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茶业创始人李朝仲

个人简介

李朝仲先生,70年代云南人,云南省青年优秀企业家,云南省青联委员,中国普洱茶实践派代表人物之一,从事普洱茶的研发和生产近二十年,经历普洱茶行业风风雨雨的这些年里,始终抱着“一生只做普洱,只做好茶!”的执着心态,对西双版纳地区的古树名山及古生茶园的茶性进行实践研究,从选料到加工,从市场到消费者,认真对待每一款产品,亲自把握其口感和品质。曾为一款名为“论道”的普洱熟茶产品,尝试了上百种方法实验,由李朝仲先生带领团队所研发的口碑产品多不胜数,如“天弘百年老班章、巅峰品味、论道”等,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皆堪称普洱茶经典之作。很多熟识李朝仲的朋友与同行业者,都被其制茶理念和精神所折服。

李朝仲先生,一个简单的茶人,心胸豁达且谦逊不卑,说能做到的,做到说过的!只要坐下来喝一杯天弘的茶,便能感受到李朝仲先生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做茶即做人,有好的心态才能做出好的产品。

以茶会天下友,诚邀广大爱茶之士走近天弘,了解天弘,与天弘结缘!

16年来坚持在实践中研究普洱茶,目前已掌握上百款普洱茶的原茶配比、制茶工艺、品级评判。足迹遍及云南各大古生园,深谙各产区、古茶山、茶园以及古树茶、乔木茶、台地茶的栽培历史、生长习性、品饮口感、冲泡汤色及收藏价值。

成长经历

1997年,李朝仲涉足茶行业,后创始天弘茶业,依靠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核心原产地的古树名山及古生茶园的茶性研究,发挥选料、配茶、加工等特长优势,通过实践研究出每一款普洱茶特殊的口感和品味,使天弘茶业成长为普洱茶界的高端自主品牌之一。

如今,天弘茶业已有分支机构“昆明天弘茶业有限公司”“勐海天弘茶业有限公司”“大理天弘茶业文化传播中心”。

公司理念

天弘以“诚信凝聚人脉,质量铸就品牌”的经营理念,定位于普洱茶中高端市场。历时十五年发展,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古树名山及古茶园的茶性研究,颇有成果。充分发挥选料、加工等技术特长优势,开发的每一款产品都有独特的口感和品质,确保天弘产品成为普洱茶行业中的高端自主品牌之一。

遵循“一品天弘,缘份千里”的发展准则,让天弘普洱“”系列普洱茶结缘更多的茶友。

针对市场近年来出现的新变化,打造了四个级别、大三系列共80余款产品,供收藏级、品饮级、礼品消费及普通消费者定位,用产品的细分对应不同的消费群体。

扩展阅读

李民:御道茶业(福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民同时也是的建设上,李民不遗余力,把打造、树立民族性茶品牌作为企业的使命。在此之前御道已经获得中国茶行业十大著名品牌认证,为了在国际上树立中国茶品牌形象,在一些重要的国际性展会上,李民亲自带团参展,御道的品牌不断出现在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内外的大型展会上。凭借着良好的品质,御道的品牌影响力正在不断的渗透,公司代表产品“金闽红”、“沁园春”在年前的澳大利亚展会上赢得海外消费者的热烈欢迎,被评为金奖。借助展会平台,李民不仅成功打出了品牌知名度,也与海外商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就在今年3月份御道与新加坡合作伙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茶叶出口到东南亚市场。

三、支持公益事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身为农工党人士,李民关注并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在平日里积极支持农工党福安市委开展的义诊、支农等社会服务活动,先后多次资助潭头镇后洋村小学及多名贫困生就学,为他们提供学习用具,资助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公司生产基地员工大部分都是来自当地农村,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为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碧生源董事长赵一弘:传统茶商也要互联网


“碧生源整个团队15年来只卖了两袋茶,一袋减肥茶,一袋常润茶。在我们创业初期,基本没人看得起这两袋小小的茶叶。但是2010年我们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小产品有大市场’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3月29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碧生源董事长赵一弘在接受腾讯财经独家专访时表示。

碧生源成立于2000年,主推减肥功能茶及润肠功能茶,到2010年上市时销售额已经达到8亿人民币,超过当时联合利华旗下立顿红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

碧生源方面披露,其减肥茶产品的市场份额目前占据40%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中国市场第一位。而将所有茶产品定位在健康养生的功能上,是碧生源与国外茶品牌明显区隔的特点。

“这次博鳌论坛上有关中医药国际化的讨论印证了我们一直以来对碧生源的方向构想,大健康、中医药概念的产品一定会拥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赵一弘说。

“在这个行业,商业机会是非常多元和碎片化的,所以我们应该更聚焦,做细分市场里的小冠军。”围绕健康养生的产品开发理念,碧生源很快会推出第三个产品系列,健康花草茶。

一直以来,碧生源的茶产品都是依靠传统的经分销渠道向外分发。目前全国43万家药店中有超过40万家在销售碧生源的茶产品,药店的销售份额占到80%左右。

不过,赵一弘已经意识到这种传统市场模式的不适应。

随着减肥市场从盲目速瘦到健康瘦身方向的转变,消费者的年龄正在逐渐降低,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逐步提高。这些都促使作为传统茶商的碧生源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与传播。

“现在我们有自己的天猫网店,网售占比不到10%,和超市、商场的份额差不多。未来电商的销量会持续上升。”赵一弘表示,即将上市的花草茶将主要依靠互联网思维进行营销与销售,公司会进一步向互联网倾斜,探索传统茶产业与互联网思维的结合。

2014年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吴远之访谈


讯:2014年1月3日,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做客新华网云南频道,与新华网网友一起探讨伏茶业的发展历程及辉煌未来。

主持人: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大益茶业集团吴远之董事长来参加我们的《新华网云南频道·2013互联网年度人物访谈》栏目。您好,吴董。

吴远之: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相信还有一部分茶友还不太了解贵公司,可以给我们做个简单的介绍吗?

吴远之:大益集团以传承为根基,以拓展为血脉,制茶以心,事茶以诚,不断超越,成就经典。以“大益牌”普洱茶为代表的众多产品,均获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有机”(天然)食品证书,多次荣获国际、国家、部省级金银奖,并通过欧盟国际有机认证,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欧美等国家和港台地区。“大益茶制作技艺”也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大益集团正式签约广州2010年亚运会,成为其茶叶产品供应商,这也是中国茶企业首次成功赞助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同年11月,大益集团获准在上,一款100多年历史的陈年老茶已上升至600万人民币,造成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惊讶。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养生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对茶叶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这是影响茶叶价格不断攀升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具有收藏价值的茶品来说,品质最为首要;其次,根据年份的久远决定茶品的价值。

永年太和茶业公司董事长 太俊林 先生专访


永年太和茶业公司董事长太俊林先生专访

太俊林男,汉族,大学文化,1974年11月生,现任云南普洱市永年茶业有限公司、普洱茶厂董事长,深圳市永年太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呼吸着彩云之南满溢茶香的空气长大,

他的祖辈在茶路上留下过清晰的足印,

他打小就把普洱茶当饮料喝,长大后又与普洱成为亲密的工作伙伴。

别人说他和普洱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他自己说他和普洱是命定的缘分。

在我的印象中,用“XX总”来称呼的人多半会透着几许圆滑和不近人情,可当我第一次见到太总时,便颠覆了心目中“总”们的固有形象,没有标志性地象征富态的肚皮,也没有冷若冰霜的象征权威的表情,只是一个很谦和很亲切的笑容便让人心里所有的顾虑和不安消散殆尽。

说是采访,更似聊天。早前准备好的记事簿、录音笔统统被我遗忘在包包一角,早前既定的问完问题快点闪人的计划也夭折在摇篮里了。采访在一个茶香袅袅的屋内进行,我们边品茶边聊天。时间似乎一瞬间静止了,慢慢刻录着他的故事,那些关于“茶”的故事,那些走在“茶路”上的点点滴滴。

立足传统

“我要像法国人酿葡萄酒一样来做普洱。”太总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位70后的年轻企业家,太总一直致力于普洱传统加工工艺的研究与运用。更加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年轻的太总竟被称为香港四大茶商仓储方法的唯一继承人。这不得不让人好奇,是什么让他这样一位年轻的企业家如此执着于传统。

太总说这多半同他幼时就接触普洱茶有关。从6岁起太总就开始跟着父亲喝茶,8岁时开始自己泡茶,高中时期就喝遍了中国的名茶,一路走来,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又是何时太总真正开始他的普洱茶事业的呢?话说那是1996年,手拿天津商学院企业管理毕业证的太总,进入到了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之后便被派往深圳专做普洱茶的业务员。谈及在深圳的日子,太总说辛苦是难免的,成天在路上跑业务,不管日晒雨淋,白天黑夜。经常是深圳香港两边跑。单是排队等过关就要耗上个把钟头。谈及这些,太总总是淡然地一笑而过。在他看来,年轻人就应该肯学肯做,吃苦耐劳。这样,才能踏踏实实地干事业。有些东西或许当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学到自己手里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所以,太总将在深圳的“上班族”日子视为其普洱事业的重要阶段。在这段时期,他寻获了什么呢?

太总坦言:“到了深圳,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本来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搞外贸只能打打单、跟跟单,可到了深圳,眼界开阔了,在生意往来中直接深入地学习了很多普洱茶的知识。比如我结交过一位吴树荣先生,他经营着香港的一家百年老茶店,我的好多关于普洱茶的基本知识都是从他那吸收的。特别是其中有一条:生茶不能叫普洱茶,至少要收藏好几年,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慢慢转变,陈化后方可称为普洱茶。这句话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让我日后在做普洱茶生意时时刻不忘传统二字。如果对生茶和普洱茶都还存在误解,那又何谈投身于这个领域呢?所以,在流派众多的普洱茶界,我悉心学习了吴先生写的一些关于普洱的书,从中找到了普洱的‘根’,也是这扎实的根基让我之后有了在这行发挥的空间。”在深圳的打工岁月让太总寻到了普洱传统工艺的根,沿着这条“根”,在1999年,太总奔赴西双版纳的易武,希望让古茶工艺重获生机。在保留传统制茶工艺的同时,融入现代科技,成就了“99易昌号”,也成就了现在的昌泰集团。此后,太总更加坚定了做传统普洱的信念。

“做普洱,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该陈放五年就放五年,该放八年就放八年。这样才能最好地保留普洱的传统,才对得起作为一个茶人的良心。”这便是太总做茶的原则。在充斥着各种暴利神话的,他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无异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那些疯狂炒作后带来的利润神话,有时神奇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太总说他有一个台湾朋友在炒普洱的过程中仅仅一年就赚了6000万的毛利。相比之下,太总的真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有些傻气。太总说他希望普洱茶以文化为载体,回归本真。让人们在普洱中得到一份踏实而真切的感动,让饮茶不仅仅只是饮茶而已,而是品饮生活,品味人生。他希望人们对普洱的爱是明净透亮的纯粹的喜欢,而不是隔着利益的纱网,做些不真实的白日梦。

由此,太总谈到了近年来的“普洱热”,“在我看来,这好像是普洱的辉煌,但实质上从侧面反映了它正在走下坡路。因为它身上所有的亮点都已经被炒开了,炒没了,已经没有更新的东西去挖掘了,所以人们才咬住这几个亮点翻来覆去地炒,制造出了一种繁荣。由此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为图短期利益而鱼目混珠、虚夸价值的现象。其实,只要大家多一点对普洱知识的了解,便不会再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对此,太总多年来一直在致力于将普洱茶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品饮者和收藏者,让他们知道如何去鉴别优劣、真伪,如何收藏、储存普洱茶,为普洱保驾护航。“下一步我想多探究一些香港老茶人、老茶店的故事,集结成书。这样更有助与大家从根本上了解普洱,从历史、人文各个角度去审视普洱。把普洱真正内化成一种文化,一个文明符号。”太总在透露道。如果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书写童话的理想主义者,那太总应该算是普洱茶界的“安徒生”了。

勇于创新

“机遇。一定是机遇。”太总把自己今时今日的成就归结于两个字“机遇”。在机遇到来时大胆尝试、锐意创新,这便是太总成功的秘笈。

太总又一次提到了在深圳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的经历。“透过深圳这扇中国的南大门,我看到了更为广大的海外茶叶市场,了解了外国人对茶叶的需求。那时我意识到,国际化是任何一个产品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种国际化意识,使得太总在2001开始加工一些精茶块出口法国,但是当时云南能符合这样技术要求和卫生要求的厂可谓凤毛麟角。“如果从源头上就自己做会不会好一些?这样会比单纯加工更为可行?”当时,太总这样问自己。几经思考,他做了一次勇敢地尝试,也可以说是一次冒险,一次赌博。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现有市场资源,在2002年创办了永年普洱集团,真正形成了普洱的生产、储存、销售的一条龙运作。踏出这一步,太总并未就此安于现状。他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并从对外贸易中继续创新。

对此,太总给我讲了一个在与法国进行进出口贸易的故事。那次交易,法方希望在每个普洱茶块上拴一个吊牌。太总便直接在茶块上钻了个洞,把吊牌拴上,但这样一来,茶块遇水泡开,吊牌也就脱落了啊。就算是这样法方也一定要求吊牌的存在,因为在西方人眼中,有吊牌是正规生产的标志、优良品质的保证。这个小小的经历引发了太总的思考,从而使他开始了对“紧压袋泡茶”的研究,一步一步,层层攻关,他始终不曾放弃,也最终做出了成果。这便是生活的智者,善于从细节处得到启示,勤于思考,并有勇气坚持将所想付诸实际,实在令人佩服。

懂得赢利的只能称为生意人,而懂得创造的才能成为企业家,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才能收获更广阔的天地。我想太总便是这样一个懂得站在传统基石上创新的企业家吧。

他们眼中的“太总”

太总爱茶、懂茶,却不局限于独善其身,在他的引导下,许多朋友都与茶结缘,成为普洱的超级发烧友。一位茶人的博文中这样写道:“认识小太——太俊林,是一种福分。那时,我们坐同一部车回景洪,一路上聊开了普洱茶,聊开了昌泰,也是这次,我从他们嘴巴里第一次听到神奇的99易昌……”再看另一位茶人口中的太总:“普洱茶由大名鼎鼎的太俊林先生经手发往港澳台以及东南亚,这方面的问题我当然是少不了向他请教的,他很有发言权。”我相信这绝不是言过其实的恭维,而是茶人们对太总最真实的看法。他们眼中的太总,是诚恳执着地追梦者,也是茶界举足轻重的权威人物。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太总是给予他们启迪与指引的“导航卫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

“99年来到深圳,16岁的我从太俊林先生口中认识了邓时海的<普洱茶>一书,从中了解到普洱的精华与奥秘。记得当时办公室里的易昌大砖大饼和那艘大帆船模型,还有那个敬业的太俊林经理。时光飞逝,,易昌大砖大饼和那帆船不知所踪,太俊林经理也成了永年的老总.。而在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下,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天地——广云福茶行。”虽然不知太总是否记得当年与他共事的青涩少年,但那个少年却永远记住了太总。也因为太总对普洱始终坚持的那份痴迷让少年成人后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普洱茶路。

我留意到,太总热衷于投身公益事业。例如在一次中港慈善拍卖会上,他就提供了六筒永年99普洱茶作为拍品,为当晚的拍卖会筹得16,000元。诸如此类的慈善活动也在太总的日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正是这样一个富有爱心及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将这种爱融入生活,融入事业,融入每一片茶叶,每一杯香茗……“情要用水调”,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却承载了一个茶人一生的感情与期盼,现今读来更别有一番滋味。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太总起身泡了一壶普洱慢慢品饮,凝神间,波澜不惊,举杯时,宠辱偕忘。我想这便是一种境界,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境。这让我想到了太总说过的“永年”这个名字的来历。这二字来源于一把太总很钟爱的茶壶,其上刻有八个字“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我想这种心境和精神正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细心体会、用心学习的。

一个与茶结缘一生的人,谱写了一曲牵动人恻隐的茶之恋曲;一个与茶为伴一生的人,缔造了一个至真至纯的普洱世界……

访武夷福(南平)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敏琼


“茂密的绿树,悄然盛开的繁花,静谧的林荫小道,幽幽的古琴声伴随着潺潺溪水……”小桥流水人家,眼前的一切一切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仙境一般。这是记者来到武夷福公司时最直观的感受。坐在武夷福茶室中,品一壶茗茶,听一曲古琴,观一山一水,尘世的喧嚣早已置之脑后,只留下宁静与安逸。

这便是武夷福公司,一个武夷山爱茶之人的聚集地,为我们所带来的武夷式“慢生活”。不论你是否爱茶,都能在这里找到“一种圈子、一种生活”,感悟到武夷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武夷福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

提到武夷福,就不能不提它的创办人,武夷福(南平)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敏琼。一个80后的女性创业者。同时,张敏琼还是省商贸龙头企业——南平市汇峰商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一直从事快消品行业的她,生活及工作节奏一直都是很快。所以,对她来说,茶叶,并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意。在她看来,茶叶就象征着一种载体,它让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爱好的朋友们,都因为茶而聚在一起,让人们真正放下浮于尘的心。喝上一杯茶,静静享受武夷山所带来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作为立足本地的茶企厂家,武夷福希望把武夷山真正的好茶带给大家。奉茶,致有缘之人。

“我们武夷福只做武夷茶!因为专注,所以也更加专业。”张敏琼强调,我们公司的茶均来自跑马岗、一线天、马枕峰、桐木关、牛栏坑、慧苑坑等地。原料上乘的同时,做工更加考究,在武夷山传承百年的古法制茶之上,更注重健康天然的细节,尤其是从茶叶的采摘到成茶,秉承叶不落地的宗旨,提升了安全健康的台阶。

公司不论是茶叶产地还是制茶工艺均是首屈一指,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也有很强的优势,真正让“有缘之人”喝到健康的武夷茶。茶里有春秋,岁月有乾坤。生活或是“无为”或是淡泊,都是一种饮茶本心。

有时,正待起身,笆篱小路寻茶去,阅书听雨观茶色;有时,子独一壶候星月,一种闲情,处处坦然。“我之所以爱茶,就是爱茶的那份与世无争,它的那份闲适,它的那种清净雅合的味道,如闲云野鹤一般,这种生活确实令人向往。”张敏琼说道,就像鲁迅先生在《喝茶》中说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一路的品茗,一路的找寻,正好洗去一身的尘埃,正好接受灵魂的涤荡,最后接近那杯茶,那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茶,那杯有山、有水、有云、有雾、有青烟、有鸟鸣……那杯承载着千年儒释道、通达你心灵无限与永恒瞬间的山水茶。”张敏琼说,公司在抓茶的源头与品质的同时,还非常热衷于传播茶文化,她经常说“与其说我希望大家爱上茶,不如说我希望大家爱上有茶的日子,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让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留点时间和朋友,和家人,喝上那么一杯茶,品上一段有茶的慢时光”!如今,在上海、北京等地均已经有了武夷福的茶会所。

在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等早已名扬四海,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来。但在张敏琼看来,如何让人们通过一杯茶,爱上武夷山,让人因武夷之美而留下,才是最为重要的。也许就像武夷福所传递出的理念一样,让人们“一种圈子、一种生活”、”自在生活,从容掌握”。放下喝茶,让心回家。让人真正感受到“武夷福,乐福于心”的真正含义。

茶香飘出新世界——访福建省天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丞荣


福安坦洋工夫茶驰名世界,为福安赢得“茶的故乡”称号的同时,促进了福安经济的发展,还造就了许多茶界的精英,现任福建省天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丞荣,就是其中的一个。

人的一生,虽然有许多机缘巧合,但大多成功的起点都与生长的那方山水有关联,沈丞荣能有今天的成功,正是他家乡的那片翠绿茶园和福安坦洋工夫茶造就了他。

沈丞荣,1964年出生在福安市松罗乡洋西村的一个茶农世家。高中毕业后,他总想能找点事做,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但刚走出校门的他,一时间很难找到恰当的职业。在和朋友的一次偶然闲聊中,听到收购茶青,贩卖到茶叶初制厂,可以赚到一定的利润,于是萌生了收购茶青的念头。他四处筹资收购茶青,运往各乡镇的初制厂,从此他与茶结下不解情缘。一来二往,他总算摸清了茶青行情。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降低自己的利润,以高出其他茶贩的价位向茶农收购。因为讲信用,绝不拖欠茶农的钱,茶农们都乐意把茶青卖给他,并且同意他售后付钱。这无形中缩小了资金成本,增大了利润空间。就这样,他从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中,赚下了人生第一桶金。

福安是全国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和坦洋工夫茶原产地,而松罗是福安市茶叶种植的主要茶乡之一,平均海拔500米,年平均温度20度,平均年降雨量1621毫米。飞翠叠绿的山头,终年云遮雾绕,恰是茶叶生态的最佳环境。他在贩茶青过程中认识到,贩茶青不如自己种茶树。他不顾家人劝阻,用上几年的积攒,毅然承包山地种茶。在自己原有种植茶叶知识的基础上,经常请市农科院茶叶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引进优良新品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茶园便初见成效。

沈丞荣从来不是一个能安于现状的人,他的经历和实践使他深知,安于现状就会缺乏远见,从而导致失败。他常常告诫自己,与其平平淡淡过一生,不如风风火火干一时。他的“野心”越来越大。1996年,他在原始资金积累的基础上筹资创办了福安市天仁特种茶厂,并开创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同时确定广州为销售的第一站。他知道自己种植的茶叶品质上等,特别是精制的炒青绿茶,广州人最爱喝。为打开销路,他一到广州,不顾路途劳累,逢店必进,恭请他们品饮。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拥有了广州市场。

2006年,福安市政府确定挖掘坦洋工夫茶这一历史名茶作为福安市茶叶公共品牌。政府以大量资金扶持茶农发展高品质茶叶,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为此,福安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坚持每年召开全市茶叶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推动茶产业,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沈丞荣瞄准这一契机,趁势而上,大展宏图。2006年天仁特种茶厂正式改为福建省天荣茶业有限公司。为感念自己在松罗东顶山的3300多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他以“东顶云雾”做为注册商标。公司拥有10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3300多亩有机茶园基地。他在全面引进高技术人才同时,斥巨资引进先进清洁化生产流水线茶叶加工设备。与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福安市茶叶协会、福安市茶业局专家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使公司形成了集种植、生产、科研、出口、销售品牌、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在北京、上海、山东、吉林、西安、深圳、浙江、福建等地建立100多家加盟店。2009年茶叶产品通过QS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公司所生产的工艺花茶远销欧美、东南亚。2011年,“东顶云雾”牌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2012年,“东顶云雾”牌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宁德市知名商标”。

沈丞荣深知,茶业是福安农民传统支柱产业,只有改良茶叶品种,促进茶青产量,才能使茶农增收效益。为回报家乡,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以产业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联结模式,建立3300多亩有机绿色食品茶叶基地,带动10多个行政村发展。同时,他积极扩大有机茶基地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基地向高产标准化发展,千方百计与茶农共同富裕。

福安市政府为了拓展营销市场,在每次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名茶评优“金奖”、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金奖”、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名茶评优“金奖”、“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等。公司先后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国茶业电子商务十强企业”、“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地理标志商标龙头企业”、“A级安全生产单位”、“AAA级信用企业”、“中国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等。由于贡献突出,他也成了福安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副会长,宁德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福安市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协会副会长,并荣获“高级评茶师”荣誉称号。面对诸多荣誉,他没有骄傲,还是那样执着,坚韧,带着团队奔波全国。

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带着铁观音 重走海丝路


“海丝”寄语:

中国茶一定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最好的载体,宋朝已是如此,今天更能因为“一带一路”的提出再现辉煌。

见到海都记者带去的“泉州号”古船模型,王文礼立即说起了一件往事,“我们在全球巡回品鉴会的首站,也有这么个‘扬帆’的启动仪式,特别振奋人心!”那是2011年,经过了长达多年的准备,王文礼把八马茶业推向世界,并把一场浓香型铁观音全球巡回品鉴会的首站,放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

“在外国人心中,中国至今仍是带有神秘色彩的东方国度,比如造就李小龙铁血无敌的中国功夫,比如博大精深的诗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会长,王文礼深感自己有义务去做一个“解密人”,把最璀璨的中华文明向世界推广,这就是他的海丝梦。

“中国茶一定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最好的载体。”王文礼沿着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海丝”足迹,带着安溪铁观音,从泉州肇始,扬帆启航,而“一带一路”的提出如同春风,正好为他的梦想铺路。

茶香熏陶出的男人

只因不甘好茶被埋没,大学毕业放弃特区工作,返乡创办茶厂,一步步发展成中国茶出口大户

史料记载,南宋时期起,安溪铁观音就已被海外茶人们视为奇货,往往用作“镇店之宝”,与安溪有贸易关系的国家有58个,遍及今东南亚、西非、北非等地。

王文礼是安溪铁观音发祥传奇中“王说”的后代,从小在安溪铁观音的茶枞下长大,第10代先祖王滋培还是百年前声名显赫的老字号“信记”茶行的创始人。

迷人茶香熏陶出一个儒雅翩翩的男人,1992年从大学毕业后,王文礼和如今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起初也留在特区深圳工作。那时的安溪县还是全国贫困县,茶好却卖不出好价。王文礼不甘好茶被埋没,毅然返乡创办茶厂,接过安溪铁观音第13代传承人的接力棒,并着手恢复茶叶外贸,最巅峰时,八马全年出口量达3000多吨,占安溪总出口的60%、全国乌龙茶出口的15%。

深耕茶行业20年,王文礼始终专注安溪铁观音,他坚信,“将每一个品类做到极致,中国就有机会”。

这是能喝的香水

当年,郑和用茶叶换取国外的象牙和香料,如今,王文礼则用安溪铁观音换得了国际超级红酒“拉图”

2011年5月15日,王文礼缓缓地把船帆拉上桅杆,就如同当年的郑和,亲手把安溪铁观音的迷人芬芳传播到东京、悉尼、巴黎、纽约……而后,这股向五大洲推广安溪铁观音的风潮越发劲猛,数家安溪龙头茶企也纷纷开启了全球巡回品鉴会,一时间茶香满天下。

“这是能喝的香水吗?中国茶叶这么香,难怪几百年前就能风靡世界。”外国友人喝着王文礼在全球巡回品鉴会上的安溪铁观音,发出这样的惊叹。

王文礼回忆,每一站品鉴会,外国人都会对中国姑娘精湛娴熟的茶艺表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身着棉麻衣裳的素雅女子端坐在中国山水画前,手持盖碗,金黄的茶汤冒着清新可人的香气,整个场景如梦如画。

而最具历史性意义的事件,还是2012年王文礼的法国红酒之旅。当年,郑和用茶叶换取国外的象牙、香料等珍贵物件,而王文礼则用安溪铁观音换得了国际超级红酒“拉图”。世界顶级酒庄拉图酒庄的庄主说,“安溪铁观音的香气非常独特,如葡萄成熟后的甜香一样迷人,足以媲美我们的顶级葡萄酒”。

茶香还引得贵客到,拉图庄园的庄主弗朗索瓦·皮诺及其家族对中国茶叶的神奇尤为兴趣,不远千里亲临中国,学摇青、学品茗,一时轰动了整个业界。

十足的红利

在王文礼看来,茶叶兴起的背后,是国家的强盛,“一带一路”战略对于茶行业是个十足的红利

宋朝时期闽南茶叶的出口量是4000吨,现在每年20000吨的出口量早已大大超过当时的最高峰。在王文礼看来,茶叶兴起的背后,是国家的强盛,当年宋朝能够出口那么多茶叶,与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中国经济的强大不无关系。

“都说弱国无外交,弱国也无品牌,而现在中国茶叶出口依旧保持高数值,说明中国的茶叶产品仍是被进口国所认可的。”他坚信,“一带一路”战略对于茶行业是个十足的红利。

“茶叶,承载的不仅是安溪与丝路国家的经贸关系,更印刻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随着中国文化的输出,茶叶作为中国文化具有地域特征的最好载体,也将被作为重要产品引入国际市场。”

“回想起当年拉图庄主学制安溪茶的画面,还觉得很珍贵。”王文礼难掩兴奋,“这么多年,我总结出一个心得——茶虽然很古老,但是无论在过去或者未来,都是最时髦、最主流的人群在享受的。讲究生活品位的人都会爱上这种100%纯植物的健康饮料”。

有专家预言,茶、书画、太极等中国文化将掀起世界的第三次文艺复兴。王文礼说,如今人们越来越讲究回归心灵的宁静,以及和谐愉悦的品质生活,而中国茶所表现出的意境正代表如此。

天方茶业董事长郑孝和:以创新为帆,踏实“往前走”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回首悄然远去的2014年,茶叶市场风起云涌,低迷中焕发新机,压力中奋勇前行。对于广大茶企、茶人而言,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在安徽,说到茶,便不得不提到天方茶业,而说到茶人,则自然会想到有着“中国茶王”之称的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2014年,在众多茶企艰难行走之时,天方茶业又是如何将茶这种古老之物不断创意翻新,郑孝和又付出了怎样的人生智慧,收获着属于天方和自己独特的2014呢?

大事记:认领茶山

关键词:创新年

“2014年,对于天方而言,是一个创新年。”回顾2014年时,郑孝和坦言,这一年茶业销售相对低迷,茶界同仁都存在着压力与挑战,在此形势下,天方另辟蹊径,推出“认领一亩茶山,喝上自己富硒好茶”全国路演活动,全年走遍50多个城市,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热捧。

郑孝和介绍,认领茶山活动于2013年12月份推出,茶山占地2000亩,位于有名的“中国第一富硒村”石台县大山村。消费者只需预付一万元产品款,就能成为天方茶山会员,拥有自己的一亩茶山,并获得一万元的天方产品、享受免费茶山游等活动。同时,连续签约2年的会员,有权在天方上巿前按公司评估净资产价格认购10000股原始股,成为天方的股东,享受未来的增值。

“这一模式让消费者成为了茶园主,他们能到自己的专属茶园享受慢生活,能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并参与监督企业的生产制作过程,这符合现代人回归田园的强烈愿望。”郑孝和道出了认领茶山活动的由来,他表示,在当今茶产能过剩、销售略显艰难的形势下,“一亩茶山”认购模式的推出显得尤为珍贵,是销售渠道的极好补充。

对茶界来说,认领茶山为创新之举,这不仅改变了消费者角色和茶叶销售模式,更是造福广大茶农之举。与此同时,带动了石台茶叶销售及旅游经济发展。

大事记:多渠道经营

关键词:转型升级

“认领茶山”活动是2014年天方发展的重中之重,此外,天方在创新营销模式、加快企业发展过程中屡出奇招,如发行生肖茶票,为黑茶“颁发”身份证、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等。

“在产品上,天方不仅仅有雾里青高端绿茶,还有祁毫高端红茶、大众化的富硒绿茶;在渠道销售上,天方不仅有直营、加盟,还有电子商务。”郑孝和介绍,天方实行多品牌、多渠道经营。

在郑孝和看来,除“认领茶山”外,电子商务对于天方来说也是转型升级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天方电子商务发展逐年快速递增,组建了专业的电子商务部,成立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新改版“天方茶网”网上购物商城。2014年,天方更是加大了电子商务领域投入。“过去,电商是低质、低价的代表,发展至今,电商逐步走向品牌化、高端化,越来越多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入驻,越来越多有特色、有品质的商品在此畅销。”郑孝和一语中的。正是因此,天方加大了电子商务投入,天方富硒茶深受网民欢迎。此外,天方茶业被评为“2014年度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石台县被评为“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大规划:新三板挂牌

关键词:往前走

2014年,伴随着“一亩茶山”全国路演活动,天方一直行走在路上,足迹遍布各大城市,合肥、杭州、苏州、上海、深圳、蚌埠、包头、北京、济南……一座座城市,一步步脚印,这是一条理想的道路,是一条一往无前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2014年,安徽天方茶苑有限公司在广东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核心组织机构——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为池州市首家在“新四板”上市的茶叶企业。

从小企业成长为大集团,从民营企业发展为股份制企业,天方集团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大潮中逐浪前行。对于已经到来的2015年,郑孝和目标明确,那便是“新三板挂牌”。“全国路演活动,也是在为新三板挂牌做铺垫,通过路演形式与现场股民交流,让股民了解天方的产品和文化。”此外,郑孝和认为,企业的发展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健康越好,在于真正能做成一个长久的企业。用郑孝和的话来说,便是坚持用心去做茶,老老实实做好茶,不断地把健康的茶奉献给消费者。

结语:也是醉了、APEC蓝、蛮拼的、且行且珍惜……2014年已经过去,记忆的碎片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热词。天方茶业的2014,明显充满了“蛮拼的”味道,而在这“拼”的背后,正是企业一直“往前走”的姿态。而天方茶业的发展历程再次证明,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挖掘消费者需求,才能在变化的市场上以变制变、变中求胜,才能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领军企业。

普洱景东古树茶保护者——访普洱天泽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凯鸿


在普洱景东,有这样一位茶人,他痛心于景东古茶树的无保护性采摘,他不惜花大价钱买下古茶树的采摘权,再花钱雇佣村民保护古茶树,以免这些千年活化石继续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保护的几百年以上的大古茶树约有50多棵,他就是普洱天泽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凯鸿。

70后的罗凯鸿总是笑眯眯地跟你聊天,低调、沉稳、含蓄是他给记者留下的印象。4月18日,在罗凯鸿和景东县茶业办主任沈维荣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哀牢山西坡古茶山,察看散落在各处的古茶树,这些树龄多则上千年少则几百年的古树宛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哀牢山脉的农户居住地,虽然4月初刚刚采过春茶,但不少茶树已然又发一茬芽,正显出勃勃生机。

在景东县太忠镇大柏村,记者看到一株人工栽培的野生古茶树。据罗凯鸿介绍,这棵距今约有1500多年的古茶树野韵十足,在大柏村其他地方记者还看到一些过渡性古茶树,有些茶树根部出现腐烂,如果过渡采摘,再不保护,就会死亡。在景东县大街镇气力村,记者看到几棵栽培型古茶树,距今约有几百年历史。这些古茶树都是他花钱重点保护的对象,禁止滥采滥摘,严格进行合理化驯养是他这近十年费劲心血坚持的。

据景东县茶业办主任沈维荣介绍,景东县的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哀牢山西坡古茶山、御笔古茶山、出现巨幅波动的时候,他出钱承包的。之前这片茶地承包给一些村民,经他接手后,培土、修枝、施农家肥,合理采摘,雇佣村民专门管理,带领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现在这里的古茶树枝繁叶茂,罗凯鸿欣喜无限。

谈到未来如果发现古茶树,他是否还会花钱继续保护起来。罗凯鸿说:“那是肯定的,保护古茶树已经成为我的责任!”

澜沧古茶董事长杜春峄自传


在第一批茶训班里,有一个16岁的姑娘,也是这一期学员里唯一的女性。刚踏入社会,迎接她的就是葱笼郁茂的古茶林,注定了她这一辈子的茶缘。为茶苦,为茶乐,一路茶伴,一生茶香,生活即茶,生命即茶。如今已近60岁了,整天忙碌,精神矍铄。我常开玩笑说她就是陈年普洱茶,味正甘纯,陈韵悠悠。这也难怪,一生的一切都浸泡在茶海之中,谈茶论道,早已超然物外,用心做茶,才有至真至纯的境界。

她叫杜春峄,普洱茶行道里的人几乎都知道她。她虽然是有限公司,大家推选我为董事长,是朋友给我打来2万元启动资金,股东集资139万元,还被骗子骗走了5万多元,1998~2000年公司组建后,租用原县茶厂厂房机器,开始头三个月没有钱发工资,但所有的股东和员工都没有怨言,很团结,很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由于破产后组建的企业还没有信誉度,没有抵押,得不到银行贷款,但是我们每个股东和员5-都尽心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以忠诚、信任和义无反顾的创业精神,做着常人很难做的事情(一个老工人为按时完成帮别人加工茶叶连续工作,48小时没睡觉。)每一个股东都把诚信和质量放在第一位,通过八年加把精心和细心融入到每一款产品上,公司也从效益上得到了回报.有了很多朋友和伙伴通过努力,三月份集资,到十月份给股东分红30%,第二年增幅为36%,截止2005年底公司拥有资产近1500万元,负债18%,净资产已上千万元。

我在古茶园中长大,我为茶投入了我的青春年华,茶回报我永远年轻的心态和活力,我会用我所有的活力来报答我所有朋友和伙伴,愿所有爱茶人和与茶有缘的人健康、长寿、万福!

汪健:贵州国品黔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辉军同时也是2012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

自2007年以来,汪健及其团队通过1+6(公司+行业协会+工厂+基地+技术+标准+专业合作社)的企业运营模式,坚持“基地品牌化、企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三位一体的品牌化建设,并致力于打造黔茶产业的公共流通平台——“国酒茅台&国品黔茶”连锁专卖系统,黔茶研发人才培训中心和产品研发机构——贵州国品黔茶研究院,黔茶产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贵州国品黔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群,联动黔茶企业,助推“黔茶出山”,为黔茶产业发展,促进百万茶民增收做出杰出贡献。在其十余年的商业竞争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营管理工作经验,在行业内以富有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而著称。

汪健目前为北京国酒黔茶联合运营公司(筹)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贵州国品黔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省国品黔茶研究院院长;旗下贵州国品黔茶茶业经营有限公司、贵州经典名特优产品经营有限公司、贵州经典云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理事;贵州省

怡清源董事长简伯华的茶人生


他自号“茗疯逸士”,我们回想每次见到他一身唐装、清瘦儒雅,回想他做事内敛低调稳实的风格,倒也真和这带着雅致的号相称。人又号他“茶癫子”,因在俗世之中,他说起茶精神振奋、滔滔不绝,性格深处狂放不羁,对他的茶事业雄心勃勃。他是纯粹的茶人,发誓说此生不做别的一切只为茶;他是文化人,写诗吟词编书样样来;他是商人,用“一辆小破车拖出一个新世界”,白手起家直至将怡清源发展成中国茶行业顶级品牌之一。简伯华的人生经历,始终带着点传奇的色彩。

不走寻常路

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简伯华进入了长沙卷烟厂,但他的兴趣和志向并不在此。1992年已经位居卷烟厂副科长的他毅然决然地辞掉这份当时大家都羡慕的稳定的好工作,在亲戚朋友一片的质疑声中下海经商,在河北石家庄做个贩茶叶的小个体户,将湖南的茶叶卖向北方。简伯华家祖祖辈辈都是茶农、茶商,他自小就对茶文化和茶行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加上他的妻子又是研究安化黑茶的专家,他最终会选择茶叶也有情理可循。

谈起这段艰苦的创业期,简伯华不大肆描述艰苦细节,在笔者的追问下,他大体说了两件事。初到石家庄没熟悉的人没熟悉的地,下了火车买地图的时候让两个流氓盯上了,面对他们的敲诈,身单力薄的他只能低头道歉给人家送烟。他创业的城市,用这种谈不上友好的方式和他打了个照面。生意最初的一年里,他身兼老板和员工二职,白天与客户谈生意,晚上住在简陋的平房里自己做简单的小菜吃。但他始终坚持下来了,并且做得还不错。

在市场上磨练三年多,简伯华在想: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但为什么中国的茶叶产业缺乏国际品牌?于是自己立志要做一个这样的品牌,带着这份心,简伯华在1996年回到湖南,创建了怡清源品牌。在店址的选择上,简伯华又一次打破常规,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荒郊野岭的高桥,将所有的资金都砸在那里,装修了4间门店。请不要以为“荒郊野岭”四个字是夸大其词,简伯华描述当时的情况为“道路不通,骑单车进去有一段路还得将单车扛着走”。常人很不解他这种抉择,他的解释是:“任何事情都必须走在别人前面,在高桥,我是所有商人里面,第一个进驻的。”

简伯华的标新立异,让许多人开始讨论他。其实有议论就代表着他已经开始受到关注了。人们形容他“癫”一点不为过。2000年,他再一次做了件违背常理的事情——将怡清源茶艺馆开到长沙最繁华的解放西路酒吧街里。简伯华的考量是“茶文化是中国的经典,酒吧一条街在当时是时尚,而我认为时尚和经典是可以并存的,甚至流行还干不过经典,因为经典的魅力是绵延无尽的。更为重要的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有一个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

幸运之神又一次站在了简伯华的身边。热闹的酒吧街里,从常理来考量本该格格不入的茶馆,门庭若市,顾客络绎不绝。可是,这真的只是因为简伯华幸运吗?其实不是的。简伯华看起来像个疯狂的赌徒,实际上,他是一个懂谋略、懂市场的人,他对茶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并且对茶的影响力充满信心,对茶产业的脉搏和影响力也具有深刻洞察力。他走的每一步,都坚定无比。不是谁都有勇气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也不是谁都有足够开阔的思维去想象一个崭新的奇妙世界的。他骨子里有一种倔劲,不服输,将“老子不信邪”挂在嘴边,敢为人先。正是在这种经典与时尚之战中,怡清源摸索到一种以茶科技、茶文化带动茶产业的发展模式。

一心一意只做茶

简伯华发誓“此生不做别的,一切只为茶”,所以将全副心思扑在如何经营好怡清源上。他始终提醒自己做企业就如同马拉松赛,路漫漫,无休无止。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众多企业纷纷裁员减薪时,简伯华又一次反其道而行,通过各种渠道,增员110多人,加大投资投入三千万耗时两年在安化县建立中国一流的黑茶现代加工基地,开设国家茶文化博物馆“茶马驿馆”,推动安化黑茶走向全国,冲向世界。

如今,怡清源的产品誉满全国,还远销世界十几个国家,这与简伯华的经营战略分不开。他很早就认识到,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将品牌、产品和网络都控制在自己手上。怡清源先建立市场,发展自己的营销网络,以市场需求推动供给能力的提高,从而发展种植基地,建立加工基地。

在简伯华看来,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安化怡清源黑茶生产厂家作为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厂家,坚持采用绿色的生产工艺、清洁化仓储和科学化运输。

此外,怡清源还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拥有独立的科学研发团队,首创了黑毛茶初加工过程中的鲜叶醇化技术。简伯华的妻子张流梅作为中国著名的黑茶专家,带队自主研发的“黑玫瑰”有“杯中的美容院”之称,以高档安化野尖黑茶为主要原料配以药食同源的优质鲜玫瑰等独特秘方配制而成,可产生一种促进和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的神秘物质“玫瑰黑金”。这款产品是国家保健食品批文产品,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其中1项是发明专利,目前在各地市场都广受消费者喜爱,成为怡清源最热销的产品之一。

这一切源于简伯华对振兴湖南黑茶的历史责任感,也源于他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而这种责任感和自信,皆是因为他爱茶、懂茶、痴茶,他坚守传统,他将文化渗透在企业的每个角落。一个企业有了文化,就好比躯体有了血液,文化和信念赋予了企业生命,生生不息,奋斗不止。

将文化弘扬到底

“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简伯华在回顾自己走过的创业之路时,指出文化终究是财富的最终推手。茶向前追溯,有漫长悠久的历史,与茶挂钩更多的是文化。简伯华茶学及茶文化造诣相当深厚,他不仅仅是个优秀的企业家,更是位优秀的茶叶专家、茶文化专家。他先后主编《湖湘茶与茶文化系列丛书》之《茶与茶文化概论》、《古今茶文化对联观止》。他还编创独具湖湘文化特色经典茶艺“潇湘八景”、“桃花源擂茶”、“夹山寺禅茶”、文成公主黑玫瑰茶艺、常德渔鼓说唱怡清源等,被誉为"茶道潇湘第一家"。

近些年,来说,更是这样,怡清源的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其茶文化的推广与发展。数百年来,品牌成为一门以文化、科学、艺术和炼金术融为一体的学问,在商界,素有点石成金之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文化植根于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广义的茶文化,它是以物质为载体,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它能够带给消费者一种自我实现的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则有可能使得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怡清源将茶文化带入茶营销,使品牌文化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将文化财富转化成企业竞争的资本,使产品在商品流通的大江大河中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

9..除了关注文化建设外,怡清源还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您常常带头为贫困学生、灾区、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等捐款和送上精神关怀。您觉得社会责任对一个企业的意义在哪里?

其实,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怡清源成立至今一直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发展血液当中,形成企业与社会共赢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共同做大做强茶产业。

当前,企业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竞争转化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品牌竞争。通过品牌背后富含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才可赢得消费者和公众对怡清源品牌的认同,增加品牌的竞争力。

美国七碗茶公司董事长:奥斯汀·霍尔奇


美国七碗茶公司董事长:奥斯汀·霍尔奇

奥斯汀·霍尔奇(AustlnH0dge),生于1948年7月。现任美国七碗茶公司董事长。

同时也是第四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事迹简介:

奥斯汀先生率领的七碗茶公司在美国业界内信誉卓著,他的团队以销售中国高档名茶在际国市场上而名誉远扬,其企业以信息量大、资讯齐全、传受方式直接而独树一帜。现销售网络达35个国家及地区,是在欧美市场推广普洱茶的先驱。奥斯汀先生1998年以来对中国茶和茶文化有深入研究,他的公司起名为七碗茶公司,就足以证明了他对中国茶和茶文化的认同。

自公司创建以来,他和妻子朱萍女士,致力于在国际上推销中国茶和茶文化,2002年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中心聘为荣誉理事。2004年奥斯汀先生和中国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骆少君主任合作,确定并提高了茶叶出口的质量及标准。从2D06年至2007年多次组织世界各地区著名人士、作家、摄影师、网络创始人、营销高手赴云南进行之旅,为普洱茶推广作出了显著贡献。人们称他为:“超级老美茶痴奥斯汀”。

安溪铁观音集团董事长林文侨


安溪铁观音集团董事长林文侨从一个铁观音的爱好者,转身成为茶业龙头企业的领导者,扛起了弘扬铁观音文化的大旗。

个人简历:1974年7月,林文侨于安溪一中高中后就到外地打工,年底应征入伍,1990年部队转业。先后毕业于南昌陆军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福建省自修大学党政干部系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并攻读博士。1990年起,任香港远太国际发展实业公司董事长、远太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3年,林文侨盖了当时泉州的第一高楼———22层的远太大厦。2006年8月份,林文侨开始接手经营安溪茶厂,提出远太集团将以房地产、茶业为主,酒店、文化用品等行业兼顾的经营思路,一改早先以房地产为主的战略。2007年出版《林文侨书画作品集》。

十多年来,从炒作茶王、》,这在茶行业是第一次;2010年5月,安溪铁观音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之首,并挺进世博会联合国馆并成为“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

记者:现在铁观音集团和立顿的差距在哪儿?

林文侨:集团成立之初,我就总结了铁观音市场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铁观音这个产业链没有形成,第二是市场上比较混乱,到处都是自称为“茶王”的各种品牌,但实际上都不能称为品牌,因为没有真正形成品牌运营链;第三个就是科技含金量低,文化宣传单一。

把茶叶专卖店开到欧洲

记者:听说你有计划到国外开茶叶店,店名就标“安溪铁观音”?

林文侨:我希望能和其他品牌的茶叶连锁共同打造中国茶文化,共同把它推向世界,“抱团”到国外,特别是到欧洲开专卖店。虽然现在运作起来有一定困难,但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是需要探索的,因为打的是安溪铁观音的品牌,然后店里卖的又是不同品牌的安溪铁观音,那么管理和销售方面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记者:那你觉得这种模式如何展开呢?

林文侨:让有实力的先到那边去发展,让政府出面牵头,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最起码我现在能够起个带头作用,抢先去占领市场,特别是占领终端,把铁观音品牌先打出去。第一步先在东南亚开。东南亚因为比较能接受我们这个茶叶吧,华人华侨比较多,比较容易接受。

未来将打造“铁观音庄园”

记者:近几年茶叶市场出现了不少炒作现象,普洱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红袍、铁观音也出现炒作的迹象,您是怎么看的?

林文侨:茶叶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炒作的东西都不会长久。现在应该做的是让铁观音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和规范化。

2007年我就成立了股份制企业,通过导入资本运营,借力推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立顿可以行销全球,蕴藏茶香、茶味和茶文化的铁观音一定也可以做到,首先就是要做到标准化。

记者:铁观音怎么能够做到标准化呢?现在各品牌的标准都不一样。

林文侨:其实是可以标准化的,2008年开始,我们就参与了乌龙茶国际化标准的制定。市场整体质量上升了,达到合理利润,就能带动市场和茶农的整体利益的提升。我带头参与明码标价,至少可以给行业起一点引导作用,这样消费者买得也会放心。

记者:你在茶界创造了很多第一,接下来还有什么打算呢?

林文侨:要在全国建立规范化的茶庄,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茶庄,而是学习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打造安溪铁观音庄园,把茶叶基地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整合铁观音产业链。把高科技、文化与茶结合起来,组织“万人培训”,拍电影,搞旅游景点,更人性化地进行推广。

人物语录

铁观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喝茶的人其实是在喝一种文化,所以打造一个能包容这种文化的品牌才是铁观音产业的出路。

财富人生

去年,林文侨95岁的母亲荣膺了“世博茶寿星”。林文侨爱茶,或许与其母亲的“茶情结”有不小的渊源。

林母一生酷爱喝茶,茶龄有70年,每天就是三大杯茶。她常常对林文侨说:“不要给我多少钱,把你最好的茶叶给我拿些过来就好了。”

由于生长在茶乡,又受母亲影响,林文侨从小爱喝茶。从1991年,他就开始举办茶王赛,1993年协助安溪县政府开创安溪铁观音拍卖先河,还把《同一首歌》邀请到安溪演出。这也是他对家乡的一种回馈。

事实上,林文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而且从小爱运动,会打乒乓球会打篮球。可以说是一个运动健将。现在还经常打高尔夫、网球。网球拿过全国公开赛第三,高尔夫拿过第二,最高打到72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李朝仲:天弘茶业董事长介绍》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