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革芽茶疏》写作到现在已有四百七十周年了。这是安徽茶叶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事。这篇文章对封建王朝的贡茶制度进行了鞭挞和暴露。

曹琥明史无传,生平不详。据疏文测之其在明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三年(1515-1518年)前后署理庐州知府。此文约写于1517-1518年。

明朝是中国最黑暗、最腐收的封建王朝之一。皇帝的昏庸、皇室的穷奢极欲、太监的跋扈横行、王公贵族的贪婪诛求,把中国农民推到水深火热之中。当然亦有少数封建士大夫的明智之士看到了这种矛盾和危机。尽管他们从其本阶级利益出发,或出于忠君思想,指出了这些矛盾及其危险性。甚至做了一些缓和这些矛盾和改良措施,为民请命,被人们视做“青天大老爷”。“清官”,如海瑞、况钟者流,曹琥就是其中的一员。但是客观上却无情地暴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矛盾和丑恶,同时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史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性,从而激励着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今天的新社会。

疏文开宗明义第一句就点出:“为节贡奉以苏民困事。”民困乃是因贡奉太多之故也。“臣闻天之生物,本以养人,未闻以养人者、害人也。……以一人之奉而困天下之民,以养人物而诒害人之患”。矛头所向,直指至尊,把无上权威的皇帝推到贻害万民的罪魁、祸首、元凶的位子上去了。接着指出明初:“额贡芽茶风岁不过二十斤……迩年以来,贡额之外有宁王府之贡,有镇守太监之贡。是二贡者有芽茶之徵、有细茶之征……宁府正德十年之贡,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

正德十年距明初不到一百五十年而贡茶额数竟翻了三、四百倍之多。这还仅仅是宁府一处之贡。如果加上皇帝宫贡、监守太监之贡,实征自民间的更不知是多少倍了。甚至连太守曹琥也不禁要问:“实贡朝廷者几何”,其弊可知。更有甚者,“官校临门、急如星火”致使“农夫蚕妇各失其业,奔走山谷以应诛求者、或相对而泣,或因怨而怒,殆有不可胜言者”。读至此人们不禁联想到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王涯倡“榷茶法”,民怨沸腾,激起有名的“甘露之变”。民可载舟也可覆舟。前车之辙,后车之鉴。“近日抚州守御千户所千户吴隆;赉执牌面到府,内称舍人秦钦,传奉令旨,去年进贡不敷,要得加添数目,等因在内,其令旨之有无,臣不得而知,若传奉之应否,臣不能不为之寒心也。”从而对封建王朝最神圣不可亵渎的“令旨”,也持有怀疑态度了。

该文进一步指出芽茶之贡有五害民:有失农时、民艰于食、民不聊生;官商勾结遂使“射利之家、坐索高价”致使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以盘剥小民;官校乘机私买私卖以鱼肉乡里,遂使朝夕盐米之小民相戒不敢入市。并指出芽茶之贡是“皆切民之深患、致祸之本源”。

与曹琥同时稍后一点陈霆在他的《两山墨谈·卷九》(书成于1539年)上写道:“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于朝士之故旧者……予谪宦六安,见频岁春冻,茶产不能广,而中贵镇守者,私徽倍于宫贡,有司督责,头芽一斤至卖白金一两”山谷窭民有鬻产卖子以充者,官司视之漠然,初不为异也。故茶在六安始若利民,而今为民害则甚。”此段文字可与疏文互相参证。

《请革芽茶疏》虽写芽茶贡之弊,但就其积极因素来看是对整个贡茶制度的抨击。鞭辟入里、触目惊心。他不仅在安徽茶叶史上有其显着的地位,在全国茶叶史上也有其重要的一页。陈祖规木、朱自振两先生在所辑《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中收录了该文。

扩展阅读

《茶疏》产茶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共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

兼以竹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二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胜。近日所尚者,为长兴之罗齐,疑即古人顾渚紫笋也。介于山中谓之岕,罗氏隐焉故名罗。然岕故有数处,今惟洞山最佳。姚伯道云:明月之峡,厥有佳茗,是名上乘。要之,采之以时,制之尽法,无不佳者。其韵致清远,滋味甘香,清肺除烦,足称仙品。

此自一种也。若在顾渚,亦有佳者,人但以水口茶名之,全与岕别矣。若歙之松罗,吴之虎丘.钱唐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岕颉颃。往郭次甫亟称黄山,黄山亦在歙中,然去罗远甚。往时士人皆贵天池。天池产者,饮之略多,令人胀满。自余始下其品,向多非之。近来赏音者,始信余言矣。浙之产.又曰天台之雁宕,括苍之大盘.东阳之全华.绍兴之日铸,皆与武夷相为伯仲。然虽有名茶,当晓藏制。

制造不精,收藏无法,一行出山,香味色俱减。钱塘诸山,产茶甚多。南山尽佳,北山稍劣。北山勤于用粪,茶虽易茁,气韵反薄。往时颇称睦之鸠坑,四明之朱溪,今皆不得人品。武夷之外,有泉州之清源,倘以好手制之,亦是武夷亚匹。惜多焦枯,令人意尽。楚之产曰宝庆,滇之产曰五华,此皆表表有名,犹在雁茶之上。其他名山所产,当不止此。或余未知,或名未着,故不及论。

悠悠《请茶歌》


唱《请茶歌》是广泛流传于赣闽边际客家人当中一种特殊的茶文化。1999年大学毕业,我被选拔到瑞金市最穷最边远的下坝乡政府锻炼。正当行走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提包携囊,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时候,一阵悠扬的山歌似从天际传来:“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哟,喝它一杯解那渴哟,喝它两杯精神足哟,喝它三杯哟,赶路胜过吕洞宾哟。”我抬眼一望,在进山必经的隘口上有座小小的茶亭,一名中年农妇担着一对桶,在远远地热情地向我招手。我落座后,发现那是山里土制的大叶子茶泡清泉水,又甘甜又解暑,便仰起头“咕咚咕咚”地喝了个饱。闲聊中,得知这位叫宋发娣的农妇义务为路人服务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她是接替婆婆这样做的,当年婆婆送公公当红军,就是在这半路茶亭上唱着《请茶歌》为小伙子们壮行的,可惜公公再也没有回来过。说着,她亮开嗓门又给我来了一段:“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哟,喝它一杯权当酒哟,精神抖擞当红军哟;喝它两杯胆气豪哟,杀得白匪哇哇叫哟;喝它三杯不忘乡哟,早日得胜把家返哟。”以后,我在央视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和赣南采茶戏中还听到过几次《请茶歌》,虽然歌词进行了完善,场景也进行了美化,可是毕竟不是原汁原味,后来我也就再也没有体验到那种抑扬顿挫的韵味和甜美如诗的境界。

《请茶艺》作为穿越时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从乡村小调到励志民歌的一种升华,见证了当年母送子、妻送郎当红军恋恋难舍的出征场面,见证了老区人民为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不久前,瑞金市政府专门请作家到民间去收集整理,目前已编进采茶剧团的节目中,在瑞金沙洲坝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现场表演。最让人感动的是,居住在附近的大妈大婶们会边唱着《请茶歌》边给您斟茶,体现了沙洲坝群众淳朴好客的民风和红都儿女一脉相承的情怀。很多老外在喝完茶后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享受了这么好的服务就是不要钱,甚至不要小费!他们只好无奈地耸耸肩,伸出大拇指赞道:“红井太伟大了,红都人民太伟大了!”

《请茶歌》


《请茶歌》是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首红色革命歌曲,该歌曲由茶诗人文莽彦1957年发表诗歌作品《请茶歌》作为歌词,后文莽彦先生邀请女作曲家解策励为诗歌作曲。茶诗人文莽彦的《请茶歌》于50年代问世并被解策励谱曲以后,便风靡全国,在报刊上反复刊出,灌制成唱片,也曾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代表作频频由声乐艺术家出国演唱。《请茶歌》是一首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红色革命歌曲。

《请茶歌》

作词:文莽彦

作曲:解策励

演唱:朱逢博

同志哥

请喝一杯茶呀请喝一杯茶

井冈山的茶叶甜又香啊甜又香啊

当年领袖毛委员啊

带领红军井岗啊

茶树本是红军种

风里生来雨里长

茶树林中战歌响啊

军民同心打豺狼罗

喝了红色故乡茶

同志哥

革命传统你永不忘啊

同志哥

请喝一杯茶呀请喝一杯茶

井冈山的茶叶甜又香啊甜又香啊

前人开路后人走啊

前人栽茶后人尝啊

革命种子发新芽

年年生来处处长

井岗茶香飘四海啊

棵棵茶树向太阳向太阳罗

喝了红色故乡茶

同志哥

革命意志坚如钢啊

啊革命意志你坚如钢

请茶歌


唱《请茶歌》是广泛流传于赣闽边际客家人当中一种特殊的茶文化。1999年大学毕业,我被选拔到瑞金市最穷最边远的下坝乡政府锻炼。

正当行走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提包携囊,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时候,一阵悠扬的山歌似从天际传来:“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哟,喝它一杯解那渴哟,喝它两杯精神足哟,喝它三杯哟,赶路胜过吕洞宾哟”我抬眼一望,在进山必经的隘口上有座小小的茶亭,一名中年农妇担着一对桶,在远远地热情地向我招手。

我落座后,发现那是山里土制的大叶子茶泡清泉水,又甘甜又解暑,便仰起头“咕咚咕咚”地喝了个饱。闲聊中,得知这位叫宋发娣的农妇义务为路人服务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她是接替婆婆这样做的,当年婆婆送公公当红军,就是在这半路茶亭上唱着《请茶歌》为小伙子们壮行的,可惜公公再也没有回来过。说着,她亮开嗓门又给我来了一段:“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哟,喝它一杯权当酒哟,精神抖擞当红军哟;喝它两杯胆气豪哟,杀得白匪哇哇叫哟;喝它三杯不忘乡哟,早日得胜把家返哟……”以后,我在央视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和赣南采茶戏中还听到过几次《请茶歌》,虽然歌词进行了完善,场景也进行了美化,可是毕竟不是原汁原味,后来我也就再也没有体验到那种抑扬顿挫的韵味和甜美如诗的境界。

《请茶歌》作为穿越时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从乡村小调到励志民歌的一种升华,见证了当年母送子、妻送郎当红军恋恋难舍的出征场面,见证了老区人民为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不久前,瑞金市政府专门请作家到民间去收集整理,目前已编进采茶剧团的节目中,在瑞金沙洲坝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现场表演。最让人感动的是,居住在附近的大妈大婶们会边唱着《请茶歌》边给您斟茶,体现了沙洲坝群众淳朴好客的民风和红都儿女一脉相承的情怀。很多老外在喝完茶后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享受了这么好的服务就是不要钱,甚至不要小费!他们只好无奈地耸耸肩,伸出大拇指赞道:“红井太伟大了,红都人民太伟大了!”

累了就请喝杯茶


常常一个人想,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是西装革履公文包,还是早晨地铁里挤成相片的脸,亦或是产品推介会后的筋疲力尽,深夜加班时的一碗泡面。直到昨天下午,和朋友一起去植物园游玩,才有了真正的答案。

时近中午,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感觉有些口渴。刚在卧佛寺旁的茶楼坐下,就被一阵阵的幽香所欢迎,寻香望去,原来是茶楼不远处的一株丁香花飘过来的香味。这种香,没有丝毫的烈艳,象是雨后江南的古镇上穿蓝碎花布少女散发出来的,沁人肺腑,回味长久。就着幽幽花香,喝下一杯淡淡的清茶,这就是生活的味道,繁忙中没有半点的失落,平淡中却多了几份真实。

由眼前的清茶和丁香花我想起了林清玄笔下的桂花茶。邻居家有一棵桂花树,每到秋天便开满一树的香。那家的太太看到林清玄散文中的桂花茶之后,就来请教林清玄桂花茶的做法。于是那位太太按照林清玄介绍的做法,如法炮制,果然喝到了清香四溢的桂花茶。在他的散文中,还有一种太阳茶,说的是在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那里的夏天很炎热,于是当地的华人就在早晨上班出门前用凉水泡一壶茶,放在窗台上,让强烈的阳光把水加温,等晚上下班回来之后,就泡成了一壶太阳茶。他的散文中还有一种泡茶的方法,让人叫绝。这种方法是把夏天清晨从荷花上收集到的露水用来泡茶,想必味道里带着荷花的香味,喝起来一定让人茅塞顿开,香气四溢。他说过:“每天的生活就象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更清香的滋味,而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他还说:“能把茶泡得那么好喝的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我想你就是这样的人,生活的锁事每天困扰着你,但是你还能把它泡成一杯香茗。

古人形容喝茶的境界是

楚云散尽,燕山飞雪。江湖归梦,从此忘机。

但是现在忙碌的生活,把我们曾经有过的情趣都变成了回忆,连真正和朋友坐下来喝杯茶的时间都不多了。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是清凉贴,能使人清明,能使人平静。如果生活、工作给你太多的压力,就请喝杯茶,细细品味那份久违了的回忆。一杯清茶下肚,无论是乌龙冻顶,还是西湖龙井,浙江的潮水,庐山的烟雨,楚地的白云,燕山的飞雪,就都进入了你的胸怀。

正如林清玄所说的:朱颜会消失,白发不会放过我们的。且让我们一起饮茶吧!让我们的心象茶叶初生尚未舒卷那样,那时我们既不为成功、失败挂怀,也不为男女之情忧心,更不为人生的长路而心情惆怅。那时,我们只是笑,并在笑中看见光。

西藏茶文化简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

西藏高原上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尔雅·释木篇》中说:“木,苦荼(茶)也。”藏语称茶为“荚”。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特殊的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传说在没有茶叶流入西藏时,莲花生大师为解除藏地人们无茶之苦,就像古代神农一样,尝遍雪域高原奇花异草,终于配制了一种像茶一样的秘草,人们把这种宝贝称为“乌金诺嘉”,意为“莲花宝茶”。为了传承莲花生大师的千年福佑,感怀上师大德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弘扬雪域净土最为纯粹的原生态健康生活,月王藏宝青稞红曲茶诞生了。

而据藏族史料记载,西藏高原盛行饮茶之风,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开始的。藏族在唐代已经获得许多内地的名茶。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后,西藏的商业贸易兴盛起来,而茶马贸易成为吐蕃与唐朝的主要贸易。唐高宗时“缣马交易”、唐玄宗赤岭的“互市换马”开始了唐朝与吐蕃茶马市场之端,用良马和唐朝换茶。对此,唐朝专门成立了“茶马司”,负责与吐蕃之间的茶马贸易。公元743年,唐蕃会盟,立碑于“赤岭”(今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建立了“茶马互市”。为了交换茶叶,吐蕃曾派专人经营藏、汉茶叶贸易,称为“汉地五商茶”。史籍有关于吐蕃王室储存汉地各种名茶的记载。在藏文的《汉藏史集》中,有两章(《茶叶和碗在吐蕃出现的故事》、《茶叶的种类》)专门介绍茶是如何从汉地传入吐蕃的情况。书中写道:“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族的和尚,此后噶米王(即赤松德赞)向和尚学会了烹茶,米札衮布向噶米王学会了烹茶。这以后依次传了下来。”鉴别汉地茶叶好坏的知识篇为《甘露之海》。这说明随着茶叶传入西藏,茶文化也随之在西藏广为传播。茶叶一经传入西藏,它所具有的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之成为肉食乳饮的藏民族的饮食必需品,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庶民百姓,饮茶成风,嗜茶成性,纷纷竟相争求。于是,系于两地之间的茶马古道也应运而生。

易中天谈茶:易中天


中国人爱茶,完全不同于西方人爱酒。西方人饮酒乃取其汁,国人饮茶乃取其气。中国文化认为,一个人的素质和品质,取决于他胸中之气:充盈着正气的是君子,充盈着邪气的是小人,充盈着清气的是雅士,充盈着浊气的是俗物。所以我们常说某人气宇轩昂,某人气度不凡,某人盛气凌人,某人一团和气,某人帅气,某人俗气,某人大气,某人小气,某人妖里妖气,某人怪里怪气等等,就是这个道理。

气充盈天地,有清有浊,有雅有俗。即以香气为例,香而妖,香而艳,香而浓,香而媚者都是俗气。暴发户的小老婆,浓妆艳抹,珠光宝气,香水洒得越多,越是俗不可耐;农夫新割的稻草麦秸,被秋阳暖暖地晒过之后,则最是清香可人。总之花香不如药香,酒香不如茶香,药与茶,才是至清至雅之物。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文人雅士,格外钟情于茶。人们在家喝茶,出门也喝茶。机关干部上班后第一件事是泡茶。出差人员上车后第一件事也是泡茶。开会时人手一杯热茶,更是必不可少。丈夫下班或出差回家,妻子端上一杯热茶,温馨之感便遍布全身。至于到中国人家里做客,虽有女宾来访摆糖,男宾来访敬烟之别,但泡茶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给人以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客人来访,主人奉上一杯清茶,既礼貌周全,又全无媚态,便会觉得彼此的交往,完全不是“酒肉朋友”的那种“狼狈为奸”,不妨在清新随和的气氛中,侃侃而谈,正所谓“君子之交淡于水”。

更何况,茶还有提神健脑的功能。上品的茶叶,须采于天气清明的早晨。其时,山间空气极为清新,露水的芬芳尚留于茶叶上,天地之精华都凝聚在茶叶之中。饮此茶,等于吸取天地清气,可以使人进入清凉宁静之境界,其提神作用,绝非多饮乱志之酒和多吸中毒之烟可比。所以谈判桌上,可以无烟无酒,却不可无茶。甚至有的人,干脆就把谈判场所安排在茶楼,比如今之“吃早茶”。吃早茶不如摆酒宴那样排场,又不至于像只有清茶一杯那样寒酸。过于排场,仪式重于内容,谈不成问题;过于寒酸,又未免“不好意思”,只有吃早茶最为适宜。它既能让人静下心来认真谈判,又比在会议室里谈更有人情味,更便于套交情、拉关系、走后门,还能顺便解决一下早餐问题。当然,无论搞阴谋,抑或谈生意,也可以借此冲淡一点血腥或铜臭气息。

至于清朝官场,则是另一情况。待客之茶,只作摆设,并不真喝。如果“领导”变得不耐烦,要下逐客令,便会端起茶碗,说声“请喝茶”。这时,你最好自己知趣,起身告辞。即便不告辞,“领导”身边的听差也会拉长声调大呼“送客”。这一绝招,不知是谁的发明,也真亏他想得出。可见,喝茶也好,一切饮食也好,在中国确实是一种文化现象。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谈《请革芽茶疏》》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