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谈】--听听他(她)们对于茶行业的肺腑之言

谢仕玲,份额在减少。

问:昆明市场和广东市场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吗?

答:昆明这边主要是品牌的竞争,而广东市场不仅有品牌竞争,还有年份茶的竞争。广东的库存量很大,这就导致广东的年份茶竞争很激烈。比如一款新茶和一款老茶的售价都是300元,这就会导致新茶和老茶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而广东人多饮老茶。

问:由于地域等因素的不同,你觉得广东市场有什么比较特别的地方吗?

答:这个肯定有的。广东那边他们对产品的品质要求很高;另外,那边的价格竞争比较激烈而且透明。

问:在销售方向上,你觉得当下是以批发为主还是零售为主?

答:我觉得以前是批发多一些,现在是零售多一些。随着选择范围的不断增大,我们其实应该学会培养和引导消费者,不断地有了自己的回头客、忠实茶友,市场才会不断扩大、稳定。

问:你对龙园号有什么期待吗?

答:我与龙园号合作已经有10多年了,可以说看着龙园号一路成长,在这期间我们合作很愉快,同龙园号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对龙园号的品牌我非常认可。我对龙园号也是对茶的期待还是希望人们对茶的消费可以从品饮转化为喝茶(大众消费),我觉得茶应该是属于大众的。

问:你对普通的茶消费者有什么建议吗?

答:我希望普通的消费者在选购时首先要考虑茶叶品质,尽量选择品牌茶。品牌厂商的硬件设施相对好一些,做茶的工艺、包装设计等各方面也会好一些,这样的茶更健康、口感也更好。老百姓喝茶,就得选择性价比高的茶。

延伸阅读

毕晓军:茶企与经销商合作要跨越四道难关


文/厦门同航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茶企领袖俱乐部核心智库专家毕晓军

中国茶行业目前面临着四重压力:送礼消费需求受限、消费购买水平乏力、茶叶品类竞争加剧、食品安全监管升级。中国茶行业已经到了必须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地步。在茶业主要消费需求从高端礼品消费向大众自饮消费转型的大潮中,大众分销渠道的建设愈发显得紧迫,茶业经销商的行业地位愈发显得重要。缺少专业的经销商,茶行业大众渠道分销将会举步维艰、功亏一篑,茶企所期望的中低价位茶叶能够快速、高效地分销至大众消费者手中,也将会成为美丽的幻影。

图1:茶产业价值链条分布和经销商的价值分工

在茶产业的价值链分工链条中,分销链条的价值主要由经销商完成。中国茶企大众渠道拓展,离不开专业的经销商。成就专业的经销商,需要营造共生共赢的厂商合作关系。

而中国茶行业现阶段要构建和谐、共赢的厂商合作关系,需要跨越四道难关:

一、规划渠道合作模式:

1、不同渠道合作模式对比

茶行业的渠道建设主角应该是茶企?还是茶业经销商?对茶企而言,自建渠道,带来的渠道运营风险低,但财务风险增加;而借力经销商发展合作渠道,则带来的渠道运营风险高,而财务风险减少。事实表明,在目前中国茶企销售规模普遍偏小的情况下,由茶企自身不可能承担起自行建设销售渠道的重任。因此,寻找适合的经销商借力拓展合作渠道,成为茶企的不二选择。

茶企与茶业经销商合作建设销售渠道,需要主导规划适用的渠道合作模式。渠道合作模式的确定,受制于茶企所规划的拓展区域范围大小和市场层级多少、所覆盖的销售终端业态类型特性等因素。渠道合作模式包括分公司直营制、省级代理制(省级营销中心或运营中心)、区域加盟制、联营制、批发制、单店加盟制等各种形式。不同的渠道合作模式,适用于茶企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对茶企和不同渠道合作伙伴之间的职能定位和分工协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茶企目前需要以主力销售渠道为核心来构建多元渠道结构,当然也需要厘清主要渠道合作模式。比如,目前福建茶企以拓展品牌专卖店作为主力销售渠道,通过单店加盟的渠道合作模式拓展加盟专卖店,通过分公司直营模式发展直营专卖店、“寄生式”专柜和散茶店等分销网点。而众多普洱茶企业或安化黑茶企业多采取省级代理制(省级营销中心或运营中心)模式,拓展品牌形象店或专卖店。

2、厂商合作机会点评估

通常,经销商判断与茶企品牌的合作机会,首先聚焦于产品——基于对不同品类茶叶产品在当地市场销售前景的综合判断。销售前景主要表现为三个因素:产品消费人群够不够广?产品消费频次够不够快?产品加价空间够不够高?其次考虑品牌厂家的品牌地位是否靠前、市场支持政策是否有竞争力。

而茶企选择经销商,首选依据不同渠道合作模式下所要求经销商承担的产品分销环节职能定位,参考不同区域在不同阶段所需承载的营销目标,据此筛选不同经销商的合作资质,包括品牌认可度、目前经营品牌、茶行业经营历史、经营理念、销售网络和现有团队等各项要素。比如招募省级代理商合作伙伴,当然看中其在目标招商省份各个主要城市的品牌推广能力、分销客户拓展能力、不同渠道的销售挖潜能力以及公关活动策划执行能力。因此,会重点考察省级代理商目前代理的同类茶业品牌操作情况、目前销售规模、当地的品牌推广资源整合状况和团队配置、下线的销售网络客情关系和掌控水平,当然,也绝对少不了对省级代理商自身团队配置数量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二、设计渠道分销层级

在明确渠道合作模式的基础上,茶企需要思考渠道分销层级,也就是渠道长度的问题。也就是说,从茶企将茶叶分销到消费者手中,主要通过哪种渠道合作模式?到底要经过几层的渠道成员?

目前茶行业的渠道层级一般限定在三级。比如省级代理制合作模式下,省级代理商开设品牌形象体验店,并发展地市级二级代理商;地市级二级代理商需要开设茶业专卖店,并发展县区级三级代理商。县区级代理商开设专卖店或专柜服务消费者。在区域加盟制合作模式下,区域代理商开设自有专卖店,同时发展单店加盟商,渠道层级为两级。

长渠道的设计,渠道成员层级多,每个渠道层级发挥分销潜力,所带来的茶叶分销面广,但同时每个层级也逐级分享了茶叶茶叶的利润空间,导致每个渠道层级的加价空间变小、分销积极性受打击;相对于长渠道设计,短渠道的渠道成员层级少,每个层级的茶叶分销加价空间放大,但分销网点覆盖面受限,连带会影响到茶企所要求的市场覆盖率。

茶企确定渠道分销层级,需考虑如何实现最全面、最实效、最经济的零售终端分销覆盖。衡量零售终端分销覆盖成功与否的核心指标包括终端铺货率和货架占有率。中国茶叶的慢消特性和多元渠道特性,决定现阶段适合的茶叶分销模式是选择性分销,而非广泛性全面分销。

同航咨询建议,针对大众定位的茶叶单品分销,宜采取长渠道设计,增加分销层级,增加针对适销网点的覆盖机会,提高市场覆盖率;而针对中高价位的茶叶单品分销,因为面对的适销网点相对较少,宜采取短渠道设计,由茶企总部或省级代理商开展单店加盟或单品直供合作,开展点对点的网点覆盖和终端维护。

三、界定渠道经销范围

界定渠道经销范围,就是界定渠道宽度,也就是同一个层级的渠道合作伙伴的销售半径范围。这直接决定每个经销商的销售势力范围和当期经营回报大小,也关乎潜在的产品冲流货冲突和市场秩序维护。

从经销商的角度,当然希望划分的责任销售区域范围更广阔一下,不仅达成区域销售目标和网点拓展目标的几率放大,同时能够围绕核心市场建立缓冲的防火墙,避免受到直接冲击。深层次原因在于茶叶本身属于慢销品,产品动销、回转速度慢,短期内难以成就大众普遍接受和消费的超级爆款产品。在茶叶单品加价空间条件下,经销商销量和盈利增长的机会,主要盯住了经销区域范围的扩大。因此经销商对于销售区域范围设置尤其敏感和较真。

而过宽的销售渠道,一旦超过经销商现阶段的市场操作能力,导致分销盲点增加,耽搁茶企的市场拓展进度。划小销售区域,能够引导经销商精耕细作责任田,将市场做透做细;但过窄的销售渠道,会导致直接的渠道势力范围冲突,引发冲流货或恶性打折抢夺客户的后果,损害茶企的产品价格体系和品牌声誉。

同航咨询建议,针对经销商提出扩大渠道经销范围的要求,茶企可考虑采取分段考核、分步开放的方式。事先在合作合同中分别界定指定经销区域和待考察经销区域,并设定针对待考察经销区域在限定期限内的产品销售目标和网点拓展目标,在限定期限开展评估考核。如经销商未达成事先约定的市场操作指标,茶企可选择的应对措施可以有多种选择:减少销售返利、增加市场拓展要求、发展分销商、划小经销区域、增设新客户等等。茶企切忌签订大包大揽式的经销合作协议,避免在后续细分市场或增设客户时处处被动。

四、制定渠道合作政策

围绕渠道合作政策的博弈,是任何行业厂商之间的永恒话题。渠道合作政策决定厂商之间的资源整合形式,也直接决定双方的利益分配比例。说白了,渠道合作政策决定了厂商之间如何分钱?厂商之间的利益,从来不可能统一。从眼前利益来看,茶企看中销售网络能不能迅速布建、品牌能不能快速立足;而茶业经销商看中产品会没有快速回转?前期投入有无获得回报?从长远利益来看,茶企看中品牌的成长潜力和市场份额递增,而茶业经销商看中整体产品销售贡献和对终端的掌控力。

目前,中国茶行业的茶企和经销商之间各想各的、各做各的、各赚各的,运营想法不一致、推广步伐不同步、利益分配不平衡,茶商之间的合作利益纽带还没有系紧、没有捆牢,使得双方合作处于猜疑、内耗的境地。由于担心厂家卸磨杀驴,待市场局面打开后更换经销商、拆分市场或厂家直营,经销商可能会因此瞻前顾后、留有余地,无法全力以赴拓展市场、开发网络。反过来,由于担心经销商过河拆桥,待市场做大后置换品牌乃至自创品牌,厂家同样顾虑重重,眼光只盯着当前的销售回款,而不愿大力度投资品牌建设和市场建设。

目前茶行业茶企与经销商之间难以建立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是茶行业大众分销渠道建设的拦路虎。而厂商之间利益协调的纽带,在于制定和实施兼顾双方利益、兼顾当前和长远的厂商渠道合作政策。一份完整的厂商渠道合作政策,主要包括四大板块内容:

(1)合作目标设置:经销范围、合作期限、保证金、加盟费、销售目标、网点开发目标、返利点数等。

(2)货品供应条件:进货折扣、首批货款、最小配货量、铺货比例、换货比例、退货条件、物流周期等。

(3)市场支持政策:市场费用投放点数、广告投放形式和比例、品鉴会支持、展会支持、赞助活动支持、样品支持、物料支持、连锁专卖体系标准化作业手册等。

(4)人员支持政策:区域督导出差时间、外派店长蹲点时间和费用承担标准、培训人员开业期和区域巡回培训费用、展会期间总部茶艺师和招商人员支援人数和费用分摊等。

厂商渠道合作政策的设置,取决于厂商渠道分销价值链条的职能定位和角色分工,也受制于茶企资源和能力的整体匹配程度。以省级代理制合作模式为例,目前茶业厂家流行设立省级营销中心或运营中心,茶企与省级代理商实行专人、专业、专心、专项投入,共同开展品牌宣传、渠道拓展、品类教育和销售达成工作。双方围绕渠道分销价值链条的职能分工如下:

图2:省级代理制合作模式下的厂商职能分工

而不少茶企的省级营销中心实际运营成效表明,由于缺乏来自总部的区域市场经营策略指导和实效营销模式作业手册指引,同时可能省级营销中心人员专业性欠缺、公司化职能不健全,往往导致省级营销中心难以站在区域市场品牌运营的高度达到期望目标。在理顺茶业厂商渠道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如何快速提升茶业经销商的专业化市场经营水平和公司化运作能力,成为横亘在中国茶企面前必须面对、无法绕行的现实难题。

谢忠荣:茶中人生


茶鬼是我们老友,因懂茶而得名,我们敬他;又因懂茶,从茶买卖中赚足了经济基础,我们服他。一日,茶鬼教我们分茶之五味,把人的一生品得是有滋有味。

第一味茶之香韵。是否浓郁沉稳就代表茶之本质,好比我们初来到这个世界,天性是否聪慧一样。上学的时候,最容易分出来,好成绩的同学几乎是领跑了整个求学的过程,而一些成绩差的只能拖班级的后腿,不是不想学,是学不来、学不好,从没那种悟性演变成没那心思,有个别的还早早缀学了事。这就类似于古树茶和台地茶的本质之分,当然,虽然老树茶的茶气更足,味厚回甘好,但台地茶在水浸出的氨基酸、多糖和硫、磷、钾、钙等元素的含量上明显地比老树茶的高,也算是各有千秋,关键是在对的时候和地方。

第二味茶之甜度。就像我们的选择,有人选择清白前行,有人选择不择手段,有人选择随遇而安。这都是正常的,方向选对了,可能成功一蹴而就,选错了可能就一塌糊涂。但走过的路是否让人品出清甜,这就是人生努力的结果了。当然,成不成功也许并不重要,关键要做一个不让大多数讨厌的人。高雅清甜肯定是好茶,入口苦臭就不能再喝了,至少得让人品出淡淡的甜味吧。

第三味茶之汤色。忙了一通,终于到了出茶汤的时刻,我们跌跌撞撞,总算到了收获的季节。这阶段,无论你收获的是金钱还是名声,一定在别人看来是有值得向往和学习的地方。有的人不择手段抢别人的果实,被人嗤之以鼻;有的人脚踏实地起家且善行街坊,一定让人高竖大拇指。就如茶汤是否金黄通透、是否有黏稠感和厚实度,只要在口中转一圈,就足以分清好茶和坏茶。

第四味茶之回甘生津。人生成熟期,所作所为,总应该有一些担当,不能任着性子来。人的劣根性在于总是希望能不劳而获,总是希望享受过上等生活,总是希望低付出高收入,但是偷来的抢来的,睬着别人的肩膀捞取的,回想起来也不会感到光彩,会浑身不自在,坐不安睡不稳,结果是惶惶不可终日。真累!回甘和生津是茶的基本滋味,活到这阶段,你是否也有一招半式拿得出手,值得炫耀呢?

第五味茶之喉韵。茶已穿肠抵胃,好茶是会在喉部形成清凉舒适感,使呼吸尤为顺畅舒爽,还会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韵久留的感受。人生漫长旅程,苦吃过了,累也受过了,痛也痛过了,那么你是否有让一家人因为你的努力过上了平安和谐的日子,是否有些事情让周边的人为你点赞,是否为社会奉献过?如果你从中品出了喉韵,茶鬼说:应该算是不枉此生了。

杨仕冰:说说我的茶事


近十年的茶龄,对于89年的我来说,似乎不那么短。每当有人问起我,你怎么也喝茶时,我总是乐于告诉她们我喝茶很久了,我是个“茶隐”,也有“茶瘾”。

很久以来,我都想写写关于自己与茶的事,一直没有思绪,但回想起来它总是伴随着我的成长。

有人说,只要与茶有关就能成为茶人,我很欣喜我能被列入其中。

小时候,还不知道茶是什么,只知道外公每年春天都炒茶,还一年四季用茶泡饭,也许这就是我对茶的童年回忆。

读大学时,我来到了昆明,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的茶故乡,在这里我学会喝茶,并且一直相伴至今。还记得那时,学校有个创业协会,他们开办了一个茶吧,一边卖书一边卖茶,我和里面几个成员甚熟,常来常往,于是开始了解茶,开始了我的茶旅程。

工作之后,我发现我愈发喜欢茶,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总是泡茶,然后喝上一杯,心旷神怡。更幸运的是,我认识了亲爱的刘,她和我一样嗜茶,不但和我分享好茶,还带我更深的认识茶。其中,我体会了采茶,也亲手制茶,当初只为兴趣的初衷,也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我仍然每天喝茶,它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从中领悟并不深,只知道喝茶是我的一种习惯、一种态度、一种人生,我愿化作一片茶叶,绿绿的,可以回甘,最后怡然。

今年外公九十岁了,仍然炒茶,而且只喝自己炒的,喜欢外公的坚持,所以我也会一直坚持喜欢着。

图文/杨仕冰

【茶谈】吉盛祥茶文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易霖专访


【茶谈】--听听他(她)们对于茶行业的肺腑之言

吉盛祥茶文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引领世界茶文化、复兴中华茶文化"为目标不断发展,2014年,吉盛祥普洱茶因其良好的品质和口感,成为APEC国宴用茶;2015年吉盛祥茶功登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这一切骄人的成绩,离不开吉盛祥茶总经理李易霖的努力。2015年4月1日,李总接受了记者采访,对没有悬念。我认为原料的价格将下跌50%以上,原料和成品的交易量也将有所缩减。

记者:您认为云茶产业该如何发展?

李总:目前的茶叶市场,普洱茶规模较大,但红茶仍是消耗最大的茶类。普洱茶要发展,必须走出传统的消费模式,形成速饮风潮。当然,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记者:公司金融化后对茶市有什么影响?

李总:我认为公司金融化对茶行业、茶企和消费者都有很大的影响。对茶行业而言,金融化使行业集群化,有利于行业形成更大的规模和市场。对于企业,金融化意味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更加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对于消费者,金融化使得企业产品成本降低、品质更加有保障,利于消费者买到健康、生态、环保的实惠茶品。

石昆牧专访——茶心


台湾资深普洱大师,也是一位发心利他的茶人。致力于将自己对茶的认识以及茶文化传播给所有喜欢饮茶的朋友。

给修行的茶友提字,喜欢写简单的两个字“茶心”,总感觉喝茶不是简单的开门七件事,不只是解渴而已。虽是树叶,但茶能理解人的个性与心性。

茶能理解人,从一杯茶能理解一个人的个性与心性。当茶已从饮品变成商品,又从商品转为健康、艺术、文化,最后茶进入“道”、“禅”的修行境界,此时茶已不是茶,而人呢?

茶不是生活必需品,没有茶人顶多俗气些,不会失去健康、导致疾病,在生化指标、健康需求方面,很多食品可以取代茶;因此,既然要喝茶,没有必要屈就于有施洒化肥农药的茶品,以致不管在网站、讲座、茶会或是专著中,不断强调只要没有施洒化肥与农药都是好茶;六大茶类:红、黑、白、青、绿、黄、新老、生熟,只要是自己喜欢都是好茶、适合自己的茶,不需在意市场取向、专家推荐,终究喝茶的是自己。喝茶方式不见得局限于盖碗、,冲泡或是炖煮;解渴、求健康的人取茶的营养,品茶的人求的是意境,入道禅修之人得其茶心。人是什么,茶便是什么,因为那就是你!

喝茶方式,自古以来演变多样。唐宋时期把最好、最嫩的压成茶饼,然后糊上米膏或是蜡,目的是避免发霉。唐代是煮沸水后,再把茶末倒进去,然后舀着喝,这是陆羽的喝法。宋代的喝法,放一点水和成茶泥,再一点一点放水进去,而后打出泡沫来,现代日本传统茶道基本上学习宋代喝茶习惯,尤其寺院文化,也就是“抹茶道”;日本还有一种“煎茶道”,其实就是明朝以来的喝茶法。

如同现代文明一样,快速、简易、明了,现代人喝茶虽多以紫砂、盖碗等陶瓷,也出现新式喝茶方式——“冷泡茶”。纵观历史,明代已有冷泡茶。“冷泡茶”口味新鲜自然,很适合喝热茶会睡不着的人饮用。炎炎夏日,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买一瓶矿泉水,即可将袋茶、茶叶或随身包投入,十分简便。以冷水泡茶释出的咖啡因含量,只有热水泡茶的一半;对人体有益的鞣酸、游离型儿茶素等水溶性成分的释出量,却都比热水浸泡多,而不溶于水的酯型儿茶素,以冷水冲泡的释出量,也有热水冲泡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因此冷泡茶很适合渴望喝茶,但又顾虑咖啡因刺激的人。

品茶只要是健康的,没有对错、高下。冷泡茶起缘于简易方便,衍伸健康诉求,但能否出现另类文化,甚至成为现在主流茶文化,我们静心期待。

转自:

《谢人寄蒙顶茶》


明代陈绛《辨物小志》,以擅长墨竹名世的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在四川邛州任上时,得友人寄奉蒙顶新茶。画家以千里之外的无锡惠山泉水烹饮,他“一啜咽云津”,顿觉身心清爽,“羽翼要腾身”了,欣喜之余作《谢人寄蒙顶茶》,诗云: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灵根托高顶,胜地发先春。

几树惊初暖,群篮竞摘新。

苍条寻暗粒,紫萼落轻鳞。

的砾香琼碎,蓬松绿趸均。

漫烘防炽炭,重碾敌轻尘。

惠锡泉来蜀,乾崤盏自秦。

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

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

冰霜凝入骨,羽翼要腾身。

落人真贤宰,堂堂作主人。

玉川喉吻涩,莫厌寄来频。

“蜀土茶称圣。”古代巴蜀,是中国早期茶事孕育地之一。四川的茶叶生产,其源可追溯到巴蜀建国的初期,即战国时期。四川产名茶,不但起源早,而且种类多,声誉高。历史上多称蜀茶为“上品”、“极品”、“仙品”等。直到初唐,“贡茶亦以蜀为重”(《岁时广记》)。历代诗人文士都争相称颂蜀茶,白居易有诗云: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诗人在春深酒渴时,适逢新蜀茶寄到,即呼童汲来渭水烹煎,其欣喜之状,跃然纸上。

“郊寒岛瘦”的苦吟派诗人孟郊,独嗜蜀茶,当他身边“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时,急如星火地向在朝廷当官的朋友呈诗“乞茶”:“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蜀茶的珍品出自蒙山,故有“蒙山味独珍”之谓。白居易爱蜀茶,最爱的亦是蒙山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琴与茶是白居易晚年“穷通行止长相伴”的心爱之物。弹琴他最爱听《渌水》一曲,饮茶则把蒙山茶当作老朋友般喜爱。

谢友忠:新型职业农民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出,要大规模开展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那么就桂林来说,新型职业农民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身上有什么特点?近日,记者采访了龙胜的谢友忠和阳朔的赖玉梅两位种植大户,试图从他们身上感受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

如果不是开春后的那一场雪,气候变冷,冻坏了部分春茶,对于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里市村委努丹村的谢友忠来说,这几天已经进入了他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10年前偶然一次打工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及家人今后的生活,让他从一名普通的打工者成为马堤乡的致富能手。他为什么能找到致富的门路?坐在谢友忠家木楼上的火塘边,他跟记者聊了起来。

一次“有预谋”的打工

事情还得从2003年说起,那时谢友忠在广东潮州的一家工厂做电工。偶尔听在一起干活的朋友说附近一家茶场的老板种茶叶效益不错。谢友忠听了非常感兴趣,于是专门去茶场打工,做些采茶叶、烧火之类的活。在茶场,谢友忠发现茶场生产的好茶叶每斤可以卖到数千元,甚至更高,即便是普通的茶叶每斤也能卖到几十块钱。种茶叶用的地大部分是山上的丘陵地,茶叶耐旱,又不和水田争地,这跟老家努丹村山地丘陵多水田少的情况很相似,谢友忠心想:“回老家种茶也许能够得到钱。”

努丹村离马堤乡有20多公里,是一个传统的高山苗族寨子,村里面的人都喝油茶,种的都只是打油茶的茶树。即便是在龙胜,谢友忠也只是听人说过在和平乡有人种茶。

到了2004年,村里选举换届,谢友忠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加上已经40多岁了,他就回到村里准备开始种茶。妻子开始不是很理解,觉得从未种过茶怎么敢种?但在谢友忠的坚持下,妻子只得跟他开始上山开荒种起茶叶来。

历经波折,如今种茶年收入40万

里市村有个人在桂林的广西茶业科学研究所租房住,认识了所里的农艺师周玉秀和原所长韩志福。听说谢友忠要种茶叶,他把这两个专家介绍给了谢友忠。专家从所里给谢友忠代购了一批茶叶苗,同时指导他如何护理,怎样炒茶等。又告诉他柳州三江也是搞茶叶种植生产交易的,可以去那学习参观,学习技术和了解市场。谢友忠一边开荒种茶,一边从电视上、书刊上了解种茶的相关知识,慢慢地摸索,自己学会了扦插育苗。

谢友忠的脑子一向比较活一些,能折腾,在村里小有名气。有几户村民看到谢友忠种茶,觉得应该能得钱,也就跟着种了起来。到2006年,茶叶开始有了一点收益。然而,到了2007、2008年,市场波动大,一斤茶叶只卖到十几块钱,有人就打起了退堂鼓。谢友忠自己也进退两难,“有点撑不下去了,力不从心。”到底是种还是不种?茶科所的专家鼓励他说,市场波动是正常的,慢慢地就会好的,你要坚持先把规模慢慢做大。谢友忠硬着头皮继续开荒种茶,到了2009年,茶叶的价格果然慢慢提高了。

渐渐地,谢友忠把村里周边4个荒芜的小山头开辟为60多亩的茶园。当初跟他一起种茶后来又退出的村民,也把茶园承包给谢友忠让他代管,谢友忠一共已有百亩茶园了。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两年他种的茶叶供不应求。今年还没有到采摘季节,已经有好多商家打来电话要求全部买了。谢友忠种的茶,其中价钱最高的春茶每斤已经能卖到200多元了。这两年,他的茶平均年产量在5吨左右,均价为每斤40元,年收入都超过了40万。因为经济效益好,谢友忠在广东打工的小儿子已经回家来帮助家里种茶。随着茶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儿子也将回来。每到茶园忙碌的季节,谢友忠都要雇佣村里20多人来帮忙,每人每天的报酬从70到100元不等。

种茶之前的经历,为他的致富埋下“伏笔”

里市村委有200多户,1900多人,每人只有几分水田,其他都是山场,这几年在外打工的很多。努丹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几乎是与世隔绝。即便是现在,村里人要赶圩,大多时候要步行16里路,走路得花1个多小时,去一趟县城就更远了。谢友忠靠种地实现年收入40万,这在马堤乡是很罕见的,为什么他能找到致富的门路?记者发现,这跟他之前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3月14日,记者跟马堤乡的小杨在芙蓉圩见到他的时候,见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身材颀长,像个乡里的干部。他手里拿着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的好像是书本,记者打开一看,果然是书,是中国茶叶杂志。谢友忠告诉记者,是茶科所的专家告诉他,从杂志上可以了解最近的茶叶市场的行情、动态以及相关的种植技术等等。

一聊起读书,谢友忠眼睛好像放出了光。到了家里,他从卧室给记者找来几箱书籍,除了种茶叶的书籍,还有很多是机电方面的书。看到上面有很多复杂的公式、线路示意图,记者禁不住地问:“你能看得懂么?”

“基本都能看得懂,我是搞机电维修的!”谢友忠笑着说。

谢友忠的父亲早些年毕业于当时的桂林师范学校,此后一直在马堤乡里任教。上世纪70年代,谢友忠高中毕业,是那个时候村里为数不多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人,受父亲的影响,谢友忠一直就比较喜欢读书。高中毕业后,他学习木工帮助乡里的人装修房子。

到了1987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谢友忠偶然看到了外地一份培训机电维修的招生简章。常年坚持读书学习的谢友忠也去参加了培训。回来后,恰逢村里的变压器坏了。村里人听说谢友忠去外面学习机电修理了就让他试一试,结果修好了。大家都相信谢友忠能修理机电,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请谢友忠去维修机电,他便以此为生。到了1998年,朋友介绍他到广东做电工。此后才有了到茶场打工,回乡种茶,创出一番事业来的经历。

记者手记

爱读书善读书,让他把握了致富的机会

这些年,谢友忠靠种茶叶致了富,引起了县里和乡里的关注,他从打工到种茶的经历被人们广泛提及,带着传奇色彩。然而,其实,他种茶致富和之前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谢友忠跟记者聊起致富经的时候轻描淡写地说:“只不过是多读了一点点书罢了。”正是因为“多读了一点点书”,让他开阔了视野外出学习机电修理技术;又因为有了修理技术,让那个时候很多村民还足不出户的时候,谢友忠已经走遍了龙胜周边,又到了广东,开阔了他的视野。直到接触到种茶的信息后,开始他“有预谋的打工”,翻开了他人生新的一页。

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偶然,但这之中往往蕴含着必然。马堤乡在外务工的人员那么多,为什么让谢友忠把机会给把握住了?最起码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爱读书、善于读书让谢友忠不断思考,不断开拓新的路子。这,或许是新型职业农民身上的重要特征。

电商搅局茶市 茶老板欲做电商平台


汪勇是河南人,50岁刚出头的他,接触茶叶生意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20岁时的他,来到云南,从最基础茶厂茶工做起。包括茶叶的采摘、晒茶、筛选、揉制、分装、冷储等各个环节,他都亲身经历并样样精通。

汪勇从来都不安于现状,在云南已占有一席之地的他在2000年左右,只身来到了北京,入驻当时已经初具规模的茶叶销售集散地—马连道。此后,又投身运营商业地产,做起了地产商。

汪勇曾提到,最近几年,网络购物已经十分普遍,每逢双十一、双十二等时机,电商的销售额更是翻倍增长。同时,电商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细分化。就是每类产品都将会有自己的专门网站。

汪勇向记者举例来自权威机构的数据,2012年我国茶叶B2C网上零售交易规模为39亿元,到2014年,茶叶B2C网上零售规模将达到77亿元。目前,茶叶B2C网上零售的交易规模上看,天猫、京东、当当等综合电商平台占到了整个交易规模的90%,而垂直网站仅占到了10%。汪勇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改变茶产品传统销售模式的好机会,已经转行的他又重新决定要回到茶行业当中,并且更要立足于改变这个行业。此次转型,作为传统的茶老板第二次创业,也是他的第一次触网。

精心布局争做中国第一

汪勇告诉记者,“茶天下”网的品牌愿景是致力于成为中国第一茶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世界知名品牌,企业使命是助力与扶持中国茶商企业,引领中国茶商企业转型,弘扬中国文化,让中国的好茶走向世界各地。“茶天下”网的目标群体既包含线下零售商、批发商,也包括线上茶艺爱好者、消费者等。未来,将继续扩大投入,将整个茶行业里的各个环节都容纳到一起,包括整个行业、消费者、商家、供应商、合作商、广告商等等,从而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茶天下生态圈。

记者在接触“茶天下”电商平台创始人汪勇的过程中发现,这个低调谦和的企业家,在对待这份他所热爱的茶产业时,内心里是充满了野心与斗志,重新回到茶产业当中,汪勇坚定不移。他目前带领团队做的事情不仅仅是盈利赚钱,而是真正改变整个行业传统销售模式,这便是一个传统土豪茶商的茶产业情怀。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谈】龙园号经销商谢仕玲专访》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