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挂杯香从何而来?

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往往会听到杯底留香、挂杯香等,拿着品茗杯或者公道杯闻一闻,确实有香气。那为什么这茶会有挂杯香呢?关于挂杯香你知道多少,我们一起来讨论下吧。

关于挂杯香

挂杯香,顾名思义,就是留存于杯子的香气,不同的茶挂杯香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茶可能热杯香比较明显,杯子冷了香气到不在了,有些茶则热杯香、冷杯香都比较浓烈。

当我们用盖碗或紫砂壶泡茶时,茶叶散发出香味,有人会说是器具吸附了茶香,所以杯底才会留香。其实器具本身是不会吸附香气的。盖碗内壁挂瓷,它并不会吸附香气,我们品饮佳茗时用的小玻璃杯,也不会吸收香气或消散香气,如果选用紫砂壶、紫砂杯来泡茶,茶叶的香气就会被所用的器具吸附很大一部分。

香气产生的两个途径

鲜叶生长在茶树上,它不会自带也不会吸附任何香味。当我们把鲜叶从树上采摘后,随着水分的散失,芳香类的物质和空气会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就会有香气,比如在摊晾的过程中就可以闻到香味。另一种情况出现在杀青时,芳香类的物质随着温度变化和锅壁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了香味。

茶叶的香气有高有低,有浓有淡。蜂蜜味、花蜜香、兰香等等千变万化。不同山头,不同叶类,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呈现出的香味也不尽相同。

后期香味靠工艺

随着新世纪人们对茶叶的品饮有了一定的追求,逐渐出现了一个比较标准的,被大家公认的传统制作工艺,也就是全程低温杀青。所谓的低温杀青,就是在杀青时锅壁温度不能超过180℃,并且在锅内的鲜叶温度不能超过80℃。在整个杀青过程中对鲜叶的酵素酶只是钝化而不是杀死,再经过揉捻、日晒和低温式的烘干或阴干后,保留了芳香类物质和酵素酶的活性,才有了我们后期品饮时比较愉悦身心的香气、口感。

cY260.com编辑推荐

碧螺春从何而来


碧螺春是我国名优绿茶,具有“色香、唯美、形佳”三绝的特点,因此深受广大茶客亲睐。下文就为您介绍碧螺春由来的传说。

很早以前,东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种奇异的香气,人们误认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天,有位胆大勇敢、个性倔强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刚走到半山腰,确闻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惊奇,就朝山顶观看,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什么奇异怪物,为好奇心所驱,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来到山峰顶上,只见在石续里长着几棵绿油油的茶树,一阵阵香味好像就从树上发出来的。

她走近茶树,采摘了一些芽叶揣在坏里,就下山来,谁知一路走,怀里的茶叶一路散发出浓郁香气,而且越走,这股香气越浓,这异香薰得她有些昏沉沉。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从怀里取出茶叶,但觉满屋芬芳,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煞人哉!”,一边撮些芽叶泡上一杯喝起来。碗到嘴边,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满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润头清;三口下咽,疲劳消除。

姑娘喜出望外,决心把宝贝茶树移回家来栽种。第二天,她带上锄头,把小茶树挖来,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脚下,加以精心培育。几年以后,茶树长得枝壮叶茂,茶树散发出来的香气,吸引了远近乡邻,姑娘把采下来的芽叶泡茶招待大家,但见这芽叶满身茸毛,香浓味爽,大家赞不绝口,众人问这是何茶,姑娘随口答曰:“吓煞人香”。

从此,吓煞人香茶,渐渐引种繁殖,遍布了整个洞庭西山和东山,采制加工技术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现今具有“一嫩三鲜”(即芽叶嫩,色、香、味鲜)特点,碧绿澄清,形似螺旋,满披茸毛的碧螺春茶。至于吓煞人香怎么改名为碧螺春?据说是皇帝下江南时,品尝此茶,见其香气芬芳,味醇回甘,碧绿清澈,爱不释手,因“吓煞人香”茶名太俗,才赐名为“碧萝春”。以后因其形如卷螺,又称“碧螺春”了。

普洱茶中的香气从何而来?


普洱茶中的香气从何而来?

普洱茶中的香气从何而来?有人说是与之生长的环境有关,最典型的说法就是普洱茶的樟香与它生长的环境中的樟树有关。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我们知道,绿茶的香气往往与之生长的环境有关系,比如太平猴魁的兰香、比如洞庭碧螺春的花果香,似乎已是十分确定的了,因为离开了那个特定环境种出来的绿茶确实没有原产地的特定的香气了。

但是,普洱茶因为有长期存放和转化的原因,在香气的形成上就比绿茶要复杂得多。普洱茶的香气一般地被认为是在长期的存放、转化过程中形成的芳香物质的集合。这些芳香物质在数量和类型上相当多,因环境不同、茶的转化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比例,从而形成不同的香型。

还是说说那个樟香。所谓樟香一般都集中出现在几年到十几年、甚至二十余年南方较潮湿环境中存放出的茶中,北方特别干燥环境中(比如甘肃、内蒙)放了二十多年的茶都出不了樟香。后来,我又发现樟香与参香同时存在的茶、有参香和药香的茶、药香不显与较显的茶等。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樟香、参香、药香应该是表明了仓储、退仓时间和到位与否的标志。

荷香似乎只存在于等级最高、特别细嫩的宫廷熟散中。白针金莲、金针白莲中都有。

焦糖香常用于判断勐海系第一阶段(三年左右)熟茶的制作水平,而熟米香(有人称之为粽子香、糯米香)则往往存在于较潮湿环境中存放出且退仓良好、醒茶到位的第二阶段(8至10年)熟茶,传统仓储10年以上存期的熟茶会显得比较醇厚,陈香药香初显,第三、四阶段(15年以上)的熟茶则药香随时间愈加明显,而且会有较强体感(茶气的作用)和口腔中的化感。

喝普洱茶时的“燥感”从何而来?


喝普洱茶时的“燥感”从何而来?

某天,兴致盎然地拿出自己前不久入手的普洱生茶,简单冲泡之后,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小口,香高水细回甘好,只是一会儿后,突然感受到喉部有些燥意,隐隐还有一丝痒意,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买到了劣质茶?

茶汤入口之后,出现喉头干燥、口腔内有火味等感受,我们称之为“燥”。

普洱茶的“燥”有轻有重,轻症大多属正常现象;而严重的燥感甚至会表现有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症状,让人觉得烦躁不安,我们称之为“锁喉”。

那么燥感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是一个受多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现象,在普洱生茶和熟茶里都会出现,有正常与不正常两种情况。

正常现象

1.制程

对于熟茶来说,渥堆发酵容易产生燥感。

这是一般的渥堆发酵工艺会有的正常现象,就像堆味总是与熟茶相伴相生的,同时,发酵程度越高的新制熟茶茶性越趋于热性,因而在初期品饮时容易出现燥热感,甚至是上火症状。

茶界有语“忌饮新茶”,就是因为刚刚生产出来的熟茶新茶多少会有些火味,品饮后轻则稍感燥感,重则上火满脸痘,肠胃不好的人尤忌新鲜出炉的普洱熟茶。

品饮建议:对于刚出炉的熟茶新茶,最好是先存放一段时间再开始品饮。

润元昌普洱茶会有一定期的存放期才会出厂,加之到品饮者手中的一定周转期后,能够较好的减轻新茶带来的燥感,使普洱茶茶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候有很好的品饮消费体验。

2.仓储

普洱茶的存储环境很重要,长期在较干燥的环境中存储也会使茶汤带有轻微燥感。

譬如长期在云南茶仓储藏的茶,开封后便马上冲泡,普洱茶的湿度和含水量,与当地空气不匹配,常有燥的口感出现。

品饮建议:对于紧压茶,可以把短期要喝的茶量先撬出来,装在小茶器里醒醒茶,燥感便会逐渐消失。

3.冲泡

泡茶用的器物和泡茶的水,也会造成茶品呈现出燥感。

水质差对泡茶影响很大,而器物的燥主要是烧制时所致,如未使用的紫砂壶,使用之前需要注意开壶“退燥”。

非正常情况

01仓储问题

储存时受潮了,尤其是霉变或过度湿仓的普洱茶,为去除霉味,将其重度焙火,这种茶的火味会比较明显,这样引起的燥意较难去掉,喉咙会非常不舒服。

放任茶品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快速氧化也易导致出现锁喉现象。

02制程问题

压制好的茶饼高温干燥,或是刻意焙火加温。

成品未完全干燥或干燥后未降温便包装扎筒。

有些商家为求香高及快速入口品饮,毛茶和成品干燥时皆采用高温烘干工序,也会造成燥感,这样的茶无多大问题,但已完全失去了普洱茶的韵味。

熟茶渥堆时叶温上升快,没有及时翻堆散发热量,产生烧坯的现象,从而导致燥感。

压制好的茶饼需待冷却时再包装

03其他问题

阳光直射。

一些云南省外或边境茶菁,亦或一些劣质茶青制作出的普洱茶。

普洱茶正常的燥感,经过一段时间或一些简单的方法能够慢慢褪去,不必过于担心其品质,而对于难以褪去的燥感,尤其是饮后引起身体强烈不适感的茶品,则建议舍弃。

坦洋工夫红茶香味从何而来


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所含的物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的特殊成分让本身就是天然保健品的茶叶,又增多了许多别样的风味。坦洋工夫红茶的香味就是在化学反应中升华而来的。

坦洋工夫红茶属于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解块、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我国特有的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

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红茶要想变得清淡,主要靠茶叶用量和放水量来调节。一般人放3—5克茶叶就可以,口味淡者可放得更少些,保证茶和水的比例为1∶50。也就是说如果放3克红茶,应当用150毫升水来冲泡。红茶与瓷杯搭配,视觉和味觉效果最佳,建议大家每杯茶冲泡3—5分钟。

普洱茶的挂杯香


普洱茶的挂杯香

在茶界,“挂杯”又称“挂杯香”,俗称“杯底留香”,即洗茶第一泡从公道杯倒挂后,趁热在杯口闻一下,然后等公道杯稍冷或晃几下再闻。首先,经常喝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不以香气著称,而以滋味取胜。论香气,铁观音的香十分醇厚浓郁;而普洱茶的香,则像荷花一般缕缕幽香淡雅清幽。

其次,普洱茶的杯底留香又与茶具(杯子的材质、造型)、水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茶具由于其结构的不一样,泡茶过程中的茶汤、香气及各项感官指标等各不相同。最后,茶无尚品,适口为珍,好与不好,一品见分晓。

总体而言,不同山头的茶,香气各异、口感独特,譬如:老班章的暗香,闻干茶时有梅子香等香型,但泡开后闻茶底反而香气低沉。而大厂的拼配茶虽然综合了不同山头的茶的香气、口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但茶香短暂,故而一般不挂杯。

所以,“挂杯”可以作为评判茶叶好坏的依据之一,然而仅追求普洱茶的“挂杯”也势必会与好茶失之交臂。毕竟“挂杯”是由于普洱茶本身内质饱满、汤色浓醇,类似红酒挂杯,但有些好茶却没有挂杯之说。

普洱茶迷人的挂杯香


普洱茶迷人的挂杯香

我们在泡普洱茶的时候,总是习惯在醒茶以后,嗅一嗅公道杯或者品茗杯,清甜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愉悦,这就是常说的“挂杯香”。那为什么茶会有挂杯香?

什么是“挂杯”

所谓“挂杯”,最早是葡萄酒品鉴领域的概念,指轻轻晃动酒杯,让酒均匀地在杯壁上转圈,然后停下来,酒液沿杯璧缓缓落下,产生了肉眼可见的流动,流得越慢,在杯璧上停留的时间越久,挂杯越长,说明酒中的糖分也就越高。

用在普洱茶上,挂杯香其实就是指留存于杯中的香气。当然不同的茶挂杯香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新茶的花蜜香会比较浓郁,老茶则陈香馥郁。不同山头,不同品种,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呈现出的香味也不尽相同。

一、自带香气

刚开始喝茶时大家可能都会有疑问:普洱茶为什么会有花蜜香,是因为吸附了附近花草的香味吗?当然不是。有趣的灵魂是自带香气的。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本身含有芳香物质,成分与其他芳香植物相近,且生长环境越好(高海拔、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环境无污染等),或是树龄越长,芳香物质越丰富。

二、工艺激发

尽管含有芳香物质,但鲜叶闻起来并不香。当鲜叶采摘后制作,在摊晾和杀青过程中随着水分的散失、酶的钝化等一系列过程,茶叶的芳香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开始显现香气。

“挂杯”是否能够评判一款普洱茶好坏?

首先,普洱茶的香气讲究香、水融合,水含香、水生香是为高境界。因此,普洱茶的挂杯香不讲求像铁观音茉莉花一般香气逼人充盈满屋,还要从茶汤品评。

另外,一些普洱茶商为了追求高扬的香气而采用高温杀青,香则香矣,后期失去了转化的活性物质,无法长久持续,显现出更丰富的香气变化。因此,挂杯香仅供参考,但不能做主要凭证。

其次,普洱茶的杯中留香又与茶具(杯子的材质、造型)、水温水质、冲泡手法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茶具由于其结构的不一样,泡茶过程中的茶汤、香气及各项感官指标等各不相同。

当然,挂杯香也能反映出一些茶叶的品质,比如香型如何、持续是否长久、有无杂味。

闻“挂杯香”的正确姿势

对于小编来说,每次泡茶最喜欢闻挂杯香了,不仅自己闻,还要让在座的茶友传着公道杯一起感受。这种情况下怎样嗅挂杯香才礼貌而不失卫生呢?

首先,将公道杯口向下倾斜,置于鼻底,可用手轻轻扇动,切勿直接正对杯口大口呼吸。

其次,好味道一起分享。嗅完以后不要急着把公道杯放回去,递给身边的人一一体验。

普洱茶为什么会有挂杯香?


在茶界,顾名思义,“挂杯香”又称“挂杯”,俗称“杯底留香”,就是留存于杯子的香气。即洗茶第一泡从公道杯倒挂后,趁热在杯口闻一下,然后等公道杯稍冷或晃几下再闻的香气或香味。

而在品饮普洱茶时,所说的“挂杯”,并非指的是茶汤挂在杯璧上的时间,而是指茶香气留在杯璧上的时间。挂杯时间越长,留香时间越是持久浓郁,越能说明茶的品质上佳。

随着“挂杯”一词关注度的提高,业界逐渐流传着一种“以挂杯判别普洱茶好坏”的说法。“挂杯”是否能够评判一款普洱茶好坏?

首先,经常喝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不以香气著称,而以滋味取胜。论香气,铁观音的香十分醇厚浓郁,像茉莉花一般香气逼人充盈满屋;而普洱茶的香,则像荷花一般缕缕幽香淡雅清幽。

其次,普洱茶的杯底留香又与茶具(杯子的材质、造型)、水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茶具由于其结构的不一样,泡茶过程中的茶汤、香气及各项感官指标等各不相同。

用在普洱茶身上,挂杯香其实就是指留存于杯子的香气。当然不同的茶挂杯香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茶可能热杯香比较明显,杯子冷了香气就不在了;有些茶则热杯香、冷杯香都比较浓烈。

在我们用盖碗或紫砂壶泡茶时,茶叶散发出香味,有人会说是器具吸附了茶香,所以杯底才会留香。其实器具本身是不会吸附香气的。盖碗内壁挂瓷,它并不会吸附香气,我们品饮佳茗时用的小玻璃杯,也不会吸收香气或消散香气,如果选用紫砂壶、紫砂杯来泡茶,茶叶的香气就会被所用的器具吸附很大一部分。

所谓“挂杯”,早期是从葡萄酒引进的概念。一般用来形容品酒(尤其是葡萄酒),指轻缓的摇杯中的酒,让酒液均匀地在杯壁上转圈,然后停下来,酒液达到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圈水迹略为鼓起,而酒杯的壁面上慢慢地形成向下滑落的Tear“泪滴”的现象。换言之,酒在被摇晃到杯璧上时,杯壁周边的液体会产生一种张力,酒液沿杯璧缓缓落下,产生了肉眼可见的流动,流得越慢,在杯璧上停留的时间越久,挂杯越长,说明酒中的糖分也就越高。

最后,茶无尚品,适口为珍,好与不好,一品见分晓。总体而言,不同山头的茶,香气各异、口感独特,譬如:老班章的暗香,闻干茶时有梅子香等香型,但泡开后闻茶底反而香气低沉。而大厂的拼配茶虽综合了不同山头的茶的香气、口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但茶香短暂,故而一般不挂杯。

因此,“挂杯”可以作为评判茶叶好坏的依据之一,然而仅追求普洱茶的“挂杯”也势必会与好茶失之交臂。毕竟“挂杯”是由于普洱茶本身内质饱满、汤色浓醇,类似红酒挂杯,但有些好茶却没有挂杯之说。

普洱茶单凭“挂杯香”就能确定好坏?


普洱茶单凭“挂杯香”就能确定好坏?

喝茶时,茶艺师温杯之后会拿出公道杯,让在场品茶人轮番闻一下,也有人对着品茗杯嗅香,确实能闻到普洱茶香气,留有挂杯香、杯底留香等评价。什么是普洱茶“挂杯香”?和茶品质有关联吗?

普洱茶为什么会有挂杯香?

在茶界,顾名思义,“挂杯香”又称“挂杯”,俗称“杯底留香”,就是留存于杯子的香气。即洗茶第一泡从公道杯倒掉后,趁热在杯口闻一下,然后等公道杯稍冷或晃几下再闻的香气或香味。

而在品饮普洱茶时,所说的“挂杯”,并非指的是茶汤挂在杯壁上的时间,而是指茶香气留在杯壁上的时间。普洱茶的挂杯香有两种,公道杯香和品茗杯香,而公道杯香又可分为热杯香和冷杯香。

挂杯时间越长,留香时间越是持久浓郁,越能说明茶的品质上佳。但不同茶品,其挂杯香浓淡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茶可能热杯香比较明显,杯子冷了香气倒不在了;有的茶可能热杯香、冷杯香都比较浓烈。

普洱茶挂杯香如何产生?

鲜叶生长在茶树上,它不会自带也不会吸附任何香味。当我们把鲜叶从树上采摘后,随着水分的散失,芳香类的物质和空气会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就会有香气,比如在摊晾的过程中就可以闻到香味。

另一种情况出现在杀青时,普洱茶采用传统低温杀青工艺,锅壁温度不能超过180℃,并且在锅内的鲜叶温度不能超过80℃。在整个杀青过程中对鲜叶的酵素酶只是钝化而不是杀死,再经过揉捻、日晒和低温式的烘干或阴干后,保留了芳香类物质和酵素酶的活性,才有了我们后期品饮时比较愉悦身心的香气、口感。

挂杯香能否评判普洱茶好坏?

茶叶的香气有高有低,有浓有淡。蜂蜜味、花蜜香、兰香等等千变万化。不同山头,不同叶类,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呈现出的香味也不尽相同。老班章的暗香,闻干茶时有梅子香等香型,但泡开后闻茶底反而香气低沉。而大厂的拼配茶虽然综合了不同山头茶的香气、口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但茶香短暂,故而一般不挂杯。

普洱茶的杯底留香又与茶具(杯子的材质、造型)、水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茶具由于其结构的不一样,泡茶过程中的茶汤、香气及各项感官指标等各不相同。

因此,“挂杯香”可以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依据之一,如仅仅追求普洱茶的“挂杯香”,就会本末倒置,很可能会与一款好茶失之交臂。喝懂一款茶,不只是闻香那么简单,它的内质、汤色、口感等都是品评方面。

普洱茶还有“挂杯”之说?


普洱茶还有“挂杯”之说?

茶与酒是中法文化的两个关键角色,茶的灵魂将碰撞酒的灵魂。我们都知道中国普洱讲山头,法国葡萄酒论酒庄。普洱茶与葡萄酒皆有挂杯之说,那么什么是“挂杯”?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曾热播,用一片树叶串起中国、日本、英国、印度、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茶文化。纪录片将茶人的汗水、旅程、喜悦、哀愁、爱情、死亡、觉醒、蜕变等娓娓道来,展现出茶文化对每个人的影响。

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术般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全部精华。

在茶的冲泡品饮过程中,闻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闻香在茶界有个专业的名词叫“挂杯”。

“挂杯”究竟是什么?

起初,“挂杯”一般用来形容品酒(尤其是葡萄酒),指轻缓的摇杯中的酒,让酒液均匀地在杯壁上转圈,然后停下来,酒液达到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圈水迹略为鼓起,而酒杯的壁面上慢慢地形成向下滑落的Tear“泪滴”的现象。这种“泪滴”象一条条小河,缓缓流下,在法文中则称之为Leg“脚”。

其中,“挂杯”又分为“长挂杯”和“短挂杯”。一般而言,“长挂杯”指酒痕流的速度比较慢,代表着酒浓度、稠度或是酒精度高,品质好;反之,“短挂杯”指酒痕流的速度比较快,品质较差。比如说葡萄酒中,酒精含量或糖分较高的粘性较重,酒体厚重浓稠,与黑威士忌(一种非常醇厚的威士忌)一样会形成“长挂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挂杯”的认识,生活中用“挂杯”评判酱油、牛奶、茶叶之类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普洱茶“挂杯”之说

在茶界,“挂杯”又称“挂杯香”,俗称“杯底留香”,即洗茶第一泡从公道杯倒挂后,趁热在杯口闻一下,然后等公道杯稍冷或晃几下再闻。

当然,随着“挂杯”一词关注度的提高,业界逐渐流传着一种“以挂杯判别普茶好坏”的说法,那么,很多人不禁以疑惑“好茶”真的就一定挂杯吗?

1、首先,经常喝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不以香气著称,而以滋味取胜。论香气,铁观音的香十分醇厚浓郁,像茉莉花一般香气逼人充盈满屋;而普洱茶的香,则像荷花一般缕缕幽香淡雅清幽。

2、其次,普洱茶的杯底留香又与茶具(杯子的材质、造型)、水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茶具由于其结构的不一样,泡茶过程中的茶汤、香气及各项感官指标等各不相同。

3、最后,茶无尚品,适口为珍,好与不好,一品见分晓。总体而言,不同山头的茶,香气各异、口感独特,譬如:老班章的暗香,闻干茶时有梅子香等香型,但泡开后闻茶底反而香气低沉。而大厂的拼配茶虽然综合了不同山头的茶的香气、口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但茶香短暂,故而一般不挂杯。

所以,“挂杯”可以作为评判茶叶好坏的依据之一,然而仅追求普洱茶的“挂杯”也势必会与好茶失之交臂。毕竟“挂杯”是由于普洱茶本身内质饱满、汤色浓醇,类似红酒挂杯,但有些好茶却没有挂杯之说。

你对普洱茶的挂杯香怎么看?


你对普洱茶的挂杯香怎么看?

在普洱茶的品饮中,人们一向注重普洱茶的滋味。然而普洱茶以“越陈越香”而凸显,所以对其香气的研究也从来没有间断过。不论是蜜香、果香、兰香、荷香等这样具体的分类,还是从干茶、茶汤、叶底等各方面对其香气进行判断,其实都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毕竟不同人感知到的东西未必相同,于是普洱茶的香气便显得有些缥缈了。

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普洱茶香更加捉摸不定,也就是“挂杯香”。

挂杯香,顾名思义,就是留存于杯子的香气,那么普洱茶的挂杯香就应该有2种:公道杯香和品茗杯香,而公道杯香又可分为热杯香和冷杯香。不同的茶挂杯香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茶可能热杯香比较明显,杯子冷了香气到不在了,有些茶又恰好与之相反,有些茶呢又是热杯香、冷杯香都比较浓烈。

在品饮一款普洱茶时,其实大部分人有闻杯底香的习惯,公道杯的话就不一定了。而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说挂杯香明显,有的则没有太大的感觉,这就很可能跟个人感官有关系,还有就是杯子的问题了。有些杯子聚香和留香效果都比较好,比如杯口较小、呗身较深的杯子挂杯香就会明显一些;另外杯子材质同样会影响挂杯香的浓郁程度。因此,当我们在闻一款茶的挂杯香的时候,不能简单就对茶品作出判断。

另外一点,茶品挂杯香明显能够说明茶品品质吗?可以肯定地说不能。一款茶的好坏是由多方面以及个人口感来评判的,而挂杯香不过是其中一个指标,重要与否就看你是否在意这个指标了。(丸子/)

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从何而来,它与黑曲霉有着怎么样的关系?


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从何而来,它与黑曲霉有着怎么样的关系?

无论普洱生茶还是熟茶,都需要储存起来进行“陈化”,也就是放在库房里继续自然发酵。储存普洱茶的仓库分为干仓和湿仓两种,主要差异是温湿度和通风条件。在干仓中,普洱茶的自然发酵进程缓慢,即使历经10~20年依然口味醇厚,这也是普洱老茶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湿仓实际上就是提高库房的温湿度,促进霉菌生长,加快后熟发酵进程,有点类似文物的“做旧”,但如果温湿度控制得不好会使茶叶劣变。

不过,单纯的湿仓储存并不足以产生黄曲霉毒素,毒素产生更重要的因素是劣质原料、储存不当和货物混放等原因。广州和南昌检出黄曲霉毒素的普洱茶均为湿仓储存的廉价普洱茶,普遍在每斤15元以下,最便宜的只有每斤4元。这样的茶叶本身品质不佳,仓储卫生条件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首先要强调的是,真正品质优良的普洱茶几乎不可能出现黄曲霉毒素污染。其次,普洱茶每次用量很少,大约只有5~10克,而黄曲霉毒素也不溶于水,因此在泡茶的时候,毒素不会进入茶汤,而大家喝茶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把茶叶吃下去。因此,相比大米、玉米、花生等容易被黄曲霉污染的食物,来自茶叶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实在是不足为虑。

当然,黄曲霉毒素是明确的致癌物。国际上普遍认为,致癌物没有安全的摄入量,也就是越少越好。因此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普洱茶时,一是不要选择过于便宜的普洱茶。二是可以看一看、闻一闻,如果纸包上有水渍、茶饼明显发霉(比如起白霜、有霉点)或味道不好就不要购买。三是冲泡的时候观察茶汤,如果不太清亮,甚至能喝出霉味,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就别喝了。

2010年,广州市疾控中心在当地茶叶市场搜集了70个普洱茶样品,结果所有样品均被检出黄曲霉毒素,其中8个样品黄曲霉毒素超标(参照谷物的限量,每公斤5微克)。此外,也检测到另外三种真菌毒素:伏马菌素、T-2毒素和呕吐毒素。随后“普洱致癌”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令消费者疑虑重重,也令商家头疼不已。2013年的另一项调查中,从南昌某茶叶市场采集的60份普洱茶也均检测到黄曲霉毒素,其中有7个样品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超过每公斤5微克,其他真菌毒素的检出情况与广州类似。

虽然黄曲霉是自然界常见霉菌,普洱茶中确实可能携带,但要真正产生毒素并不容易。黄曲霉产生毒素需要很多条件,比如温湿度、营养物质,而且还需要携带能产生毒素的基因。而普洱茶的渥堆发酵温度较高,不是黄曲霉喜欢的温度,而且普洱茶的营养成分也不适合黄曲霉的“口味”,因此渥堆中产生毒素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有研究发现,黑曲霉和黄曲霉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竞争关系。在渥堆发酵的中期,黑曲霉就已经牢牢掌控主动权。它不仅能够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和产毒,甚至能一定程度上降解黄曲霉毒素。大陆和台湾一些学者试验过,分别用能产生毒素的黄曲霉菌种故意污染晒青毛茶,然后模拟普洱茶渥堆发酵,结果发现,即使黄曲霉能够侥幸存活,它也没能产生毒素。

挂杯香明显就是普洱茶质量上乘的表现么?


挂杯香明显就是普洱茶质量上乘的表现么?

在茶界,“挂杯”又称“挂杯香”,俗称“杯底留香”,即洗茶第一泡从公道杯倒挂后,趁热在杯口闻一下,然后等公道杯稍冷或晃几下再闻。

有茶友以为:挂杯香明显的普洱茶就是质量上乘的普洱茶,其实这种说法太片面。

首先,经常喝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不以香气著称,而以滋味取胜。论香气,铁观音的香十分醇厚浓郁;而普洱茶的香,则像荷花一般缕缕幽香淡雅清幽。

其次,普洱茶的杯底留香又与茶具(杯子的材质、造型)、水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茶具由于其结构的不一样,泡茶过程中的茶汤、香气及各项感官指标等各不相同。

最后,茶无尚品,适口为珍,好与不好,一品见分晓。总体而言,不同山头的茶,香气各异、口感独特,譬如:老班章的暗香,闻干茶时有梅子香等香型,但泡开后闻茶底反而香气低沉。而大厂的拼配茶虽然综合了不同山头的茶的香气、口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但茶香短暂,故而一般不挂杯。

所以,“挂杯”可以作为评判茶叶好坏的依据之一,然而仅追求普洱茶的“挂杯”也势必会与好茶失之交臂。毕竟“挂杯”是由于普洱茶本身内质饱满、汤色浓醇,类似红酒挂杯,但有些好茶却没有挂杯之说。

如果你很喜欢挂杯香的,绝对不能错过今年茶吧的预售茶,古境。品出了原野花香的滋味,品出了古意盎然的韵致,你将心领神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再看看“古境”两个字,您将释然。因为,它源于诚。

“云香杯”名优普洱茶国际评比会


“云香杯”名优普洱茶国际评比会

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主任杨孙西(左三)、执行主任张宝三(右一)与部分获奖企业合影。

专家评茶

日前,由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云香杯”名优普洱茶国际评比活动在香港结束,51个奖项尘埃落定,共评出科技创新奖3个、文化传承奖1个、产品创意文化奖1个、熟茶金奖4个、生茶金奖6个、熟茶银奖8个、生茶银奖9个、熟茶铜奖9个、生茶铜奖10个。

据了解,首届“云香杯”名优普洱茶国际评比活动于今年4月启动,7月22日在云南农业大学进行评选,8月12日在香港公布评选结果。云南省茶叶企业积极响应,共有41家企业的79个茶样报名参加评选,参评产品涵盖普洱茶五大产茶区以及云南的品牌企业。

公证人员宣读公证词

为保证此次评选的国际性、权威性,组委会特意邀请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新加坡近50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普洱茶评审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专家库”,评选时随机从中抽取了11位组成评审专家组进行评审,且境外专家占了一半。整个评比过程中,评委完全看不到茶品的厂家和标识,只能对茶样的外形和内质进行感观密码评审,最大限度确保了评选的公平、公正。评分结果不受行政、商业及个人的干预,从取样到评审的全过程都有公证处全程监督和公证。

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执行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作首届“云香杯”评比总结发言。

据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执行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介绍,首届“云香杯”名优普洱茶国际评比活动严格按照规范的评比程序,依照国际惯例,确保评比活动公开、公平、公正,集科学性、权威性、国际性于一体,全程受到法律保护,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普洱茶评审活动。活动旨在促进普洱茶企业提高质量,引导普洱茶加工向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帮助普洱茶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向消费者推荐名优普洱茶产品,打造普洱茶品牌集群,将普洱茶推向国际市场,推动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

一获奖企业代表说,此次评审活动将为普洱茶行业的评比探索出一条更加规范的路子,制定出一系列更加完善的制度。既可以提高消费者的信任感,又可以促进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能鞭策和鼓励茶农和茶企业在选种、种茶保证原料优良,确保制茶工艺精良。

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执行主任张宝三(左一)、主任杨孙西(左三)、秘书长杨琴媛(右一)与部分获奖企业代表合影。

香港拍卖现场组委会成员与部分获奖茶企代表合影

据悉,此次“云香杯”名优普洱茶国际评比活动的获奖茶样均在2011年香港第三届国际茶展上进行了展示,并举行了颁奖仪式。获奖产品由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推荐给国际知名人士品鉴。8月13日,获奖产品由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向拍卖行推荐在香港中华总商会进行了拍卖,这些获奖产品还被送往云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香港一直是云南的重要贸易伙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两地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加深,滇港合作不断深化。统计数据显示,港人年均茶叶消费量接近2公斤,是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的近6倍,香港已经成为云南普洱茶传统的消费区,成为云茶走向世界的集散地。

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首届“云香杯”名优普洱茶评比方法(细


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首届“云香杯”名优普洱茶评比方法(细则)

中国首届“云香杯”名优普洱茶评比由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主办,云南农业大学协办。为保证评比的公正性、科学性,本次评比在公证处人员的监督下采用密码审评的方法进行。依据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和送审参评茶样的特性,分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散茶,紧压茶)、普洱茶深加工产品(普洱速溶茶,普洱茶膏和精片,普洱袋泡茶)共三组进行审评。

一、评比依据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

二、评比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

三、参评茶样的编码方法

参评的普洱茶按照生茶、熟茶(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深加工产品(普洱速溶茶,普洱茶膏和精片,普洱袋泡茶)进行分组,由评委会按参评茶样分别编码。具体编码方法如下:

参评茶样采用英文字母和数字共同编码。第一、二位为英文字母,编码首字母表示茶类,即A表示普洱生茶,B表示普洱熟茶,C表示普洱茶深加工产品;编码次字母J表示紧压茶,S表示散茶,R速溶茶,G表示茶膏、精片,D表示袋泡茶;第三位、四位为数字,代表参评茶样的序号。如:“A+J+序号”代表普洱生茶;“B+S+序号”代表普洱熟茶(散茶);“B+J+序号”代表普洱熟茶(紧压茶);“C+R+序号”代表普洱速溶茶;“C+G+序号”代表普洱茶膏、精片;“C+D+序号”代表普洱袋泡茶。

四、审评方法

(一)普洱生茶

参照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及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国家标准(GB/T23776-2009)进行。

(二)普洱熟茶

参照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及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国家标准(GB/T23776-2009)进行。

(三)普洱茶深加工产品

参照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及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国家标准(GB/T23776-2009)分外形、内质两方面进行感官审评。

1、普洱速溶茶

(1)外形:形状(颗粒大小、匀齐度和疏松度),色泽;

(2)内质:速溶性,汤色,香味。

内质审评分冷开水审评与沸水审评,称取0.75克普洱速溶茶(按制率25%计算,相当于3克干茶)两份,分别置于干燥、无色透明、清洁的玻璃杯中,注入冷开水及150毫升沸水冲泡5分钟后评定内质。

2、普洱茶膏和精片

(1)外形:形状(匀整度),色泽;

(2)内质:溶解度,汤色,香味。

称取0.75克茶膏、精片,置于干燥、无色透明、清洁的玻璃杯中,用150毫升沸水冲泡5分钟后评定内质。

3、普洱袋泡茶

(1)外形:内袋材料、内袋包装方法、内袋的防潮性能;

(2)内质:汤色,香味,冲泡后的内袋(检查滤纸袋是否完整,茶渣是否溢出,如有提线,检查提线是否脱离包袋)。直接将袋泡茶放入150毫升标准审评杯中,倒入沸水冲泡5分钟后评定内质。

五、评分标准

(一)普洱茶生茶

(1)外形(30分):形状10分,匀整10分,松紧10分;

(2)内质(70分):汤色15分,香气20分,滋味25分,叶底10分。

(二)普洱茶熟茶

1、普洱茶熟茶(散茶)

(1)外形(30分):条索10分,色泽10分,匀整5分,净度5分;

(2)内质(70分):汤色15分,香气20分,滋味25分,叶底10分。

2、普洱茶熟茶(紧压茶)

(1)外形(30分):形状10分,匀整10分,松紧10分,

(2)内质(70分):汤色15分,香气20分,滋味25分,叶底10分。

(三)普洱茶深加工产品

由于参加此次评审的普洱茶深加工产品茶样数量较少,且目前尚缺乏针对普洱茶深加工产品的评分标准,因此,对此次参评的包括普洱速溶茶,普洱茶膏、精片,普洱袋泡茶的普洱茶深加工产品采取评审专家集体通过感官审评、评议的方式得出最终的评价。

六、评分及获奖名次的确定

审评过程中,坚持“民主评茶,集体出分”的原则。普洱生茶、熟茶依据评分标准由每位评委出分后计算平均分,平均分为参评样茶的最后得分,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原则上获奖名次按得分高低依次选拔,对达不到名优普洱茶标准的可空缺奖项。

普洱茶深加工产品依据评审专家最终的评价授予奖项。

七、奖项设置

本次评比对普洱茶类(生茶、熟茶)设置金奖、银奖、铜奖三大奖项。对普洱茶深加工产品设置科技创新奖、文化传承奖、产品文化创意奖。奖项的具体设置如下:

(一)普洱茶类(生茶、熟茶)

1、金奖:分值在95分以上的茶样;

2、银奖:分值在90-95分之间的茶样;

3、铜奖:分值在85-90分之间的茶样。

4、科技创新奖:与传统普洱茶相比具有工艺上、内容上、文化理念上创新的茶样可评为科技创新奖。

5、文化传承奖:在工艺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6、产品文化创意奖:与传统的类似产品相比较,在工艺上有所创新。

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

首届“云香杯”名优普洱茶评审办公室

2011年7月8日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挂杯香从何而来?》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