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县以“雨林古茶坊”模式助推兴茶扶贫

双版纳州勐海县是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涉茶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基本涵盖所有贫困人口。近年来,勐海县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推广兴茶扶贫“雨林古茶坊”模式,全县2.4万贫困群众人均茶叶收入达到2700元左右。企业+“扶贫办”加出压实帮扶责任新机制

勐海县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雨林古茶坊),结对帮扶“直过民族”拉祜族、布朗族聚居的勐宋乡曼吕村和糯有村。这2个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州有名的深度贫困村,但拥有大面积的生态茶园,出产高品质的茶叶原料,与雨林古茶坊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规划高度契合,村企结对既是群众脱贫所愿,也是企业发展所需。为精准落实“百企帮百村”帮扶要求,雨林古茶坊成立了企业精准扶贫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每年召开一次座谈会的制度,强化村企之间常联络、大事喜事要联络、逢年过节必联络的“三联络”机制,做到扶贫的事企业和贫困村、贫困户商量着办;把精准扶贫目标任务纳入公司近期、远期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压实企业及职工扶贫责任,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从2014年起,雨林古茶坊每年捐助勐宋乡政府100万元用于扶贫项目建设,目前已累计捐资325万元。同时,勐海县注重营造“百企帮百村”良好氛围,落实雨林古茶坊2014年“小升规”财政奖励资金15万元,2017年企业所得税西部大开发减免优惠177万元,完成企业总部项目300余亩和曼吕红茶厂10亩的征地工作,实实在在为参与帮扶企业排忧解难。

加工厂+茶农加出茶农稳定增收新路子

勐海县春茶价格普遍较好,茶商也多会上门收购,但夏秋两季茶叶销售渠道少,价格也比较低。得益于产业扶贫政策,许多贫困户的生态茶园陆续投产,但受制于市场信息所限,大量的“雨水茶”销售成了新问题。雨林古茶坊自2013年成立以来,坚持把加工厂办到茶农家门口,陆续在各大古茶山、古茶园布局了122座茶坊,覆盖300多个村1200余户4000余人,有效解决了茶农就近就地交售茶叶的问题;建成红茶厂8座,以高于市场价2—3元每公斤的价格收购生态夏茶、秋茶加工红茶,有效解决了“雨水茶”难卖的问题;吸纳勐海本地群众就业30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余元,有效解决了赋闲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先后在曼吕村建立十二坊和十四坊,之后又建成年加工茶叶上百吨、年支付茶叶款千万元的红茶精制厂,辐射带动贫困群众353户1368人,贫困群众一年四季都有了稳定的收入,其中茶叶收入最高的达5万元。

订单+品牌加出茶农增收与茶企增效“双增”新局面

抵御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不足,历来是影响茶农增收的最大问题;稳定可靠的优质原料来源,一直是茶企做大做强的最大保障。雨林古茶坊坚持与茶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每年都提前签订购茶协议,投入购茶资金达2亿余元,其中收购2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3的茶叶鲜叶,支付收购款400多万元,同时,企业每年还奖励售茶大户3000—5000元,与茶农建立了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2014年至2016年,雨林古茶坊累计收购茶叶2300吨,精制茶产量由200余吨增长到400余吨,销售量由120余吨增长到270余吨,销售额由1.4亿元增长到1.8亿元,茶农来自茶叶的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2000余元增长到2016年的5000余元。2017年,曼吕红茶厂投入519万元收购茶叶鲜叶15090公斤,倾力打造的“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雨林在行动”品牌—版纳雨林古树红茶5659公斤畅销全国各地,贫困户从中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公司+基地加出发展方式转变新路径

很多贫困群众守着大片生态茶园,却不能变“叶子”为“票子”,关键是缺少龙头企业的包装、推广和带动。雨林古茶坊致力于建设茶叶原料基地,合作古茶园面积达到万亩以上,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保障。同时,公司还组织开展体验式休闲茶园、“寻源之旅—茶山行”等活动,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大大丰富了“勐海茶+”产业体系。截至目前,雨林古茶坊累计接待茶人2万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吸收贫困群众就业20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到2.5万余元,实现了建一个基地富一方群众的目标。公司所建的勐宋乡南本老寨古茶园原料基地已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成为中国社科院“企业国情调研基地”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南本老寨实现了从原料销售、初级加工生产型向品牌经营市场型的转变,群众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Y260.com扩展阅读

勐海县获得“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勐海县获得“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勐海县是云南普洱茶的重要原产地,生产普洱茶的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号称产自勐海的普洱茶品牌数不胜数,市场处于无序竞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乃至以次充好的局面。

为保护“勐海茶”的区域品牌,勐海县着手进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2014年12月“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审核,取得了商标注册证。这一重要的无形资产,标志着只有在勐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以其独特的种植及制作工艺,生产出的具有特定产品品质品的勐海茶品,才能使用“勐海茶”商标;而未经许可的企业及产品,不得使用勐海茶商标。

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区域性特色产品的一种重要手段;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力度,在国际、国内上均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可替代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它可以进一步充分、合理地利用与保存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地域内货真价实的优质特色产品,促进当地相关特色行业的发展。由于具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品在市场上比不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同类产品价格会高出20%以上,将十分有利于具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特色农产品和传统产业的市场拓展;同时,依法通过对相关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可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权益,因此“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所产生的现实利益和潜在利益,将惠及该地域的全体群众和有关企业,推动当地有关企业和农民的进一步增收致富。

雨林古茶坊:古法手工精制古树普洱茶


雨林古茶坊:古法手工精制古树普洱茶

编者注:本文是编者2014年春季亲赴西双版纳勐海县茶山所见所感,亲眼见证了雨林古茶坊茶人守护古茶园,传承古法手工,将古树普洱茶呈现世间的全过程。雨林古茶坊采茶、收茶、制茶全程无时间限制对外界公开,欢迎全国茶友赴茶山亲身体验。

感恩天赐古茶园

寻访古树普洱茶的源头,看制茶匠人用手心的温度熨烫鲜叶,看雨林古茶坊茶人隐匿在西双版纳茶山深处,对百年古树普洱茶的守护与传承,能感动于古茶树的沧海桑田,便断断容不下速成的口感。“内质丰富,茶汤厚润”,它虽不语,却给予满口香醇。

西双版纳早在1700多年前已种茶,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之一,亦是普洱茶的故乡。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境内生长着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超过5万亩,是先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厚重而珍贵的财富。

树龄的长短对普洱茶品质至关重要。台地茶树龄较短,一般为十余年或几十年种植时间,高密度栽培需要施肥、打农药。台地茶生长周期短,根系不发达,吸收的土壤养分有限,茶碱含量较高。

从植物学上说,任何树种生长超过100年即可称之为古树,雨林古茶坊所采收的都是超过300年树龄的古茶树,它们历经时间的考验,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存活下来。千百年的共生,古茶树已和周围的生长环境、周围生物群落融为一体。古茶树根系发达,内涵物质极为丰富,后期陈化必然优于内涵物质少的。

树龄的长短造就了品质与口感的天差地别,古树普洱茶口感柔和、汤醇厚、内涵物质丰富,生态、好喝又健康。

以传统手工致敬时间

茶山的少数民族茶农是最懂茶的人,他们的先辈种茶制茶,世代守护古茶园、传承制茶工艺,雨林古茶坊将他们当做老师,又和他们亲如兄弟。

走进雨林古茶坊布朗山二十三坊,热火朝天的收茶制茶场面尤为壮观。雨林古茶坊向茶农收取鲜叶的价格是双方共同协商而定,上交鲜叶——现场检验是否符合标准——称重——现款现结,茶农脸上洋溢的是丰收的喜悦,雨林茶人心里感受到的是欣慰。另一边,古茶坊内十余口铜锅齐上阵——古法手工杀青,茶叶翻滚、热浪蒸腾……“春茶季的时候,为了保证质量鲜叶都要及时精制,我们古茶坊里师傅常常通宵达旦奋战”古茶坊坊主说到,此等茶人心让编者感到深深叹服,而更让人震撼的是,像布朗山二十三坊这样的古茶坊雨林人在西双版纳人迹罕至的深山修建了85座!

一款古树普洱茶的诞生,要经历:采摘——自然萎凋——手工杀青——摊晾——手工揉捻——阴凉——晒青——第一次剔捡——原料检验入库——原料出库第二次精挑细选——称重——蒸制——手工包揉——石墨压制——阴凉——第三次检验——低温烘干——第四次检验——包装,全程由当地少数民族师傅手工完成,雨林古茶坊古树普洱茶,呕心沥血之作!

我只见过这一家茶企全程公开

雨林古茶坊茶山行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友、媒体团等等共同行山路、访茶园、亲制茶,这种零距离探寻古树普洱茶制作过程的方式比任何有关茶的故事都更动人。茶人的世界没有捷径所以茶路必然不易,雨林茶山行至今已接待全国乃至海外的客人超过4000人次,用坏的轮胎已经堆积成山。雨林古茶坊首家开创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茶山行活动引领茶友们参观见证古树普洱茶的诞生,我只见过这一家茶企这样全程公开。

真实、公开、诚信、一诺千金,这是我深入雨林古茶坊源头腹地最大的感受,感恩此次茶山行所学、所见、所感,感恩天赐古茶山,感谢雨林古茶坊坚持高标准呈现高品质古树普洱茶于天下茶友!

回程路上,听到当地雨林古茶坊几位发起人早期寻茶的小故事:他们开着皮卡车,带着帐篷、铁锹、面包上路。在一次去勐腊县寻找古茶园的过程中,由于不认识路,又遇到塌方,寻茶人被困在一个村寨里,由于彼此不熟悉,他们没有被邀请住进村寨里。在被困的一周时间里,他们吃住都在车上,寨子里唯一一家小卖部的食品都被他们买光了,在面临断粮的临界点时,大雨终于停了,路通了,几位才得以脱险。

年后火热不减 雨林古茶坊“重奖”来袭


年后火热不减雨林古茶坊“重奖”来袭

热烈庆祝雨林古茶坊进驻百度贴吧,年后火热不减雨林古茶坊有“重奖”来袭!!小编先剧透一下,亲爱的朋友们,做好准备啦!

只要您有电脑、有手机就能玩百度贴吧,雨林古茶坊真正古树茶——新品分享装【华色含光】、【丰山耸然·特立】,小米充电宝统统免费送给你,更有超级大奖单片【华色含光】成品等您拿!已拥有百度账号的茶友,直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点击关注“+关注”即可参与互动与抽奖。无百度账号的茶友,打开,点击右上角“登录”,再点击“立即注册”即可。

奖项设置:一等奖10名奖品:【华色含光】成品1片、14【丰山耸然·特立】分享装1盒

二等奖20名奖品:【华色含光】、14【丰山耸然·特立】分享装2盒+小米充电宝1个三等奖50名奖品:【华色含光】、14【丰山耸然·特立】分享装各一盒

如何获奖

转贴本活动到其他吧,获得3次抽奖机会每日在本吧进行签到,获得1次抽奖机会回复本贴,获得2次抽奖机会

WOW,这么多奖品!

↓↓↓↓↓↓↓

还等什么?只要您是百度贴吧的用户,只要您是雨林古茶坊百度贴吧的粉丝,动动手指就有奖噢!

==========关于奖品===========

【华色含光】古茶之美,华色含光。此郊之姝,华色含光!

此间古树,色香型养味五美,无可比拟!

古茶色泽鲜润若姝女明珠荧荧开妆镜,此为一美!

热香馥郁冷香幽绝,此二美!

条索肥美修长,静姝身段,此三美!

古树历百年时光,炼暴雨冰霜,

健康原生态,永葆至美华光!汤感浓郁甜糥,苦隐三分在风骨,

还余七分化作夺目光芒,此五美!体美容冶,不待饰装,华色含光,

还原古茶本味,真实即是最美,古茶即是最美!14【丰山耸然·特立】

苦茶系,还原古树茶苦之本味。癸巳年与君初相识,入口纯苦,厚重而纯粹,顺喉而下清凉舒爽,苦渐淡而甘甜出,后韵持久绵长。再次遇见,因为雨林严格的标准,还是您所熟悉的【丰山耸然·特立】纯苦不从众的独特滋味。以苦著名,茶汤霸气凛冽,苦重气强,香气充盈,盈满口腔至鼻腔。苦渐散开,回甘蔓延,回甘持续时间非常长,饮后口腔甘甜滋生存留,苦若隐若现,甘丝丝不息,特色鲜明。

勐海县大力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勐海县大力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近日,笔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勐海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科学定位、超前谋划,大力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这张名片。目前,推进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近年来,勐海县委、县政府积极发展茶产业,加强原料基地建设,积极改造低产茶园,发展无公害茶园,对种苗、茶园、初制加工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引导茶农正确使用化肥、农药,不断提升全县茶产量和茶叶品质;加强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范全县普洱茶生产秩序,严格质量和市场监管,促进了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为大力推进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工作,勐海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规划纲要(2011至2020)》,把普洱茶产业定位为引领勐海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明确提出立足优势,调优投资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茶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作为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突出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引领,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中心,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实现茶园生态化、加工企业规模化、产业生产标准化、产品功能健康化、知名品牌国际化,由普洱茶资源大县向普洱茶产业强县转型,茶叶质量明显提高,茶农增收明显加快。

截至9月,勐海县茶园面积达38.6万亩,可采摘面积28.4万亩,茶叶产量13824吨,实现销售收入85095万元。古茶园面积4.6万亩,产量突破500吨。农业产值达到2.1亿元。上缴茶叶税收1.66亿元,占县财政总收入的36%。现有茶业专业合作社43家,涉茶人口28万人,其中茶农达21万人。经工商局注册的制茶企业912户,茶叶销售企业1209家,获QS认证的精制茶企业107户。全县涉茶商标535件,其中“大益”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勐海茶厂获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有8件商标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分别是大益、郎河、勐子、吉益、陈升、老曼娥、八角亭、茶树王。

云南勐海县着力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云南勐海县着力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建议建设“普洱茶批发市场”普洱茶早已成为西双版纳的一张名片。在州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审议六届州委工作报告期间,如何把勐海县打造成“中国普洱茶第一县”,成为勐海县代表团代表讨论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勐海县委、县政府积极发展茶产业,加强原料基地建设,积极改造低产茶园,发展无公害茶园,对种苗、茶园、初制加工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引导茶农正确使用化肥、农药,不断提升全县茶产量和茶叶品质,加强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范全县普洱茶生产秩序,严格质量和市场监管,促进了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勐海县还将古茶树资源、茶文化资源和旅游有机结合,大力倡导低碳、生态的旅游方式。代表们认为,州委工作报告中提出,“生态食品要加快提升茶叶产业”,又是勐海县的一次机遇。勐海县要抓住机遇,采取措施,依托载体,着力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围绕全县的茶产业发展,杨文新代表建议,在勐海县建设专业的普洱茶批发市场,使勐海县成为普洱茶的销售中心。(记者苏云华)

苍梧县以六堡茶助推扶贫攻坚的建议与探索


苍梧县以六堡茶助推扶贫攻坚的建议与探索

区划调整后,苍梧县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运输等因素影响,属于典型山区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95%),是全区扶贫攻坚的重点县。据了解,2015年苍梧县贫困人口规模为3万多人。笔者认为,苍梧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走特色产业扶贫道路,发展六堡茶产业助推扶贫,带动农民增收,取得较好成效,但六堡茶产业扶贫的应有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助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苍梧县六堡茶种植面积6.73万亩,其中投产茶园4.97万亩,年产茶叶2382吨,年产值3.5亿元。目前在全县11个贫困村发展六堡茶种植2007亩,规模以上的六堡茶企业有10多家,微型企业45家,专业合作社62家,预计贫困户平均每年增收3000元左右。

落实扶贫政策。在产业发展方面出台扶持政策,给贫困户享受优惠政策。苍梧县每年投入600万元奖励扶持资金对六堡茶种苗繁育母本园、苗圃基地等进行奖励扶持;在扶持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上,茶农新建一亩茶园,财政扶贫资金给予补助1000元;对新建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经过验收合格的奖励10万元。

创新扶贫模式。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种植六堡茶,企业负责六堡茶的种植、经营管理,贫困户以政府扶持种植六堡茶补助资金作为启动资金,解决贫困户种植管理知识缺乏、资金缺乏的问题。同时,为确保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企业从种植六堡茶到收获前每年向贫困户支付定额补助,实行贫困户提前受益。目前,苍梧县贫困户与企业合作模式仅仅是购销关系,还没有形成农户入股或企业支付补助的方式。

精准扶贫程度不高。当前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在六堡茶种植的扶持仅仅局限于免费发放六堡茶种苗、化肥等实物性扶贫,往往忽略了六堡茶种植技术传授、销售技巧、六堡茶现代化制作工艺培训、六堡茶旅游文化开展等方面的精准扶贫、创新扶贫,六堡茶产业扶贫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贫困村扶贫不够精准、扶贫成效不明显。

六堡茶产业发展规模不够大,经济效益不够高。当前,六堡茶产业相对传统农业而言,对资金投入、管理水平、发展规模的要求较高,且六堡名镇建设以及六堡茶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刚起步,要发挥六堡茶促扶贫的效益,需要形成一定规模效应。而且,贫困村的投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有限。

贫困户文化整体素质不够高,发展后劲不足。据调查显示,各贫困村的绝大部分(仅占70%)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留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仅以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而且越是贫困地区,这种情况越发突出。在贫困村,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目前在全县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一些农民合作社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一些企业与贫困户联系不紧,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贫困户并没有从加工、销售等延伸的产业链中获取“额外收益”。

因户施策创新扶贫模式

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通过召开六堡茶产业扶贫专题分析会、产业扶贫讲座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分析当前产业扶贫的特点和意义以及传播产业扶贫相关知识,让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以特色产业发展贫困村经济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以产业发展助贫困户增收,提升扶贫成效。

加大扶持,做强产业。区划调整后,苍梧县要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必须在特色产业(六堡茶)发展上下工夫,通过降低农村小额贷款门槛,增加小额贷款额度,设立六堡茶产业扶持基金,为贫困户提供政策支持与贷款便利,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利用“互联网+”等新理念、新模式,进一步拓宽六堡茶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促进六堡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因户施策,提高精准度。精准扶贫涉及千家万户,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发展诉求千差万别。从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研究制定差别扶持的具体办法,有助于实现扶贫工作效率最大化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帮助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实施六堡茶产业扶贫,要立足贫困村现有的产业基础,尊重贫困群众的意愿,按照“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原则,走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发展道路;通过设立六堡茶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搭建财政信用担保融资平台等方式,充分发挥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银行等社会资金共同扶持和参与产业扶贫,切实解决扶贫不精准、扶贫不够长效的难题。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除了对贫困户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使其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外,还要加强对贫困村“两委”班子、经济能人、致富能人的培训,充分发挥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使他们成为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生力军”与“带头人”。

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正式启动


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正式启动

9月5日上午9时,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启动会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召开。会议由勐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玉帕新主持,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勐海规上茶企及拟升规茶企参加了会议。县人民政府张世影县长宣布“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全面启动。

据悉,野生茶树是研究茶树原产地和起源中心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进行茶树品种改良、研制茶叶新产品的重要遗传资源。勐海是中国较早发现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地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最南端的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区,野生大茶树具有显著的代表性。1961年,当学界还在为茶的原产地是中国还是印度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1700岁高龄的巴达野生茶王树的最早出现,终结了这一争论,也使勐海开始为世人瞩目。此后,树龄800余年的南糯山栽培茶树王,世界上迄今保留连片最大的4.8万多亩栽培型古茶群落,以及1400多年前植茶、制茶、用茶的先民“濮人”(布朗族先民)相继被发现。近年,又在格朗和乡雷达山和勐宋乡滑竹梁子等地不断新发现野生茶树分布点。

为全面准确掌握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现状,加强县域内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经勐海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开展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对勐海巴达、帕真和滑竹梁子等县域内野生茶树居群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进一步摸清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现状、生境及生态类型,建立资源档案;找到历史悠久、树龄较大的野生大茶树,对其生长状况、植物学特征作详细观察记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掌握野生茶树资源的动态消长情况,为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完整、准确地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本次科考由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勐海县委书记洪国正,勐海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世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研究员张顺高作为顾问,特邀王平盛(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杨世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蔡新(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何青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张颖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华杰(北京大学教授)、梁月荣(浙江大学教授)、陈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韦朝领(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梁名志(云南省农业科学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等国内知名茶学专家组成的野生茶树资源考察专家组,以“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中心对勐海县巴达野生茶树居群开展实地调查。并于2018年9月1日至4日,对西定乡巴达野生茶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5日至7日,对格朗和乡帕真野生茶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8日至10日,对勐宋乡滑竹梁子野生茶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11日至15日,进行专家组考察会议。相关论证结果将于9月29日在勐海野生茶树居群科考研讨会上发布。

此次考察方法与步骤为:

1.采用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根据野生茶树居群分布情况选择线路调查或样地调查,即在调查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路线调查;选择不同的地块,设置样地1600m2(40m×40m)进行调查;走访当地村民,了解野生茶树居群分布、保护利用状况。

2.自然地理环境调查:采用野外调查、专家咨询、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区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年均气温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3.野生茶树地理位置调查:利用GPS对茶树进行准确定位,获取茶树所处位置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4.野生茶树植物学特性调查:依据《中国古茶树》第八章“古茶树种质资源考察规程”,记录野生茶树名称、考察编号、资源类别等基本信息,观测野生茶树树体、芽叶、花果等植物学形态特征,填写性状记录表。

5.野生茶树生长势调查:以实际计数法进行计数,直接观测法观察野生茶树树冠、主干、枝、叶的完整性,以及人为破坏程度和病虫害情况等生长状况。

6.野生茶树居群生境调查: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野生茶树周围植被及土壤进行描述。

7.野生茶树保护利用状况调查:走访当地村寨、访谈村民,了解野生茶树资源保护、管理、权属及利用现状。

8.采集标本、图像:标本材料尽可能采集野生茶树花和果部位,标本一式三份;拍摄野生茶树居群生境,植株个体及花果部位的彩色照片。

9.内业整理及成果上报:资料汇总,图片整理,标本鉴定,编写调查报告。

悠久的茶文化是勐海县的文化瑰宝之一,对其保护与弘扬尤为重要。2018年9月28日至10月7日,第十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将在勐海盛大举行!感受众多精彩的茶事活动,以及西双版纳特色风情美食,一切尽在中国普洱第一县·勐海!

一道茶网专访雨林•古茶坊朱勇:让消费者认识真正的古树茶


一道茶网专访雨林•古茶坊朱勇:让消费者认识真正的古树茶要论起近几年普洱茶行业发展最迅速的企业,那么雨林•古茶坊一定是当之无愧。成立于2012年的雨林古茶坊发展时间虽短,但是其惊人的成长速度,市场的追捧程度,无疑都给茶叶市场上的不少品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恰逢第八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来临之际,雨林古茶坊董事、副总裁兼运营总监朱勇先生(以下简称朱总)接受了一道茶网小编的采访。

“是市场给了雨林机会”

雨林•古茶坊“茶山行”

采访刚一开始,小编就说出了自己的疑惑:“雨林为什么要做古树普洱茶?”朱总很快给出了回答:“之所以要做古树茶,是因为市场的混乱。”

普洱茶的分类较多,有台地茶、小树茶、老树茶、古树茶等,一般消费者对于这些概念和定义大多数是“傻傻分不清”,这也给了一些商人可趁之机。产品品质良莠不齐,价格混乱成为了普洱茶行业的不良现象。正是这样的市场混乱局面,给了雨林机会。

茶友参观雨林•古茶坊基地

“我们是了解这个行业的混乱,所以说在这个古茶中加上一个‘真正’。真正的古茶,就是要强化我们是做真正的古树。”朱总接着说道,“我们(雨林)要有诚信,要有职业操守,要有道德底线。雨林专注于只做真正的古树茶,原料来自珍稀古茶树资源;严格遵循"六选六弃"古法手工制作工艺标准,目的只为了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与技艺的传承,让广大茶友能品饮到真正的古树茶。”另外,小编还从朱总的介绍当中得知:古树茶是一个宝贵的资源,零污染,原生态,它的品饮价值比较高,有自己的独特的品饮价值,品饮中能给人带来愉悦。这也是雨林做古树茶的出发点。

“真正古树传统手工”

原料宝贵、零污染原生态、具有独特的品饮价值这几点属性足以让消费者们眼前一亮,可是“高不可攀”的价格,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雨林•古茶坊4月推出的“快哉”

外界普遍认为雨林的定位是在高端市场,朱总告诉小编:“我们指的高端是有两个方面组成的。首先是这个原料的珍贵稀缺,另外我们整个除了有好的原料还要有好的工艺。那么雨林的整个,从采摘到整个的制作过程,到完成产品,全程手工。在现代,手工的东西往往都是比较珍贵的。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市场的认可和追捧。”

“快哉”试饮装将作为茶博会上的茶礼

另外,雨林不仅仅是只有高端价位的产品,据朱总介绍,雨林先后也推出了不少亲民价格产品,例如今年4月推出的“快哉”,定价仅在两百多元,较以往价格降幅较大。雨林此举也是意在让更多消费者知道古树茶,消费得起古树茶,从而进一步拓开市场。

雨林•古茶坊展位设计图

雨林此次参加第八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广雨林古树茶,让更多的消费者们了解、品饮到古树茶。第八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将于5月15日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南城)正式开幕,为期4天。

“茶山行”活动吸引了许多茶友

据朱总透露,此次茶博会雨林将准备万份茶礼送给现场的茶友们,更有雨林特别推出的“茶山行”活动,诚邀广大茶友亲身去茶山体验,探访珍贵古树茶,亲眼见证古树普洱茶的诞生。有兴趣的朋友届时可以去到现场,在雨林•古茶坊展位G49进行咨询。

云南省勐海县被授予“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


云南省勐海县被授予“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勐海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东连景洪市,东北与普洱市为邻,北面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相连接,西面和南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46.56公里,总面积为5511平方公里。

4月10日晚,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国普洱茶文化之乡”匾牌。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出席授牌仪式并亲自授牌。

勐海县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是世界上迄今保存古茶园面积最大、茶树品种最多的古茶区,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种茶民族、茶树、茶园和种茶山寨,有最醇厚的普洱茶,有世界上最响亮的普洱茶品牌“大益”,勐海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勐海味”而倍受广大普洱茶消费者青睐。

勐海因茶而兴、因茶而名。每一座森林密布、铺青叠翠的古茶山、古茶园,都是一座生态茶叶公园;勐海县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和普洱茶主产区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中心地带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

在漫长的种茶、饮茶、贸茶等茶事活动中,居住在勐海这片古茶区的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十多个世居民族之茶工艺、饮食习惯彼此交融,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饮茶习俗和特色文化,并世代相承沿袭至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

勐海县兴海茶厂建厂十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勐海县兴海茶厂建厂十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勐海县兴海茶厂建厂十周年庆典活动于3月22日下午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兴海茶厂举行。昆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分公司,经销商也分别开展了十周年纪念活动。

前来勐海县参加本次纪念活动的有云南省、州、县各级领导及兴海厂全国各地经销商等逾千余人,各级领导到会祝贺发表了热情洋溢讲话,并对兴海厂十年取得的成就给与赞扬,对未来发展给与深切期望。

十年的时间,兴海人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成就为一个在云南省内外均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兴海品牌制茶大型企业。她以每年上缴国家税收全州前五名的角色,已无可争议地担负起了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的中坚骨干重任,连续多年享有“西双版纳州先进企业”和“龙头纳税企业大户”的美誉;先后几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茶叶发展先进企业。兴海在占地60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平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欣喜的成绩:2003年在全国普洱茶评比中,兴海3个参评普洱茶均获优质奖;2004年,被农业部规划研究院等机构联合评为“绿色放心食品企业”;2005年6月,在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暨第四届全国名优茶质量评比中,兴海品牌“班章王”熟茶荣获“茶王”金奖;2007年春季全国茶艺师联谊会暨普洱茶鉴评会上,“风、雅、颂”组茶获得普洱生茶金奖;2007年秋季东莞茶博会上,“魅力兴海”普洱熟茶荣得“茶王”奖,同时,兴海印茶青饼喜获金奖;且已达到茶厂全部产品出货合格率为100%。

这些骄人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首先,兴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她地处生态环境优美的中国古茶树第一村,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葱茏,茶山叠翠,为古树茶的生长提供了完美的、不可或缺的自然条件。其次,兴海厂自2002年建成投产以来,始终如一地秉承“以传统工艺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龙头,以严谨为管理体系,以完善监测为保障”的兴海发展四原则,在创业中不断学习、在发展中不断探索,不断的追求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兴海品牌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信誉,产品畅销昆明、广州、上海、北京、石家庄、西安和香港、台湾等中国市场,且远销韩国、日本及马来西亚等国际茶市场;并已成为爱好者典藏之珍品。

兴海以这十年的成就作为新一个发展历程的起点,趁西双版纳州和勐海县委、县政府全力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之势,借势而上、蓄势而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优秀品牌拓展,再创下一个十年辉煌。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勐海县以“雨林古茶坊”模式助推兴茶扶贫》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古树白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