“姑娘茶”,每卷约50~100g重,形状整齐优美,质量也格外优良,是布依地区茶叶中的精品。

平时,布依人家制好了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只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赠送给情人。意思是用纯真精致的名茶来象征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中国茶文化之壮乡姑娘茶


走进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的文山苗族自治州的广南县,那终年潺潺流淌着清澈的溪水,那苍翠独特的独脉群山,那迎风飘舞的竹子,那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样陶醉。

八宝镇素有“小桂林”之称,其旖旎独特的自然山水可与桂林的山水相媲美;坝美的原始村落与淳朴的原始生活,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让人流连忘返;广南盛产的薄竹水烟锅口感极佳,是馈赠爱好烟筒男人们的上好礼物;清澈透底的达良河、拉达河、旧莫河仿佛三条玉带缠绕在广南雄险清幽的自然山水中把这里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姿。

然而,在底圩乡能够品尝到透露着浓郁民族风情和对美好爱情追求的姑娘茶才是一种极品的享受。

山清水秀而又具有独特民族人文景观的广南县又是一个盛产茶叶的壮族之乡,这里出产一种名叫“姑娘茶”的名茶,它生长在底圩乡云雾缭绕的高山峡谷之中。

每年的阳春三月,当茶叶吐露枝芽的时候,妩媚多情的壮族少女欢歌着把顶尖的嫩叶和枝芽采回家中,掺进适量的烤糯米,精心搓揉一番,熏烤烹制后装入青竹筒中,珍藏于闺房之内,待到壮族赶歌会的时候,才会把它作为最珍贵的礼物和定情之物赠送给壮族盛歌中钟情的壮族后生。

于是,这种由壮族姑娘亲手种植,亲手采摘熏制的茶叶有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姑娘茶”,它透露着壮族青年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见证着当地壮族青年纯朴、善良和真实的感情生活。但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品尝到姑娘茶的芳香的,客人们只有在壮家的婚礼中的宴席上才能品尝到这道独具浓浓民族风情的姑娘茶。

从老山战区撤离下来休整的我有幸成为了南溪农场壮族职工老田的二女婿,他家祖籍广南县底圩乡。我不是壮族更不会唱山歌,自然对壮族的赶歌会不敢粘惹,调整驻守命令下来即将开赴驻地的时候,与我深深相恋的恋人小田特意把一竹筒珍藏的“姑娘茶”作为定情信物给了我,我把它带回了部队,战友们品尝着小田的姑娘茶纷纷称赞,这茶叶特好喝,汤色青黄鲜亮香气清醇,除了保持茶叶的本味外还深深飘荡着青竹的幽香和糯米的清香,冲泡多次茶味不减沁人心扉,令人回味无穷,说小子我好有如此的艳福,我的心理很甜。

在1988年8月1日的建军节,在上级首长的关心下,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而没有死去的我迎来了人生风雨历程上的大喜之日,婚礼隆重而简朴,按照壮族的习俗举办。我和夫人都穿着镶嵌着纯银饰品的壮族服装,夫人把唯一的一筒姑娘茶拿出来泡好,与我站在农场的路口等待着为亲朋好友敬献三杯热腾腾的茶水。

按照壮族的习俗,婚后的女性就再也没有资格采摘和熏制姑娘茶了,体现壮族少女是否勤劳与热情,看的就是这三杯浓浓的茶水了,因为茶水的味道代表着姑娘的一片情意和一颗善良的心灵。

首长来了,亲朋好友如约来了,我和夫人在路口为每个前来祝贺的宾客恭恭敬敬敬上了三杯茶水,他们为我们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暖流回荡在我们的心底。我给岳父母敬上三杯茶水,她为我的双亲敬献三杯茶水,接受着老人对我们新生活的祝福。

发自内心的山歌声唱起来了,欢快的节奏跳起来了,米酒坛子摆开了,人们欢快的唱着跳着簇拥着我们向新房走去。

深夜,我凝望着夫人沉浸在幸福海洋而娇羞的脸庞,我对她选择孤独与担惊受怕的毅力而感动,为她嫁给军人的勇气而自豪,我禁不住双手轻轻捧起她含羞的脸庞,对着她的芳唇重重的吻了下去。

我深深陶醉了,为了她纯洁而深情的选择,为了亲朋好友已经品尝到了她亲手熏制的姑娘茶,为了人们对我们的深深祝福,为了我们相互搀扶漫步在人生的风雨历程上的同甘共苦。

一晃16年过去了,铭刻在我脑海中的是那浓浓的姑娘茶和壮乡儿女追求美好爱情淳朴、善良和真实的平凡生活。

别了,那回味无穷的壮乡姑娘茶;难忘那浓浓情意的壮乡姑娘茶。

茶人万里跋涉只为一叶好茶


近日,同事小刘带着一位中年汉子来到我的陋室,言谈中得知他叫金琪,是广州菩岸贸易有限公司老总。金琪大学毕业后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助教,业余时间喜欢书法绘画。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几位茶人,一来二往,深受影响,数次品茶论茶之后,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竟辞去公职,要用一生来认识研究和亲手制作茶叶,于是创立公司,开始了他尝试做一个“茶人”的生涯。

茶虽不是公司的全部业务,但金琪却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茶上。然而,经历了几个寒暑,专家及文人墨客们所描述的那种茶的滋味和神韵却始终若即若离。他决心自己把握住这种感受并将之融入自创品牌“菩岸修茶”之中。“菩岸修”,取古印度迦比罗卫国的太子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得道成佛并领导众人修达幸福彼岸之意。他深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茶道上也是适用的,于是轻装简行,选择了独具名望的普洱茶原产地之一——曾在乾隆年间被钦定为“年岁纳贡”并赐“瑞贡天朝”皇匾的易武茶山作圆心,辐射状走遍澜沧江流域的各大普洱茶产茶区。“茶人”称此为“踏(或踩)山”,目的就是要足至、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茶之所以为“茶”的“内涵”。万里跋涉只为寻觅一叶好茶。

茶山之路,并非坦途,特别是那些历经百年、饱受沧桑的老茶园和有千余年阅历的古茶树所生长的地方,也正是这些地方才更具魅力。车行不到之处,他便雇了驮马。崎道石板路上,马蹄嗒嗒;徐徐山风中,铜铃叮当。他如梦如痴体验着上先辈茶人们的逍遥与艰辛。登上山巅,极目远眺,群峰连绵起伏于流云雾霭之间,层层茶地宛如飘带般缠于山谷,时隐时现。此情此景,仿佛是仙境一般!步入深涧,山泉淙淙,清澈见底;水撞苔石、银珠四溅、鸟语花香。溪流两壁,散布的古茶树枝盛叶茂。他额靠树干,凝神闭目,用心灵与茶树对话。

一个品牌,若要赢得众多人群的信赖,一般说来首先当然取决于品牌本身,然后是消费群体的需求、鉴赏家们的良知及水准,品牌制造者的宣传仅在次要的位置。而茶,却有它独具一格的特点。不同的人群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有的喝了心旷神怡之余无形中精力倍增,有旺盛的激情去完成亟待完成的事业;有的沉醉在无限的温馨甘醇的回味中。要么勾起无限往事,要么烦恼劳累尽散。医者说茶能醒神化浊、消炎溶脂、清肝明目;专家说茶严谨专一、一丝不苟;文人墨客更多的是写意、追求现实口味和精神感受的统一。古人造字极富智慧,“茶”字拆开来是20加88等于108。108种滋味、108种作用、108种感受……这就是茶作为饮品数千年不衰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的根源,这就是茶的魅力所在!

西双版纳报

文/林章

茶因寺名 寺以茶荣


明洪武以降,朝廷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农民为贡茶所花费的时间,改龙团为散茶,天心岩(山北)一带的茶叶开始代替御茶园(溪南)的茶进入贡茶行列。这时的天心寺已有研制出了一整套制茶工艺,而且还发现了茶的入药功能。明初举子雷镒进京赶考,路经天心寺,因中暑而昏厥于路旁,为寺僧所救,以茶药之,遂得救,后高中榜首,以大红袍披茶树报恩。从此“大红袍”之名不胫而走。

永乐初年,明成祖命礼部尚书胡潆踏遍名山大川以寻访张三丰为名查寻建文帝的下落。永乐17年,胡潆得知张三丰正归隐武夷后,便率小队兵马直奔武夷山,遍访各寺院宫观,无果而终。因其耽迷于天心寺的禅茶,目睹了僧制茶全过程,聆听了举子报恩“大红袍”的传说,被浓浓的茶香所陶醉,而在天心寺恋栈月余,后把天心禅茶带回进贡皇上。品了天心贡茶后,明成祖龙颜大悦,遂正式诏封天心禅茶,为“大红袍”正名,降旨天心寺“精耕勤灌,嫩摘细制,世代相传,岁贡入京。”同时敕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扩充构体,极一方盛概。两块圣旨碑和两尊石龙至今犹保留在禅寺内,见证了天心永乐禅寺茶因寺名、寺以茶荣的辉煌历史。“大红袍”由此位居万茶之尊,并无可替代地成了武夷茶的代名词。

宋代茶盏因何拍出天价


宋代建窑油滴茶盏

林桢武

一件宋代建窑油滴茶盏近日拍出了近8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为今年瓷器拍卖的一匹黑马。9月15日,在纽约佳士得“临宇山人”专场上,南宋油滴天目茶盏以150万美元至250万美元的估价,经过20多分钟竞价,最终以1030万美元落槌,加上佣金,约合人民币7800万元。2011年,伦敦苏富比一件宋代建窑银毫茶盏拍出110.5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175万元。不久前,本报刊发了《建盏受宠茶知道》一文,提醒藏界关注宋代茶盏这一品种,这次宋代建盏拍出天价,印证了这一类藏品的珍贵。

流传有序

这次拍出天价的宋代建窑油滴盏为传世品。1935年,这件宋代建窑盏在日本被评为“重要古代艺术品”,2015年注销了这一认定,从而获得上拍的机会。另外,它曾是日本显赫家族黑田家的藏品,之后为日本著名藏家安宅英一所得,最后由关东宋瓷收藏大家临宇山人入藏。

古代艺术品传承因素非常重要,往往是催生拍卖天价的重要原因,很多买家看重藏家身份,愿意追逐名流旧藏。当然,这种流通形式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真实性和价值参照。

临宇山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收藏瓷器,他尤酷爱宋瓷,收集了不少名家的旧藏。这次专场拍卖推出了钧、定、磁州、龙泉、越窑、吉州和湖田等宋代各大名窑的拍品28件,宋代建窑油滴盏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一件,引起藏家的关注。

其实,建窑名品天价成交早有先例。日本静嘉堂藏的建窑曜变天目盏,为三菱弥之助旧藏,购自大正年间(1912——1926年),成交价为167000日元,在当时值1000多套别墅。日本人对宋代茶盏的崇拜达到宗教的程度,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这与日本崇尚茶道的历史渊源有关,其中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

独特符号

什么样的古陶瓷有可能拍出天价?主要看它的“颜值”有多高,能否代表一个时期的巅峰之作。目前能超出一般价格的有宋五大名窑、元青花、成化斗彩、清珐琅彩等,建盏因为是宋代斗茶的工具,又是宫廷的贡品,加上是名家旧藏,拍卖地点在纽约,故有可能被超高值估价。

为什么宋代建盏会得风气之先,受到追捧,这与制瓷产地在当时为贡茶产区有关。早在唐代晚期,福建地区的茶叶生产就非常繁荣,品茶方式颇多,其中斗茶渐成风气。唐冯贽《记事珠》就记录有“建人谓斗茶为茗战”,建阳一带的斗茶起码可以追溯到唐五代。到了宋代,北苑成为贡茶产区,在这里为斗茶用生产的茶碗自然就流行起来,并且跟茶叶一起作为朝廷的贡品。从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以及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都详细记载了这种以点茶法为茶艺方式的程式,包括茶具使用。

建盏为什么那么出名?宋徽宗《大观茶论》记载“以惠山茶,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这大概就是名闻遐迩的茶品三宝了,皇帝赐茶还要点名用建盏,说明当时建盏非常名贵,皇帝的珍爱大大提升了这种茶器的身价。

日本人对建盏的定位,一是曜变,二是油滴,三是兔毫。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美术论著《御饰记》称:曜变为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而油滴为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当一种器物从实用器转化为艺术品的时候,这些难得的纹饰就成为文人雅士追逐的对象,到了收藏家的手里自然就划分出各种“品”,可资衡量其珍贵程度。这一次拍出天价的宋代建窑油滴盏,釉面光润,碗的内外遍布星星点点的斑点,是烧造时自然窑变形成的。这种斑点呈现银灰、灰褐、黄褐色的混合,分布疏密有致,像漂浮水面的油渍,又状如鹧鸪羽毛花纹,因此又称鹧鸪斑。建窑油滴盏窑变釉是釉料中二氧化铁遇不同温度而形成的,呈色千变万化,犹如流星霰雨,给人无穷的想象。

现在,人们开始强调收藏的文化性,就是在器物之外体现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不仅仅是艺术性,或者是珍稀性。宋代茶盏作为古代茶文化的象征性符号,有文化的支撑和依据,所以才会拍出天价。

助推收藏

艺术品收藏有多种途径。拍卖公司强调传承和出处,当然价值要高出很多。不能由此认为拍卖高值的东西民间就没有,或极为稀少,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同类的藏品,拍卖成交价与民间转让价往往有天壤之别。由于瓷器成批生产的特点,往往一类东西出品量较多,不像书画或青铜器,一般少有复制。

宋代产茶盏的名窑不少,工艺各有特色,比如吉州窑的玳瑁碗、树叶碗,以及其它形形色色的窑变釉茶碗,都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其品位也都差不多。目前民间流传的宋建盏和其它窑口的茶盏数量不在少数,人们还重视不够,价格不是很高,正是入藏的好时机。近年发现北宋河南一些窑口如段店窑等,仿制的建盏非常相似,釉面几无区别,只是胎骨偏灰色,窑变品种也多,有的以前从没见过,比如红釉天目盏等,年代到代,工艺也很不错,都是值得收藏的。宋代建盏,民间古玩店或地摊也时有出现,有的还有“进盏”和“供御”款,应引起瓷器藏家的关注。

目前还有数量不少的很有品位的古代陶瓷在各地流散,包括宋代各个窑口的茶具。专题收藏也好,个别类型研究也好,都是一个良好的收藏时机。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因茶而美·粥姑娘|此生,只为不辜负》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