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钟爱茶,同时对饮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茶道,回族家最常饮用的是苦而香纯的烤茶,在招待贵客时煨烤茶、冲糖茶、沏花茶时都要敬这道茶。

回族家最喜欢烤茶,茶叶选用青茶或焙制的绿茶。选用陶釉或纯粹的土瓦茶罐,在火塘边或者是火炉上,用炭火(非明火)边烘边抖,直到茶叶呈赤黄色散发出喷鼻的香味,便恰到好处。精细的方法俗称“百抖茶”,即是慢烤细抖,掌握好火色,烤好后,稍停片刻,便将滚开水徐徐倒入茶罐内,随着茶水沸腾慢慢加添。这头道茶味道浓量多,却是香气扑鼻,味甘而苦名叫“老苦茶”。喝后回甜甘纯,有心舒胸畅之感,且赋有苦中有甜,以苦为乐的人生意义。二道茶是“甜茶”,也叫糖茶,茶罐中放水靠火涨沸约十分钟,倒在茶盅内再放进核桃片末,片末要薄而脆,入口不用嚼即可以化,然后将另一水煮的泡姜糖水加入掺和,味道香甜带辣,有健胃发功润肺的作用。以此寓意生活先苦后甜,甜不忘苦,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干练利落不能拖泥带水之意。这第三道茶,把茶水再涨沸后,稍加茉莉、金银花、菊花的满盅茶,茶味道淡而甜,香郁爽口,暗喻人生平平淡淡,和和美美才是真。“苦甜淡”三道茶蕴含回族人家千百年间根植于玉洱银苍间所品味出的一种人生哲理,做人一辈子的三步曲。

回族人家沏茶、饮茶、敬茶都很讲究,盛茶汤的要用细白瓷盅,先用温水将茶盅烫洗后,才将茶汤一一倒入盅内,茶水不能太满,一般是一次倒入的茶水一口有余,当在倒茶水时发现某一盅茶汤中有一直立浮动的茶梗喻意“茶客”到家,就要将这杯茶敬给最长、最尊贵的客人,然后才按年龄大小、辈份敬茶。在向客人敬茶时,同时要端上糖果、点心或是一些糯米做的甜食,喻示着这主人热情好客,女主人能干会持家。在客人面前,一般家里的妇女、小孩都不陪坐,沏好茶做好甜食端上桌后,她们都要退让出去。

平时一般的宴席桌面上就不敬“三道茶”,只敬客人烤茶。结婚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要先敬上一盅“糖茶”;女方家送亲到新郎家第一时间也是敬一盅“糖茶”。到晚间请阿訇证婚念“喜经”也要敬客人“糖茶”,喻示一对新人美满幸福。

回族生活中对茶有许多的饮用方式,每一种饮茶方式都有它特殊的功效和寄予表达的意义。在茶的饮用上他们还创造了一些有益健康和治病方式。在我小的时候记得外婆给我喝过一种茶,是将核桃仁用羊油烤糊,然后将烤糊后的核桃仁捣成碎末,用茶水和红糖水掺合,吃这种糊核桃茶能起到消食健胃治疾的功效,饮过之后对我消化不良的胃疾很有帮助。

回族对茶情有独钟,这跟回族的信仰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回族大多习惯饮绿茶,抓一把吹口气在鼻子上闻一闻,就知道这茶好不好,经不经泡。

CY260.com编辑推荐

回族茶俗


回族禁酒,宴宾待客,以茶为敬,这是与其他周围少数民族以酒为敬最根本的区别,所以在宴请待客、节日礼仪、婚丧嫁娶中均是以茶为敬,这也是惟回族独有。从诸多方面的礼仪习俗中可以看出“茶”在回族的生活中是一种不可缺的生活物质元素,回族在自己的生活习俗中赋予“茶”一种生命的情感,一种感情的寄托。从某种意义上讲茶叶这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饮品,来到回族的生活中已经不是一种纯粹意义的物质价值,它更是蕴涵了一种感情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回族钟爱茶,同时对饮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茶道,回族家最常饮用的是苦而香纯的烤茶,在招待贵客时煨烤茶、冲糖茶、沏花茶时都要敬这道茶。

回族家最喜欢烤茶,茶叶选用青茶或焙制的绿茶。选用陶釉或纯粹的土瓦茶罐,在火塘边或者是火炉上,用炭火(非明火)边烘边抖,直到茶叶呈赤黄色散发出喷鼻的香味,便恰到好处。精细的方法俗称“百抖茶”,即是慢烤细抖,掌握好火色,烤好后,稍停片刻,便将滚开水徐徐倒入茶罐内,随着茶水沸腾慢慢加添。这头道茶味道浓量多,却是香气扑鼻,味甘而苦名叫“老苦茶”。喝后回甜甘纯,有心舒胸畅之感,且赋有苦中有甜,以苦为乐的人生意义。二道茶是“甜茶”,也叫糖茶,茶罐中放水靠火涨沸约十分钟,倒在茶盅内再放进核桃片末,片末要薄而脆,入口不用嚼即可以化,然后将另一水煮的泡姜糖水加入掺和,味道香甜带辣,有健胃发功润肺的作用。以此寓意生活先苦后甜,甜不忘苦,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干练利落不能拖泥带水之意。这第三道茶,把茶水再涨沸后,稍加茉莉、金银花、菊花的满盅茶,茶味道淡而甜,香郁爽口,暗喻人生平平淡淡,和和美美才是真。“苦甜淡”三道茶蕴含回族人家千百年间根植于玉洱银苍间所品味出的一种人生哲理,做人一辈子的三步曲。

回族人家沏茶、饮茶、敬茶都很讲究,盛茶汤的要用细白瓷盅,先用温水将茶盅烫洗后,才将茶汤一一倒入盅内,茶水不能太满,一般是一次倒入的茶水一口有余,当在倒茶水时发现某一盅茶汤中有一直立浮动的茶梗喻意“茶客”到家,就要将这杯茶敬给最长、最尊贵的客人,然后才按年龄大小、辈份敬茶。在向客人敬茶时,同时要端上糖果、点心或是一些糯米做的甜食,喻示着这主人热情好客,女主人能干会持家。在客人面前,一般家里的妇女、小孩都不陪坐,沏好茶做好甜食端上桌后,她们都要退让出去。

平时一般的宴席桌面上就不敬“三道茶”,只敬客人烤茶。结婚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要先敬上一盅“糖茶”;女方家送亲到新郎家第一时间也是敬一盅“糖茶”。到晚间请阿訇证婚念“喜经”也要敬客人“糖茶”,喻示一对新人美满幸福。

回族生活中对茶有许多的饮用方式,每一种饮茶方式都有它特殊的功效和寄予表达的意义。在茶的饮用上他们还创造了一些有益健康和治病方式。在我小的时候记得外婆给我喝过一种茶,是将核桃仁用羊油烤糊,然后将烤糊后的核桃仁捣成碎末,用茶水和红糖水掺合,吃这种糊核桃茶能起到消食健胃治疾的功效,饮过之后对我消化不良的胃疾很有帮助。

回族对茶情有独钟,这跟回族的信仰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回族大多习惯饮绿茶,抓一把吹口气在鼻子上闻一闻,就知道这茶好不好,经不经泡。

回族烤茶茶俗


回族家最喜欢烤茶,茶叶选用青茶或焙制的绿茶。选用陶釉或纯粹的土瓦茶罐,在火塘边或者是火炉上,用炭火(非明火)边烘边抖,直到茶叶呈赤黄色散发出喷鼻的香味,便恰到好处。精细的方法俗称“百抖茶”,即是慢烤细抖,掌握好火色,烤好后,稍停片刻,便将滚开水徐徐倒入茶罐内,随着茶水沸腾慢慢加添。这头道茶味道浓量多,却是香气扑鼻,味甘而苦名叫“老苦茶”。喝后回甜甘纯,有心舒胸畅之感,且赋有苦中有甜,以苦为乐的人生意义。二道茶是“甜茶”,也叫糖茶,茶罐中放水靠火涨沸约十分钟,倒在茶盅内再放进核桃片末,片末要薄而脆,入口不用嚼即可以化,然后将另一水煮的泡姜糖水加入掺和,味道香甜带辣,有健胃发功润肺的作用。以此寓意生活先苦后甜,甜不忘苦,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干练利落不能拖泥带水之意。这第三道茶,把茶水再涨沸后,稍加茉莉、金银花、菊花的满盅茶,茶味道淡而甜,香郁爽口,暗喻人生平平淡淡,和和美美才是真。“苦甜淡”三道茶蕴含回族人家千百年间根植于玉洱银苍间所品味出的一种人生哲理,做人一辈子的三步曲。

《红楼梦》茶俗与西溪茶俗


《红楼梦》中的饮茶活动展示了独特的地域风俗,如以茶祭祀、以茶待客、以茶论婚等等,这些饮茶风俗与西溪的饮茶风俗有不少相似之处。

《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以茶祭祀。第14回写王熙凤分派宁府男女仆役时说道:“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第53回写贾府全家人“祭宗祠”的情景,其中也有“供茶”的情节。第58回写芳官祭尊菂官,宝玉告诉他不要烧纸钱,“随便有清茶便供一钟茶”,也是把“茶”作为祭品。从小说中的描写来看,人们都将茶作为一种纯洁的“祭品”,以寄托哀思。

以茶祭祀也是西溪地区的民俗。茶叶是西溪种植业中名列第二的大宗产品,西溪沿山的留下、龙坞都是重点产茶乡镇,从东部的法华山至西南的小和山、东穆坞环山丘陵也都种植茶叶。西溪产茶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明朝。明代黄汝亨《永兴寺碑记》载:“西溪十八里梅花,春时上有焙茶,香闻十余里。”明代冯梦祯也说:“西溪茶利之厚,十倍于龙井,至石坞之佳,不啻胜之。盖其生于幽岩仄径,逼近兰松梅竹之香,真龙井之伯仲也。”

安乐山茶曾被列为西溪特产之最,光绪四年《西湖志》20册卷24物产载:“安乐山春日焙茶石坞,香闻十里。”由此可见西溪茶的产量之多和品质之高。而茶在西溪居民的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茶农除夕请年菩萨要把每年采摘的头茶作为供品,祈求神灵保佑;每年大年初一清晨,每家每户都会沏一杯新茶、拿两个金团放在灶神堂前,祭祀天地神灵;在新茶采摘前要祭祀山公山母,开采之日全家要吃青团子;当第一锅新茶炒制完成,先要将第一杯新茶敬供在灶君菩萨的面前,旁边放一枝翠柏,取“新茶新收,似柏常青”之意。凡此种种,都是以茶祭祀的民俗。

除了以茶祭祀外,《红楼梦》中还提到了以茶论婚。第25回写林黛玉一日去怡红院正好遇到凤姐等一干人都在,于是凤姐问起日前赠茶之事,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由此看来这茶还有定亲的功用。

西溪茶农也习惯以茶为媒结良缘,有民谚为证:“吃了那家茶,就是那家人。”“一女不吃两家茶。”这里“吃茶”即“定亲”之意,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定茶”,也叫“受茶”或“吃茶”。因种茶树必下籽,移值则不生,借喻婚姻之“矢志不移”与“与定有子”。此外,旧时还将整个婚嫁礼仪称为“三茶六礼”。“三茶”指订婚时之“下茶”、结婚时之“定茶”、洞房时之“合茶”,“定茶”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梦梁录》中有记载,男方下聘时其它礼品可多可少,但是茶是绝对不能少的。现在的结婚仪式上,新郎新娘对长辈行拜见礼时,除向长辈三叩首外,也要献上香茗。

《红楼梦》中写到以茶待客的情节不胜枚举。第82回写贾宝玉下学到潇湘馆看望林黛玉,黛玉忙吩咐丫鬟紫鹃道:“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头里。”宝黛之间的情谊是无须多叙的,宝玉放学就先到潇湘馆看黛玉,可见黛玉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自然黛玉也心领其意,用自己喜受的龙井茶招待宝玉,从中亦可知宝玉在黛玉心中的位置。第19回写贾宝玉和茗烟来到花袭人家:“宝玉见房中三五个女孩儿,见他进来,都低了头,羞脸通红。花自芳母子忙着请贾宝玉上炕,又忙另摆果桌,又忙倒好茶……”可见无论是平日里还是节庆时分,茶都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物。

在西溪以茶待客的礼仪由来已久,以茶待客是西溪的普遍习俗,有客来,端上一杯芳香四溢的香茗,诚而待之,是对客人的极大尊重。西溪民间还有敬元宝茶的习俗,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至亲好友相互往来、恭贺新喜,首先要互敬一杯元宝茶。元宝茶中加有两颗青橄榄或金桔,以取新春吉利的意思。饮茶而佐以橄榄、金桔,清脆可口,茶味更香。唐代茶道倡导者皎然在法华寺曾留下诗三首:“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桂枝。”“至道无机但杳冥,孤灯寒竹自青荧。不如何处小乘客,一夜风前闻诵经。”“峰色秋天见,松声静夜闻。影孤长不出,行道在深云。”

回族“窝窝茶”


回族的“窝窝茶”是盖碗茶的一种,是放冰糖的盖碗茶。盖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

“盖碗茶”,回族传统饮茶风俗。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川人使用茶盖还有其特殊的讲究:品茶之时,茶盖置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会很快过来将水续满;茶客临时离去,将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茶具、小吃代为看管。茶博士的斟茶技巧,又是四川茶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须臾之间,嘎然而止,茶水恰与碗口平齐,碗外无一滴水珠,既是一门绝技,又是艺术的享受。

回族的盖碗亦称三炮台。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盖碗或三炮台。盖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用滚开水沏成。给客人上茶,要在吃饭前。倒茶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冲开水加盖,双手捧送,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回族饮茶习俗


回族禁酒,宴宾待客,以茶为敬,这是与其他周围少数民族以酒为敬最根本的区别,所以在宴请待客、节日礼仪、婚丧嫁娶中均是以茶为敬,这也是惟回族独有。在大理、巍山、洱源一带回族之间的礼仪交往都是敬送糖、茶为主,看望老人不能空手前往,都要准备一份上好的茶叶和糖;回族家请“园经客”(在特定的纪念日敬诵全本《古兰经》而邀请亲朋好友团聚),被邀者一般都要送给主人茶叶、糖果、糕点以表寸心;再者回族青年之间恋爱相好,处一段时间以后,男方父母到女方家求亲要送上一份茶、糖,叫“开口糖”;回族之间助丧、悼念到死者家一般称“点茶”。从诸多方面的礼仪习俗中可以看出“茶”在回族的生活中是一种不可缺的生活物质元素,回族在自己的生活习俗中赋予“茶”一种生命的情感,一种感情的寄托。从某种意义上讲茶叶这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饮品,来到回族的生活中已经不是一种纯粹意义的物质价值,它更是蕴涵了一种感情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回族钟爱茶,同时对饮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茶道,回族家最常饮用的是苦而香纯的烤茶,在招待贵客时煨烤茶、冲糖茶、沏花茶时都要敬这道茶。

回族家最喜欢烤茶,茶叶选用青茶或焙制的绿茶。选用陶釉或纯粹的土瓦茶罐,在火塘边或者是火炉上,用炭火(非明火)边烘边抖,直到茶叶呈赤黄色散发出喷鼻的香味,便恰到好处。精细的方法俗称“百抖茶”,即是慢烤细抖,掌握好火色,烤好后,稍停片刻,便将滚开水徐徐倒入茶罐内,随着茶水沸腾慢慢加添。这头道茶味道浓量多,却是香气扑鼻,味甘而苦名叫“老苦茶”。喝后回甜甘纯,有心舒胸畅之感,且赋有苦中有甜,以苦为乐的人生意义。二道茶是“甜茶”,也叫糖茶,茶罐中放水靠火涨沸约十分钟,倒在茶盅内再放进核桃片末,片末要薄而脆,入口不用嚼即可以化,然后将另一水煮的泡姜糖水加入掺和,味道香甜带辣,有健胃发功润肺的作用。以此寓意生活先苦后甜,甜不忘苦,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干练利落不能拖泥带水之意。这第三道茶,把茶水再涨沸后,稍加茉莉、金银花、菊花的满盅茶,茶味道淡而甜,香郁爽口,暗喻人生平平淡淡,和和美美才是真。“苦甜淡”三道茶蕴含回族人家千百年间根植于玉洱银苍间所品味出的一种人生哲理,做人一辈子的三步曲。

回族人家沏茶、饮茶、敬茶都很讲究,盛茶汤的要用细白瓷盅,先用温水将茶盅烫洗后,才将茶汤一一倒入盅内,茶水不能太满,一般是一次倒入的茶水一口有余,当在倒茶水时发现某一盅茶汤中有一直立浮动的茶梗喻意“茶客”到家,就要将这杯茶敬给最长、最尊贵的客人,然后才按年龄大小、辈份敬茶。在向客人敬茶时,同时要端上糖果、点心或是一些糯米做的甜食,喻示着这主人热情好客,女主人能干会持家。在客人面前,一般家里的妇女、小孩都不陪坐,沏好茶做好甜食端上桌后,她们都要退让出去。

平时一般的宴席桌面上就不敬“三道茶”,只敬客人烤茶。结婚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要先敬上一盅“糖茶”;女方家送亲到新郎家第一时间也是敬一盅“糖茶”。到晚间请阿訇证婚念“喜经”也要敬客人“糖茶”,喻示一对新人美满幸福。

回族生活中对茶有许多的饮用方式,每一种饮茶方式都有它特殊的功效和寄予表达的意义。在茶的饮用上他们还创造了一些有益健康和治病方式。有一种茶是将核桃仁用羊油烤糊,然后将烤糊后的核桃仁捣成碎末,用茶水和红糖水掺合,吃这种糊核桃茶能起到消食健胃治疾的功效,对消化不良的胃疾很有帮助。

回族对茶情有独钟,这跟回族的信仰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回族大多习惯饮绿茶,抓一把吹口气在鼻子上闻一闻,就知道这茶好不好,经不经泡。

回族的饮茶习俗——盖碗茶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回族的先民在古代时从事游牧业,并以牛羊肉、乳酪为主食。故其对茶之消食除腻作用特别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尤其爱好饮茶,并以茶代酒。长期以来,回族的各种茶俗甚盛。下面介绍的是回族的饮茶习俗——盖碗茶。

回族喝茶的一大特色是都喝盖碗茶,即俗称的"三件套"、"三炮台",由茶碗、茶盖、茶托组成。有的茶盖上还绘有蓝色的花纹或红色的小花朵,有的还绘有绿色或黑色的阿拉伯文"清真"字样,精巧美观,方便耐用。

用盖碗茶喝茶,既防尘又保温,又能边喝边"刮"(茶汤、茶叶),回族人不但自己喝,还用盖碗茶招待客人,以示欢迎的最高礼遇。"客人远至,盖碗先上"。回民家中来客,都以盖碗茶招待。先将盖碗擦洗干净,放入茶叶和佐料,揭开茶盖(半遮半掩)将沸水注入,在茶碗中冲出一圈一圈的浪花,冲泡5分钟后,双手递给客人,并说"请喝茶"。

客人边饮边用碗盖刮茶场面,还得注意不用嘴吹或吸出响声,否则视为不懂礼貌,无教养。饮茶时不得一次将茶喝干,要留存茶汁,边喝边由主人续水。"刮"时,用左手捧托盘,用右手大拇指和二拇指抓住盖顶,用第四指卡住盖口,"刮"一下喝一次,茶要露汤色,常喝常有,清香爽口,连续不断。

回民以茶待客,注重"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轻",指冲、刮、喝要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似"蜻蜒点水",不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凝神品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

回族的茶谚说:"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子要刮呢!"回族人吃油香要用手掰开,一小块一小块地吃,切忌囫囵吞咬,不然为不懂礼貌。而喝茶时要用碗盖一下一下地"刮"动,使茶叶和佐料加速溶解,使汤汁尽快变温,喝时不烫嘴。

回族茶谚又说:"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即是说,"刮"第一遍时只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甜味,"刮"第二遍时,茶叶与佐料经过泡制,香味则完全散发,其时味道最佳。而"刮"第三遍时只剩下茶叶淡淡的汤色,只能起解渴作用。

回族饮的盖碗茶非常富有营养。盖碗茶亦茶亦药。因其不但放置茶叶,还要放入糖、红枣、核桃仁、枸杞、元肉等多种营养果品,营养价值较高,故常饮盖碗茶对健脾生津、强身健体大有裨益。"回回老人寿数长,早起礼拜喝茶汤"。回族老人长寿的较多,仅宁夏地区的百岁回族老人就达50人之多。这同他们戒烟酒,嗜饮茶,讲卫生有较大关系。

住在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六盘山一带的回族,除了与汉族相同的“盖碗茶”、“八宝茶”饮俗以外,还有与回族杂居的苗族、彝族、羌族一起有喝罐罐茶的习俗。在当地,每户农家的堂屋地上,都挖有一只火塘(坑),上置一把水壶,或烧森柴,或点炭火,这是熬罐罐茶必备器皿。清晨起来,主人第一件事,就是熬罐罐茶。

喝罐罐茶,以喝清茶为主,少数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花椒、核桃仁、食盐之类的。

由于罐罐茶的浓度高,喝起来有劲,会感到又苦又涩,好在倾入茶杯中的茶汤每次用量不多,不可能大口大口的喝下去,但对当地少数民族而言,因世代相传,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喝罐罐茶还是当地迎宾接客不可缺少的礼俗,倘若亲朋进门,他们就会一同围坐在火塘边,一边熬煮罐罐茶,一边烘烤马铃薯、麦饼之类,如此边喝酽茶、边嚼香食,野趣横生。

西禅茶缘


仿佛池角的一朵睡莲,一个小茶室,在西禅寺大门左侧的极僻静处,静静地开张了。缘因茶起,因茶结缘,故谓之茶缘。方丈雅好字画,便邀字画界的朋友间或来此小聚。既有四季不断之香茗足供啜饮,又有四壁常新之字画可供品评,于是茶馆又冠以西禅书院之名。茶缘墨缘,有缘不请自来,于是来客常满。

然而西禅究竟清静之地,茶淡,人也淡,故前来吃茶的多是一些孤癖之人,静静的来,偷偷的去。有时几个熟人不期而至,话多嘴杂,便有人焚香盥手,抚弄古琴,曲调多高古玄远,谈话人的心境经此一挑一拨,果然火气立即小了很多。四周本来音调就不高的喁喁细语,霎时又变为窃窃私语,最后经常只剩下古琴微颤的独语了;有时一曲方尽,四座凛然,唯见窗外一片月色皎洁,清风弄影。

由于地僻人静,自然有人打主意来这里谈女朋友。然而人甫落座,茶未入口,已觉神闲气定,心无旁骛,再看对面原来顾盼有致的眼波,已然寂然凝静。于是坐了一个晚上,彼此手都不曾握一下,而对对方的了解却自此又加深了一层。曾经带了几位商界的朋友来此品茗,友人发现新大陆似的两眼发亮,连声说好地方,当下筹划下次一定要找几个人来这里打扑克。过了一段时间,又碰见这位兄台,笑问最近是否到西禅寺打扑克?不想这位老兄竟一脸的羞赧之色:“去了。太静,容易分心,老出错牌,没打上一盘就不打了。”

方丈是个健谈之人,然而所谈多不涉佛法,亦不避俗务,凡事以平常心度之,大处着眼,娓娓道来,每每令人折服。有时夜阑更深,茶客渐次散去,茶室顿觉空旷,方丈便建议移座禅院深处的方丈室。于是一路扶花掠草,曲径通幽,佛堂灯火昏黄,池畔宿鸟啁啾。拐角处,忽见一庭月光如瀑,两株广玉兰敬立如仪。月下花左,一朱红色小门隐约可见,方丈挽袖轻叩,小和尚揉眼应门,情景如梦如诗。及进入方丈室坐定,大家忽然无话可说,于是四周愈静。俄顷,炉上水壶开始呢喃,案头香篆氤氲四起,只见来客一个个恍兮惚兮,如醉如痴。方丈张罗罢茶具,以方巾拭手,朗笑道:“这叫渐入佳境!”语毕,满座欣然。

回族八宝盖碗茶


盖碗茶也称“三泡茶”“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是居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回族和东乡族人待客的传统饮料。在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们都以八宝盖碗茶招待亲友。民间叫盅子,上有盖子,下有托盘,盛水的茶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而且用这种茶具泡茶,有盖可以保温,端起来喝茶又不烫手。盖碗茶具常有名人绘的山水花鸟或者避火图,连同茶托为十二式者;十二碗加十二托为二十四式,可备茶会之用。清代茶托花样繁多,有圆形、荷叶形、元宝形等等。夏天,喝盖碗茶解渴;冬天,回族群众围坐在火炉旁,烤上几片馍,吃上点馓子,"刮"几盅盖碗茶就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了。宁夏回族的人均寿命长,这主要得益于回族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其中之一就是常喝盖碗茶。

综观回族的饮茶民俗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回族十分重视饮茶的保健功效。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注重科学配方,,借鉴、吸收、发展并总结形成了本民族饮茶养生之道。二是回族人民喜欢饮糖茶,这是回族饮茶习俗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回族不论自己平时饮茶,还是待客都要在茶叶中配以白糖或红糖、冰糖、方糖等。如果客人来了不用糖茶招待,视为对客人的不尊重、不热情。近年来,回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饮茶、品茶的习俗越来越盛,同时,为越来越多的兄弟民族所了解和吸收,对中国的茶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回族的盖碗茶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叶。夏天以茉莉花为主,冬天以陕青茶为主,还可用"碧螺春"、"毛峰"、"毛尖"、"龙井"等等。人们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体情况选配不同的茶水:如清热泄火可用冰糖窝窝茶;胃寒的人可用红糖砖茶;消食的人可用白糖清茶;需要保健可常用“八宝茶”,即除了放茶外,还放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具,并有滋阴润肺、清嗓利喉之功效。一般回族家庭饮“八宝茶”,多饮用“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肉);有的饮“白四品”(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还有的喜欢“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果干)和“五味茶”(绿茶、山楂、芝麻、姜片、白糖)等。

回族群众泡茶很讲究,好茶还要好水泡。人们认为,雪水、泉水和流动的江河水泡出来的茶最佳。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族群众喜欢用甘甜的黄河水泡茶。居住在山区的回族群众冬天用雪水泡茶,夏天用雨水泡茶。因为雪水、雨水、黄河水杂质少略带甜味,泡茶不会影响茶叶本身的香味。回族泡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料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约为二至三分钟。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回族群众把饮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当开斋节、古尔邦节或举行婚礼等家里来客人时,主人会热情地给您先递上盅盖碗茶,端上些油香、馓子、花花等干果让您下茶,到回族群众家里作客,会深深地感到,回族兄弟好客大方,茶香,情更浓。

敬茶也有许多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将碗里放入茶料,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送。这样一方面是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如果家里来的客人较多,主人根据客人的年龄辈分和身份,分出主次,把茶先捧给主客。回族喝盖碗茶也很讲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荷地,而是用盖子刮几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每刮一次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慢地饮。

在喝茶中,如果喝完一盅还想喝,就不要把茶底喝净,要留点,这样主人会给您继续倒水。如果已经喝够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从碗中捞出一颗大红枣放到嘴时,表示已喝够了,主人也就再不谦让倒茶了。由于饮茶的益处多,回族人民不仅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而且走亲访友、定婚时,还喜欢送茶礼。例如回族定亲时,一般要送砖茶、细茶、桂圆、红枣、芝麻、葡萄干等,所以定亲也叫“定茶”。在回族结婚之日,除主人招待外,其它亲戚朋友协助待客叫“喝茶”,同时还有早茶、偏茶、晚茶之分。

新加坡的茶俗


东南亚新加坡,新加坡的饮茶文化有其独特的一面,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喝茶也反映出其多元文化的一面,新加坡既有新颖的“敬茶”风俗,这是新人结婚时必须要行茶礼的习俗,这表明男方接受新娘作为自己家族的新成员,也有别具一格的“肉骨茶”风俗,现在小编为你详细讲解。

当新娘随新郎离开自己的家时,通常由一名女傧相和几名“姐妹”陪伴;有时也可能有一位女方年长的亲友随行,以代表女方家庭。

当新娘抵达新郎的家(又叫“过门”)以后,这对新人要向男方的长辈“敬茶”,这一风俗的意义在于:表明男方接受新娘作为自己家族的新成员;在我国政府颁布《妇女宪章》规定每对新人必须前往婚姻注册局注册之前,这一“敬茶”风俗是受承认的合法婚姻的证据之一。

而在信奉佛教或道教的华人家庭,新娘进入婆家时须向佛祖或家中供奉的其他神明敬献红枣茶,接着必须向祖先敬茶,以求赐福。

随后新郎直系亲属中最年长者(曾祖父母、祖父母及父母亲)就坐在客厅的中央,让新人跪着向他们敬茶(传统做法);但现在普遍上已改为一对新人向坐着的长辈鞠躬敬茶。

敬茶的时候,习惯上由一位亲戚协助添茶,茶杯通常用一个红盘盛放,新郎新娘可选择向每一位长辈亲戚个别敬茶或联合敬茶,为了表示尊敬,敬茶必须用双手。接着还要向叔伯姨舅等长辈以及年长的同辈夫妇敬茶;不过,向年长的同辈(如兄姐)敬茶时,只须站着就行了,每一位接受敬茶着,都会送个红包或首饰给这对新人。新郎新娘向长辈敬茶,实际上是向长辈致敬,再接下来,新郎的较年幼的同辈亲戚也要向一对新人敬茶,表示祝福,同时也意味着接受新娘成为自己家庭的成员;因此,敬茶是华人婚俗中最重要的一项,不论信仰任何宗教,人人都应当遵循。

敬茶过后,新郎新娘和众人即享用茶点或午餐,食品的名称通常都含有吉祥之意,在这之后,新郎陪伴新娘回娘家。

在过去,新娘是在婚后三天在新郎陪伴下回娘家,然后婚礼才算全部完成,这时新郎会送一只烧烤全猪给岳父岳母大人,表示他与新娘新婚欢愉。如有不满意的事,新郎可以把猪的耳朵或尾巴割掉。当新娘回访娘家时,新娘及其夫婿需向父母亲以及其他长辈亲戚敬茶。

新加坡人的肉骨茶风俗:

肉骨茶,就是一边吃肉骨,一边喝茶。肉骨,多选用新鲜带瘦肉的排骨,也有用猪蹄、牛肉或鸡肉的;烧制时,肉骨先用作料进行烹调,文火炖熟;有的还会放上党参、枸杞、熟地等滋补名贵药材,使肉骨变得更加清香味美,而且能补气生血,富有营养。而茶叶则大多选自福建产的乌龙茶,如大红袍、铁观音之类,吃肉骨茶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人们在吃肉骨时,必须饮茶;如今,肉骨茶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食品。

中国回族的饮茶习俗


宁夏回族民间茶俗甚多,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庆品茶等茶俗,而且还从选茶、赠茶、用茶、点茶、配茶、煎茶、冲茶、递茶、加水、品饮、宴请等诸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茶事礼俗。可以说回族民间茶文化内容丰富,兴旺发达,经久不衰。

宁夏回族民间有谚语云:“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响盖碗。”每个回族家庭至少有两套盖碗盅子,有的多达十几套。他们喜用盖碗子饮茶,不用缸子和杯子。饮茶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族茶谚云:“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那些上了年纪的回族老人每天清早礼完“榜布达”(晨礼),有喝早茶的习惯。他们围在火炉旁,烤上几片馍馍,总是要“刮”一碗子的。这碗子也叫“盅子”,是一种陶瓷器皿,古代叫“茶盏”,底小口大。茶碗、茶盖、茶托(长方形叫盅船、茶船)配套,俗称“三泡台”(好似战地碉堡)。有的茶盖上绘有蓝色的花纹或红色的小花朵,还有的绘有绿色或黑色阿拉伯文“清真”字样,既精巧美观,又方便耐用。喝茶先备一壶滚烫的开水,把茶、糖等原料放入盅内,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再喝。用盖碗盅子喝茶有很多好处,民谚云:“一防灰(清洁),二防冷(保温),三防茶叶卡喉咙(安全)。”

择茶、泡茶、配茶种类甚多,都依经济条件、茶宴大小、宾客身份、生活需要而定。一般常见的有红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糖、枣、茶)、红四品(红茶、红枣、红糖、枸杞)、白四品(白毛尖茶、白糖、芝麻、白葡萄),还有开胃化食的五味茶,即绿茶(苦)、山楂(酸)、芝麻(香)、白糖(甜)、姜(辣),健脾强肾、提神明目的五珍茶(龙眼、枸杞、葡萄干、杏脯、祈门红茶),生津养胃、健身美容的元宝茶(珠茶、红枣、枸杞、桂元肉、葡萄干),提气补虚、强身健骨的八宝盖碗茶(茉莉花茶、冰糖、红枣、芝麻、元肉、枸杞、葡萄干、核桃仁)等。一般回族家庭除山区喝罐罐茶以外,川区回民多喝“三香茶”和“白四品”,所选茶叶有茉莉花茶、毛尖茶、陕青茶、红茶、砖茶、珠茶等。家庭条件好的喝龙井、乌龙、碧螺春等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宁夏回族群众还根据需要,自制了明目清心的枸杞泡茶、止咳化痰的锁阳膏茶、滋阴补肾的羊骨髓茶和八宝甜面茶。

“客人远至,盖碗先上”,家里来了客人,宁夏回族多用盖碗茶来招待。他们先将盖碗擦洗干净,盛上茶叶和佐料,揭开茶盖半遮掩,将沸腾的开水注入盅碗内,冲出一圈一圈浪花,恰似牡丹开花。泡约五分钟,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茶边喝边“刮”,不得用嘴吹或吸出声响。否则会被视为不懂茶礼、没有教养之人。喝茶时要留茶汗,不得一次喝干,要边喝边添。左手擎着托盘,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抓住盖顶,第四指卡住盖口,“刮”一下,喝一下,茶露汤色,常喝常有,清香爽口,连绵不断。这一套茶事活动,就贯穿了“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轻”指冲、刮、喝要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确,一次沏妥当,似蜻蜓点水,不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

宁夏回族喝茶全在于“刮”,不会“刮”就等于不会喝茶。俗话说:“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子要刮呢!”回族吃油香要掰开,一小块一小块地吃,禁忌囫囵吞咬,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节之人。喝茶要用碗盖一下一下地“刮”动,使茶叶和佐料加速溶解,使汤汁尽快变温,喝时又不会烫嘴。使用茶盖不仅可以防尘防灰、保温,而且还可起到搅拌茶叶的作用。民谚说:“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意思是说,“刮”第一遍时只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的甜味,“刮”第二遍时,茶叶与佐料经过泡制,香味完全散发出来了,这时的味道最佳。“刮”第三遍时只剩下茶叶淡淡的汤色,能起到解渴的作用。回族先民用茶消食,以茶代药,以茶代酒,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茶文化传统。回族婚礼中的提亲裹包,以茶包为主,订婚时亲邻喝“定亲茶”,结婚时喝“喜宴茶”,婚后与老人喝“阖家茶”。某人干事业决心很大,也用“下茶”来形容,表示坚决,与古代“茶不移木”同出一辙。

“金茶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族的盖碗茶。”因为盖碗茶多有糖、红枣、核桃仁、枸杞、桂元肉等配成,本身就是“长寿果”、“益寿果”,营养价值极高,所以各类盖碗茶对强身健体大有裨益。“回回老人寿数长,早起礼拜喝茶汤”、“不抽烟,不喝酒,盖碗子不离手”,这些都是回族养生保健的宝贵经验,从中不难发现饮茶在回族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性。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迤西回族茶俗》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