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是一个“泛概念”,紫泥是夹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透镜状。原矿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成后外观颜色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稳定性佳,易掌控;紧密结实,成型较易,可制大品。

紫泥制壶,烧成颜色偏红,泡养以后似红泥料。成壶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易养成。

底槽青矿属于紫泥矿中的优质矿料。紫泥矿是上下叠置、分层积聚的,采矿者俗称为头槽、二槽、底槽。清水泥矿位于中层,底槽青矿位于最底层。

【底槽青】

烧成后呈紫红色,质地纯,泥质细腻,成色娇艳。窑温约1240℃。矿料未粉碎前,可见明显散布诸多绿色“鸡眼”(烧成后呈黄色)。泥质细腻,色沉稳。并有不均匀的细小金黄色或灰黄色砂粒,俗称“金砂隐现”。泡养后呈猪肝色。为紫泥中的优质泥料。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清水泥养成后的色泽较“燥”;底槽青养成后的色泽较“润”。底槽青有“鸡眼”,烧成后壶表有“金砂隐现”效果,清水泥则没有。

【清水泥】

烧成后呈棕红色,俗称“红紫砂”。富含赤铁矿、云母,成色温和,稳定性好,成型容易。窑温约1150~1180℃。泥色醇和,泥质细腻,透气性好,杂质较其他泥料少,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受火稳定。使用日久愈呈红润。

底槽青壶,适用性广,适合冲泡普洱、绿茶、红茶、花茶等,温和素雅,茶汤清气悠扬。养泡日久,壶色有棕色变成猪肝色。

清水泥壶,适泡茶类与底槽青相仿。对茶的亲和力较强。

小编推荐

清水泥,是差的紫砂泥料么?


紫砂新手,从泥料入门!

这两天又有朋友问这个清水泥,索性就写下来吧,更容易讲清楚!

网上关于清水泥,总结起来的话,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不错的紫泥泥料,另一说是就没有这种泥,清水泥只是炼泥的一种方式。

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真究起来的话,从原矿泥料的角度讲,确实没有清水泥这种叫法,早期的清水泥确实指的是一种炼泥的方式,指对的是选用单一种原矿泥料,不掺其他任何矿料或者原料,只加水,这样练出来的泥,都是清水泥!

但可能是因为紫泥的量大的原因,后来逐渐逐渐的,可能是因为说起来顺嘴的原因,大家习惯把烧成后颜色偏红的紫泥,叫清水泥,或者叫红清水,然后再经由壶商、壶友,清水泥的叫法就叫开了。从原矿角度来讲,清水泥其实还是属于紫泥的一种,并没有叫清水泥的原矿料。

说到这里,有个事情也是不得不提一下的。

六七十年的时候,紫砂一厂曾经把紫泥和红泥掺在一起,人工制成清水泥,并用来制作低档的紫砂花盆之类,所以玩壶比较早的朋友们,可能会听说清水泥料不好的说法,其实就是这个“文革清水泥”的负面影响。

好的,关于清水泥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如果你对其他泥料或者选壶用户还有什么疑问,具体问题欢迎直接找我来问!原料,只加水,这样练出来的泥,都是清水泥!

陶和瓷如何区分?


在唐代,厚葬的风俗使作为冥器的唐三彩发展迅速,成为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陶瓷业到宋代得到了蓬勃发展,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日趋丰富,明朝青花瓷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是您知道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的唐三彩不是瓷而是陶吗?它属于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陶和瓷经常并称,但是你知道陶和瓷之间的区别吗?

1、陶和瓷的吸水率不同

国标中,陶和瓷是按它们的吸水率来区分的,吸水率小于0.5%的为瓷,大于10%的为陶,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瓷。

2、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3、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4、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

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5、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6、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紫砂壶:“欠火”和“过火”如何区分?


紫砂烧成温度比一般陶瓷原料要高。因泥料的不同,烧成温度一般可从1000℃~1250℃。

“吃温”是指某种紫砂泥料能承受的最合适的烧成温度。同一种泥料,由于产地分布、炼制方法、陈腐时间等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吃温。使用同类而批次不同泥料前,须先烧制试片,摸索该类该批泥料在不同窑温中烧制的效果,以求最佳。

如果与最合适温度相差10℃,就会出现“欠火”和“过火”现象。“欠火”是指泥料没有“吃”到应有的温度,壶表看起来发灰,声音也有沉闷之感,胎质较为疏松,没有完全烧结。“过火”是指窑温超过了泥料本身能承受的温度,壶体变形,表面起泡,还会有大量的铁质结晶。

烧结度高的壶,颜色润泽,敲击声较脆,吸水率低,较不易泡养。烧结度低的壶,颜色晦涩,敲击声较闷,吸水率高。

“欠火”可以重新进窑烧一遍,“过火”那这把壶就是报废了。

“欠火”和“过火”都不是完美品。(来源:纯色紫砂文化,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如何区分“底槽青”和“清水泥”?》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