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在喝茶、品茶、评茶的时候,都免不了“闻香”这道过程,闻香是指利用嗅觉去感受某款茶,通过香气来判断该款茶,在一些茶道表演中甚至会备有专门的闻香杯。

对于一款茶品质好坏的判定,应包括干茶、内质、叶底等方面,其中内质又以汤色、香气和滋味三大方向为主,既然香气如此重要,“闻香”自然也要严阵以待了。虽然都是靠鼻子去闻,可是茶汤、公道杯和叶底闻起来往往是不一样的,而且热嗅、温嗅、冷嗅也大有不同。

【热嗅:闻香气是否纯正】

温杯烫盏过后,开始冲泡,出汤之后从公道杯闻香气,此时从茶汤飘散出来的香气还夹着沸腾的水蒸气,是为“热嗅”。茶香气的高扬或者低沉,在这个时候已经高下立见,不过这时嗅到鼻腔的主要是一股热气,我们只能简单判断这款茶是否带有杂味、异味,也就是判断茶香是否纯正。

【温嗅:判断香气的香型】

茶汤入口,唇齿留香,这时候的香气不仅被闻进了鼻子,也被喝进了口腔,多种感官同时在感受着茶的香气,此为“温嗅”。这时候的茶香不再被蒸腾的水的热气所掩盖,已经显露出来了,我们可以从中闻出茶的香型,比如甜香、花香、蜜香、栗香、松烟香等,都是常见的茶的香型。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香型,有些茶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香型,不过大多数茶的香气并不是单一的,或是几种相加混合,或是几种轮流变换,这都是茶香的丰富。当然,从整体来说,通常一款茶的香型表现是保持不变的,一泡换一香型的情况非常少见。

【冷嗅:察香气是否持久】

品完了茶汤,可能还对茶的滋味恋恋不忘,这时候去闻品茗杯或公道杯中的味道,则为“冷嗅”,可判断这款茶的香气是否持久。有些茶香气馥郁却并不持久,茶汤没了香气也就没了,有些茶虽香气淡薄,茶香反而持久不散,即使没了茶汤,还可以闻到或浓或淡的香气,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挂杯香”。

汤中有香气,是愉悦怡人还是强烈刺鼻,需要我们通过“闻香”来进行判定,毕竟,品一杯茶,品的不仅仅是茶汤在喉舌的味道和表现,也包括了茶汤的香气弥留在鼻腔的气息和感觉,我们所闻到的,亦是茶的滋味的一部分。

CY260.com扩展阅读

安溪铁观音游览记——一抹低头惊艳


都知道安溪铁观音是整个乌龙茶的典型代表,也都知道正宗铁观音产自于安溪。但是恐怕就连资深茶客也鲜少有机会去到安溪铁观音的产地之中。算来也是三生有幸,借着一个周末,我们踏上了这一路茶香之旅。

北纬25度,海拔1080米,这里是安溪铁观音的茶山。而大多数产地都是在最顶峰的位置,一眼望上去就是满山满谷的绿色。微风拂过,粉紫色的芦苇荡摇啊摇,像绸缎,像精灵,像一队挥手的舞者,似乎是见惯了这蓝天,这旷野,这整个世界的满眼绿。

踱上最高处,满心都是欣喜。席地而坐,就着蓝色的天,灰色的土,还有360度的环绕绿色。我们常说的旅行,总是“在路上”,匆匆掠过不一样的风景,却很少停下来,忘记我们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此刻,把心灵完全放空,只静静感受。

五阆峰影与云连,欲乘天梯直上天。如今,坐着车从山脚盘旋上来,经过半山腰的老房子,转过山路“十八弯”,开到纵览群山的近峰顶处,并不需太长时间。或者,也可以寻到当地遗留的自在仙境古厝,于青石红砖黑瓦间,感受安溪铁观音手工制茶的古朴乐趣。采青、晾青、摇青、炒青、揉青、烘焙、包揉、烘干,传统的铁观音制茶流程,将对温度、干湿度等的严格人为把控代代相传,似乎是与茶叶来了一场蜕变过程的对话。

离开这安溪铁观音的正宗产地,我们带着有多少不舍,这“绿意满天下”的世界构成了茶界之中的“世外桃源”,此刻置身其中,真想放声呐喊“我爱安溪铁观音”!

韦洁群:守护岁月深处那一缕茶香


韦洁群:守护岁月深处那一缕茶香

人物档案:韦洁群,广西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技术总监、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18岁进入六堡茶行业,56岁获得国家级非遗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称号。在六堡茶传统手工艺传承无继的年代,她坚持“原产地,原茶种,原工艺,原生态”,40年守护并传承着古法六堡茶手工技艺,为六堡茶的技艺和文化传承作出卓越贡献。

匠心感悟:所谓的匠人,就要不求名利只为初心,要精雕细琢打造匠物,要不遗余力传承手艺。

她跋山涉水,只为找回百年前的味道。

她苦寻四十载,只为了六堡茶能重回巅峰。

2009年的一天早上,一位从天津远道而来的客人,来到了韦洁群的茶室,寻找有槟榔香的茶。“以前的茶是出口的茶,有槟榔香的,他来我这里找,都没有槟榔香的,我心里很难受。”韦洁群看着失望而归的茶客,心里十分失落。

茶客口中的槟榔香,是六堡茶风靡千年的味道之本。早在1500年前,六堡镇就有着连接桂粤港直通南洋海上丝绸之路的茶船古道。从六堡镇出发到达广州十三行,再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到达南洋。其间茶叶在干燥与湿润的环境间不停转换,发生了自然发酵,而当茶叶经历数年的运输,到达南洋茶客手中便产生了一种令六堡茶声名鹊起的香味——槟榔香。但随着茶船古道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消失,这个曾经的味道也被岁月冲刷得面目全非。

“六堡茶的核心产区一定得生产出正宗的六堡茶!”身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技术总监的韦洁群,决心守护并传承古法六堡茶手工技艺,她坚持“原产地,原茶种,原工艺,原生态”,研发了一套种值、管理、采摘、制作、鉴评、包装、储存六堡茶的秘籍,并将改良技术编制成操作手册传授给学员,实施六堡农家茶标准化培训,开启六堡茶复兴之路。

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韦洁群对茶的感情源远流长。打记事时起,她就看着父辈种茶制茶,耳濡目染。1976年,18岁的韦洁群进入当时的六堡公社茶厂上班,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制茶工人,由此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六堡公社茶厂由于一次制茶失败,损失惨重,加上市场不景气,茶厂倒闭了,韦洁群回家开了一个小卖部,向村民收茶,再卖茶,坚持着自己心中的六堡茶梦。

为了生活,韦洁群还做过客车营运等营生。经济宽裕一些之后,她和家人商量,决定停掉家里的其他生意,专门从事制茶工作。

作出这个决定后,韦洁群便开始了全心全意的制茶生涯,“其他生意再赚钱也不会再动心,一门心思只想把茶做好。”

“一杯茶首先最重要的是口感,其次才是外形,第三才是汤色。”为了将六堡茶的口感做到极致,韦洁群一直坚持用古法手工制茶。经她手制出来的六堡茶,汤色深红透亮,茶味醇厚顺滑,口感层次丰富,转化多,每一款都堪称精品。

韦洁群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并不容易。在如今浮躁的六堡茶市场上,很多茶厂都引进了机械化制茶,快速占领市场份额,而古法手工制茶效率极低——机械化制茶的生产量以“吨”计,而在韦洁群这里,一次只能制作几十斤也是常有的事。但韦洁群手工茶的品质是机制茶远不能比拟的,她的手工茶一次可以泡18-22道,而品质上乘的机制茶只可以泡10~15道。

坚守古法制茶

走进黑石山茶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韦洁群的茶室。在这里,茶艺师正用一气呵成的优雅动作投茶倒水;茶席上,六堡茶红浓陈醇的汤色惹人喜爱,沁人心脾的茶香扑鼻而来。

继续往茶厂里面走,进入制茶间才能体会到,制茶的环节并没有泡茶喝茶那么“文艺”。很多人都不知道,像韦洁群这样的制茶手艺人,每天面对的不是跋山涉水、汗流浃背寻找优质茶叶的艰辛,就是烟熏火燎、灰头土脸的炒茶现场。

曾经为了制出最自然的槟榔香,韦洁群整整花了3年的时间。带着“野生古茶树的茶叶可能更容易产生槟榔香”的期盼,3年里,她和女儿的足迹遍布周围的大小山谷,开车不能到的地方,就向山民租借摩托车;摩托车不能到的地方,就徒步前行,头顶烈日,风雨无阻。功夫不负有心人,野生古茶树找到了!

紧接着,他们又开始探索工艺的改进,尝试过沤堆、改变存放环境、烧柴火烟熏等无数种方法,倒掉过上千斤制作失败的茶叶。终于,韦洁群成功研制出自带槟榔香的纯天然手工茶,在六堡茶市场上独占鳌头,备受欢迎。

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了古法手工六堡茶至高无上的名分,韦洁群将这份荣誉沉淀,决心要发展和保护这项手艺,忙时她专心制作传统六堡茶,闲时她喜欢研发一些特别的轻发酵的工艺茶,赋予每片茶叶新的生命,新的旅程,不辜负每一杯手工六堡茶。

传承手艺只为初心

“杀青时一定要掌握火候,茶青下锅后,要先焖炒,再扬炒;揉捻要趁热,以利成条,揉出茶汁,卷紧条索,再松压轻揉回收茶汁;水分降至六七成干时,要用炭火烘焙……”在灶台旁,作为茶厂技术总监的韦洁群一边熟练地揉捻茶叶,一边给小女儿以及其他做茶工人传授古法工艺六堡茶制作技艺要领。

在韦洁群心目中,除了技术精湛、精益求精之外,淡泊名利、奉献社会也是一个匠人应该拥有的品质。“作为一位传承人,就需要有传承的胸怀。”

韦洁群掌握的工艺,很多是自己耗费无数心血才研制出来的成果,但她没有将这些“独家秘方”藏着掖着。2010年,她与女儿决定举办古法制茶培训班,将祖传的古法心得和改良技术编制成规范的操作手册传授给学员,实施六堡农家茶标准化培训。这个举动惊动一时,在一般人看来,无疑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疯狂举动,意味着在六堡茶产区,韦洁群的古法制茶法再也不是唯一。

韦洁群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传承人”的职责。面对制作六堡茶的工艺水平参差不齐,茶源来路不一,六堡茶缺少规模引导的现状,她来不及顾虑太多,只想着尽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状,将更好的工艺传播开来,传承下去。

在小女儿的支持帮助下,韦洁群每年在茶厂内开设两期培训班,把自己的独家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们。此外,韦洁群还带着自己的手艺走出六堡,走进学校,受惠更多未来的社会栋梁,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走向社会。

作为非遗传承人,韦洁群深知,做茶也是做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一片茶叶可以漂洋过海,一杯六堡可以融合四方。为了实现当初将古法制茶工艺发扬光大、推广六堡茶的愿望,她和女儿收集、整理了六堡茶的历史和古时一直以来制作六堡茶的工具,收集了各种陈年六堡茶和茶化石,专门建成了一个纯手工作坊与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六堡茶文化展示馆。

坚守一方茶艺,执着一份专注;坚定一个信念,传承一种精神。韦洁群的情怀,正是身为非遗茶匠的非凡之处。

锡兰红茶的历史也许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


锡兰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它以浓郁爽口的滋味和独特的花香而闻名于世。不过锡兰红茶背后的历史也许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关于锡兰红茶的冷门小知识。

一、斯里兰卡最早是种咖啡的,当时还没想过要种茶

19世纪中期,咖啡一直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英国政府决定在斯里兰卡大面积种植咖啡,咖啡种植业在斯里兰卡经济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是1869年的一场严重的咖啡病害(锈叶病)使得斯里兰卡的咖啡林大面积被毁,因为当时还没有找到根治锈叶病的方法,所以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改种其他作物代替咖啡。这时候“锡兰红茶”才开始接棒咖啡,并得以快速发展。严重的咖啡病害导致咖啡林大面积被毁

二、斯里兰卡被英国统治了上百年,但锡兰红茶之父是一名苏格兰人

锡兰茶之父詹姆斯·泰勒(JamesTaylor)是一名苏格兰人,他17岁的时候就和十几名苏格兰人一起开启斯里兰卡的旅途,但他从此再也没有返回自己的祖国。泰勒早期也是在咖啡园工作,但那场严重的咖啡病害使得泰勒必须寻找补救的方法。恰好当时咖啡园主将刚弄到手的阿萨姆树种树交给了泰勒,让他在咖啡园里试种。也就是这次的尝试,使泰勒与红茶结下不解之缘,使他的名字永远留在锡兰红茶史上。泰勒在斯里兰卡建立的第一个茶园

三、早期茶园里的茶农并不是斯里兰卡本地人

英国的种植园老板们发现斯里兰卡山区的气候温和,海拔适中,并且有倾斜的平原,是种植茶叶的风水宝地。他们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在斯里兰卡中部山区购得大片土地。但大面积的茶园开发与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种植园老板从印度雇来大批印度劳工,所以早期茶园里的茶农其实很少是斯里兰卡本地人。早期的茶农是从印度雇来印度劳工

如果不是当年的那场咖啡树病害,现在闻名于世的可能是“锡兰咖啡”了。锡兰红茶的出现的确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幸运的是锡兰红茶以卓越的品质和纯正的口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吴平:那一年 我们一起去学评茶


那一年我们一起去学评茶

(2007年7月7日,培训班教师农艳芳教授(左4)亲自主持审评六堡茶活动,六堡茶行业专家廖庆梅(梧州茶厂原副厂长)先生(左3)悉心指导。)

学评茶的事情过去了十多年,我还记得:2007年7月1日,应梧州市农业局的邀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农艳芳教授、古能平教授、吴美兰教授等专家来到梧州市举办评茶员培训班,这是第一次梧州市举办这样的培训班,因而受到广大茶叶从业人员和六堡茶爱好者们的热烈欢迎,原计划招收50名学员,竟然有60多人报名,挤爆了教室。

(这是学员们选送的六堡茶样品,一律密码编号,由每一位学员独立审评,堪称最接地气的斗茶。)

学员中,既有年轻的美女帅哥,也有从事茶业生产经营30多年的老行家;既有年轻的刚走出校门的茶学专业毕业生,也有从茶学专业毕业且从事茶叶加工20多年的师哥师姐;既有茶庄老板,也有六堡茶爱好者;既有从事茶叶监管的管理人员,更有市级领导!

(培训班教师农艳芳教授(右2)正在讲解茶叶审评记分表的填写要求。)

那时,大家成为同学,就放下身段,专心听老师讲课和示范,不懂就问,收获甚多,经过7天的培训,顺利通过了评茶员考试,稍后拿到了评茶员资格证书。

(六堡茶行业专家廖庆梅(梧州茶厂原副厂长)先生(右2)在讲解审评六堡茶外形的要领。)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培训的最后一天,由学员选送的30多个六堡茶样品,在授课老师和六堡茶专家廖庆梅先生的带领下,还举行了一次评茶活动,还排出了名次,或许这可以称得上最接地气、最不计较得失的一次六堡茶斗茶了。这个使教学与实战相结合的评茶活动,既是学习,也是检阅,使学员们加深了对六堡茶的认识,也提高了审评技巧。

(一位参加审评的学员正在认真的体会六堡茶的滋味。)

可喜的是,大多人不是为获得评茶员资格证书而参加培训,而是将参加培训作为一个新起点。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很多学员仍然不断地追求进步…因为经过评茶培训,初步掌握了评茶的基本知识和要领,此后对茶叶进行感官审评更加规范,对茶叶感官质量评判更加全面、准确、专业,也更加令人信服。

(大部分学员与老师的合影)

至今,学员中,有人从企业的普通员工成为评茶骨干、中层干部;有人从中层干部成为企业高管,甚至制茶大师;有经企业学员们选送的六堡茶样品,纷纷获得全国金奖、国际金奖,甚至挺进世界博览会;有人从小老板成为了大老板,连坐驾也从摩托车换成了高级豪华车;有人在六堡茶行业自行创业,生意越做越大越强;有人将地方茶叶企业打造成全国知名茶叶企业,企业品牌价值倍增;有人不断参加培训,考取高级评茶师,还成为评茶员的培训教师;有人从六堡茶爱好者成为品鉴高手,甚至成为六堡茶研究者,不少人还成为六堡茶标准的制定者……

对个人而言,十一年前的那个“评茶员证”是那么的不起眼,却是一个不可忘记的回忆、不可忽视的起点……修行,修行!仍然在路上!

普洱茶投资暴富秘诀:永远站在正确的那一边


普洱茶投资暴富秘诀:永远站在正确的那一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掌握了取胜的秘诀,才能勇闯茶江湖。在普洱茶的投资市场里,不是钱多就可以任性,掌握一定的业内行情信息,和拥有敏锐的嗅觉,才能在这个投资江湖中站稳脚跟。今天,且让普洱茶投资资深玩家涂少平为我们揭开普洱茶投资暴富的秘诀。

很多人喝茶拍照片鼓吹自己的茶多么好喝,有主打各种山头概念的山头茶,有主打古树概念的古树茶,还有各种出品的新茶,策划方案写得非常美,把茶吹捧成了仙子,还有很多把茶包装的名字搞得五花八门。还有很多普洱茶厂严肃地说,我要推广品饮,杜绝炒作。还有很多收藏了茶叶的人跟我说,“你看,你收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好茶,现在市场炒作的那些茶跟我这些茶怎么比啊,价格那么高,谁要?”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王婆卖瓜的营销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商机,精准出击,利用手中有限的资金进行投资?

俗话说,选茶如选股,茶叶市场这么多普洱茶品牌就如同交易所那么多股票,那些才是可能让你暴富的好茶呢?这其中必然是有一些技巧与方法。如果你不是长期在芳村南方茶市,那么只要你按着我说的方法抓大势,你照样可以以小搏大,获得丰厚的回报,规避高位被套的风险!

一、树立普洱茶是炒作道具的心态。把普洱茶比作股票一点都没错。在你要获利之前,你一定想清楚,你从你口袋把钞票拿出来买茶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品饮还是投资?如果是品饮无所谓,那些茶喜欢你就买那些。如果是投资,那你就要万分警惕,因为任何的投资都有风险,必须重视自己的每一分钱,因为只有本金在你才有机会翻身。

看了我上面写的那些鼓吹自己茶多么好的真实故事吧!这不是你该听信的,你要打听的是目前市场那些茶是热门,流通性非常快,并且非常好套现,对了,就是大益茶,没错必须选它,因为只有它,才能够完成流畅的买卖。

普洱茶永远是资本的玩物,并且永远臣服资本,任何鼓吹消耗排斥炒作的企业都会被时代所淘汰,芳村南方茶市就是普洱茶资本市场的华尔街。它掌握了整个普洱茶的命脉,是整个中国普洱茶的龙头,一旦脱离资本的运作,普洱茶就象失去了水的鱼,会变成咸鱼,所以理解投资普洱茶就是一场炒作的游戏。

普洱茶就是这场炒作游戏中的道具或者说是标的物,你必须选一个好的标的物,大益茶品种那么多,你该选什么样的?所以首先提醒你必须要冷静对待你要选择的标的物,它只是一个道具,你千万不要对它产生感情,否则会害死你的。

经过2007年2013年普洱茶炒作的人,血的教训会让你懂得许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永远要把普洱茶当成是炒作游戏中的道具,因为你一辈子都喝不完它,你只是要用它来赚钱,所以你要把握好时机,选择在低位买进,高位卖出,这是致富的最关键一步,如果你卖不出这一步,你永远都不要进来炒茶。

二、顺势而为,抓大放小,紧跟热点。普洱茶的炒作与股票的炒作雷同,股票有板块的轮动,普洱茶有品种的切换。顺势而为,大行情起来了,要坚定信心未来会更好。选择的品种要选择龙头茶,比如大益的龙印,金大益,乔木,易武,生肖饼等等这些茶品是市场最热的品种,这个时候要抓住这些热点不松手,直到利润相当可观才放手。而一些不怎么热门的熟茶,礼盒茶或者低档茶,虽然也会涨,但你要舍得抓大放小,不要想着什么都吃,什么都想赚,到头来,失了西瓜,丢了芝麻,两手空空。

三、耐得住寂寞,握得住茶。很多股民抓到过许多过牛股,但都是因为没有捂住,跑掉了,后来不断换,抓的全部是熊股。好的行情出现,普洱茶也一样。中间会出现不断的波动,涨跌交错,谣言四起,谁在做什么茶?要坐庄,赶紧跟过去买。手中抓住了龙印,金大益就不要妒嫉别的品种涨,因为你手上的茶是龙头茶,它每天领着大家跑,有时候别的一两款茶跑得快一点超过它也是正常的,偶然的事你要看淡。关键是你一万进的龙印,四万的时候还在不在你手上?

四、永远站在正确的一边!(估计看了以上三点嗤之以鼻的人不看这第四点会后悔死你,因为这一条是我自己用惨重的教训换来的经验。)

市场永远没有对错!股市永远没有態牛。只有操作方法的对错,只有选择的好坏。

2011年普洱茶行情在大益茶的带动下可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这一年大益茶出了金大益,7742,九二方砖,大益茶开始推出十大经典再现的茶品面世。態了三年的茶市终于慢慢苏醒,这正如今天的股市。

金大益,7742的出现让市场火了一把,然后又沉寂了下去。紧接着出了一款大益之恋生熟茶,首届嘉年华的纪念茶。我当时非常看好,因为当时整个市场正在复苏,我调动所有的资金开始大举进攻。然而换来的结果却是相反的,这款茶下来后,虽然有许多朋友和我一样看好,但是市场的反应却是非常冷淡。并且弃之不理,大的炒家也不曾建仓,只有我傻乎乎地盼着。但是行情是现实的,也是无情的,我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一大把,第一次让我尝到了苦果。

我百思不得其解,并且动摇了我对于茶市即将进入牛市的信念。

紧接着生肖饼龙饼来临,我用动摇了的心态来面对这款茶。然而市场恰恰与我的想法相反,无数人争相购买龙饼,龙饼价格狂涨。很多卖空的人血本无归,甚至彻底被清洗出这个市场,幸好我没有卖空,因为我永远属于多方。看着风风火火的市场,人人赚钱偷笑,我却是没有赚到钱。天天等着看龙饼大跌的笑话,天天准备看买方的笑话。可惜,它就是不跌,一路直上,直到2012年我才反醒,龙年,是中国年啊!中国人的图腾啊!

大益之恋让我损失惨重,结果让我对龙饼丧失了信心,导致我龙饼错失良机,还差点卖空单再亏。两次交错的事实摆在眼前,让我无数之夜不断反醒,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思考及总结。

终于在无数个悔恨之夜,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两次都站在错误的一方。大益之恋亏了本该早点结束止损,龙饼天天上涨本该不顾一切杀进去可以赢利,而我的做法正好相反。

我将这句话写在我的笔记本上:永远站在正确的一边。并将它刻进我心里,时刻告诫我,警醒我,不管市场怎样变幻,我永远站在正确的那一边,无论是涨还是跌。

这句话让彻底扭亏为盈,并且一直陪伴我成长,获利,不断进步。

2013年大益茶蛇茶出世。市场一片空潮。空方已将空单卖出上万件。天赐良机,我心潮澎湃,我明白,历史性的赚钱机会来临,我必须豪赌,因为我永远是多方,买是我的强项。我知道蛇饼必然是开拓普洱茶牛市的一款标志性的茶,我恨不得告诉所有人我的想法,并且连续发了几篇蛇饼的文章。

我不顾一切地建仓,为了安全,我分散购买,并且全部高于市场价一两百元一件的价格在信用可靠人的人手上购买。甚至我将信用卡都刷爆了,嘴上吃着方便面,心里却是乐呵呵的。

大益茶已经站在了风口上,永远要站在正确的一边,这即将是一个疯狂的暴涨时代,我理所当然站在涨的这一边。蛇饼如我所愿,从四千多,直奔一万九。我坚定持有到最后,并且不断减持。

2014年普洱茶行情开始出现动荡,很多茶价开始出现上攻动力不足现象。尤其是大益大马饼重新补货后,市场反复震荡,我知道横久必跌,但是什么时候会跌呢?市场并没有出现马上暴跌的浪潮,但我有嗅觉已经嗅到了不好的味道。

站在古桥上看到脚下不断涌动的河水,我大脑不断转动,永远要站在正确的那一边。不错,市场必然要大跌,现在正确的那一边是跌。想通后,我立即行动。

市场大马饼已经从2万三跌到一万七了,但是一万七成交不了,有人说一万五可以成交。我手上有刚刚从外省专营店2万接下的大马,还来不及卖掉,就要亏五千一件,但因为纸箱有点瑕疵,按市场价肯定是卖不出,亏,已经是大势所趋。

一万三千五。我一咬牙,几十件大马直接低于市场几千元的价格出售,并且不允许挑箱的条件终于生死逃离了这一大劫。紧接着乔木,金色韵象,7742,蛇饼等等所有的茶我不惜一切代价,疯狂出逃,终于全部低于市场五百元一件的价格出逃,虽然亏了一点点,但总算顺利套现。

终于,市场和我的预感一样,甚至比我的动作还要快,乔木从三万三一直掉头往下,直奔一万。所有的茶全部腰斩,一身轻松的我终于领悟中,这句话对我的帮助有多大,是的永远要记住这一点,普洱茶投资暴富的秘诀:永远站在正确的一边,无论是涨还是跌,我永远是赢家!

相信我鲜活的亲身经历的实战案例会带给你一定的帮助吧!

柑普茶挑选关键点 助你快速找到对的那一款?


柑普茶挑选关键点助你快速找到对的那一款?

随着柑普茶的越来越火热,已然成为了一类全国性受欢迎茶品。爱茶的人都知道,新会柑与云南普洱熟茶的结合可以称得上完美,不论是冲泡、口感、陈放价值都可圈可点。可以说,新会柑和熟茶的结合是最正宗的,但如何在众多柑普茶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呢?

1、根据产地选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出来的产物都会带有其生长处鲜明的特点,柑普茶融合了新会和云南两个地方的特产,又多了些奇妙的反应。

柑•新会核心产区的为好

新会柑种植历史700余年,历代柑农不断地总结经验,他们将品质优良柑果的产区归为核心产区,尤以一线核心产区梅江、东甲、天马、茶坑四大区柑果为佳。

核心产区处于咸水和淡水交界处,灌溉用水既有海水又有淡水的特殊水质,还有三山环抱的天然屏障,土壤、气候条件对柑的生长极其有利。

核心地所产柑存在细微的差别,但都具有:果皮油亮且厚实,有特殊的浓郁的果木香,柑韵悠长、口感顺滑等特征。

润元昌自有柑普茶产品以来,坚持选用核心产区新会柑制作,更是在新会建成了三家柑普茶加工厂,只为从源头上保障柑皮原料的优良品质。

采摘

筛选

熟茶•不同产区熟茶风格不一,适口为珍

普洱熟茶主产区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这三大产区所产的大叶种茶叶品质优良,都是加工普洱熟茶的好原料,只是每个产区的风格不同各有千秋。

①西双版纳产区熟茶

西双版纳所产茶大都茶质厚重,刺激性较强,口感也相对集中,用其制作的熟茶滋味总体上偏浓厚、茶气足,生津明显,回甜回味好。

其中大多数喝茶的人对熟茶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就是“勐海味”了,它是指采用勐海原料在勐海发酵在勐海存放过一段时间的具有勐海风味特征的味道,特征表现为浓厚,带腥味海鲜味。

②普洱产区熟茶

中心城区海拔1302米,气候宜人,普洱产区制成熟茶带有独特的香甜柔滑的口感,层次分明,汤感比较清甜。

③临沧产区熟茶

海拔高,抗寒性强,所产茶苦涩味重,可用阳刚之气来形容。所制熟茶大多为重发酵,香气独特,滋味醇厚饱满。

但其实即使是同一大产区,不同村寨所产茶差异亦十分显著。就拿西双版纳的易武与布朗茶区来说,易武熟茶香气高,大多汤水柔和细腻、刺激性较低;而布朗产区的熟茶多少有苦底,滋味浓厚、回甜明显、润感足,刺激性稍强。

来自不同产区原料制作的熟茶可以给我们带来多样的口感享受,适口为珍。

2柑普茶品鉴挑选

柑普茶由柑和熟茶组成,柑好、茶好,便是真的好。

一看

柑皮完整,厚度均匀,无不正常破裂、虫咬;色泽光亮,有干皱纹,密布大而均匀的凹陷的油室;内表面乳白色,多年陈皮呈现棕褐色,粗糙有麻点,较疏松,有分布不均匀的海绵状筋络。

小青柑&大红柑外表皮

小青柑内表皮

熟茶原料等级越高越好,香气、口感突出。原料越粗的熟茶,外形条索粗大使得内部的空隙大,容易隐藏水份,不利于后期转化。

十级属于是用最为粗老原料制成,外形条索粗大松泡,色泽枯褐红稍花,叶底色泽偏暗较硬。而宫廷级则是用最细嫩的芽叶制成,条索金细,金毫满披,色泽油润,芽尖肥厚。

冲泡后,好的柑普茶表现为,茶汤红浓透亮,无浑浊物、悬浮物、沉淀物,叶底柑皮、熟茶色泽光亮,柑果油孢饱满密布,茶条匀净。

选用三年成宫廷熟茶原料

二触

干茶手触柑皮质硬有凹凸感、无黏感,柑、茶叶底柔软有韧性。

三嗅

柑普茶的香气纯正,柑香中带有茶香味,香气清幽,沁人心脾。

选择普洱熟茶,尽量不以当年新做茶为原料。新熟茶多少会有些渥堆后的堆味,用来填充柑普茶,对香气影响较大。

四饮

茶汤入口醇厚爽滑,回味甘甜,柑和熟茶融合好,汤感协调饱满。

春茶发酵的熟茶配以天马产区小青柑,飞一般的甜润爽滑。

除此之外,还可将熟茶和柑分开喝。分开品饮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不良商家会在陈皮与熟茶两者之间选择之一以次充好,以掩盖另一方缺点。

新会柑皮芳香馥郁,柑的气味完全能盖过熟茶本身的味道,所以单独泡柑皮香气低沉或是香气有异,则选用柑很有可能有问题。

熟茶虽然会带有陈皮的味道,但熟茶的特性在单独冲泡的时候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其特有的厚、滑、润,依然能够很好地体现。

柑、茶分开泡

3根据柑普茶功效挑选

柑普茶种类大多以柑皮来分,按照不同的成熟程度,主要分为柑胎、小青柑、青柑、二红柑、大红柑。市场上制作成柑普茶的以青柑与红柑居多。

●青柑

果小、皮青,表皮较硬,油室比较细小,挥发油含量丰富,闻起来有柠檬的清新气息,浓郁张扬,柑味微涩带酸,清甜回甘。

青皮主要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功效,胸闷、心情郁闷之时,喝喝青柑有利于疏肝解郁。喝下去会比成熟的大红柑刺激性强一些,体虚肠胃功能弱的茶友不宜多饮。

●红柑

果大、皮红,柑质红色显棕、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多糖含量高,香气表现为成熟果香,口感上比较醇厚,回味甜爽,刺激性小,喝起来更柔。

红皮主要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脾胃运化功能不好、湿气重的人,适合饮用红柑。

抹茶文化


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目前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抹茶的生产

1.抹茶(Matcha)的栽培--覆盖

抹茶(Matcha)的原料是碾茶,碾茶仅用春茶制作。除了严格的肥水管理以外,它的制作有两个关键词:覆盖和蒸青。春茶在采摘前20天必须搭设棚架,覆盖芦苇帘子和稻草帘子,遮光率达到98%以上,也有简易覆盖,用黑色塑料纱网覆盖的,遮光率只能达到70~85%。实验证明用不同材质、颜色的物品给茶遮光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日本学者竹井瑶子的研究显示∶“覆盖遮荫改变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等环境因素,因而影响到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 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苯甲酸及其酯,除低级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外,其他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低于遮荫茶”。经过覆盖的绿茶叶绿素和氨基酸明显增加,类胡罗卜素为露天栽培的1.5倍,其氨基酸总量为自然光栽培的1.4倍,叶绿素为自然光裁培的1.6倍。

2、抹茶(Matcha)的加工--蒸汽杀青

采摘下的新鲜茶叶当天杀青干燥,采用的是蒸汽杀青法。日本学者深津修和上美智子的研究分别表明,在蒸青过程中,茶叶中的顺-3-已烯醇、顺-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并产生大量的A-紫罗酮、B-紫罗酮等紫罗酮类化合物,这些香气组分的先质为类胡罗卜素,构成了抹茶(Matcha)特殊的香气和口感。所以,覆盖栽培的绿茶并且蒸汽杀青的覆下茶不但香气特殊,色泽翠绿,味道也更鲜美。

3、抹茶(Matcha)的碾磨――茶叶超细粉碎。

抹茶(Matcha),其本意就是用茶叶超细粉机碾磨的茶。磨茶的石磨称为茶磨,北宋诗人黄庭坚最早记述茶磨∶“浸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计尽巧极至迂磨,信哉智者能创物。”茶磨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磨豆浆面粉的石磨完全不同,制作极其复杂。现代中国茶磨已经绝迹,据说在日本,目前能够制作茶磨的工匠也只剩下不到10人了。石磨运转缓慢,一台茶磨工作一个小时,生产的抹茶 (Matcha)只有40克,还不到一握。抹茶在显微镜下呈现为“不规则撕裂状薄片”,其颗粒度为2~20微米(680~6800目),这几乎是现代所有的机械粉碎所不能攀登的高度。日本石磨专家、三轮教授用当代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电子设备对古老的石磨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后,得出的感叹是:“对于抹茶 (Matcha)来说,至少在目前,任何机械碾磨都不可能胜过石磨。”现在已经有更先进的粉碎设备了-球磨抹茶机,总体效果球磨抹茶机比石磨要好。

普洱茶缘何与众不同?只因它有这5个“唯一”


本文导读

与各类茶相比,普洱茶具有地域上的特殊性,具有多个世界级的“唯一性”。

唯一的气候

由于茶有喜光爱光、喜温暖爱湿润的特性,所以阳光雨露的充足与否,决定了茶的品种。

云南适应生长茶树的地区平均气温在15-22℃,平均湿度在85°以上。于是,阳光、云雾、雨水交替作用的特殊气候,造就了云南普洱茶的特殊内涵。

唯一的土壤

茶树生长最适合偏酸性而湿润的腐植土。因为腐植土不但能保持充分的水分,当中多有天然的有机肥和植物生命所需的三大要素——氮、磷、钾。

这三大元素一定要在偏酸性、湿润的土壤环境中才能溶解,再被茶树吸收,参与茶树的生长和各种有机内含物的氧化、分解、重组过程。

云南是黄红土壤偏酸性,属火山灰、玄武岩性质,微量元素丰富,其自然形成的比例最适合大叶子树种的生长。

唯一的微量元素效应

微量元素是生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条件。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引起很多疾病,如心脏病、肝病、动脉粥样硬化、智力发育迟缓、免疫力减弱等。

微量元素也是衡量茶的品种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云南土壤的有机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而天然配比合理,造就了普洱茶独特的内涵。而且这些微量元素已经茶树螯合成水溶性物质,所泡出的微量元素更易被人体所吸收。

唯一的传统加工工艺

普洱茶成茶工艺原始古老,当地茶农将茶叶采摘下来稍经低温翻炒软、揉搓后放太阳下晒干。

这种传统的加工方法,保留了普洱茶中各种蛋白质和有机物中的活性酶。在陈放的过程中,茶中的有机物经过氧化、水解、分化、综合过程形成茶叶中新的可溶性物质,这些物质可溶性高、对肠胃无刺激,容易被吸收。

因此,普洱茶具有消渴、解乏、提神、消食解油腻等作用,已被大量的实验和案例证实和接受。所以,普洱茶称得上“似茶非茶,似药非药”,世上独有。

唯一的“茶祖”

说到底,普洱茶原本是世上唯一的茶。众所周知,云南是茶的故乡,有千万年以上的化石出土,千年以上的茶树更是比比皆是。

如今,它的子孙后代已经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但是,追根溯源,全世界的茶,都出自云南。这个唯一性,是普洱茶最根本的唯一。

想要快速形成普洱生茶品鉴能力,带你入门的那一款很重要!


想要快速形成普洱生茶品鉴能力,带你入门的那一款很重要!

入门级生茶有两个选择出发点,一个是喜欢上了喝普洱生茶,另一个是为了学习普洱生茶。

一款好的入门级生茶奠定了我们以后判断其他生茶的味蕾记忆和口感坐标,第一次喝的时候尽量了解它的原料和工艺好坏,了解它的价位,以后基于同等价位的普洱茶就会有一个判断标准,从而形成对普洱生茶的品鉴能力。

壹丨入门级生茶的选择原则

首先入门级不建议喝太高端的,不是不能喝,而是循序渐进可以比较清晰地知道不同价位生茶该具备的品质。都说人一旦喝惯了好茶就很难接受更一般的茶,最重要的原因是会直接主观地用自己常喝的这款茶来做对比。但是第一款茶的底线也不能太低,至少应选择口感和品质都在及格线上的生茶。

另一方面,想要更好地了解普洱生茶,建议刚喝茶的茶友可以多喝一些年份比较新的生茶,新生茶刺激张扬,是最真实的样子,多品一品,能在其中了解到鲜叶来源地的某些特征,比如布朗的浓强,易武的水柔……也更好了解工艺的好坏等。

年份茶则比较适合长期饮用,因经过长时间的转化,很多物质经过转化了,口感滑厚甜醇,喝起来舒适度很高,也正因为这样,其品质的好坏对于入门级茶友来说,判断起来会更难一些。

当然只是单纯地想要选择日常喝的生茶,可以选择一些适口性比较高的生茶,新茶与老茶皆可。

贰丨入门级生茶该具备品质特征

内外一口料。生茶以饼茶形态为多,**紧凑中间无夹心,整饼撬开内部与外部内质都一般无二。

色泽油润有光。干茶颜色油润有光泽,不应出现暗哑、沉钝的色泽。

条索紧结较细嫩。现在的普洱生茶大多以“一芽二三叶”为采摘标准,保证了一定的嫩度、条索和内质等的平均。好的入门级生茶茶条条索应紧结肥厚,具备一定量的白毫。

匀净度高。匀净无奇怪的夹杂物。

香纯味道正。香气清新无异杂味,滋味纯正浓厚,苦涩感不长久滞留,会化开,具有较好的生津回甘特点,即喝完一段时间后在口腔和喉部能感受到津液和甜度涌现。

汤色澄澈明亮。除了白毫和新茶有轻微的微浊之外,生茶汤色应纯净清澈,明亮度好。

耐泡性高。工艺正常的普洱生茶耐泡性往往在15泡以上,且滋味输出稳定,前期滋味浓强,后期生津回甘上来,甜润度高。

叶底柔软匀净。随着内含物质的充分浸出,叶片能够完全地展开,不会有卷缩,否则可能是工艺不当和原料粗老所致;手触叶片和芽头细嫩柔软,所含梗为嫩梗,用力捏会有果胶黏手感;叶底匀净无杂。

叁丨不同口感风格的选择

如果追求味蕾的刺激过瘾,那么就选择浓强霸道型;如果追求体感和品饮的舒适,那么就选择舒适温柔型。

1苦涩浓强,生津回甘狂野风格

主要为布朗产区、新普洱生茶的风格。润元昌入门级生茶中高山珍藏就属于这种风格。

原料:布朗早春大树

年份:2018年

价格:330元/360克

喝这款茶应能喝到布朗的浓强风格和一定的鲜爽滋味,收敛性比较强。

品质表现

干茶:因年份较新,色泽以墨绿为主调,油润有光泽,茶条紧细清晰,白毫(白色绒毛)较多,具有一定的嫩度,饼面匀整较平滑。

香气:自然清爽香气不会很高,挂杯香、水含香、叶底香等纯正无杂,花香中微带水汽味。

汤色:茶汤淡黄明亮,带有新茶的微浊,有一定量的白毫悬浮。

口感:滋味浓强饱满,苦涩比较鲜明,但会化开,茶汤协调性很好,生津回甘快,越到后段甜润积累越多。早春的原料,苦涩之余能感受到较高的鲜爽,回味留口较久,口腔和喉部一直清爽甜润。

叶底:耐泡度高,15泡后甜润依旧,叶片能完全展开,芽叶细嫩,能看到一定量的芽头。色泽黄绿明亮,净度、匀整度较好。

这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入门级生茶,具有明显的布朗产区风格,在喝的时候可以仔细地感受,有利于帮助入门级茶友很好地形成布朗产区普洱生茶口感坐标。

2苦涩度低而生津回甘绵长舒爽风格

易武、勐宋等产区的生茶、一些有一定年份的茶风格,譬如金色好韵。

原料:勐宋古茶山2013年~2016年大树春茶

年份:**年

价格:89元/81克

品质表现

干茶:因原料具一定年份,色泽深绿偏黑,白毫渐渐转黄。

内质:勐宋的原料本身属于香高水甜风格,加上原料具有一定年份,刺激性小,生津回甘不像布朗茶的猛烈,但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回甘韵长,香甜唇爽,留口也较久,口感舒适迷人,很适合日常饮用。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同时结合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选择入门级生茶。建议跟着信赖的品牌买,能够确保原料和工艺的靠谱性,不仅能够保证所喝茶的品质,也更利于系统地学习、理解茶,从而构建自己的品鉴逻辑。

红茶有一百种喝法,你不能只知道最老派的那一种


上回跟大家聊了聊红茶在历史上“惹”出的一些麻烦事儿。

归根到底,还是源于红茶在全球的风靡、甚至成为了不少国家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所谓“人红是非多”,大概茶叶也是如此。

红茶最早起源于我国武夷山的桐木村。

随着影响力版图的扩张,红茶渐渐在不同的国家落地、扎根。如今,全球生产红茶的国家已经有数十个,遍布五大洲。

可以说,如今的红茶,已经是完完全全的“国际红”了。

在普遍印象里,作为茶叶生产与消费大国,我国几乎样样都能拿“第一”。但谈到红茶,却意外地要给别人让让道。

论产量,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占了前三名;

论消费量,爱尔兰与英国则是排在前列。

当茶叶的风味随着地域分布而呈现多样化,茶叶的品饮方式也变得更为丰富有趣起来。

今天就来看看,世界各地的红茶,都有哪些玩法?

红茶起源地:讲究“原汁原味”

我国作为红茶重要的产出与消费国,主制“红条茶”,包括小种红茶与工夫红茶。

中国红茶的特点,是发酵充分、茶多酚保留量比较少,因此,红茶中的苦涩味低,滋味醇厚甘甜。

光用茶壶或盖碗冲泡出汤,茶汤的香气、滋味就已经非常馥郁。

在大多数老茶客的习惯中,品饮清茶、不做任何添加,是对茶叶原味最好的保留与呈现。

而恰好,中国红茶也有这份自信。

以“红茶始祖”正山小种为例。

由于采用了松柴明火加温萎凋、干燥,干茶的特征,就是一股浓郁的松烟香。

这股松烟香,通过清饮的方式,从冲泡到入口,一直都尤其清晰。这也是不少人追随正山小种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少了这股味儿,就不认这个茶了”。

红茶主产区:调饮的乐趣

相对于“红条茶”,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生产的红茶,多以“红碎茶”(C.T.CTea)为主。

红碎茶为初制叶经过充分揉切,细胞破坏率高,发酵充分,冲泡时也极易出味。

因此,红碎茶的风味讲究“浓、强、鲜”。

但如果你尝试过将红碎茶直接冲泡,或者一不小心忘记把茶包捞出来、以至于泡得时间略长,那么恭喜你,将收获一杯兼具“浓强鲜”、又无比酸涩的红茶。

显然,这不是红碎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实际上,红碎茶通常需要搭配糖与奶。

听起来与上文“纯茶为高”的说法矛盾,但这的确是红碎茶的魅力所在。

因为茶味浓郁,即便附加甜味与奶香,依然无法盖去它的特征。

相反地,甜味将苦涩隐褪,而奶味则增加了醇厚的口感。茶味作为基底,让整体不过分甜腻、也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消费大国的玩法:拼配与组合

以英国为代表的红茶消费大国,早已洞悉了这一切。

可以清饮、可以加奶,那么,当然也可以拼配、调味,甚至固定地组合上美味的点心,成为一种仪式。

在英国,根据需求特意制成的“混合茶”就非常受欢迎。

比如为人熟知的英国早餐茶,就是将不同产区的茶叶混合拼配、各取所长——印度的浓度、斯里兰卡的滋味、肯尼亚的色泽。

这种配方并不是固定的,可以说是各家有各家的保留特色。但总体来说,都是香气饱满、口味浓烈,与牛奶绝配。

除了将不同产地的茶叶混合以外,英国人还有另一种玩法,就是在茶叶中掺入水果、花、香草、香料等。

这种方式,可以说是直接降低了茶叶的口味门槛,不少茶叶爱好者都由此入门。

至于由红茶引生的下午茶文化,自17世纪初从英国上流社会开始流行,如今也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正统的英式下午茶,通常以三层点心架相配。

底层的迷你三明治、中层的司康松饼、上层的小蛋糕与水果塔,搭上香浓的红茶,甜蜜而丰盈的满足感。

△是不是看着就饿了?

当然,如此精致而隆重的阵势往往出现在专门的下午茶店。

放到日常来说,一块小小的芝士蛋糕、或者两块酥松咸香的饼干,佐上红茶,都足以组成美好的休闲时光。

不少人总在思考能否把“茶”像“咖啡”一样向全球推广,但若稍微了解一下红茶的版图,大可消除担忧。

红茶丰富的品饮方式,不仅是中国创造的成功输出和衍生,更是茶叶本身与人类生活的完美交互、从而探索出了茶叶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立夏刚过,在此也与大家分享几个简单易上手的红茶玩法,亲测好喝。

希望各位在炎炎夏日到来之际,提前备好避暑良方。

冷泡茶/冷萃法

大多数红茶的风味都适宜冷泡。

方法很简单,选择适宜的玻璃瓶,放入适量茶叶、冲入冷开水、加盖。如果当天喝的话,可以在室温下保存4-6个小时即饮;若相隔时间较长,如过夜,就需要放入冰箱冷藏。

当然,也可以用冷萃法,向其中投入干茶和洁净冰块,等它慢慢萃取完毕,大概需要两个小时。

奶茶

基本要求:茶味足、奶香显。

宜选择味道浓郁强劲的茶叶作为基底,比如印度阿萨姆、锡兰乌瓦、正山小种等,且以茶叶细碎程度高的为佳。

同时选用全脂鲜奶制作。(全脂,全脂,全脂!)

调配方法是,先加糖(喜欢无糖的可忽略)、再倒入温牛奶、最后冲入滚烫的红茶。

水果茶

在《红茶经》中,作者叶怡兰就慷慨分享了她的独家水果茶秘方。(赶紧拿小本本记下!)

准备茶叶10-15g、苹果一个(去皮切丁)、凤梨1/4个(去皮切丁)、金桔5枚、柠檬几片,蜂蜜。

●把苹果丁、凤梨丁放入锅内,加水4-5杯,沸腾后转小火熬约20分钟,转大火。

●在此沸腾后,加入茶叶,熄火、轻轻搅拌,待汤色呈现漂亮的金褐色后,滤去茶叶果丁,将煮好的茶汤倾入茶壶中。

●把金桔、柠檬、蜂蜜混合搅拌均匀、作为调料放入另一个碗内。

●享用前,取适量调料与茶杯底,再冲入煮好的茶汤,搅拌均匀后,即可享用。

说起来,你平时都是怎么喝红茶的呢?

普洱茶喉韵:品茶后久久不忘的念想


普洱茶喉韵:品茶后久久不忘的念想

关于普洱茶,一直有“喉韵”之说,或是韵味悠悠、茶韵悠远等等。于是,韵便留给饮茶人无数的幻想:是那如音乐般“余音绕梁”的感觉,抑或就是是那茶香袅袅的遐思?不管这说不清、道不明的“茶韵”究竟是什么,但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它有些缥缈、有些含蓄、有些令人念念不忘,如若是那可以直接感知的苦与甜,想必就不会生出这许许多多的遐思来了吧。

韵,常见的有这么几种用法:韵母;押韵;琴韵悠扬(形容和谐而有节奏);风韵、韵味(风致、意味)等,而茶韵的说法应该是后面才衍生出来的一个词语。来看这几种用法,尽管依旧说不清楚什么是韵,但韵给人的感觉总是“舒服、有美感”的,如此,我们再来看这茶韵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其形其色有美感,其味令人舒适。

然而,关于茶说的最多的是“喉韵”,那么说明关于茶形色的“韵味”是被淡化的。品茶通常体现在这几个方面:观形、闻香、看色、品味,那么相应的应该出现眼韵、鼻韵、口韵、喉韵啊,事实没有。本来茶至喉咙后,对茶的感知就已经快结束了,而此时出现了“韵”,这就再一次证明了“韵”的婉转,而我们感知“韵”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韵”的停留时间也更加长久。

那么有喉韵的普洱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首先品完之后不会有不适感,诸如喉咙干燥、仿若被什么东西卡主这样的茶必然是没有什么“韵”的说法了。其次,一杯茶从口腔到喉咙,喝了就喝了,同白开水一样没有留下什么的茶也是不可能有“韵”的。而有“喉韵”的茶,需要“被喉咙感知且感到舒服”,那么就应该具备滑、糯的特点,以及一些茶的“甜”也能在喉咙处久久留存,这些都可以被视作普洱茶喉韵。

当然,茶汤的“喉韵”还可能有更加难以描述的感觉,但想来那就是一种莫名的舒适感、一种品茶后的久久不忘的念想吧。

深度:斗茶会也许是进入普洱茶新时代的开始


深度:斗茶会也许是进入普洱茶新时代的开始

斗茶,又称“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从古代就兴盛起来的一种关于茶的雅玩。古人斗茶,斗茶品高下、斗诗词歌赋(斗茶令)、斗茶艺高低(茶百戏)。而这项上启皇室宫廷,中至文人雅士,下达街坊店铺的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演变到了今天,则又被注入了新的血液。

近年来,有不少茶企,特别是普洱茶企,都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斗茶会。其目的不仅在于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推广茶叶品饮的文化。而这样的趋势,或许宣告了普洱茶新时代的来临!

譬如近期在茶圈掀起一股“斗茶风暴”的斗记百万茶会斗茶大赛,就因其百万现金大奖的奖项设置引发了业界的热烈关注,那么,这场百万茶会斗茶大赛上,斗的到底是什么?今天就由亲历现场的榜叔和茶语网()来给大家“翻译翻译”。

▎新时代的斗茶新规

“现在请8位参赛选手,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抽取比赛茶样。”主持人宣布。选手刘昭驿爽快地站起身来,从比赛的25款茶样中,随机抽取了5款。

接下来,8位选手将根据自己的品饮经验,闻茶香、看汤色、品汤味、嗅杯底、看叶底,从而判断这5款茶样,分别是斗记2008~2014出产的,带“斗”字产品中的哪一款。满分15分,如果答对一款产品名,可得2分,答对产品年份,可再得1分。

这是2015年3月12日,斗记百万茶会斗茶大赛全国总决赛上的赛制解读。

新时代的斗茶大赛。斗的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的哈姆利特。

▎斗茶斗的是什么?

选手作答:斗的是味感、心态、运气,一个都不能少。

刘昭驿说,斗的还是选手对茶的理解。“斗记的每款茶都是有自己特质的,不管泡法、仓储、天气等外部因素如何变化,它的本质特质不会改变,小树茶永远不会变成大树茶的味道,所以考的就是去掉表面看本质的能力。”“还有你的得失心,泡茶本身就是修行,所以,得失心也是比赛的内容。”

“斗”字茶样虽然只有25款茶,但都是拼配茶,而且囊括了2008~2014的所有年份,有的茶品一款就有7个年份,再加上不同仓储带来的转化,不同的天气,人在不同环境下不同的状态……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赋予了普洱茶千变万化的可能性,当然,这也造成了千差万别的品饮结局。

可以说,这场关于茶的较量,实力、心态、运气,一个都不能少。

总决赛上,因为改掉正确答案而错失得冠机会的张桂龙,最是遗憾,“我本来也应该坐在那里跟他们再一轮比拼的。”看着平分的刘昭驿和郑凯丹复赛的身影,茶龄20年的张桂龙喃喃道。

赛场上年纪最大的选手蔡克彬也抱憾出局,前一晚的睡眠不足影响了这次的发挥,不过蔡克彬依然豁达一笑:“也怪不得别人,只怪自己学艺不精。”

被称为“数据化”斗茶的选手柳国基,脑海里存储了强大的数据库

茶龄仅9个月,复赛和决赛都是通过加试进入的郑凯丹,堪称一匹“黑马”笑到了最后,与发挥一直稳健的茶人刘昭驿最终共享“斗茶王”荣誉,有人说他很幸运。

“不过我不觉得完全靠运气,就像打麻将,偶尔赢可以靠运气,长久赢那就得靠技术。”曾发掘出8强选手之一柳国基的广州壹悦轩文化会馆馆主张龙图说。

而夺得头魁的刘昭驿则认为,斗茶斗的还是对茶的理解,“斗记的每款茶都是有自己特质的,不管泡法、仓储、天气等外部因素如何变化,它的本质特质不会改变,小树茶永远不会变成大树茶的味道,所以考的就是去掉表面看本质的能力。”“还有你的得失心,泡茶本身就是修行,所以,得失心也是比赛的内容。”

▎斗记回应:斗茶,是跟自己的一次较劲

这场茶会,绝不仅仅是斗记营销上的一个策略,或者产品的一个推广。它更是一场对斗记茶业制茶工艺能力、对斗记产品品质、对斗记产品市场接受度的检验。

无论晋级与否,很多参赛选手在参加完这次斗记百万茶会之后都跟主办方斗记茶业表达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在经过细细品味之后,他们都发现,斗记全系产品有一个标准化、系统化的特点序列,能很清晰地让品饮者了解到每款产品的特点。

而“斗粉”们的反馈,也让斗记掌门人陈海标轻吁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这场茶会,绝不仅仅是斗记营销上的一个策略,或者产品的一个推广。它更是一场对斗记茶业制茶工艺能力、对斗记产品品质、对斗记产品市场接受度的检验,是斗记自己跟自己的一场较劲。

“说实话,我对斗记的产品非常有信心,不怕你来喝,就怕你不来!”陈海标说。所以百万茶会的“盲品”赛制建立,也出于斗记对产品的绝对自信。而为了通过这历时大半年的百万茶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触到斗记和斗记的茶叶,这次百万茶会的比赛用茶都是2008年至2014年斗记产品中名称带“斗”的拼配茶。

“在前期初赛、复赛阶段,选手们因为是在全国各地的斗记专营店中比赛,存在物流和仓储的差异,接触的茶样范围可能不尽相同。但是自从进入决赛阶段以后,斗记就在产品序列中基本框定了25款决赛用茶,并向进入决赛的选手统一发送同一仓储的练习茶样,力求做到公平、公正。总决赛的比赛用茶标准亦是如此。”

而“盲品”斗茶的趣味性,也无形中促成了普洱茶文化的传播、以及消费者对斗记品牌文化的印象的加深。“其实短期来说,你要说促销效果,那办茶会肯定不如打折来的更快,但是让不了解普洱茶的人逐渐喜欢上普洱茶,用分享的心态,让更多消费者走进茶生活,才是品牌的长久之道。”有斗记经销商如是说。

第一轮比赛结束后,一拥而上围观叶底的观展茶友

▎茶语网观察:斗茶,是茶人之斗,也终是产品本质之斗

今日之斗茶,是茶人味感技艺之斗,而长足看来,也终会是茶企抛去种种炒作特技,回归产品本质,关于品饮本质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

这些年来,普洱茶的市场起起伏伏,片面炒作普洱茶投资价值的时代已经渐渐淡出,而消费者品饮的时代也已悄然到来,今天的普洱茶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类似法国葡萄酒口味和规则确立形成的大时代。

如何在普洱茶尚无形成口味标准的今天,确立自己的口味标准、标准化自己的制造工艺,让消费者形成对普洱茶口感标准化的认知,并最终形成口味依赖,是当下茶企最该关注的事。

今日之斗茶,是茶人味感技艺之斗,而长足看来,也终会是茶企抛去种种炒作特技,回归产品本质,关于品饮本质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更或者,“盲品”这种现在在葡萄酒、咖啡等国际性饮料中风靡的品评打分方法,有一天会不会也成为茶叶的一种评判方式?一切尚未可知。

这些,我们都可以交给时间来定夺。但是在直面消费者品饮时代来临的层面上,斗记,已然先迈出了一步。

一席茶 一盏香 一点闲适在心头


一席茶一盏香一点闲适在心头

茶,有时应该是种无言的触碰,横越时空,非世俗的道理所能企及。无言的碰触,当然也包括生活。生命里许多事情,像是命中注定般,让你大老远兜转了一圈,还是回到那刚经过的地方。

壶与茶看似随手,实寓有深意。手捻茶匙,将触感紧实的茶叶颗粒滑过茶则,轻轻跃入圆润而饱满的壶腹,再缓注入水,氤氲烟雾撩拨着有坚定气势的直泄水流,仿佛有着古琴音律般的律动......

旋覆壶盖,约莫是缓慢调息的片刻时间,老师的跃水总是漂亮地舞出一道弧线,不急不徐地将茶倾注盅心里,白色雾面安藤衬托着金黄的色泽,水面摇晃的高山茶特有果胶要一阵子才能分别出来。

最简单的只有随茶汤而弥漫的香气,总让我们小心地不敢发出声响,生怕错过了稍纵即逝的重点。啜一口,从舌尖,慢慢释放到喉头,真正的好茶会让身体自然互动着愉悦的反应。

为自己好好泡壶茶,让心情做个总结。许多事情可以完全遗忘,有些则会像茶渍般沉淀,留给自己在未来的时光中慢慢品尝。

透过一杯茶有机平实、源远流长而生命力不减的方式来体现文化,以生命自身为学问的体现之场。烦恼也许都能消融,展现滋润的效应,满盈能量,为明日也许会到来的阴霾风雨积蓄力量。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世间所有盛宴都会有离别,所有品过的茶都会喝到人走茶凉,而尝过的世情冷暖,读过的人间沧桑,看过的琳琅风景,都会与我们渐行渐远。

品一盏茶,洗去尘埃,洗去沧桑。然后,在一盏禅茶时间里,获得坦然,获得清淡,获得宁静。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恋恋不忘的茶,也许只因为那一抹香》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