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的香气从何而来?

普洱茶中的香气从何而来?有人说是与之生长的环境有关,最典型的说法就是普洱茶的樟香与它生长的环境中的樟树有关。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我们知道,绿茶的香气往往与之生长的环境有关系,比如太平猴魁的兰香、比如洞庭碧螺春的花果香,似乎已是十分确定的了,因为离开了那个特定环境种出来的绿茶确实没有原产地的特定的香气了。

但是,普洱茶因为有长期存放和转化的原因,在香气的形成上就比绿茶要复杂得多。普洱茶的香气一般地被认为是在长期的存放、转化过程中形成的芳香物质的集合。这些芳香物质在数量和类型上相当多,因环境不同、茶的转化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比例,从而形成不同的香型。

还是说说那个樟香。所谓樟香一般都集中出现在几年到十几年、甚至二十余年南方较潮湿环境中存放出的茶中,北方特别干燥环境中(比如甘肃、内蒙)放了二十多年的茶都出不了樟香。后来,我又发现樟香与参香同时存在的茶、有参香和药香的茶、药香不显与较显的茶等。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樟香、参香、药香应该是表明了仓储、退仓时间和到位与否的标志。

荷香似乎只存在于等级最高、特别细嫩的宫廷熟散中。白针金莲、金针白莲中都有。

焦糖香常用于判断勐海系第一阶段(三年左右)熟茶的制作水平,而熟米香(有人称之为粽子香、糯米香)则往往存在于较潮湿环境中存放出且退仓良好、醒茶到位的第二阶段(8至10年)熟茶,传统仓储10年以上存期的熟茶会显得比较醇厚,陈香药香初显,第三、四阶段(15年以上)的熟茶则药香随时间愈加明显,而且会有较强体感(茶气的作用)和口腔中的化感。

cy260.com小编推荐

普洱茶挂杯香从何而来?


普洱茶挂杯香从何而来?

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往往会听到杯底留香、挂杯香等,拿着品茗杯或者公道杯闻一闻,确实有香气。那为什么这茶会有挂杯香呢?关于挂杯香你知道多少,我们一起来讨论下吧。

关于挂杯香

挂杯香,顾名思义,就是留存于杯子的香气,不同的茶挂杯香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茶可能热杯香比较明显,杯子冷了香气到不在了,有些茶则热杯香、冷杯香都比较浓烈。

当我们用盖碗或紫砂壶泡茶时,茶叶散发出香味,有人会说是器具吸附了茶香,所以杯底才会留香。其实器具本身是不会吸附香气的。盖碗内壁挂瓷,它并不会吸附香气,我们品饮佳茗时用的小玻璃杯,也不会吸收香气或消散香气,如果选用紫砂壶、紫砂杯来泡茶,茶叶的香气就会被所用的器具吸附很大一部分。

香气产生的两个途径

鲜叶生长在茶树上,它不会自带也不会吸附任何香味。当我们把鲜叶从树上采摘后,随着水分的散失,芳香类的物质和空气会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就会有香气,比如在摊晾的过程中就可以闻到香味。另一种情况出现在杀青时,芳香类的物质随着温度变化和锅壁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了香味。

茶叶的香气有高有低,有浓有淡。蜂蜜味、花蜜香、兰香等等千变万化。不同山头,不同叶类,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呈现出的香味也不尽相同。

后期香味靠工艺

随着新世纪人们对茶叶的品饮有了一定的追求,逐渐出现了一个比较标准的,被大家公认的传统制作工艺,也就是全程低温杀青。所谓的低温杀青,就是在杀青时锅壁温度不能超过180℃,并且在锅内的鲜叶温度不能超过80℃。在整个杀青过程中对鲜叶的酵素酶只是钝化而不是杀死,再经过揉捻、日晒和低温式的烘干或阴干后,保留了芳香类物质和酵素酶的活性,才有了我们后期品饮时比较愉悦身心的香气、口感。

喝普洱茶时的“燥感”从何而来?


喝普洱茶时的“燥感”从何而来?

某天,兴致盎然地拿出自己前不久入手的普洱生茶,简单冲泡之后,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小口,香高水细回甘好,只是一会儿后,突然感受到喉部有些燥意,隐隐还有一丝痒意,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买到了劣质茶?

茶汤入口之后,出现喉头干燥、口腔内有火味等感受,我们称之为“燥”。

普洱茶的“燥”有轻有重,轻症大多属正常现象;而严重的燥感甚至会表现有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症状,让人觉得烦躁不安,我们称之为“锁喉”。

那么燥感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是一个受多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现象,在普洱生茶和熟茶里都会出现,有正常与不正常两种情况。

正常现象

1.制程

对于熟茶来说,渥堆发酵容易产生燥感。

这是一般的渥堆发酵工艺会有的正常现象,就像堆味总是与熟茶相伴相生的,同时,发酵程度越高的新制熟茶茶性越趋于热性,因而在初期品饮时容易出现燥热感,甚至是上火症状。

茶界有语“忌饮新茶”,就是因为刚刚生产出来的熟茶新茶多少会有些火味,品饮后轻则稍感燥感,重则上火满脸痘,肠胃不好的人尤忌新鲜出炉的普洱熟茶。

品饮建议:对于刚出炉的熟茶新茶,最好是先存放一段时间再开始品饮。

润元昌普洱茶会有一定期的存放期才会出厂,加之到品饮者手中的一定周转期后,能够较好的减轻新茶带来的燥感,使普洱茶茶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候有很好的品饮消费体验。

2.仓储

普洱茶的存储环境很重要,长期在较干燥的环境中存储也会使茶汤带有轻微燥感。

譬如长期在云南茶仓储藏的茶,开封后便马上冲泡,普洱茶的湿度和含水量,与当地空气不匹配,常有燥的口感出现。

品饮建议:对于紧压茶,可以把短期要喝的茶量先撬出来,装在小茶器里醒醒茶,燥感便会逐渐消失。

3.冲泡

泡茶用的器物和泡茶的水,也会造成茶品呈现出燥感。

水质差对泡茶影响很大,而器物的燥主要是烧制时所致,如未使用的紫砂壶,使用之前需要注意开壶“退燥”。

非正常情况

01仓储问题

储存时受潮了,尤其是霉变或过度湿仓的普洱茶,为去除霉味,将其重度焙火,这种茶的火味会比较明显,这样引起的燥意较难去掉,喉咙会非常不舒服。

放任茶品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快速氧化也易导致出现锁喉现象。

02制程问题

压制好的茶饼高温干燥,或是刻意焙火加温。

成品未完全干燥或干燥后未降温便包装扎筒。

有些商家为求香高及快速入口品饮,毛茶和成品干燥时皆采用高温烘干工序,也会造成燥感,这样的茶无多大问题,但已完全失去了普洱茶的韵味。

熟茶渥堆时叶温上升快,没有及时翻堆散发热量,产生烧坯的现象,从而导致燥感。

压制好的茶饼需待冷却时再包装

03其他问题

阳光直射。

一些云南省外或边境茶菁,亦或一些劣质茶青制作出的普洱茶。

普洱茶正常的燥感,经过一段时间或一些简单的方法能够慢慢褪去,不必过于担心其品质,而对于难以褪去的燥感,尤其是饮后引起身体强烈不适感的茶品,则建议舍弃。

碧螺春宜人香韵从何而来


碧螺春香韵宜人,风味独特,是我国绿茶中的精品茶类,碧螺春有如此风韵还要归功于碧螺春独特宜人的产地自然环境。

碧螺春产地气候条件

碧螺春原产于江苏吴县洞庭东、西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云蒸雾润,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碧螺春独具花果香的原因

碧螺春茶产区洞庭东西山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枇杷、柑桔、李、杏、梅、柿、白果、石榴等果木立体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茶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碧螺春的采制工艺

碧螺春茶制作要求很高,早春时期,茶芽初发,芽尖部分,即“一旗一枪”不超过2厘米时采摘下来,经过杀青、烘炒、揉搓等一系列特殊工艺加工而成。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全部用嫩芽制成。0.5公斤碧螺春约有6万个“一旗一枪”,故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心血茶”。

坦洋工夫红茶香味从何而来


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所含的物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的特殊成分让本身就是天然保健品的茶叶,又增多了许多别样的风味。坦洋工夫红茶的香味就是在化学反应中升华而来的。

坦洋工夫红茶属于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解块、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我国特有的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

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红茶要想变得清淡,主要靠茶叶用量和放水量来调节。一般人放3—5克茶叶就可以,口味淡者可放得更少些,保证茶和水的比例为1∶50。也就是说如果放3克红茶,应当用150毫升水来冲泡。红茶与瓷杯搭配,视觉和味觉效果最佳,建议大家每杯茶冲泡3—5分钟。

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从何而来,它与黑曲霉有着怎么样的关系?


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从何而来,它与黑曲霉有着怎么样的关系?

无论普洱生茶还是熟茶,都需要储存起来进行“陈化”,也就是放在库房里继续自然发酵。储存普洱茶的仓库分为干仓和湿仓两种,主要差异是温湿度和通风条件。在干仓中,普洱茶的自然发酵进程缓慢,即使历经10~20年依然口味醇厚,这也是普洱老茶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湿仓实际上就是提高库房的温湿度,促进霉菌生长,加快后熟发酵进程,有点类似文物的“做旧”,但如果温湿度控制得不好会使茶叶劣变。

不过,单纯的湿仓储存并不足以产生黄曲霉毒素,毒素产生更重要的因素是劣质原料、储存不当和货物混放等原因。广州和南昌检出黄曲霉毒素的普洱茶均为湿仓储存的廉价普洱茶,普遍在每斤15元以下,最便宜的只有每斤4元。这样的茶叶本身品质不佳,仓储卫生条件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首先要强调的是,真正品质优良的普洱茶几乎不可能出现黄曲霉毒素污染。其次,普洱茶每次用量很少,大约只有5~10克,而黄曲霉毒素也不溶于水,因此在泡茶的时候,毒素不会进入茶汤,而大家喝茶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把茶叶吃下去。因此,相比大米、玉米、花生等容易被黄曲霉污染的食物,来自茶叶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实在是不足为虑。

当然,黄曲霉毒素是明确的致癌物。国际上普遍认为,致癌物没有安全的摄入量,也就是越少越好。因此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普洱茶时,一是不要选择过于便宜的普洱茶。二是可以看一看、闻一闻,如果纸包上有水渍、茶饼明显发霉(比如起白霜、有霉点)或味道不好就不要购买。三是冲泡的时候观察茶汤,如果不太清亮,甚至能喝出霉味,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就别喝了。

2010年,广州市疾控中心在当地茶叶市场搜集了70个普洱茶样品,结果所有样品均被检出黄曲霉毒素,其中8个样品黄曲霉毒素超标(参照谷物的限量,每公斤5微克)。此外,也检测到另外三种真菌毒素:伏马菌素、T-2毒素和呕吐毒素。随后“普洱致癌”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令消费者疑虑重重,也令商家头疼不已。2013年的另一项调查中,从南昌某茶叶市场采集的60份普洱茶也均检测到黄曲霉毒素,其中有7个样品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超过每公斤5微克,其他真菌毒素的检出情况与广州类似。

虽然黄曲霉是自然界常见霉菌,普洱茶中确实可能携带,但要真正产生毒素并不容易。黄曲霉产生毒素需要很多条件,比如温湿度、营养物质,而且还需要携带能产生毒素的基因。而普洱茶的渥堆发酵温度较高,不是黄曲霉喜欢的温度,而且普洱茶的营养成分也不适合黄曲霉的“口味”,因此渥堆中产生毒素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有研究发现,黑曲霉和黄曲霉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竞争关系。在渥堆发酵的中期,黑曲霉就已经牢牢掌控主动权。它不仅能够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和产毒,甚至能一定程度上降解黄曲霉毒素。大陆和台湾一些学者试验过,分别用能产生毒素的黄曲霉菌种故意污染晒青毛茶,然后模拟普洱茶渥堆发酵,结果发现,即使黄曲霉能够侥幸存活,它也没能产生毒素。

如何辨别普洱茶的香气?


如何辨别普洱茶的香气?普洱茶的香气如何辨别?

答:辨别茶叶的香气靠嗅觉来完成。通过浸泡茶叶,使其内含的芳香物质得到挥发刺激鼻腔嗅觉神经进行区分。有干嗅茶香和湿嗅叶底两种方法。

干嗅茶香,是对未浸泡的茶叶进行香气辨别。

方法是双手握住茶叶,靠近鼻腔细细嗅别,如遇香气低淡无法嗅到茶香时,可用对着茶叶呼热气,茶叶受热后,香气就会挥发出来。此时,应及时嗅香,辨别茶叶的香气类型。

湿嗅叶底,就是趁热对第一次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进行嗅香。

浸泡后的茶叶在加热作用下内含香气物质能充分发挥出来,一些不良气味也能随热气挥发出来。所以,趁热湿嗅叶底,最容易辨别出茶叶的香气类型。

方法是一手拿住已倒出的茶汤的茶杯(壶和盖碗),另一手半揭开杯盖,靠杯(壶、碗)沿用鼻轻嗅或深嗅,也可将整个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增加嗅感。为了正确判别茶叶的香气类型、香气高低、香气持续时间的长短,嗅觉的敏感性下降,嗅觉就不准确了,一般是3秒左右。

另外,如果需要嗅别的茶叶较多时,每次嗅的时间延长,同时辨别的茶叶冷热不同,就很难辨别出前后茶叶的好坏了。嗅香的时候,每次都应将杯(壶、碗)内叶底原料抖动,使其翻个身。辨清茶叶香气之前,杯(壶、碗)盖不得打开。

嗅叶底辨别茶叶的香气,分热嗅、温嗅、冷嗅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相互结合就能准确评定出茶叶的香气特性。每个阶段辨别的重点不同,

热嗅,重点辨别香气类型、香气高低,叶温65℃以上时,易辨别茶叶有无污染。

温嗅,55℃左右的叶底温度,主要辨别香气类型和茶香的优劣。

冷嗅,叶温在30℃以下时,主要辨别香气的持久程度。

决定普洱茶香气的因素


一、茶叶的香气取决于香气的前体物质

香气的前体物质主要是指茶鲜叶中所含萜烯类、芳香烃及其氧化物、类胡萝卜素、氨基酸类、糖类等以及加工过程中形成香气的必须酶类。此类物质种类和数量多寡,是影响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而影响此类物质的因素主要为茶树的品种、地区差异、温湿度、光照强度、光质强弱、季节变化、生长环境、土壤环境、叶质的老嫩等等因素。例如阿萨姆种和中国种,南糯茶区与布朗茶区、帕沙与班章、正常芽叶与紫芽(绿色芽叶中挥发油的含量要高于紫色芽叶)。二、制程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A.不同茶叶的加工方法决定了茶叶香气的不同;

例如:以同一片茶园的景迈茶制作出的普洱茶与月光白、古典美人这三种茶在香气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B.加工方法中制程的差异(温度、受热时间、萎凋时间、干燥方式、干燥温度)也影响了香气的不同;

例如:杀青(温度、时间),杀青温度过高、杀青不足、正常杀青在香气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杀青过高(类似绿茶的荳香)、杀青不足(青茶气)、正常杀青(清香/新茶香)。这是因为在杀青不足时顺-3-已烯醇(具有强烈青草气)保留过度,但顺-3-已烯醇能在酶或热的作用下起加成反应生成正已醇,也可以在酶和热的作用下发生异构反应生成反-3-已烯醇(清香/新茶香)。

C.加工中新香气的形成;

维生素A源-类胡萝卜素经过酶和空气的氧化转化为新的茶叶香气物质。三、仓储的不同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和感染异味的特点,与普洱茶而言温度、湿度、异味对茶叶的香气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茶叶内的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脂类、芳香物质等有机物质在氧的作用下极易氧化。不同仓储条件将决定这些香气类物质的变化方向。

例如:高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对茶叶香气的影响和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在高温和有氧的情况下,脂类会发生水解生成过多的游离脂肪酸);通风、密闭对茶叶香气的造成的结果也会不同。四、沏泡方式的不同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以新生茶为例:香气浓淡与水温成正比,高冲有利于香气的突出等等。

如何提升普洱茶的香气?


如何提升普洱茶的香气?

相信有不少茶友在冲泡普洱茶时,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茶叶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取出来冲泡,不管是干茶还是茶汤的香气,都不如从前那样浓鲜了。

继续喝吧,觉得没味道,不喝扔了吧,又觉得可惜,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时候,其实大家不妨使用一些小方法来提香茶叶,尽管有时候无法百分百还原茶叶的香气,但也算不辜负手中这片茶。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01

茶香减弱原因

茶叶之所以会出现香气减弱情况,通常跟几个因素有关:仓储、天气、冲泡方式。

仓储:茶叶本身的吸附性较强,如果仓储不当,茶叶很容易吸附异味、水分、灰尘等,影响茶叶香气。

天气:很多茶友都有这种经验,在晴朗和雨天冲泡、品饮同一款普洱茶,其香气、滋味、茶汤等方面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尤其下雨天,气温相对偏低,湿度偏高,茶叶有受潮现象,容易导致茶叶香气流失、滋味寡淡等。

冲泡方式:在冲泡普洱茶时,水质、水温、注水方式以及冲泡器具等,都会影响到茶叶的香气表现。如果冲泡方式不当,茶香可能会减弱。

02

如何提香普洱茶

假设一款普洱茶由于仓储条件不当导致香气流失的前提下,该如何给它提香?

天气。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空气干燥,能有效促进提香。

用水。使用100度水,每次烧两泡水。水,山泉水最佳,超市桶装矿泉水次之,千万不要用自来水。

拆茶。薄厚均匀,取三分之一散茶/三分之一小块/三分之一大块干茶。

醒茶。新茶、散茶不要闷,年份久的茶,可以适当增加闷的时间。对于有仓味的中老期生茶,可以焙五分钟或者10分钟,也有些去仓味的效果。

注水。正常功夫茶泡法,注水时用“悬壶高冲”。都说“香靠冲,汤靠吊”,水流冲击性强,有利于激发出茶叶的香气。

值得注意:新茶别上盖。

03

保存得当增茶味空气。空气流通有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殖,密封的环境会闷坏茶叶,使茶叶吸收杂味,所以要把茶叶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温度。储存环境的温度一般以正常的室内温度为宜,在20—30度之间,还有不要被阳光直接照射。

湿度。茶叶的储存环境需要一定的湿气,如果环境干燥,可以在茶叶边上放一杯水增加空气的湿度。

环境要干净无异味。存茶的地方要洁净无杂味,否则茶叶会串味。

包装顺其自然。买到普洱茶后尽量用传统的竹制包装,如果不着急品尝,最好直接用原包装储存。

总而言之,大家在收到一款普洱茶后,需要在存储方面多加注意。

保证仓储没有问题了,在冲泡茶叶时,再关注下天气及使用适当的冲泡方式,便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普洱茶的香气。

普洱茶的香气之美


普洱茶的香气之美

令人愉悦的气味谓之香气,香气乃是普洱茶美学的核心和灵魂之一,闻香识普洱,借由香气的引领,我们步入茶世界的桃花源,自此不闻他茶,唯爱普洱。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花香中尤以兰花香味最为殊胜。茶圣陆羽《茶经》中要求茶人身体力行:“精行俭德”,被后世崇奉者以拟人化的方法,投射到了茶品的香气上。

宋代范仲淹所做《斗茶歌》有:“香薄兰芷”的描绘,明代的张源《茶录》描摹茶品“茶有兰香”。兰,以其高洁的品性被誉为君子的象征。兰为王者香,以兰香喻茶香,是为传统儒释道文化浸淫下的茶人,对茶品最为美好香气的追求。

清代张弘撰《滇南新语》中描摹岁贡的芽茶,已改用了“味淡香如荷”的美好词汇。兰、荷,在香气的文化品性上一脉同源。

传统儒释道茶文化视野下,茶品香气,以纯为本,道法自然,以香喻德。如今最为美好的普洱茶香气,一如既往,誉为兰花香。

当今的普洱茶,在所有的茶类中,以众多的名山头乔木古树生茶独树一帜,几无产品堪与其比肩。以文化视野下的哲学观点视之,茶,天涵、地载、人育的灵物。每一座山的茶品,都有着曼妙迷人,而又自身风格卓绝的香气。

迎合现代潮流,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普洱熟茶,在普洱茶香气美学上,归类于现代主义的产物。熟茶香气有普香、梅子香、枣香、参香和陈香,无须长期等待,当下即可享受。

自唐及明,“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的云南茶,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异数。它的出产地域长期处于中原王朝的统治之外,在遥远边地的雨林中倔强地生存了下来。边地之人从不掩饰对中原文化的向往,现今流传在滇南少数民族中间所崇敬的茶祖诸葛亮即是佐证。惜乎受到正统文化教育的士人,看待这茶多有偏见。迟至明代的谢肇淛《滇略》(1620年)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

每个时代,总有为数极少的杰出之人,能够超越身处时代的局限性。明代云南大理白族进士李元阳在《大理府志》中记载:“感通茶,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越胜也。”

这种远见卓识,令今天的我们自愧弗如。幸运的是,数百年以后,李元阳有了自己的知音,那就是邓时海先生,化用明人李元阳的提法,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使普洱茶香气臻于独特文化境界,借此融入主流茶文化的行列,为当代世人所公认。

普洱茶的香气体系


普洱茶的香气体系

普洱茶的香气体系是一个很难分析的领域,不同发酵程度的普洱茶香气品质存在很大差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普洱茶香有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四大类。这些类别的茶香,都是新鲜普洱茶菁中众多香味中的一种,也都是普洱茶菁的原香。这些普洱茶的荷、兰、樟和青香,都必须是经过新鲜的制作工序和自然的贮存过程才能保留下来的。尤其兰香和樟香,必须是云南旧茶园乔木茶树与樟树混生才具有。至于目前矮化灌木的新茶园所生产的普洱茶香,就只有荷香和青香了。

香气前体物质是指茶叶中含有的萜烯类、芳香烃及其氧化物、类胡萝卜素类、氨基酸类、糖类等物质。云南普洱茶产区众多,其内含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自然形成一山一茶、一茶一味。

几乎所有的茶叶都内含多种香气物质,但很多香气物质必需在高温状态下才能生成(如吡嗪类物质的生成就是在100℃以上).因此,绿茶的高温提香基本都在110℃以上。而普洱茶则不同,它的所有过程几乎都是在常温下完成,其最高温度也不超过60℃,大量的香气物质因缺乏高温的条件没能生成。

普洱茶在自然发酵中,伴随大量酚类物质的降解、络合和转化,其原有的香气也产生改变。普洱茶存在的樟香?兰香、荷香、枣香等香气,在普洱茶陈化过程中只能是"间段存在",不可能持久。换句话说,你今天喝的普洱茶可能是樟香,但将这饼茶存放二十年后再品尝,可能又转变成枣香。

由于普洱茶的香气体系是非常庞大复杂的,所以还缺少科学依据,对于普洱茶的香气体系还有研究向纵深发展。

嗅到普洱茶香气的正确姿势


嗅到普洱茶香气的正确姿势

茶香是一种混合物。迄今为止已鉴定的香气物质有几百种之多。然而香气物质的种类虽然多,但含量却微乎其微,茶中的香气物质占干茶的0.005%~0.05%。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按结构特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脂肪类衍生物、萜烯类衍生物、芳香族衍生物、含氧、氮的杂环化合物。

辨别茶叶的香气,主要靠嗅觉来完成。通过浸泡茶叶,使其内含的芳香物质得到挥发,刺激鼻腔嗅觉神经进行区分。有“干嗅茶香”和“湿嗅叶底”两种方法。

干嗅茶香

干嗅茶香,是对未浸泡的茶叶进行香气辨别,如遇香气低淡无法嗅到茶香时,可用口对着茶叶呼热气,茶叶受热后,香气就会挥发出来,此时,应及时嗅香,辨别茶叶的香气。

湿嗅叶底

湿嗅叶底,就是趁热对第一次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进行嗅香。由于浸泡后的茶叶在热作用下,其内含的香气物质能充分的挥发出来,一些不良气味也能随热气挥发出来,所以,趁热湿嗅叶底,最容易辨别出茶叶的香气。

为了正确判别茶叶的香气类型、香气高低、香气持续时间的长短,嗅时应重复一两次,但每次嗅的时间不宜过久,因为人的嗅觉容易疲劳,嗅香过久,嗅觉的敏感性下降,嗅香就不准确了,一般是3秒钟左右。

嗅叶底辨别茶叶的香气,分热嗅、温嗅、冷嗅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相互结合才能准确评定出茶叶的香气特点。

1、热嗅

香气类型,香气高低,茶叶有无污染味,叶温65℃以上时,最易辨别茶叶是否有污染味。

2、温嗅

主要辨别香气类型和茶香的优劣,在叶底温度55℃左右,最易辨别香气类型

冷嗅主要辨别茶叶香气的持久程度,叶温30℃以下时,辨别茶香余韵,高者为优。

3、冷嗅

冷嗅主要辨别茶叶香气的持久程度叶温30℃以下时,辨别茶香余韵,高者为优。

普洱茶杀青的目的与香气


普洱茶杀青的目的与香气杀青是制作普洱茶毛茶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

在普洱茶领域内,杀青的目的主要是抑制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杀青环节时,让茶叶鲜叶的温度从常温短时间内提到80摄氏度以上。如果鲜叶的温度在杀青时提升的慢,鲜叶的水分散失就慢,以致抑制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时间拉长,这样的茶,在开汤品饮时茶品叶面会呈发黄,甚至有糊味,叶底不完整等多种不良转状态。如果锅温刚好,把鲜叶放进锅内,就能听到一些响声,开汤后其茶品的叶底很完整。

判断一款茶叶杀青杀得好的标准,一是不糊边,若糊边,表明杀青过度,二是茶茎对折不断裂,若断裂,表明杀青不到位。

那么,在制作普洱茶过程中,杀青有什么技巧呢?

第一,锅温要合适,在锅温下降的同时要让鲜叶温度迅速上升;

第二,要熟练并掌握杀青四字经,“翻”“闷”“抖”“抛”。怎么翻、闷、抖、抛?这要靠经验和手感来感知锅温与茶温,这样才能辨别鲜叶水分的流失程度。

在杀青环节提高茶叶的香气,对于普洱茶制品而言,弊大于利。高温提香的茶叶制品,香气相对较浓郁,而且采用高温提香制作而成的茶叶制品,还可以降低茶叶在品饮过程中口感上苦涩度。其弊端是,这种高温杀青提香的茶叶,当香气走失后,茶的内质就弱化了。

普洱茶茶叶香气


普洱茶茶叶香气

清香:香气清纯不杂。 

幽雅: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或果香。若无法具体称为哪种花香者,以香气(幽雅)或(花果香)称之。

纯和:(纯正)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甜香:(蜜糖香)带类似蜂蜜,糖浆,或龙眼干之香气。 

甜和:香气不高,但有甜感。 

炒米香:类似爆米花之香气。为茶叶经轻度烘焙或焙炒的香气。 

火香:茶叶经适度烘焙,而产生的焙火香。 

高火:干燥或烘焙温度过高,尚未烧焦而带焦糖香。 

火(焦)味:炒菁干燥或烘焙控制不当,使茶叶烧焦,带火味。 

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闷(熟)味:似青菜闷煮之气味,俗称(猪菜味)。 

浊气:茶叶夹有其它气味,沉浊不清之感。 

杂(异)味:非茶叶应有之气味。如烟味,霉味,陈味,油味,酸味,土味,日晒味等不良气味。一般都指明属于哪种杂味,若无法具体指明时,仅以杂(异)味称之。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中的香气从何而来?》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的茶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