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服之美,是她透着的那股东方神韵,宛若古典水墨丹青,在时光深处,就这么清雅着,那么庄重着。

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泡好一壶茶,茶、器、水三者缺一不可,然而,更重要的还是泡茶之人。茶人服(茶服),可说是茶艺审美的前奏曲。

茶人服,始于汉,有着千年历史,一种适于茶事活动的职业服装。茶人服取茶文化之“静、清、柔、和”的特点,吸收汉服的宽缓、庄静之美与唐装流畅、舒适的特点,并融合现代服饰的简约设计理念,裁体舒简、色系清素、式样典雅,将传统服饰之文化与现代,既适于茶人们悠游自在的茶事着装风格,也适于现代人自然、素朴而个性的日常着装,又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文精神中独有的中和之美。

男式茶人服,通常样式相对简单朴素,此时,材质便是体现茶人服气韵的重要载体。茶人服,材质一般以苎麻、粗布制作。

女式茶人服,同样遵循素雅风,宽简、质朴、舒适、大方,但在裁剪形式、颜色上都更为丰富。cy260.cOm

茶服之美,是她透着的那股东方神韵,宛若古典水墨丹青,在时光深处,就这么清雅着,那么庄重着。

茶服,历经千年,各种衣料在一次次翻新中,并没改变内涵,只是承合了时代的需求,映了当代茶人的心境,永葆那颗对茶文化的本真之心。以含而不露的矜持,以如水的温柔,穿越了千年历史。

cy260.COm小编推荐

东方茶


层林尽染

茶是属于中国的,尤其属于中国的南方。福建、浙江、安徽、江苏都有产茶区,四川是著名茶乡,那遍及城乡的茶馆极一地之盛。就连穷乡僻壤的陋屋小亭中,也可以啜饮不已,摆“龙门阵”更是巴蜀民风的一大特色。有趣的是在南方的某些地区,不说“喝茶”却说“吃茶”,似有用字欠精确的遗憾。茶怎么可以吃呢?说“喝”也觉粗俗了点,大众化了点,惟“饮茶”、“品茗”方有那种高雅气息,绅士或文人风度的意味。

不过这“吃茶”却又真有其事的。当茶传到西方,英国人不知如何吃法,用水煮沸后,居然倾出茶汁,先吃那茶叶渣子,且咂咂舌头说:“好是好,可惜苦些。”这是从杨绛女士的文章中读到的。外行吃法,令人叫苦。“吃茶吃茶”,何尝不算一种外行的叫法呢?

茶有红茶绿茶之分。红茶需拌之以糖,便有点咖啡的色彩了。西藏青海地区的奶茶,也已经距饮茶的本色远了。

周作人先生说:“喝茶以绿茶为正宗”是有见地的。照我的看法,茶的绿、清,微苦中的余甘味,和冉冉上升的一缕热气,是她东方文化特色的象征。宁静,清悠,闲适,雅致,一种近于女性之温柔的性格,才是茶的文化精神之要义。周作人还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茶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这是配套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气质,一种情趣。若是纸窗有清风嗖嗖,或细雨霏霏,窗外传来山泉潺潺和几声蝉鸣,轻轻端起杯子吮这么一口,就更有那么点意思了。二三知己,品茗闲话,一手擎杯盏,拨开浮于水面的碎叶,一边侃侃而谈,也是一种悠然的情怀吧。

盛夏酷暑,推车远行,或刚放下煤气罐气喘吁吁地举起一只粗碗咕嘟咕嘟一饮而尽,过瘾倒是过瘾,便与饮茶、品茗的那种东方文化味相去甚远了。武松打虎“三碗不过岗”,那酒性烈,端的有英雄好汉阳刚之气,若是献上一杯碧螺春呢,武松吮一口两口,能不能完成那伏虎的壮举,便是问题了。

大碗茶的粗放与白瓷小杯品茗的雅兴,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实用主义的“吃”与“喝”,和文化品位的“饮”和“品”,难以同日而语。当今人奔忙于世俗社交,有的人连举杯畅饮的时间都不宽裕。不过,若能挤出一点空闲,于绿窗净几之侧,闲品一杯清茶,或许会使你油然有入梦的清幽感吧。

白居易有两句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是咏的酒。在“红泥小火炉”边饮一杯茶固无不可,但品茗的典型环境,仍以夏日的庭院最是理想。我常想,若有一丛翠竹洒下浓荫,或是一池清荷在塘中散发丝丝凉意,小小藤椅之上清茶在手,那时的“能饮一杯无”才够意思。

淡淡茶香 犹如清闲的生活


淡淡茶香,犹如清闲的生活。

拂晓,鸡刚刚鸣叫,披衣下床,坐在自家的矮墙上,仰望绯红的天,醉了,醉得一塌糊涂,迷失了自己。一刻钟后,天尽显鱼肚白的颜色,而那太阳,正缓缓地从巍峨的大山后走出来。渐渐地,渐渐地,天,重复光明。

正午,吃过午餐。没有忙碌,便自个儿泡起茶来,倒入滚烫滚烫的水,再放入少许茶叶,独自看那翠绿翠绿的茶叶在杯中轻舞,时间一分一秒的飞过,一杯清新的茶,泡好了。茶,还是淡的好。莫太张扬的熏陶,不然,一杯茶,只会越来越腻味,生活,不也如此吗?

下午,阳光正当柔和之时,自家小屋前的大橡树此时也正舒展着自己的腰身,拿上一两本名著,泡上一杯溢出清香的茉莉花茶,坐在树下的长椅上,借着太阳光,津津有味地翻动着书籍,饥渴时,端起桌上的茉莉花茶,带着书中的问题若有所思地浅品一口,顿时感到心旷神怡,而这时,再望望天,我知道,时间不早了,于是,等到太阳轻轻地吻住山峰后,我便向家走去。

傍晚,一家人挤在柔软的沙发上,你看看我,我又看看你,其乐融融,也不知道是谁“捣乱”,那坏了好几个月的电视机,一下子便打开了,于是,房里变得安静起来,只有电视机节目的声音在房里回荡着。

黎明,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叫着,而我,则披了羽绒服,来到自家的矮墙上,期待着日出。啊,美好的一天,即将到来。

生活,茶意。

茶意的一天,悠闲不失意味!生活亦如茶般淡雅的正好,心中有茶则生活中才有这茶香,飘逸、恬淡,小作者为我们带来了一股馨香,这韵味荡涤了纷繁的世界。

晓静

论辨茶、识茶,我只服他


自从有了茶,便有了茶界江湖。

茶界江湖中,有很多高手,诸如制茶高手、藏茶高手、售茶高手等,当然还有品茶高手。

单说品茶高手,不管是学院派还是野路子出身,不管是哪一种套路,尽皆能品能辨能识茶,还能说能写能演能出书!但是每每看过他们品茶表演之后,按照他们的套路私下揣摩练习,亲自品茶收效甚微,暗叹自己功夫下的不够,境界差得太远!

一直以来古今茶人中,能让我崇拜的也就只有茶圣陆鸿渐了,这天闲来无事翻书看,正好看到北苑茶这一段,才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

明人曹士谟《茶事拾遗》说:“蔡君谟,善别茶,后人莫及。建安能仁院,有茶生石缝间,寺僧采造得茶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遗君谟,以四饼密遣人送京师,遗王内翰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禹玉命弟子于茶笥上,选取茶之精品者,碾待君谟。君谟捧瓯未尝,辄曰:‘此茶极似能仁石岩白,公何从得之?’禹玉未信,索茶贴稔之,乃服。”

这记载的的文字大意是:在建州能仁寺的院里,有一棵茶生长在石缝中间,它产的茶叶被称作“石岩白”,是一种稀有的优质茶的品种。寺内和尚仿照龙凤团茶的制法,制作了八饼团茶。分别馈赠给转运使蔡襄和京师的朝臣王禹玉。一年后蔡襄调任吏部侍郎,在蔡襄去拜访王禹玉时,王禹玉知道蔡襄的辨茶、识茶的工夫闻名遐迩,不敢怠慢,就命人以最好的茶——“石岩白”来招待他。蔡襄端起茶瓯先闻了闻茶的香气,然后说:“您怎么会有能仁寺的‘石岩白’?”王禹玉说:“真不愧是‘茶博士’呀,什么茶都瞒不过你。”对蔡襄的品茶工夫慨叹不已。

宋代彭乘所撰《墨客挥犀》也有一则说:“议茶者,莫敢对公(指蔡襄)发言,建茶所以名重天下,由公也。后公制小团,其品尤精于大团。一日,福唐蔡叶丞秘校召公,啜小团,坐久,复有一客至,公啜而味之曰:‘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丞惊呼童,童曰:‘本碾二人茶,继有一客至,造不及,乃以大团兼之。’丞神服公之明审。”

这段大意:蔡襄在担任福建路转运使期间,通过制作小龙凤团茶,练就了一手品茶的本领,能辨别茶的品种、味道与优劣。据宋代学者彭乘的《墨客挥犀》记载,有一次返乡归隐的蔡叶丞邀请蔡襄到家中做客,蔡襄刚落座不久,蔡叶丞的另一旧友也随后到访。侍童在下房烹调小龙凤团茶时闻知又来了位客人,急得束手无策。因为家里仅有的两块小龙凤团茶都烹上了,恰好每人一茶瓯。现在又多出一位客人,可怎么办呢?考虑再三,他就掰了块大龙凤团茶一起烹煎。烹好后端给主人和两位客人,心里还为自己的“高招”暗暗自得。不料蔡襄在侍童端上茶瓯时就觉得茶的气味不对,啜了一口果然是夹杂了大团的小龙凤团茶,蔡襄便问道:“为什么要将大小龙凤团茶合在一起烹饮呢?”

蔡叶丞是位有身份、讲体面的人,听到蔡襄的问话,既吃惊又觉得有失面子,就唤回侍童问明缘由。侍童只好原原本本地说明了真相,蔡叶丞原谅了侍童,对蔡襄辨茶的本事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随即向蔡襄请教是怎样分辨出大小龙凤团茶的差别?蔡襄说:“我要是吃不透大龙凤团茶的特性,怎么能研制出小龙凤团茶呢?若是二者只有八饼一斤和二十饼一斤的差别,皇上会如此青睐小龙凤茶团茶吗?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说得在座的人无不伸出大拇指,对蔡襄表示敬佩。

蔡襄竟然有如此出神入化的辨茶本领,难怪一向严谨轻易不夸人的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将蔡襄誉为“中国品茶第一人”

蔡襄又是个既能“作”,又能“述”的人。欧阳修称赞蔡襄“公为文章,清道粹美”(《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

蔡襄于皇祐年间(1049-1053年)撰成的《茶录》是一部继陆羽《茶经》之后最著名的茶学专著,为宋代艺术化的茶饮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在序言中说,“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指《建安茶录》),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

《茶录》写得简明扼要,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文中多次论及宋代的斗茶之风。斗茶,建州人称“茗战”。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当地茶农、茶客以及官焙的官员,竞相比试各自的新茶,评优论劣,争新斗奇,使斗茶之风成为北苑茶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蔡襄《北苑十咏》中的“试茶”一首其实说的就是斗茶的最高标准。斗茶活动无疑对茶叶的生产和煮茶技艺的进步是一个有力的推动。而蔡襄不但是这一活动的积极推动者,也是著名的斗茶能手。明人许次纾《茶疏》说:“蔡君谟诸公,皆精于茶理,居恒斗茶。”宋代江休复《江邻几杂志》也曾记载,在福建任都察使的苏才翁“尝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

对茶叶知识的全面普及,蔡襄不及陆羽,这方面茶圣早已让我五体投地,如果单说品茶这一项,那么精于品茶的蔡君谟只能让我顶礼膜拜了!

文:刀哥部分资料

于她而言,茶即生活


永嘉路上一条幽静的弄堂口,一缕蓝色似是冬日的精灵,在灰白色的建筑中显出几分精致和生气。这是一家以典型的中国名字——“宋芳”命名的茶馆,而茶馆的主人却是一个地道的法国女人。

宋芳对中国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在她眼里,这个有着四千年茶文化史的国家,其厚重博大让人惊叹。作为一名热爱中国文化的“上海儿媳”,她更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品味真正的中国茶。

于她而言,茶即生活。

不拿咖啡杯而是捧茶杯

宋芳的本名叫FlorenceSam-son,这个中文名字是中国朋友帮她起的,说起来还是因茶而起——“‘宋’,即‘宋朝’,是中国茶叶贸易开始兴盛的年代;‘芳’,则是茶叶的自然芬芳。”洋人宋芳对这个充满着中国乡土气息的名字,喜欢极了。

说起来,宋芳和茶真的渊源很深。出生在巴黎的宋芳,5岁起就开始喝茶。当父母拿着咖啡杯时,她却总是捧着茶杯;7岁时搬家至巴黎的一个郊区,当时一本在法国少年中流行的描写中国的书,让她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向往。在布置新房时,她特别挑选了印有中国花鸟图案的墙纸和一盏中国灯笼。在法国HEC商学院毕业后,1990年,宋芳以交流生身份去日本东京一著名学府学习,这也是她第一次到亚洲。在日本乡村茶室,宋芳邂逅了东方的茶香,开启了她对茶文化的探究之门。也是在那时,学了三个月中文后,她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那一次的中国之旅,宋芳去了很多地方。昆明、桂林、阳朔、苏州、杭州这些产茶之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一路寻茶,“邂逅”了乌龙、铁观音、龙井、普洱……中国茶叶品种之多、味之独到,令她惊叹。那次经历让她体会到:真正的好茶在中国。

1992年,宋芳从日本回到法国,加入ChristianDior(迪奥)。之后公司委派她前往俄罗斯,担任迪奥在俄罗斯的化妆品部经理。由于俄罗斯与中国接壤,让她有机会看到了中国东北质朴的乡村、接近中国文化。后来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攻读MBA时,她邂逅了一生的伴侣——一位来自上海的先生。1999年,宋芳跟随丈夫来到上海,成为一名“中国媳妇”。

随着这段姻缘,一段茶缘也酽酽展开了。

袋泡茶品不出中国茶真味

“中国是茶叶的天堂。”如同掉进“米缸”里的宋芳,却总觉得纳闷:为什么每次到不错的公司洽谈业务,对方经常拿出的是“袋泡茶”招待?为什么很多中国人不爱茶、不品茶?

“茶的背后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太值得细细品味了。”如何向更多人介绍中国好茶?如何让中外朋友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茶文化?定居上海后,这两个问号一直在宋芳脑海里跳出来。

想着想着,一个主意萌生了——不如开一家中国茶馆。

2003年,宋芳辞职回家,一边相夫教子,一边为经历。“我想让年轻人知道,茶叶背后农民们的辛苦,了解每种茶的采摘注意事项都不尽相同;我还想让大家认识到,茶文化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不久的未来,宋芳还计划把她的宋芳茶馆开到美国,“我想让更多人喝到地道的茶叶。我要告诉他们,这些茶叶都来自中国。”

关于东方美人茶的命名传说


东方美人茶原称膨风茶(“膨风”是台湾俚语“吹牛”之意),相传早期有一茶农因茶园受虫害侵食,不甘损失,乃挑至城中贩售,没想到竟因风味特殊而大受欢迎,回乡后向乡人提及此事,竟被指为吹牛,从此膨风茶之名不胫而走。

一说是台湾光复初期曾任新竹县北埔乡长的姜阿新,在日治时期参加茶展,其参展的茶叶被当时的台湾总督府以一担(100斤)2000日圆高价收购,消息传回北埔村,被地方人士斥为“膨风”,后经报纸披露证实,膨风茶之名才传遍千里,流传至今。后又被文人雅士改称为椪风茶

又相传百年前,英国茶商将膨风茶呈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由于冲泡后,其外观艳丽,犹如绝色美人漫舞在水晶杯中,品尝后,女王赞不绝口而赐名“东方美人”

或传说是1960年左右,膨风茶在英国举办的世界食物博览会上得银牌奖,而献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品尝。女王品尝后,赞不绝口,赐名“东方美人茶”。

又早期膨风茶的毛茶运抵大稻埕茶栈,出口前,需在“番庄馆”再经过一道烘焙与拣茶的精制过程,故旧称为“番庄乌龙”。

又据说,如在膨风茶的茶汤内加一滴“白兰地酒”,风味更佳,深受欧美人士喜爱,而被称为“香槟乌龙”。

东方美人亦有福寿茶之称,传为谢前副总统东闵先生所命名。

今日的膨风茶主产于新竹苗栗地区,包装上的名称各地不同。产于新竹县北浦乡,名“膨风茶”或“椪风茶”;产于新竹县峨嵋乡,名“东方美人茶”;产于苗栗县头伤乡、三湾乡,则沿用旧称“番庄乌龙”。

据史志记载,柯朝氏曾于嘉庆15年,从武夷山带回茶种,在台湾试种成功,开创了台湾生产乌龙茶之先河。后来,几经改良,武夷岩茶在台湾这座神奇而美丽的宝岛上,演变成一种美丽而神奇的岩茶。这种茶的汤色明澈、橙红,美得像醉酒后的贵妃,这种茶的香气如花蜜、如熟果,香得像纯情少女的芳唇,这种茶的滋味醇和、甜润、温柔,英国女皇品饮之后,芳心大悦,赐名为“东方美人“。

东方美人也称香摈乌龙、白毫乌龙,它极为名贵,也极为娇贵,容不得有一丝异味。我们在冲泡之前,必须格外细心地净心净手,温烫茶具。只有这样才能泡好这种茗茶。东方美人的外形高雅、含蓄、优美,细细观察,有红、黄、白、青、褐等五种颜色,美若墩煌壁画中身穿五彩斑斓羽衣的飞天仙女,所以茶人们也称为“五色茶”。

苏东坡在赞美武夷岩茶时曾赋诗云:“戏做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我们把东方美人导入壶中,称为佳人入宫。

“膨风茶”的正宗名字为“白毫乌龙”,因茶心有肥厚晶莹的绒毛而得名,全世界仅台湾新竹县的峨眉、北埔,与苗栗县、台北县坪林等少数地区生产,物以稀为贵,加上风味独特,使得膨风茶成为台湾乌龙茶中的极品;其中峨眉乡特别以“东方美人茶”打出名号,成为代表特产。

膨风茶的茶叶外观颇显美感,叶身呈白绿黄红褐五色相间,鲜艳可爱。因为它是半发酵茶叶中发酵度较重的,茶汤水色呈较深的琥珀色,尝起来浓厚甘醇,并带有熟果香和蜂蜜芬芳,风味独特。

如何泡出好喝的膨风茶,各家说法不一,一说泡膨风茶的水温不能太烫,以摄氏88-93度最为适宜,浸泡约30-45秒后到出。而茶具方面最好选用透明玻璃杯或白色盖碗,才能清楚地欣赏茶叶在水中的美姿及琥珀茶色。

膨风茶还可以像红茶般变化出许多花式喝法,例如在热茶中加入一两滴白兰地,味道便如香槟一般,称为香槟乌龙;加入鲜奶,就成了蜂蜜奶茶;亦可冰凉了喝,或加入水果酒调制成鸡尾酒。而入菜的吃法,则以东方美人鸡汤最受欢迎,将茶叶与整鸡熬炖2个小时,肉香与茶香充分融合,汤头香醇甘美。

中超电缆部分股东获赠紫砂壶


中超电缆(002471)控股股东江苏中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超集团”)拟斥资500万元购紫砂壶赠中小股东。

8月30日晚间,中超电缆公告称,为庆祝中超电缆上市5周年,感谢中小股东对中超电缆的信任和支持,中超集团决定出资500万元向中超电缆控股子公司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超利永”)购买紫砂壶向中小股东赠送,同时中超利永将为公司相应中小股东提供对应增值服务。

公告显示,此次参加的对象为截至2015年9月10日下午收市,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公司股东。根据持股数量的不同,将可获赠价值不一的紫砂壶,同时获得相应增值服务。根据公告,持股数量在1万股以上的股东便可获得紫砂壶一把,持股超过200万股的将可获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紫砂壶一把。

据公告,此次活动参与对象所获赠的紫砂壶,自领取之日起,任何时间均可调换同等金额的紫砂壶;超过一年的,可按领取时的价格由中超利永收购;超过两年的,中超利永可按每年增长不少于2%的价格进行收购;中超利永并承诺,活动所提供的紫砂作品均为宜兴正宗紫砂所制,所有作品均有全息数字防伪系统认证,如有假冒,将按价款的100倍承担罚款。

此前,中超电缆曾发布公告称,斥资1.04亿元购买28把紫砂壶。公告发出后,在资本市场激荡起层层涟漪,不仅投资者对此事感到好奇和不解,深交所也表示将关注此事并要求中超电缆进行自查。

因重大事项,中超电缆6月30日起停牌,停牌前收于26.99元/股。

她的爱情,是一杯乱世茶


那一年,才子胡兰成与才女张爱玲缔结婚约,珠联璧合的一段姻缘,形式有点草草。她提笔蘸墨写道: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他接笔补道: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之后,他去了武汉,在那里认识了护士小周。黄昏,在汉江岸边,双双并肩散步,你侬我侬。再后来,他又去了温州,身边的女人是秀美,一个读书,一个刺绣,花好月圆的样子。而她,在上海,对他,无一日不思念。

她渡水辗转,去温州的乡下找他。人在渡上,看那有水有天、有路有桥的江南风光,她觉得欢喜而亲切,只因,这里有他的气息。短暂的搁留,心酸多过欢喜。

是他太幼稚了,还是她太宠他了?他以为她爱他,就会爱他的一切,甚至包括他爱的别的女人。世间还有这般道理?!而她以为,他应毫不犹豫地选才女的她。只是不料,他不选!他是妹妹好,姐姐也好。男人眼里,才女是虚衔。叹,才女只懂舞弄文字,却不懂识人。文人的情话好比戏子口里的唱词,绕梁三日的动听,但,不可信,更不可久信。这厢才说过细碎的软语,转身那厢又与人耳鬓厮磨了。怕凉了姐姐,又怕冷了妹妹,多情至于滥情,滥情至于无情。

一时脑热,爱了也就罢了,怎可以轻易脱身呢!她不懂。40年代那样的一个乱世,许多人谨慎封笔,韬光养晦,她却独树一帜,赶乱世成名了。因为文字,他拜访她,她认识他。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可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也是因为那个乱世,他躲到温州乡下,在他回沪的最后一次相见后,她搬家,并给他去了一封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就不喜欢我了……你不要来寻我,即便你写信来,我也是不看的了!好个“我已经不喜欢你了”,像一夜花尽似的凄凉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可我看她,她的爱情,更像一杯茶。她是爱茶的,以至于她笔下的人物,或悲或喜的爱情,都与茶有了一点儿关联。

《倾城之恋》里,范柳原第一次请柳白苏上香港的上海馆子吃饭,饭毕,范柳原将玻璃杯里的剩下的茶一饮而尽,然后迎着亮瞧杯底的一片残茶,竟像一片蓊郁的森林了。绿色的茶叶贴着玻璃壁,横斜有致,像翠生生的芭蕉。错杂在杯底的茶叶,像末膝的蔓草与蓬蒿。迎着一片光亮,用心看,一片残渣中也见出美了。一对精明自私的庸俗男女,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在一座倾覆的城里,竟也刹那间感受到了平凡夫妻的那一点真心。苍凉。像暗夜的一点星火,叫人看到了一点光色,却也更见出了暗夜的浓稠和幽深。

而她自己呢,这个爱茶写茶的女人?乱世为壶,那个他是煮她的沸水。她在沸腾里舒展,生色,吐香;然后,人走,茶凉,香随晚风逝。

作为茶人的蒋士铨


“诸葛大名垂宇宙”,武侯祠为游成都之中外旅客首选之处。武侯祠的旅游纪念品中,有一款比较特殊的有盖茶杯,式样一律,但茶杯各以百家姓之一为标记,赵、钱、孙、李等等莫不齐备。

我姓蒋,买了一只大书“蒋”字的茶杯。上面有两个蒋姓历史人物的小传。一位蒋琬,诸葛亮临终时,刘禅问他继任丞相人选,他先说的就是蒋琬。另一位是蒋士铨,清代人,著名诗人、历史学家,还是乾隆中期最有成就的戏曲作家。

我很惭愧,改革开放之初,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召开纪念、研讨蒋士铨对文学、戏曲贡献的会议,我根本没有认真阅读《忠雅堂集》,戏曲作品也只是详细分析评论了《临川梦》,忽略了他对茶的研究、爱好。其他王永健、熊仁宇、姚品文诸教授也未谈蒋士铨的《四弦秋》。现在,我把蒋士铨的诗文与剧作重读一遍,觉得四川成都在百家姓茶壶的“蒋氏壶”上载了蒋士铨的传略,是十分明智的。

我们现在讨论元代杂剧,都是以“关、马、郑、白”并称四大名家,就马致远而论,其小令以[天净沙·秋思]为历代散曲之最杰出者,迄无异议。杂剧则推《汉宫秋》,除此之外,仅《青衫泪》勉强可以充数,系取材白居易《琵琶行》,写白居易与青楼女子裴兴奴之悲欢离合故事,但有重大情节与历史真实相悖,故后世极少好评。明、清两代如此,至今未变。明代顾大典作传奇《青衫记》,篇幅增加五六倍,内容空洞无戏。

而蒋士铨之杂剧《四弦秋》内容紧凑,情节与史实完全吻合。尤可贵者,白居易诗中“老大嫁作商人妇”之商人为经营茶叶之商人,而蒋士铨生平爱茶嗜茶,家庭中亦洋溢茶香。其故乡与江西茶叶经营中心浮梁甚近,所以写来历历如绘,远非马致远、顾大典所能望其项背。

上昆梁谷音上世纪九十年代演的《琵琶行》,剧本系王仁杰编写,主要参考了《四弦秋》,与《青衫记》均无任何关系,效果甚佳。

蒋士铨《四弦秋》的成功,首先是他对唐代历史的熟悉,对《琵琶行》的研究深入远远超过马致远、顾大典。因为《琵琶行》中的“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商人是茶客刘一郎,因此蒋士铨的嗜茶、生长在茶商往来的铅山这两点自然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弦秋》第一出名《茶别》,就显示他的功力:

(外净旦丑扮客、二杂挑茶箩随上)(中吕过曲)(尾犯序)百草听惊雷,谷雨将临,才过寒食。约伴牵车,看筠笼分携。

这里“谷雨将临”,是个关键,雨前茶才是上品。后来也许是天气变暖,也许是品茶者要求更高,于是清明之前也采撷,明前茶就成了比雨前茶更嫩更清香的珍品。这“筠笼”本是用以卖花的竹器,此时用以盛茶了。以下的对话很值得注意:

外:我等江湖茶客,每年合伙向各处产茶之地,贩卖新芽,以资利息。兄等共有几种了?

净:我在浙江买得龙井、日铸、鸠坑、顾渚茶各五十斤。

旦:我在汉口买得四川雀舌鸟嘴、麦颗露芽各五十斤,外有雅州也读得熟透,自己吟诗时信手拈来。

“红盐点未匀”则有些费解,因为唐宋时制茶喝茶的方式、方法和后来的从明、清沿袭至今的方式、方法完全不同,那时品茶用得着“盐”,到蒋士铨的时代,制茶、喝茶和盐已经完全不相干了。此诗称嫩芽为“枪旗”而非“旗枪”,也值得注意。

蒋士铨于乾隆十二年曾到杭州,当然不会忽略有关茶的景观,所以《登城隍山》七律第二首写到了“酒垆旗影招红袖,山店茶烟绕翠鬟”。大概酒店、茶馆的侍者都是少女吧!

他对泡茶的用水比一般人重视,曾有诗文提到“中泠泉”的确切地点。《南安东山诗为游心水太守作》组诗之《曲水》:“山泉如何绕岩阿,乳沫涓涓写薜萝。明日亲尝甘洌味,试将茶灶一经过。”就是指的用山泉泡茶才能有甘洌的感觉。《开先瀑布》为七言古诗,最后,以“恶诗走笔不敢写,山亭汲煮烧松钗。明朝竹杖青芒鞋,凌风踏碎烟云堆。飞泉三叠绝倚傍,坐观一洗尘氛怀”作结,还是要把泉水泡茶吃,以洗涤心胸中的凡俗之气。

蒋士铨一生甘于贫困,但仍尽可能救济饥寒之士。乾隆皇帝两次召他进京,让他参与修撰《明史》,他都逗留不久,即恳请准予回乡侍奉老母或托病离京。其衣食住行都与平民一样,毫不考究,唯一的嗜好,也就是品茶了。

这些,成都生产百家姓茶杯的工厂,卖百家姓茶杯的商店恐怕都未必知晓吧。

嫣然三月,爱茶“她”时代


——60后、70后、80后的红颜茶事

80后

茶是女人的知心朋友

80后的女人,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茶是她们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她们与茶相伴,与茶对话,充满活力的年轻生命与悠然的茶香共舞,摇曳出一支绝佳的曼妙舞步。

侍茶如斯

叶菲菲80后古琴教师

我痴迷于琴茶之中,每一天的生活中要是没了它们,就会怅然若失。屋子里飘散着的那暖暖的茶香,令我放松,伴随着我每天的练琴跟教学。闲暇时候,我和爱人会跑到周边山里,带着方便的泡茶旅行装,去看那云起云落;或是在市里的各个公园,赏花落花开;要么就是在民心河畔小路边的某一个小围栏边上,拿起相机记录那调皮的戴胜鸟。生活,原是一种状态,自己的感觉好就是幸福了。

还记得那一年,我第一次和爱人在一位友人那里喝的江城青砖,简单的茶室,简单的茶器,简单人生,所品味的却是比我年龄都大的老茶。那个感觉一下子就牢牢的抓住了我,让我从此彻底沉醉于此道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家中除了琴之外的,就剩下在各地收回来的茶了。忙碌了一天,就算夜深了,飘窗台上也会摆上一桌茶席跟爱人对饮。生活中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愿以偿,但是很多事情都值得我们去坚持,放松了心情,明天的早上肯定还是晴天,对不?

生活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就看你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亦如茶在生活中的时候,也不是高高在上,反倒是身影随处可见。麦叔叔和肯叔叔的快餐厅里都有了各种口味的奶茶,星巴克里的锡兰红,还有那街头修自行车大叔的老搪瓷缸里茉莉花茶,这一路走来,茶的身影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各一个角落。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感觉,一个心情,仅此而已。

我想我的人生,应该亦如水之娴静恬淡,亦如茶清芳悠远。

70后

茶为女人寻回幸福

70后的女人,生活教会了她们积极思考。于是,心情好与不好时,她们喝茶,用茶来调剂生活,用茶来调节心绪。茶也丰富着她们的内在,雕琢着她们的修养。

医画两境界,茶香润红颜

尹素哲70后中医

我始终认为自己属于上天眷顾的那类女人。家庭美满、夫子康健,自己于相夫教子的生活中,还有传统文化的陪伴。中医、国画、品茶,三项传统领域,很幸运地融合在自己的身上。如果说我的性格还算细腻、文静、温良恭俭,那么这跟医、画、茶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

我生于一个中医家庭。父亲在继承中医的同时,还对书法颇有心得。在我的印象中,斗室内伴随着浓浓的中药香,还有墨香。父亲在书桌前潇洒的写着中药方剂。也正是有这种熏陶,使我从小就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之后,我一边跟随父亲学中医,一边开始自学国画,尽管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是凭借着一种执着,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都说中国文化是触类旁通的,这一点在我身上得到了体现。婚后,我自己开了一家中医诊所,一边治病救人,一边作画。而在空闲之余,品茶也自然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女人心思生来敏感,更需要通过品茶让自己身心得以休养,通过品茶感悟生命的轮回,对世界万物的敬畏。品茶,感悟人生的拿的起和放的下。

在没有病人的时间里,我会在自己的画室,听一首“高山流水”、沏一杯淡雅绿茶、拿起画笔,随心所欲表达自己内心的天地,享受这红尘中的片刻宁静欢愉。

60后

茶让女人绽放光华

60后的女人活的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味道。当她们遇到茶,便演绎出了最美的乐章。

淡淡喜欢深深爱

荷风溪语60后大学教师

周末去父母家,最美好的莫过于午休过后一家人闲聊的时光。这时,年迈的父母总爱取出那只大肚子茶壶,烧水沏茶,并历数喝茶的几大好处,我晓得,父母的茶虽不名贵,却满溢着浓浓亲情和缕缕爱意,清清茶香唤醒我淡淡的欢喜之心。

真正养成饮茶的习惯则始于那个漫长闷热的暑期。那时,每天午后,为了提神醒脑,便仿照父母的做法,烧一壶开水,泡上一大杯绿茶,一边啜饮,一边翻几页闲书。或者静观杯中茶叶在开水的熨烫下慢慢舒展芽片、上下浮沉。一杯一杯喝下去,喉咙滋润了,嗓子清亮了,透汗冒出,周身畅快;于是,神清气爽、心静自然凉的感觉缓缓升起。

直到2014的初夏,很偶然地参加了一次燕赵晚报清平乐栏目的茶文化讲座,被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让我对茶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后又随清平乐一起深入福建太姥山白茶基地,探寻白茶的前世今生,开启了我的爱茶之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好此时单位的工会开办了茶艺学习班,曾被束之高阁的茶床和茶具遂取代大茶杯成为茶几上的主角。一遍遍重温功夫茶的冲泡大法,吟一吟《七碗》的美文妙趣,自娱自乐中似也品出些与大杯豪饮所不同的韵味来。

茶亦有道。每日得空便在小小茶床、玲珑茶具、袅袅茶香之中留连一番,一颗心由浮躁至沉静,间或,也收获了一份超然。

“东方讲坛・经典茶文化”


讲座也于10月11日在闸北公园旁的宋园茶艺馆开讲。第一节题为“茶的分化与茶韵”的讲座,由安徽农业大学王振亨教授和浙江大学童启庆教授讲授中国茶的历史以及各国名茶的鉴定和酿造方法。韩国和其他国家的茶叶艺术家为茶道爱好者表演茶艺。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100多名教授、学者和茶人参加了讲座。据悉,第二个说茶具和茶叶条件将在15日上午他在上海音乐学院》大厅。

黄山毛峰、西湖龙井、洞庭是碧螺春在小茶,散发着强烈的茶。“百万家庭学礼仪”茶文化展示暨千人品茗活动4月8日在闸北公园举行。这也是一个前奏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

“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正逢新茶上市,来自各地的新茶、名茶、茶具荟萃一堂,吸引众多游客。随着幽雅的乐声,50名来自中小学校的“小茶人”开始了茶艺表演:温壶、注茶、刮沫、注汤、点茶、闻香、品饮,一杯潮州功夫茶泡得颇具神韵;回旋斟水、悬壶高冲,龙井新茶在水中漾出一片舒心的绿色……

在古戏院前,社区中老年人进行了茶艺竞赛,茶艺文化的“日常表演”。对茶文化的认识也有很多,如茶的贮藏方法、新茶与陈茶的区别以及茶与健康的关系。更有趣的是,这次茶艺比赛的评委大多是来自海外的国际朋友,他们禁不住边品茶边练习。

大草坪上,“茶与礼仪”大学堂将茶文化与礼仪知识结合起来,讲授茶的礼仪礼节。“中国传统茶道表演实际上是一种殷勤款待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一种殷勤好客。中国国际茶叶文化协会的理事,倪焕凤,让游客们感到好奇。只见她首先将壶中的沸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着倒入空杯中她说这个“回旋斟水”环节代表着开门迎宾礼数周到其次她提拎茶壶分三次将水冲入杯中此“凤凰三点头”则寓意着主人向宾客鞠躬问候最后将冲泡好的茶水举至齐眉、半蹲敬献则意味着主客双方互行伸掌礼仪中国茶道技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煎茶。

紫砂神韵:郑州四海壶具博物馆


郑州四海壶具博物馆

鲁迅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练出来的是特别感觉。”这中间重要的一环就是喝茶用的器皿。紫砂壶因其自身的材质特点,表现出一种其他器皿所无法企及的优点,那就是它艺于民生利用中文韵墨意,于大俗中见大雅,正可谓“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

走进郑州四海壶具博物馆就仿佛走进了紫砂壶的历史缩影,形状各异的紫砂壶依次陈列在展柜中,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文化。今天就让郑州四海壶具博物馆执行馆长李斌强带我们走进紫砂的世界。

1、紫砂壶的起源最早能追溯到什么时候?

李馆长:这得从明朝的龚春说起,龚春是明代学宪吴颐山的家童,经常和吴颐山一起去金沙寺,龚春看到和尚们制陶,就把一些操作要领记在心中,但寺中和尚看他年幼,不让他触摸陶泥。龚春发现这些制陶和尚的洗手缸底沉积了厚厚的一层泥,就暗暗地将缸底的那些沉泥收集起来,翻来覆去地打、捏,终于熟练地掌握了一手精湛的制壶技术。并改变“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制成壶样”的方式,首创用泥片回合壶身的方法(此成型方法,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做成了今天紫砂茶壶,开创了宜兴茶壶从单纯日用到艺术陈设紫砂的新天地。因此龚春也被后人称为“紫砂壶的鼻祖”。

另外,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的一把提梁壶,根据同时出土的砖刻墓志纪年推断是明朝嘉靖十二年的,1533年,这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一把紫砂壶,所以紫砂壶的起源最早能追溯到明代。当然,随着新的考古发现和相关史料研究,紫砂壶的起源可能会更久远一些。

2、提到紫砂文化不能不提茶文化,您认为在紫砂文化与茶文化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

李馆长:“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紫砂独特的双气孔透气结构和丰富的艺术价值能够满足国人对“茶器一体”、“天人合一”的追求,这也是紫砂壶被世人认可的重要原因。紫砂壶和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紫砂文化是陶文化和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紫砂文化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当然,紫砂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据我所知,有些茶友就是因为喜欢壶才喜欢上了茶。

3、紫砂壶的原料是被称为“五色土”的紫砂泥,而若要使之成器,人们都说必须是创作者心灵与紫砂泥的结合,您怎么看?

李馆长:创作一把紫砂壶是需要很多道工序的,一把壶从泥料的开采锤炼到壶型的构思,再到制作成器至少需要数十天的时间,而有些大师的作品这个过程需要数年的时间,创作这个过程就是作者的艺术情感和紫砂泥相融合的过程。所以说,每一把好的紫砂壶都是作者艺术情感的表达,都是有灵性的,而我们养壶,就是为了唤醒紫砂壶的灵性,和作者的艺术情感进行沟通。

4、真正的收藏应该是收藏文化,您是怎样理解紫砂壶这种艺术形式的文化内涵?

李馆长:相对于陶瓷、字画等其它收藏品来讲,紫砂壶收藏的文化内涵会更丰富一些。因为,收藏紫砂壶首先是收藏了陶文化,其次是收藏了茶文化,另外我们知道一些紫砂壶上边还有陶刻,书法、绘画和金石,这就收藏了书画文化和篆刻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紫砂壶要养和用。而养壶用壶的过程,也是和壶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自我心灵升华、自我成长的过程,我认为,这也是收藏自我人生的一种文化。

5、判断一把壶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在您眼中,什么样的紫砂壶才能称之为一把好壶?

李馆长:判断一把好壶主要从料、形、工、款、用五个方面来讲。首先是看“料”,“料”是紫砂壶价值的根本所在。紫砂壶具有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经得起温度冷热巨变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源于紫砂泥独具的双透气孔结构。所以,判断一把壶的优劣首先看的就是泥料。其次是看“形”,“形”是制壶者思想的体现,简单来说“形”就是看这把壶的“精、气、神”怎么样。第三是看“工”,“工”是紫砂壶价值的灵魂所在,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外,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一定要交代清楚、流畅。在整体上,紫砂壶形态端正,无别扭之处;在细节上紫砂壶当直则直,当曲则曲,当须则须,当毛则毛。第四是看“款”,也就是看镌刻在紫砂壶上的诗词书画及印款,好的镌刻甚至是出自名人之手的镌刻,会大大提升紫砂壶的艺术性和收藏性。最后是看“用”,紫砂壶是要来用的,所以要看使用起来怎么样,这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密及出水流畅等方面。

我“玩壶”这么多年,现在看壶主要是看缘分,也就是“壶缘”,凭我的感觉,符合以上的标准,看着舒服,感觉有缘就是一把所谓的好壶。

6、博物馆内收藏了很多不同的紫砂壶,可以向我们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紫砂作品吗?

李馆长:郑州四海壶具博物馆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一家以紫砂文化为主题的民办博物馆,我们的藏品件件都是珍品也很有代表性。

比如馆内收藏有一把明朝的官帽壶,是博物馆藏品中年代最为久远的一把壶,器型大,颗粒感强,古朴大气,具有典型的明代紫砂特征。

明朝的官帽壶

清朝陈鸣远回纹提梁壶,做工细腻,构思巧妙,小巧精致,陈鸣远是花货宗师,是继时大彬后的又一制壶大师,当时就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为紫砂的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

扁鼓壶

再个就是顾景舟老先生的扁鼓壶,砂泥温润,手感极佳,整器比例协调,拿捏舒适,简练之中彰显大家的风范。

邵大亨仿古壶

还有我们的镇馆之宝——大亨仿古壶,邵大亨是继陈鸣远后的一代宗匠,年少成名,秉性刚烈。他不畏权贵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他的作品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可见当时他的壶艺声誉之高。他的仿古壶,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砂泥纯正滋润,通身手感极佳,抚之如婴儿肌肤,非常舒服,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

7、作为收藏紫砂壶的专家,您认为当下名家的紫砂壶收藏价值体现在哪里?是不是只有名家作品才有收藏价值?

李馆长:名家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价值,这个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首先是传承,紫砂名家往往很好地通过紫砂壶这种艺术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来,这其中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紫砂壶的手工制作工艺和诗词绘画及陶刻,这都是对我们文化最好的传承。其次是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紫砂这门艺术也是如此,很多紫砂名家的创作思路和灵感就是来源于生活,例如许四海大师的的代表作之一睡翁壶,其创作灵感就来源于他在公交车上看到的一个趴在座椅上睡觉的老翁,看老翁在吵闹的公交车上睡的却安详、香甜,由感而发,回去后便创作了睡翁壶。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往往就是最有价值的艺术。最后是创新,紫砂名家往往也是紫砂业内的排头兵,是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善于创新,无论是泥料的调配,还是制壶工具的创造,以及制壶手法的改变和壶型的变革,他们推动了紫砂业的发展。这些价值最终通过紫砂壶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名家壶的收藏价值。

收藏是一种文化,并不是只有名家的作品才有收藏价值。紫砂业内的那些“黑马”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相对于名家作品来说,这些“黑马”作品的收藏潜力可能会更大一些。

8、紫砂壶这样一类艺术品为什么在当下能够吸引众多藏家关注并喜爱,您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李馆长:近年来“紫砂热”的兴起,首先是因为人们对“喝茶”这种慢生活方式的认可。在工作、生活双重压力之下,奔波于各种交际应酬的快节奏人们发现了这种慢的生活方式,寻一个清静之地,三两知己,一壶香茗,偷闲半日,似乎也是一种自我减压和调剂的方式。其次,是对健康养生的需要。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因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这也和我们博物馆所提倡的“喝茶无事,无事喝茶”的慢生活方式和健康养生理念相契合。

这是一个大的客观环境,就目前紫砂收藏界的心态和动机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投机心态,因为紫砂在未来市场中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抱以投资获利心态的藏家们愿意把资金用于紫砂壶的收藏。第二种是伪喜欢,这类藏家并不是真正的喜欢紫砂壶,只不过是为了跟风玩时尚,附庸风雅,看到别人玩紫砂感觉有文化,有内涵,也跟着玩儿。第三种是真正的“壶友”,这群人是真正的喜欢紫砂壶,为了掏一把好壶,有的到了愿意卖车卖房的地步,可谓是“一日不见壶,饭不香,睡无眠”。因为他们被紫砂壶独特的魅力而深深的吸引。

9、当下,随着收藏紫砂壶的不断升温,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作假行为,您认为我们该如何去辨别真假?

李馆长:所谓的“假壶”包含两次含义,一种是用化工原料或陶土调配出来的紫砂壶,这类壶我们称为“化工壶”或“陶壶”。这类壶的辨别比较简单,看泥料的色度、颗粒度、滋润度,凭手感就可以辨别。另外一种“假壶”,是指仿制名人名家所做的紫砂壶,这类壶所用的泥料往往也是真正的紫砂泥,但就是落款落的是名家的款,对这类壶的辨别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一些真款假壶和同时期仿制的假壶。比如说,大彬壶,在明朝就已经出现了很多仿制大彬壶的假壶了,明朝的假大彬壶到了今天能容易辨别吗?

对于藏友来说还是要多看、多上手、多学习,了解紫砂壶各个时期的特征和制壶名家们的制壶风格,多去博物馆看标准器物,多和壶友们交流,才能少“吃药”。我们博物馆也经常组织一些沙龙讲座等交流活动,也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活动。

10、近几年紫砂壶市场愈发繁荣,甚至许多作品拍出了千万的价格,面对紫砂壶“收藏热”您有什么建议?

李馆长:第一是要有正确、平和的心态,收藏紫砂壶要有“玩”的心态,正如喝茶一样,学会“拿起和放下”,切不可急功近利。第二是要多学习相关的知识,因为紫砂壶有很多学问,要多查阅相关资料,多去市场上看,多和壶友们交流,不能“闭门玩壶”。第三要善于发掘“黑马”,有些青年紫砂艺人们,尽管目前他们的名气不是那么的大,但他们具备未来大师的潜质,要敢于收藏这些“黑马”的作品,将来必有大的收获。第四,要耐得住寂寞。收藏是一个寂寞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和磨难,属于中长期投资,也只有经过长期的寂寞和沉淀,藏家才能在寂寞中得到升华,藏品才能表现出它真正的价值。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方能守住繁华。最后,还是要提醒下大家,收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张爱玲抒情茶人


张爱玲,原名张煐,是我国当代最高产女作家之一,张爱玲是个喜欢借茶抒情的女人,借文字来表达自己感情的人,她的好文章都是在一杯茶,一本子,一支笔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而你在读完张爱玲的作品后就会很自然的与茶为伍了。

张爱玲本身嗜茶,所以她的女主角们也常与茶打交道。如《怨女》中的银娣,欢喜地一样样东西都指给嫂子看“里床装着什锦架子,搁花瓶、茶壶、时钟”,那茶壶如此郑重被收放,可见是心头爱,说不定银娣上吊前就拿桌上的茶壶,就着壶嘴喝了一口。但是因冷茶泡了一夜,非常苦,而这也是她自杀前的心情写照:清冷又苦涩,一口茶就道尽了银娣的难处,“就着壶嘴喝”有不管三七廿一,死意已决的味道。

银娣应该算是女主角中算最爱喝茶的了。在穿孝期不能戴耳环,她耳朵眼里塞的是根茶叶蒂,如此凡事有茶,可知是真的喜欢,其它借用茶来描画情节的小说颇多,都着眼在男女关系上。

《桂花蒸》里阿小的男人,并没有明媒正娶她,也无金戒指,更养不活她。而阿小自己却在洋人家当阿妈,有时男人来找她,“她给男人斟了一杯茶,她从来不偷茶的,男人来的时候是例外,男人双手捧着茶慢慢呷着……”以一杯偷来的茶,用喜剧效果,完成了阿小的悲壮爱情。

而茶在娇蕊手上又两样了,是拿来调情专哄振保的,不必赶着喝。看他们两个如何各怀鬼胎,互相诱惑,“阿妈送了绿茶进来,茶叶满满的浮在水面上,振保双手捧着玻璃杯,只是喝不进嘴去;他两眼望着茶,心里却研究出一个缘故来了”。振保的定力其实非常有限,禁不起娇蕊一个媚笑,他踌躇半日,只为在找应当和娇蕊睡觉而又不必自责的理由。娇蕊呢,“低着头,轻轻去拣杯中的茶叶拣半天,喝一口”,放肆的“把一条腿横扫过去,踢得他差一点泼翻了手中的茶”。最后娇蕊出去了,“将残茶一饮而尽,立起身来,把嘴里的茶叶吐到栏杆外面去”;把娇蕊一意孤行,准备狠狠地爱一场的决心表露无遗。

大家仍不十分确定对方的心思,又管不住自己的心思时,唯捧着杯茶默然。一则无声胜有声,可藉此眉目传情;二则可一边筹划如何将对方拿下马来,茶在整个调情过程中被描写得富吸引力,兼生活化;张爱玲对喝茶细节的敏锐感受,显示出其喝茶门槛非常精。

再如曼桢与世钧那悠悠《半生缘》,亦算是始自一杯茶。这杯茶,想来和坊间“像洗桌布的水”的茶相似,无香无味,只略带少许茶色,他们几个人要跑堂拿纸来擦擦筷子要不到,曼桢便道:“就在茶杯里涮一涮吧,这茶我想你们也不见得要吃的”,顺手便帮世钧洗了。

张爱玲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淡然落笔的“茶”范围不但广,且细致有韵。张爱玲通过曼桢、娇蕊、银娣、敦风和白流苏若干女人的眼里、心里描述着对茶的依恋与喝茶的主张,张爱玲不知是有意地还是无意地将茶的神韵,无数次地在不经意间点进作品,已经随意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我发觉,张爱玲比任何一位茶人更像茶人。

跟小姐妹喝完下午茶 她转头到法院要离婚


刚从外地出差回到宁波,陈先生就匆忙赶到江东法院,因为他收到了法院发给他的诉状:老婆要和他离婚!

陈先生莫名其妙:他和老婆之间根本没什么大矛盾,现在老婆突然要离婚,他只有一个感觉——老婆这是太闲了。

原来,陈先生的老婆身体不好,从结婚起就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平时无聊,她就会找身边的小姐妹喝喝下午茶,聊聊天什么的。

但让陈先生郁闷的是,老婆身边的这些小姐妹不是离婚就是二婚的,聚在一起,聊的话题也无非是聊老公,而且动不动就把离婚挂嘴边。陈先生觉得老婆肯定受了她们的影响。

陈先生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他出去办事,刚好在商场里碰到了老婆,结果他老婆就一口咬定是陈先生在跟踪她、监控她。

陈先生再看老婆在诉状上写的离婚原因:“脾气差,怀孕时打我”。

一看这原因,陈先生就激动了:“我们都40多岁,儿子都上小学了,如果真对她这么不好,当时就好离婚了!”

他让法官给他点时间,回去跟老婆好好谈谈。

结果昨天上午,陈先生就带着老婆来法院撤诉了。

陈太太进来后就低着头,也不怎么说话,看撤诉笔录的时候还会轻声抱怨他老公几句。

陈先生看着妻子,一脸无奈:“叫你不要听她们的了啊!”

陈太太有点别扭又有点懊悔地轻轻嘟囔了句:“被忽悠了嘛。”

原来这场离婚闹剧的确就像陈先生说的,都是喝茶喝出来的。

前段时间,陈太太和小姐妹去喝下午茶,大家的话题依旧是绕着老公转。

陈太太平时也不觉得老公有什么不好,但在聊天的过程中她偶尔提起老公的坏习惯,她的朋友们就说,这表明陈先生不爱陈太太。

小姐妹们分析的头头是道,陈太太也开始怀疑陈先生是否爱自己,结果越想越气,真的来法院起诉离婚了。

昨天,办好了撤诉手续,陈先生陈太太就像闹完了别扭的孩子一样,回家去了。

通讯员姜栋记者邵巧宏

真茶人不多 假茶人不少


如今爱喝茶的人多,被叫“茶人”的也多,不过就跟“吃货”一样,不是光能吃就能叫“吃货”,还得吃得好、吃得有规矩、有心得,茶人亦是如此。

市面上,真茶人不多,假茶人不少,今天就带你盘点一下如何辨别真假茶人。

里暗自哭泣也没人理,泡出的茶苦得跟药一样。要知道假茶人的“真性情”,就是这么得过且过。

请茶:真茶人有问必答,假茶人是“居委会大妈”

真茶人:请别人喝茶时,先不会讲太多关于这款茶的故事,而是待别人喝完后,如果有兴趣问起来才会细细讲解。

假茶人:茶还在茶则里,水都还没烧开,有关这款茶的全部身家底细都已经告诉对方了,且还有不少因为自己不太清楚而添油加醋的地方,这套路,难道不是跟所有热心组织相亲的居委会大妈们一样么?

论茶:真茶人懂得尊重,假茶人只讲好坏

真茶人:除非真的是一款劣质茶,不然对茶是不会整体以“好”和“坏”去评价的,多是就产区、原料、工艺进行猜测性评判。并且他们对茶有着基本的珍爱和尊重,就算特别偏好某款茶,也不会贬低其它茶。

假茶人:千万别让假茶人论茶!他们饥渴难耐的嘴早就想打响一场口炮盛宴,喝到茶汤就开始话当年,瞄一眼叶底就恨不得说山头。“普洱为王,其他是屎”,评价自己不喜欢的茶,刀刀致命,句句撕逼,那刻薄力度,简直令人发指!

存茶:真茶人“科学建筑大师”,假茶人“新思维养殖大户”

真茶人:按不同茶类性情合理存放,努力给茶建造一个舒适、安逸的“小窝”。

假茶人:胡乱放置,跟散养鸡似的,就差在茶上贴上一张“野生散放茶,质地紧实、滋味鲜爽多汁”的广告标签;要么就是把茶堆在展示架子上,除了营造一种“大家快来看我的这些能照耀地球的茶”的炫耀感之外,还真不知道对于存茶有什么帮助?

找茶:真茶人“实践”,假茶人“随便”

真茶人:找茶时,除了听别人讲,真茶人更相信“实践是检验好茶的唯一标准”,他们会自己亲自进茶山,结合所见所闻与农户、茶商、经销商打交道,再去选择茶叶。

假茶人:找茶基本看嘴,只要遇到像李阳一样具有“妖气”的老板,假茶人就会封他为大师,从此成为大师的信徒,送金送银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最可怕是自己还会变成大师,出师后张口大树台地,闭口纯料拼配,可自己连茶山山脚下都没去过。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人服,她透着的那股东方神韵,犹如天仙》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