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人听到“普洱的响声”

文化是普洱的灵魂。特别是近年来,与时俱进的文化洪流,让普洱建设一个文化都市的步伐更加铿锵豪迈,同时由普洱人民创造的,具有和谐生态、博采众长、多元交融的文化特质也为这座边疆小城注入了持久的文化活力和面向世界的吸引力。

文化原创养成城市气质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符号。近年来,通过一大批优秀影视、文学、美术、舞台作品,一个充满文化原创力的普洱,跃然而出。

在创作中,普洱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和“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的城市品牌,全市文化精品不断推陈出新,硕果累累。具有普洱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歌舞精品,大型原生态歌舞剧《妙曼普洱》已成为宣传普洱的一张文化品牌;《木鼓·甩发舞》在第八届中国“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上荣获特别奖,《火火的佤山》获全省新农村文艺汇演创作和表演一等奖,代表云南参加全国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获银穗奖;舞剧《阿佤欢歌》和舞蹈诗《梦恋·孟连》在云南省第十一届新剧(节)目展演中分获金奖和银奖。“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全国摄影大赛作品在国内巡回展出并获得良好反响;百名美术家、百名摄影家、百名书法家走进普洱开展采风活动,为普洱留下了一批书法、绘画、摄影精品,极大地丰富了普洱文化的内涵。《茶马古道》、《牡帕密帕》、《普洱之恋》、《虎妈》、《阿佤山》等一批音乐、影视、歌舞、文学艺术精品打造相继完成,进一步扩大了普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打造普洱文化品牌的同时,普洱始终突出“走出去、请进来”的文化开放战略,让更多的世人了解到普洱原创文化的魅力。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十二届中国普洱茶节,进一步展示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以及蕴含着民族和区域特色的普洱文化品牌。2011年,普洱市参加央视年度大型公益励志电视活动———《梦想合唱团》荣获冠军,队员们的歌声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除此以外,各县开展了墨江双胞胎节、江城三国丢包节、孟连神鱼节等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大大提升了普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加大“请进来”力度,通过生态文化理念、民族文化魅力,引进中坤集团、华夏文化集团、汇源果汁等知名企业投资普洱,打造中国一流的休闲养生项目,引领普洱文化旅游养生产业走高端发展之路。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见证城市演变历史的“年轮”,更蕴含了塑造城市特色的丰富“基因”。为传承历史的“文脉”,让更多具有普洱特色的原创文化走得更远,普洱全面实施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现普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跨越和提升。从2003年起,组织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先后对10县(区)90余个乡镇、430余个自然村、3100多人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开展普查工作,整理编纂了市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497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5项。建成了拉祜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15个。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命名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各级传承人143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56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4人。墨江哈尼族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和西盟佤族神话史诗《司岗里》分别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

公共服务提升文化民生质量

在党领导的文化建设进程中,百姓的文化民生无小事。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思茅世纪广场上便聚集了不少市民,他们挥着双臂扭动身体跳着健身舞蹈,队伍中不仅有50开外的中老年人,也有穿着时髦的年轻人。跳了一个多小时后,家住公务员小区的王大妈额头上已渗出了汗珠,她说:“以前每天晚上在家没事做,常常打打麻将、打打牌来消磨时间。现在好了,广场文化活动这么丰富,每天都来这里健身,就连晚上睡觉也更香了。”

近几年来,普洱市的广场文化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天清晨或下午,都有近千名群众聚集在广场上,开展各式各样的广场文化活动。市文化部门也十分重视发挥红旗广场、世纪广场等老广场的功能,全力为市民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不断完善街头城市文化活动功能设施,并加强深受普洱市民喜爱的广场民族舞的编导、推广。据统计,全市每年最少开展广场文化活动1670余场,参与人数达78万余人,广场文化活动已形成普洱城乡群众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同时,普洱市文化部门围绕春节及各种重大节庆每年举办文化主题活动30多场次,协办了2011年东方演艺集团赴普洱“三下乡”慰问演出、五彩云霞---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普洱慰问演出活动等大型活动。积极开展送图书、送戏下乡、书写春联、辅导培训、免费放映电影等活动,丰富基层各族群众文化精神生活。仅2011年,市县文化部门送戏下乡800余场,送图书100余次,书写春联1万余幅,辅导培训25000余人次。通过实施典型带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先后创建了一批文化惠民示范村,建立了395个农村业余表演队。

抓建设、强基础也是普洱在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中着力打造的一项民生工程。2011年10月,投入6亿元的普洱市文化中心标志性建筑群(普洱大剧院、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健身馆、档案馆和文化景观公园)正式落成启用,并免费面向社会服务。全市通过全面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市级支中心和9个县级分中心,72个乡镇基层站点;配备了828个农家书屋,计划在今年内再建206个农家书屋,履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在全市103个乡(镇)启动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建设,目前已建成91个,还有12个正在建设;全市994个行政村都设有综合文化室,建起了93个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市、县9个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并通过省级审查验收;全市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

“成绩不小,差距也不小。”普洱文化产业界的干部职工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大家认为,“普洱的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型的特点比较明显,科技和创意应用不足,今后应考虑如何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态资源,走一条切合普洱市情的文化发展路子,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听到‘普洱的响声’”。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让更多的人听到“普洱的响声”》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喝花茶的人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