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伟,大益杭州渠道服务商。作为一位“茶二代”,很早便与父母、亲人一起从事普洱茶事业。2011年正式以独立身份加入大益渠道服务商行列,目前立足杭州深耕细作,为茶事业的梦想而虔诚奋斗。

在大益的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开车洽谈业务遭遇了一次山路塌方。

这些年在大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作为大益渠道服务商的荣誉感以及自我成长。

你觉得大益近年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答:品牌影响力更大了,渠道拓展更为广泛。

在事茶的路上,未来十年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答:立足杭州,深耕细作,加大专营店网络覆盖,让大益品牌在杭州本地的知名度更高。

除了茶这个事业,在自己的生活上,未来十年你有什么最想做的事?

答:照顾好父母,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做一些益人益己的好事。

益友网:作为一位八零后,您应该算是大益渠道服务商体系内非常年轻的人物了,当时是怎么样加入到大益这个团队中来的呢?

康伟:2008年是大益的渠道建设年,当时大益开展的专营店模式在全国铺开,经过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就在全国有了上千家专营店。我妈妈吕小勤是大益的资深服务商,我当时在她的春光店里负责专营店的开发工作,很荣幸在这个时期就一起参与了大益专营店的建设。一直到2011年,春光的的渠道建设基本成型,为了给自己更多的历练及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向公司提出了能够单独去开发市场的要求。当时大益的渠道正在全国火热建设当中,公司回复我仅有华东的杭州属于待开发区域,如果要单独做可以考虑这个地方。当时也没有来得及仔细考虑杭州这个地方的开发难度,一听有机会我就马上答应了,就这样正式进入了大益团队。

益友网:在大益的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康伟: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的大益专营店业务拓展期,有一次从韶关谈完业务赶往广西贺州,结果在路途中遇到山路塌方,情形十分惊险。当时车上干粮、水什么都没有准备,经过2个小时的抢修,3个小时车程,最后到达贺州客户处已经是晚上11点了,大家一边宵夜一边洽谈业务。现在回想起当时创业的那种拼劲,还是印象挺深刻的!

益友网:感觉这些年在大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康伟:这些年一路随着大益的发展步伐走过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大益品牌带给我们渠道商的荣誉感及在这个过程中的个人成长。

益友网:从进入大益以来,到现在,大益也发生了很多改变,在你看来,大益近年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康伟:大益一直是行业的翘楚,它的每一个营销方式及品牌的文化传播都被其他众多品牌竞相借鉴,我感觉大益近年来最大的改变就是品牌影响力更大了,渠道也更广了。

益友网:作为一位“茶二代”,你感觉自己现在做茶和父母那一辈做茶有哪些显著的区别吗?

康伟:随着普洱茶这个行业的不断发展,新一代做茶人跟老一代做茶人在方式上肯定是有很多不同的。我感觉,我妈妈他们那一代茶人更多是走出去与客户沟通,建立比较私人化的关系,有很多时候是通过交朋友的方式做生意。到我们这一代,除了这种方式,也会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创新性服务,尽可能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让彼此除了私人情感外,有更专业化更商业化的联系,这样可以吸纳更广泛的客户群。

益友网:在事茶的路上,未来十年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康伟:对我来讲,杭州这个市场还是自己事业的重点。作为一个传统的绿茶生产和品饮区,杭州市场的开发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的。未来几年里我的目标是立足本地,深耕细作,加大专营店网络覆盖,让大益品牌在杭州的知名度更高。我们家里有很多人都是做茶的,大益茶这个事业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梦想,也是整个家族的事业和荣誉,在未来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

益友网:除了茶这个事业,在自己的生活上,未来十年你有什么最想做的事?

康伟:照顾好父母,照顾好自己的家庭,抽出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同时也尽自己所能从事一些文化、公益事业,益人益己,让生活更充实、快乐!

CY260.com编辑推荐

吴远之:“憨”是大益职业茶人的工匠精神


地球上生长着30万种草木的叶子,其中只有一种被人类选中,用来大量制造饮料,那就是茶叶。而挑选为这片树叶的工作,是由中国人完成的。世界上山茶属植物有23个属380余种,中国约占70%,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云南的西双版纳。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茶叶已经雄踞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有150多个国家的30亿人每天都在喝茶,每年要喝掉350多万吨。在我国,有几十万家茶企,林林总总8000多万人从事着与茶相关的职业。

为了追本溯源,丁酉年正月初十,记者一行来到中国茶的发源地西双版纳勐海县,这里是世界茶树的源头、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在盛产高山好茶的六大茶山中,有五座雄踞此地。因为有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蓝天白云常在的舒适气候,勐海被誉为“春城中的春城”,茶树种子在这个温暖的地方生根、发芽。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最生态的茶园,以及悠久的制茶史,孕育了闻名中华的“古茶树王”。在这一带,古人把茶做成药品、饮品,并发展成茶道文化。

不仅在当地是最大的茶企,还是中国现代茶修中心。正月初十,大益开工第一天,就迎来了两波远道而访的客人,先于我们的还有邓予新院士一行,他们在大益馆里的茶人尊严厅里参访签约了。

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超长产业链,涉及到农业、工业、文化、信仰,从采摘到加工,从粗制到精制,从产出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有茶企,但多如牛毛的茶商经营理念多有不同,能去大益工作是一个茶人的职业梦想。

“大益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让每位茶人在这里能够获得职业尊严,让消费者踏踏实实地喝到好茶。”吴远之在与我们的交流中无不流露出大益的企业文化,他在大益提倡一种“憨”劲,那不是一般人理解的笨,而是一种对职业的专注。他说,精明的“憨”就是职业人慢慢地、无所不用地去做一件事情,并坚守下去。一个人的时间有限,大脑容量有限,接纳也是有限的,这种“憨”会让人顺从真理,不去斤斤计较,大智若愚,大成若缺,最精明的憨反而会成为最高的智慧。

2016年大益75421601批

“我要做的,就是建立一种机制,坚持把茶人引到职业化的路上,让他们的心慢下来,从容做出好茶,并坚持这种好习惯,只有淡然地面对第一次成功,才能继续出现第二次、第三次……更多的成功。”吴远之告诉我们,大益在工匠培养方面,已经成为普洱茶的黄埔军校。

让前去考察的邓予新院士感动的是,在这个偏远的茶企,本科硕博就有三百多人,科研设备比北京的院所还多,仅专利技术就占了九十项以上。

除了高端人才和设备,我们在这个最现代化的茶厂里还看到了成百上千的人工操作,他们在自然光下仔细挑拣出机器无法识别出的叶片杂质。“虽然成本会因此居高,但是这关乎千家万户的健康,每片茶里都含有非茶的物质在其中。”吴远之说。

在大茶饼的制造房里,工人们用精益求精的动作,简单重复着压饼、包饼、踩饼等制饼过程,整个流程动作干净简洁,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职业茶人的工匠精神,这套普洱茶的制作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名录。

康记的茶味


世上的茶品千千万万,究竟怎样的茶才算好茶呢?康记古树老板康华振称:“最适合自己口感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康华振;湛江人,一直从事室内装修行业,现如今经营着自己的,《康记古树》;在1998年,康华振因工作关系去到深圳发展,接到很多福建的项目,几乎每一天都要跟福建人打交道。有一天去到一个福建人的公司谈生意,一进去便看到那位福建老板的桌面上摆放着一个大到占满整张桌子的茶盘,茶盘中各种茶具齐备,令康华振大开眼界,一坐下福建老板便冲泡了一壶茶,一开口便说:“来来来,先喝杯茶再说”。在谈生意的过程中,康华振每开口说一句话,福建老板又斟上一杯茶给他,这个项目总共要谈三天,在这三天内康华振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先喝杯茶再说”由此而知福建人对茶的传递方式很不同。

福建人种茶,饮茶已有千余年历史,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声域内,从明代开始,泉州府所产乌龙茶也成为贡茶,清代以来,随着茶叶转输入欧,福建茶叶更名扬海外,在福建人心目中,茶甚至重于酒,故同安一带有着“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福建人待客都用安溪铁观音,大红袍等上好茶叶,每逢有客到访,屋中主人必拿出珍藏的茶叶,泡上一壶青茶热情地邀请客人喝上几杯,边聊边喝,他们觉得“客来无茶等于失礼”。

真正的茶源头都源于福建人较多,渐渐地康华振几乎每天都被福建人的喝茶习惯和氛围感染着,开始喜欢上茶的味道,一开始接触比较多的事茶叶品种,系铁观音。康华振当时觉得福建人的铁观音茶很纯,很滑,口感甚好。“茶可独酌,也宜共饮”。康华振自从喜欢上喝茶以后,便认识了很多茶友,常聚一起喝茶,聊天,这样的聚会令康华振认识了更多不同种类的名茶名品,在一次茶聚中,在座的一位茶友与康华振分享起云南西双版纳各大茶山的茶树资料,从未到过云南的康华振见资料上的各大茶山感到非常好奇,瞬时觉得除了铁观音之外,是否还有更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呢?

2005年6月,康华振独自来到西双版纳,一踏进西双版纳勐海县的茶山,立即被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震惊了,仿佛有天气交融的感觉,康华振一边感受着温暖湿润的气候,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一边考察着当地的茶山,茶树,康华振称“当地的环境及气候极好,环境保护得也相当好”。在考察中,认识了位当地的茶农,茶农带着康华振来到一个布满乔木大茶树的山头,那里的大叶茶树高达10米,茶子壮硕,叶面革职感明显,叶脉清晰,这是康华振首次那么近距离地接触到茶叶的出处,显得格外兴奋。茶农摘下一片乔木大茶鲜叶,泡上一杯给康华振尝试,康华振立刻感受到茶叶香气,深沉而厚重,入口的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令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这就是康华振一直想要的味道,康华振称“当地的地方经济环境不是很开放,所以最大的吸引就是将这些东西拉出大山外,肯定有市场”。康华振希望让更多的茶友认识到古树茶的滋味,于是开始深入研究高海拔和名山上老树茶的制茶基础,从原料采集到再制作,一丝不苟,细心维系茶叶的水嫩。

在2014年,康华振用自己的姓氏命名,《康记古树》开始了他的茶叶生意品牌之路,康华振称“自己想花钱是希望达到自己的理想,属于自己的口感。想做茶叶这个市场,做品饮型,用自己的姓氏命名就是想延续性的去做,而不是短暂性的炒作,要做出什么茶值得喝,适合自己喝的路线”。康华振的茶从饼、砖、沱,不管什么形状,何种制作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每位喝到这种茶的人,都能够从中领悟到那山、那水、那片茶区的温情脉动。这是一个时代的期待,也是一代人的守望。康华振希望自己做的茶,能够代代相传,直至多年后,人们依旧可以用他的茶泡一碗茶汤,在自然禅静的茶香中,品味人间的美好时光。

拥有大益是一种自豪 ——王飞


王飞,广州飞哥普洱轩董事长。2004年加入大益,从事大益茶十年来,目前为大益华南地区渠道服务商。

在大益的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2006年6月30日,由大益组织举办的“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拉萨站的慈善拍卖。

这些年在大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最大的收获是个人知识和素质的提升。

你觉得大益近年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答:大益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在事茶的路上,未来十年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答:着重培养未来的大益客户群,让更多年轻群体加入喝普洱茶的行列。

除了茶这个事业,在自己的生活上,未来十年你有什么最想做的事?

答:培养好大益的“二代接班人”,让大益品牌长盛久安。

益友网:飞哥是大益的老伙伴了,这些年一路走过来,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王飞:从时间上算我是茶叶行业的老人,从专业知识上算我却是茶叶行业的“弱者”。我是从大益改制初进入大益体系的,这些年感触最深、最难忘的就是的宕荡、十年普洱茶人的情怀、十年大益改制的创新引领所有茶人的进步……有无数的感悟。这十年,也将我从一个新茶人变成了老茶人,随着大益向更远、更高处迈进。

益友网:您所在的华南区域可以说是大益市场的重中之重,你对未来大益茶在当地市场的发展态势有什么样的预判与分析?

王飞:广东人比较务实,消费更偏理性,客户整体投资意识强。我感觉目前形势还是比较稳定的,在未来,大益仍能把握市场的主要动向。其实,价格有涨有跌并不可怕,普涨才可怕,那表示整个行业的状态不够健康。感觉大益的产品升值空间在慢慢趋向合理化,在未来一定可以带领行业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至于华南市场,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市镇有待开发,虽然有些是小地方但是也经济实力雄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益友网: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在您眼中专营店运营最大的难点在哪里?有什么解决之道吗?

王飞:我个人感觉专营店运营最大的难点可能就是店员素质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有文化的都比较有个性,不好管理,没有文化的素质又偏低,不够机灵。如果一线的从业人员不优秀,很容易影响品牌形象。我觉得管理和培训都是专营店运营过程中一定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像今年大益培训部门开始了“微笑服务”的培训,跟人感觉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另外,推广方面也是难点中的难点,这个需要多方面去推动。

益友网:这些年来,您在大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王飞:在大益的十年里让我终身难忘是2006年由大益组织举办的“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还记得是6月30日,我们到达了拉萨站,当时有一个慈善拍卖环节。我旁边的一位善者(拉萨本地人)一直和我竞拍,来回不停地竞争了好几轮,最后是我用16.5万拍得了当时那饼纪念茶。我当时并没在意,第二天当我看到当地媒体报到这次拍卖时我才知道,那茶对这位善者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这位善者当时身上只有15万。看到这,我心情特别难受,并不因为我赢了拍卖而感觉成为胜者,反而感到自己是失败的。这件事让我终生难忘,也激励着我和我的团队从此一路向善行善、善始善终。

益友网:您的儿子、儿媳也在经营大益是吗?让孩子们接班,继续从事这个行业,您是怎么考虑的?

王飞:这十年来,我在大益不仅仅收获了财富,也提升了个人的知识和素质,同时,也让自己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得到了彰显。我觉得,拥有大益、能够分享这个品牌是一种自豪!改制后这十年大益造就了千万级的支持者与益友,无论是社会知名度还是市场影响力都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对于大益的理念和模式我是非常认同的,这么好的东西当然也要留给下一代啦,让他们参与到这个事业中来。

益友网:您也大益已经相伴走过了十年,对下一个即将到来的十年,你有什么事业或生活上的规划?

王飞:事业上,未来的十年着重培养更年轻化的客户群,经营好自己的店,服务好自己的客户。生活上,最大的规划就是培养好大益的二代接班人,希望有他们接力,让大益品牌长盛久安!

信阳毛尖的荣誉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

1915年,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带。据查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面积有400余亩,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阳毛尖的产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

土家族饮茶礼仪


土家人视茶叶为灵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茶文化。神圣的敬茶土家人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即玷污茶神。抓茶叶要“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动茶叶。“茶不欺客”,倒茶时依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哪怕是抱在怀中的婴儿也有份。“茶棍儿起,客到齐。”即茶杯中若出现未立的茶梗,预示着客人还没到齐。若出现的茶梗悬浮在空中,表示客人到齐了。无论是种茶,摘茶,都有讲究,俗话说“阳坡的木瓜,阴坡的茶”。“家有五园(果菜茶竹麻),不愁没钱”;“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等。最神圣的是用茶水敬神灵,除夕敬亡灵、财神灶神等,都必须用茶水。

独特的泡茶与享受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为专门烧制的土罐,即喝烤罐茶。先架上昂昂大火,一边烧开炊壶的水,一边将茶罐放于火上烤干,等茶罐发烫了再放进茶叶,边摇边烤,直到满屋子溢出茶香,才将炊壶的开水倒上少许“发窝子”。“窝子”发好,然后再将茶罐里注满水,文火缓烤,煮出茶汁。这样泡出的茶特别香,喝上一口可以让唇齿间的茶香保留一整天。喝茶也讲究“头道水,二道茶”;“头杯渣,二杯茶”。喝茶时还要喝出响动,深吸气,不仅让茶香在嘴里多回味,而且深深地吸进肺中,让五脏六腑都得到享受后,才吞咽下去。

繁多的茶礼土家人的茶礼繁多。仅就家庭的茶礼来讲,饭前的小吃叫“吃茶”,结婚、做寿或生娃的酒席也叫“吃茶”。待客有鸡蛋茶、葛粉茶、面食茶等,给人送礼叫“茶礼”。娶了新媳妇,公爹公婆要给茶钱。新媳妇进门后的第一天早晨给公爹公婆各敬一杯茶,公爹公婆喝茶后给回礼叫“茶钱”。土家人最高贵的茶礼是“施茶”,在稻场边放上一缸茶水及茶杯,让过路人随意取用叫“施茶”,此习俗保留至今。

大益之魂:吴远之


吴远之,中国青基会推荐,男,汉族,1962年7月出生,云南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

吴远之198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7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赴海外从事金融工作。现任大益集团董事长。

吴远之与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为教学条件薄弱的山区孩子们奉献爱心。从2005年至今已援建了38所大益希望小学,约两万名学生受益。

2007年12月,大益集团捐资成立了大益爱心基金会,并与中国和云南青基会展开深度的合作。在援建希望学校的同时,大益爱心基金会更加关注希望学校建成以后,教职工的素质提高,以及希望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定期举办希望工程·送教上门——大益教师及校长培训班,建立了云南大益希望小学快乐联盟制度。并将在大益爱心网站为每一个希望小学设一个网页,全面反映各希望小学的动态情况,让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茶友及时了解大益希望小学的情况,关注各希望小学的动态,满足希望小学发展的需求。

为奖励资助优秀及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大学生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帮助他人、关心社会,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兰州大学、安徽农大和云南农业大学设立“大益爱心奖学金”。

吴远之先生作为一个企业家,长期以来热爱公益事业,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企业、关爱社会、回馈社会”;他的宗旨就是“扶贫帮困、助学育才、奉献爱心、关爱社会。”

自2008年吴远之领导的大益斥巨资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而让“大益普洱茶”名扬天下,吴远之开创了茶业品牌推广的新纪元,到2013年重返央视,吴远之领导的大益集团始终致力于强有力、大规模、多元化地品牌传播方式,将“大益”一步步打造成为中国茶业的旗舰品牌,为广大消费者、大益渠道服务商及合作方创造着更有价值的品牌效应。

2013年8月1日起,吴远之领导的大益新的品牌主题广告片将在央视13套新闻频道、央视4套中文国际频道强势登录。此次主题广告片以新版7542、7572形象为主体,用经典产品带动品牌传播,广告将持续至春节期间。

从“茶有益,茶有大益”到“好茶,自有大益”,再到现在的“茶有大益”,吴远之领导的大益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张。本次央视主题广告片旨在进一步树立大益高品质、国际化的品牌形象,以“回归”与“坚守”为关键词进行概念宣导。以“大益味,我懂”,引导消费者回归普洱的滋味本身,倡导更多人加入品饮普洱的大军。“坚守”,则回顾了几代茶人执着奉献,七十三载积健为雄的始终以推动中国茶产业与茶文化走向世界为己任。相信在所有大益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给予消费者更好的产品及消费体验;通过发掘与创造茶产业更高的价值,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戚国伟:西湖龙井的守护使者


“茶是知恩图报的,你尊重她,她就会给你回报。”戚国伟这种朴实的“宇宙观”,构成了他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发生在他身上的许许多多护茶、爱茶、敬重茶的故事,都是由这种独特的“宇宙观”所引发的。这正是戚国伟与众不同的地方……

说起杭州的西湖龙井,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是一定得提的,他就是有着“西湖龙井守护使者”美誉的著名茶人、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戚国伟。

使者,即承担使命的人,或者说是受命出使的人。作为使者,戚国伟受命于伟大时代,肩负着守护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龙井茶之重任。

于是,《茶博览》编辑部计划为戚国伟做一次封面人物报道。在位于龙井路15号的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记者终于“逮到了”忙碌的戚国伟。他刚刚办完一件重要的事:完成了今年国家和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现代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产品标准,是西湖龙井长盛不衰的主要卖点。”戚国伟说。

而传统手工炒制技艺是西湖龙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非独特程序和手法不能制成西湖龙井。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曾说,西湖龙井茶由于炒制人的独特手法,通过手心穴位将精气贯注入叶片,使叶片更加形美、色雅、味醇、香馥。炒制的关键,是人。只有人的灵气,才能炒制出杯中那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茶中珍物。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和其它手工工艺一样,西湖龙井的手工炒制技艺,也面临着传承问题。

苦!你问10个炒茶师,10个人会不约而同喊出这个字。

西湖龙井的炒制,包括了“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而这些动作都要在近300度高温的锅里完成。戚国伟一伸手,上面那些老茧就开始无声述说着自己因为炒茶经历的红肿、发黑、起泡、蜕皮的循环“折磨”。

西湖龙井青叶采下来一般当天就要进行炒制。在这龙井上市时节,炒茶师几乎是茶不离手,手不离锅。通宵炒茶是常事。

而学炒茶,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学西湖龙井炒制,有“三年青锅,五年辉锅”之说,青锅要先练个3年,才有资格进级去学辉锅。“采摘技术几天就能学会,而要精通手工炒制技术,短则三五年,长则一辈子,‘学无止境’。”一位炒了大半辈子茶的老茶农说。

“老一辈人都是这么炒下来的,倒已经觉不出苦,但这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太苦了。”炒茶辛苦,学起来又麻烦,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致富手段多了,年轻人也不愿学炒茶了。“目前,拥有手工炒制技艺的师傅大多在50岁以上。”这种专业人才的“断档”,加大了传承手工炒制西湖龙井的难度。

作为一名企业家,戚国伟无疑是时髦的,智能手机、电子商务……和多数同龄人相比,他非常乐于并容易去接受这些新鲜事物。他不可能不清楚机械现代化、效率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但对一名西湖龙井的守护者来说,这些新鲜事物却极容易破坏西湖龙井最有价值的那部分文化。“现在只有西湖乡(如今的西湖街道)还在坚持手工炒制了。坚持是难,但是不做不行啊。”这句话,沉甸甸的,沉得拉下了戚国伟上扬的嘴角。而这份沉甸甸里,装的都是使命。在戚国伟看来,造物主赋予茶叶的是灵性,她是活生生的;因此,唯有用我们茶人流淌着热血的,也同样活生生的手,去呵护她,抚摸她,她才会将那灵性中最具精华的东西奉献出来。人与茶的关系,是生命与生命互相信赖的托付关系。看来,戚国伟已经在哲学层面思考问题了。这种境界,非常人所能进入。戚国伟如此重视手工炒制技艺的传承,其深邃的道理也就在这里。

“所以我们希望拉开机制茶和手炒茶的价格,保护手工炒制技艺。”为了传承这门技艺,或者叫艺术,戚国伟每年都会从公司里拿出一定费用,支持政府层面组织的炒茶大赛,年近古稀的他,还会轻装上阵,炒出标样茶。此外,戚国伟还在公司里成立了炒茶中心,春茶上市时节,免费提供茶锅、电等资源,并优先收购来中心炒茶茶农的茶叶,以此调动大家手工炒茶的积极性。

2013年11月,戚国伟被评为浙江省和杭州市西湖龙井“炒茶技能大师”,建了“大师炒茶工作室”。培训炒茶传人,多了一个平台,同时也多了一份责任。

我是一个茶农

除了手工炒茶上的成就,戚国伟还是“贡”牌西湖龙井的主要创立者,国家礼品茶唯一指定承办者,唯一的新中国60年西湖龙井茶事功勋人物,同时,他也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茶叶商会会长、杭州市西湖区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西湖龙井茶商会成立时,有人说,除了戚国伟,会长之位别无二选。戚国伟在西湖龙井茶界的地位,可见一斑。

集多重身份于一身,做着牵动几亿人心弦的文化事,戚国伟自身却很低调,不喜欢抢风头,除了必要的活动,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

每天早上8点,戚国伟便准时出现在公司里,处理好公司的一些重要事务后,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往各个茶村,巡视茶园、与茶农交流沟通……

在公司员工的心目中,戚国伟是个工作狂,“以公司为家”,最早来公司,最晚离开,365天几乎没有假期。在茶友们心中,戚国伟是个“把茶当命看”的“茶魔”,开口闭口都是龙井茶。“茶是知恩图报的,你尊重她,她就会给你回报。”戚国伟这种朴实的“宇宙观”,构成了他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发生在他身上的许许多多护茶、爱茶、敬重茶的故事,都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宇宙观”所引发的。这正是戚国伟与众不同的地方。

问起对自己的评价,戚国伟说:“我是个茶农。”简单几个字,将为守护西湖龙井所作的一切都化作了茶农心底对茶叶最真挚的情感。

“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龙井茶多做一些事情,希望能护住她的根与魂,让这个品牌以及品牌所承载的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位衣着朴素,被茶浸润得如此宽厚和蔼的长者缓缓道出自己的心声。

西湖申遗文本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杭州西湖群山中的龙井茶园,沿丘陵坡地修筑成的梯田,成为一种含文化意味的特色植物景观,与分布其间的茶文化史迹共同构成西湖文化景观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西湖龙井,是西湖这个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抹亮色。而在这个绿意盎然的春日,我见到了用生命奔走、呼吁,为这抹亮色增光添彩的西湖龙井守护者,然后他告诉我,他的名字,叫茶农。

信阳毛尖荣誉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一带。据查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贞、广益、裕申、宏济、博厚、森森、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面积有400余亩,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阳毛尖的产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目前,全市茶园面积有80万亩,开采面积70万亩,茶叶总产值8亿多元,社会总收入12亿元以上。

吴远之和他的大益茶业集团


吴远之和他的大益茶业集团

吴远之,中国青基会推荐,男,汉族,1966年7月出生,云南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

吴远之198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7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赴海外从事金融工作。现任大益集团董事长。

吴远之与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为教学条件薄弱的山区孩子们奉献爱心。从2005年至今已援建了38所大益希望小学,约两万名学生受益。

2007年12月,大益集团捐资成立了大益爱心基金会,并与中国和云南青基会展开深度的合作。在援建希望学校的同时,大益爱心基金会更加关注希望学校建成以后,教职工的素质提高,以及希望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定期举办希望工程·送教上门——大益教师及校长培训班,建立了云南大益希望小学快乐联盟制度。并将在大益爱心网站为每一个希望小学设一个网页,全面反映各希望小学的动态情况,让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茶友及时了解大益希望小学的情况,关注各希望小学的动态,满足希望小学发展的需求。

为奖励资助优秀及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大学生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帮助他人、关心社会,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兰州大学、安徽农大和云南农业大学设立“大益爱心奖学金”。

吴远之先生作为一个企业家,长期以来热爱公益事业,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企业、关爱社会、回馈社会”;他的宗旨就是“扶贫帮困、助学育才、奉献爱心、关爱社会”,实现他爱心无限的企业价值。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是目前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集团母公司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旗下包括伴随中国茶产业的成长一路走来,一路壮大。面向未来,集团将进一步发挥人才、技术等战略性优势,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有效整合资源,通过发掘与创造茶产业整体价值实现自身新的发展,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海内外广大消费者需求。

吴远之的相关著作

土家族的阴米茶


“阴米茶”是渝东南武陵山区石柱土家山寨奇特的风味小吃。土家山寨家家户户会做“阴米茶”,构成了奇特的旅游饮食文化风景线。

阴米茶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工艺奇特,具有滋阴补肾、增进食欲功效。清代曾将阴米茶载入《石柱厅乡土志》,成为土家山寨约定俗成的“茶经”。阴米茶用糯米加工而成,浑圆如珠,晶莹如玉,糍性良好,略带香味。糯米经过蒸、晒、搓、揉、阴等工序,染上五颜色的食品红,阴干而成“阴米”,阴米制作工艺考究,用糯米10斤、20斤不等,用山泉水泡一天一晚,洗净入木甑之中,旺火蒸熟,起锅倒入竹席,冷却后染上食品红,搓散成颗粒状,阴干而成晶莹剔透的“阴米”。食用时,用猪油炒煮阴米,混上甜蜜的米糟,土家人还煮上几个荷包蛋,起锅即成“阴米茶”。

煮“荷包蛋”也有独特风俗,给每个客人只能煮3个或5个“荷包蛋”,不能煮2个(2个鸡蛋喻指男人的睾丸,带侮辱客人之意)。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黄水、冷水、官田、中益、沙子、马武等土家山寨的农人将阴米干炒,客人到来时,用开水冲泡几捧已炒泡的“阴米茶”,随取随饮,非常方便。

特色美食“油茶汤”的原料主要是阴米,“油茶汤”的制作工艺是取阴米100克,菜油10克,油炒水煮阴米,再伴上葱花、韭菜、核桃、黄豆、花生米等山珍10克,起锅即成“油茶汤”。香气扑鼻,色泽晶莹如珠,汤色红艳,酥软可口,光滑如颗颗珍珠,令人食欲倍增。

当您进入石柱任何一个土家山寨,好客的主人必用“阴米茶”款待,给您的旅途带来无穷妙趣。阴米茶是土家山寨待客风俗中正式吃饭前的“过午”小吃,口碑相传,这种习俗从清代沿袭至今。

茶有艺,茶友大益


读者们在认真学习

“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赵朴初的一首《吃茶去》可见茶之魅力。悠扬古朴的古筝声,精致典雅的茶具,看一小包干茶在沸水的雾气中煮成一杯杯鹅黄色的茶汤,瞬间让心与外界的喧嚣和酷暑远离。8日下午,本报“学茶艺”第二期开课,6名幸运读者跟着专业美女茶艺师鉴茶具、学泡茶、品香茗,在炎热夏季尽享宁静和优雅。

泡茶的工具非常讲究

15点,读者们陆续赶到。学泡茶终于开始了,授课的是美女茶艺师孙丽丽,别看老师年轻,已经当了四年的茶艺培训师了。

每个读者面前的桌子上都有一套泡茶道具,孙丽丽逐个给大家讲解,“木制的托盘叫茶盘,这是泡茶的紫砂壶,这些小杯子是品茗杯,可根据客人数量增减,这是将泡好的茶分倒到各个品茗杯里的‘公道杯’,也叫‘茶海’……”

在茶盘的右上方有个木制的插筒,里面盛着五种道具:茶针、茶夹、茶则、茶斗、茶匙,五种道具与所盛放的器皿一起,有个非常“文艺”的名字:茶道六君子,它们或是用来疏通堵住紫砂壶壶嘴,或是用来夹住品茗杯清洗,各司其职。

泡茶姿势讲究且美丽

泡茶的第一步是清洗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等茶具。“右手拿起茶夹,夹住品茗杯的内侧,轻轻摇晃,再将水逐个倒入其他杯中,一一清洗,这叫‘狮子滚绣球’。”看着大家都准确做出了动作,孙丽丽加了一句,“女生记得要翘兰花指,更显优雅。”

接着将茶斗置于紫砂壶壶口,将铁观音倒进壶中,倒入开水,当然第一次冲水是“洗茶”,其水直接倒掉,“水温根据所泡的茶决定,一般绿茶水温在80°到85°为宜,红茶、铁观音等非绿茶最好要100°的水冲泡。”

片刻后,现场便弥漫了铁观音淡淡的茶香。读者们迫不及待地要展示自己的成果,但倒茶也是有讲究的。“食指按住紫砂壶壶盖,但别捂住上面的小孔,其他手指握住壶把,运用手腕的力量将泡好的茶倒入放有过滤网的公道杯中,再拿起公道杯将茶逐个倒入品茗杯中。”

接下来就是“奉茶”,将倒好的茶轻巧递给客人,五指稍弯,大拇指内收,向客人示意“请!”客人做出同样姿势则表示答谢主人。

有些小细节很考验人。例如各种壶的壶嘴要侧向主人,直指客人表示对人不礼貌,整个过程男女都要坐姿端正,泡茶、倒茶皆靠手腕的力量进行,不同的是,男生可双脚伸开与肩同宽,女生则要双脚并拢,执壶、握杯都要翘起优雅妩媚的兰花指。

老师传授几大绝招

茶艺师还专门预留了“师生问答”互动环节,读者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和不解。

“每次泡茶需要放多少茶叶比较好呢?”读者石女士第一个提问,“一般7到8克就可以了,像这种铁观音泡四到五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茶艺师回答。“如何储存茶叶不变质?”多名读者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有三种方法,一是放在冰箱里,储存一到两年没问题,二是置于空的热水瓶中,三是放置在通风的地方,但是普洱这种茶储存一般不需要什么条件,而且储存时间越久越值钱。”

茶艺师还告诉了大家一个“小秘诀”:已泡完的茶叶别急着倒掉,可以留其在壶内过几个小时再倒出,然后再清洗壶,“这一步叫做‘养壶’,特别是对紫砂壶,经过长时间的‘养壶’,紫砂壶会越来越圆润通透。”

本报记者甘琼芳/文

郑蕊/摄

茶艺师在手把手地教授读者泡茶细节

大滇说茶丨如何打败大益熟茶


有茶友问到如何打败大益熟茶?我说,大益的熟茶是很难被打败的。要想打败大益的熟茶,你得明白大益的体系。对于内行人来说,大益的强大并不是所谓的发酵技术,也不是所谓菌种说。

大益强大的两个地方,第一在于规模,第二在于营销。营销方面不谈。我在很久以前就说过,规模对于熟茶的重要性,不同年份的原料,不同等级的原料,不同产地的原料,如果有几百堆发酵好的原料,认真研究,自然可以做出很多出色的普洱茶产品。而个人,就算天赋异禀,没有这些条件,你也没办法做出非常好的熟茶来,即便偶尔惊艳,也无法持续。而普洱茶作为所谓可以喝的古董,是强调持续、一致配方的茶种。稳定的品质对于消费者的指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中国人对于新事物未必都有信心去尝试,习惯性购买老的品牌产品就是明证。不加考证地购买名牌,老字号,而某些老字号,虽然物是人非,后人不学无术,产品一塌糊涂,仍然有爱好者追捧,这就是明证。前面我们谈老茶的时候说过,大家操心的不是提高做茶的水平,而是为了祖宗留下的一块匾争个不休,原因就在于卖的不是茶,是这个匾。

那么,大益真的就不可战胜吗?也不是。下面列举战胜大益的某些方法:

一、大益的价格高,那么,同等的品质,用一半或者更低的价格去做,有机会打败大益。大益的价格,居于同等品质,价格是偏高的,而这个同等品质,虽然无法在当年新茶达到大益的品质(因为大益茶有旧茶的拼配),那么,可以选择做好熟茶后,存放一年到3年来达到超越大益熟茶的品质。

二、选用更好地原料。大益茶的用料自然不是最好的,这一点跟生茶类似。那么用更好的原料来发酵制作,从原料堆战胜大益,也是目前一些中等茶厂如福今等采用的策略。

三、低品质,超低价格。市场上90%以上的商家采用这个手段。不要小看,应该来说,在熟茶市场,按出货量来说,大益熟茶的市场占有率肯定不到10%。许多非常低端的熟茶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我们看到市场极其低价的熟茶,基于比大益更低的品质,以及更低的价格,赢得了酒楼,茶楼,大众消费者的认可。毕竟,不懂茶的是大多数,90%的人对普洱茶是完全不了解,完全无鉴别能力的。

以上是从品质方面来诠释。但在中国市场,并不是品质强就能卖得好的,就能让大家承认的。我们喜欢造神。这才是我们最难超越大益的地方。茅台,五粮液,大益,这些都是我们造出的神。我听过太多爱好者,在我面前说大益的神秘之处:配方,工艺。而事实上,全凭想象,对于自己认识不清楚的东西,都归结于秘方、高人,给自己一些不去认真研究的理由。而研究的理由: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然后人云亦云。

我们同样就大益来说大益。到底是现在的大益强,还是过去的大益强?这个分界线,以2005年改制为界限。市场无数人都会认为,新大益不如老大益。我真的很吃惊。新大益,无论就营销还是对茶的研究定位,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远远不是未改制前的大益所能比的。设备的先进程度,员工的总体素质,都有了质的飞跃。营销水平远超过同行。甚至,从茶的拼配以及制作来说,都比改制前强了很多。

土家族的“阴米茶”


“阴米茶”是渝东南武陵山区石柱土家山寨奇特的风味小吃。土家山寨家家户户会做“阴米茶”,构成了奇特的旅游饮食文化风景线。

阴米茶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工艺奇特,具有滋阴补肾、增进食欲功效。清代曾将阴米茶载入《石柱厅乡土志》,成为土家山寨约定俗成的“茶经”。阴米茶用糯米加工而成,浑圆如珠,晶莹如玉,糍性良好略带香味。糯米经过蒸、晒、搓、揉、阴等工序,染上五颜色的食品红,阴干而成“阴米”,阴米制作工艺考究,用糯米10斤、20斤不等,用山泉水泡一天一晚,洗净入木甑之中,旺火蒸熟,起锅倒入竹席,冷却后染上食品红,搓散成颗粒状,阴干而成晶莹剔透的“阴米”。食用时,用猪油炒煮阴米,混上甜蜜的米糟,土家人还煮上几个荷包蛋,起锅即成“阴米茶”。

煮“荷包蛋”也有独特风俗,给每个客人只能煮3个或5个“荷包蛋”,不能煮2个(2个鸡蛋喻指男人的睾丸,带侮辱客人之意)。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黄水、冷水、官田、中益、沙子、马武等土家山寨的农人将阴米干炒,客人到来时,用开水冲泡几捧已炒泡的“阴米茶”,随取随饮,非常方便。

特色美食“油茶汤”的原料主要是阴米,“油茶汤”的制作工艺是取阴米100克,菜油10克,油炒水煮阴米,再伴上葱花、韭菜、核桃、黄豆、花生米等山珍10克,起锅即成“油茶汤”。香气扑鼻,色泽晶莹如珠汤色红艳,酥软可口,光滑如颗颗珍珠,令人食欲倍增。

当您进入石柱任何一个土家山寨,好客的主人必用“阴米茶”款待,给您的旅途带来无穷妙趣。阴米茶是土家山寨待客风俗中正式吃饭前的“过午”小吃,口碑相传,这种习俗从清代沿袭至今。如今,阴米茶已成为具有石柱土家特色的旅游美食,很受青睐。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康伟:大益,是整个家族的事业和荣誉》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