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文人风骨,守紫陶本色。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今天,建水紫陶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也愈发清晰、专业和单一化;而其实,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介绍过,建水紫陶的制作,是一个团队的协作,几乎不可能有紫陶艺人能从开采泥料到最后烧制、打磨完成一手包揽下来。

在建水紫陶里,一个认真做壶的师傅,如果他是全能的,也就是说建水紫陶的每一道工艺他都会做,而且都做得很好,一个月只能做很少量的紫陶壶,完全跑不起量来,而且不确定性特别高。

“这不现实,也没这必要,把自己擅长的部分做好已经很不得了啦!”做壶师傅如是说。

于是,在建水紫陶圈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开采泥料,不烧制,不忙着卖壶,不考职称,他们只做其中的那一两道自己最擅长的工艺,或是拉坯、或是装饰、或是刻填、或是打磨,等等。他们把自己擅长的部分做好,这也是他们的立业之本,确切地说是他们在建水紫陶这个行业的立足之本,于是他们就全力以赴,把自己钻研的工艺做好,然后,做得更好。

“紫陶匠人”是指秉承传统技艺认真做好自己专长工艺的做壶人,他们抛开了职称的束缚,更能沉得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专长,凭着认真执着的心态和对紫陶手工制作工艺的热爱,他们结成小小的团队,成为当下紫陶手工制作工艺圈子里的重要力量。

工手不错且有市场潜质的年青紫陶艺人往往被各家工作室抢着要,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很实在,把建水紫陶当做一份工作,而且热爱这份工作,他们不太会去为各种职称、虚名奔波,因此也就能花更多的心思在紫陶的制作工艺上。这是种相对平和宽松的工作心态,加上工作室、陶坊提供足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还有自己的敬业态度,往往能够制作出许多优秀的紫陶作品。

绝大部分的紫陶匠人默默无闻,但他们仍然努力地工作,他们白天工作一整天,有时候,晚上还会继续工作。“晚上更安静些,容易集中精神,也少人来打扰。”他们说。

“我们在乎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作品,看着这些作品从一块什么都不是的泥巴,经过一道又一道的工艺,经过一个又一个同伴的双手,最终变成美丽的紫陶作品,送到窑里去烧,这时我们总会有一种难得的获得感、成就感,心中有很多期待,但是也有一丝不安;如果这些作品烧出来出现瑕疵,东西也算废了,有时候太倒霉,一个月下来,白干也不是没有。”

建水紫陶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反复操作,一次次拉坯修坯,一次次雕刻填泥,一次次打磨抛光。这些完全要凭借匠人长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来观察和修正。现在建水紫陶玩家越来越多,很多都是紫砂的资深玩家,对于紫陶,他们会以紫砂的标准来选作品,极为苛刻。他们的角色类似于发烧级的京剧票友,任你再大的角儿,都能听出唱腔的瑕疵来。因此,负责任的紫陶艺人们也不敢马虎。

器非一相,水无定势,对于建水紫陶的制作也是一样的道理,每个步骤都有可能出错,有些错误能够逆转,有些则无法挽救,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紫陶圈子里,瑕疵越来越不能容忍,爱惜羽毛的年轻陶手宁可砸了自己的有残次的作品,也不会降价销售来坏了好不容易竖起来的牌子。

做紫陶壶算是个打磨精、气、神的活计,心态一定要平和,坐得住板凳,沉得下心去,做出来的东西才能有点儿意思。

这样一群紫陶匠人,他们可能没有职称,他们心无杂念,玩家们用眼光考验他们的作品,他们用作品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可以心无旁骛的把擅长的事情慢慢的,做到极致。

扩展阅读

建水紫陶是这样一种陶


因泥土之灵,所以有紫陶。泥土是有灵性的,因此女娲用它造出了人类。即便那只是个传说,而且传说已经很远,但泥土的灵性,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而且似乎永远无穷无尽。人类在大地上生存上百万年以后,在与泥土的无限亲近中,终于渐渐读懂并参透了泥土的部分灵性,并借此造出了陶。陶的出现,已有万年之久。

人类最早创造而又能延续至今的物品,陶最老,而且是。然而,陶是那种极为悠久又极为普通的器具,普通到一旦成型,就几乎不值得再花费制造者更多的心思。所以陶之一物,能摆脱器物的宿命者少见,能修炼得道、自成大器者更加少见。

陶度过了漫长的年月,在种种因缘凑巧之下,终于衍生出了紫陶。

一、紫陶是很年轻的陶

中国是陶器大国,四大名陶都是陶器中出尘脱凡的精品。其中,出现最晚的是紫陶,成器最快的也是紫陶。以三四百年的修炼,在享天地之厚爱的同时,能汲取并彰显诸多教化之得、艺术之工的,正是紫陶。

紫陶虽为陶器,已经打破了很多普通陶器所受的局限,以泥土的古朴醇厚,承载起了诗画的飘逸洒脱,造型丰富、装饰精细,将普通的陶点化得出神入化,美妙绝伦,成为独步天下的陶之大器。

紫陶之所以成器,因为它能够承载并表现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诸多艺术,其必须经历镂刻、镶填、打磨等加工手段,内涵之繁,工序之多,远甚于其他陶。可以说天下陶器的制作之精,到紫陶为止。

是故,唯有产自滇南群山之中、建水那一块小小坝子中的紫陶,兼具粘土之纯、金石之坚、色彩之丽、打磨之精、造型之繁、雕刻之细、书画之美,人文之盛。

二、紫陶是那种极难的陶

紫陶的困难,在于它成器的路上必须要过水、火、石三关。

与一般仅仅需要加水沉淀的陶土不同,紫陶所用粘土必须“洗澡”和“发酵”。首先要将本地特有的五色粘土,加水制成浆状,细纱过滤,过滤后只取最上最细的漂浆,反复五六次后,得到的泥浆几乎不含任何砂石,已是腻如膏脂。首先要将这样的泥浆静置于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取出后泥料还必须像揉面一样,不断搓揉,揉去空气,才能用以制作紫陶。经过水的洗礼,在泥料的一洗一揉之间,紫陶已经悄悄保留下了与众陶不同的优良品质。

火是陶的必经之路,紫陶在烈焰中的历炼尤其凶险。在超过上千度高温的炙烤中,紫陶要么不折不扣地全身而出,要么开裂以杀身成仁。烧制后的紫陶器物,绝对没有形变而器全的情形。究其原因,紫陶只用颗粒极为细微的粘土做胚,在烧制过程中丧失水分很多,收缩很大,所以过火不易,器形大者更是难全。传统烧窑方法成品率约不足六成,即便是以今日的技术烧制紫陶,成品率也只到九成左右。很多紫陶在泥坯阶段造型、书画皆尽善尽美,却在烧窑过程炸裂成为废品。经过火的考验,紫陶有了自己的铮铮铁骨。

诗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紫陶虽不是玉器,却偏要去承受不计其繁的打磨,而后成为文采斐然的陶中君子。经历多种砂纸的打磨后,最后一道竟然是用鹅卵石抛光。紫陶成品通体无釉却平滑如镜,清可鉴人,显示出与其他陶器迥然不同的如玉如冰的明亮。更有不完全打磨的、亚光的紫陶。它等待的是有心人的赏识与亲近,在经肌肤长期的摩挲之后,这样的紫陶能产生特殊的、细致的质感上和光泽上的变化,品质更加温润细腻,也更加令人不能释手。

三、紫陶是纯净的陶

紫陶近乎苛刻地选择了自己出身,只用建水特有的红、黄、紫、青、白五种颜色粘土,拒绝任何砂质。这些粘土细度远远高于三百目,质地比女人用的化妆粉还要细,且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因为过于纯净细腻,所以紫陶所用泥料的质地偏弱偏软,不能像其他陶器那样灌浆注模,拉坯的难度也高,更难以制作大型器件。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纯净,成就了紫陶可书可画、可雕可刻、可填可磨的特殊之处。紫陶成品,细度高,硬度大,观之有字画之趣,抚之有铜铁之质,叩之有金石之声。紫陶之美,总体在于以陶为质,以书画为文,从它身上,一眼就可同时感受到造型的直观美和书画的意境美。

能像玉器一般精雕细琢,能如纸品一般挥毫云烟,能似镜面一般光亮可鉴,能有金属一般回音清脆,全得力于紫陶的从粘土之始就坚持的纯净,坚持虽然难,一旦得来金不换。

四、紫陶是很巧的陶

陶成之于土,也受制于土。瓷出现之后,陶就被降级定格了。很多地方的陶,至今未能完成由器到艺的质的飞跃,原因不仅是土质不够好,而且从没有遇到过适合的机遇。

建水一地汉代就有了成熟的制陶业,发展至宋代,烧制出青瓷。元明两代,建水的青花瓷器尤为繁盛。

不知何故,建水人在几百年前忽然弃瓷就陶,离开新欢,重归旧爱。现在想来,其中的缘故或是因为瓷器虽然精美,但受到釉料限制太多、发展有限,或许是因受到景德镇等地瓷器的激烈竞争、前景不明。更大的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紫陶之成,始于建水的瓷器之困,这种历史性的转折,既是磨难,也是厚爱,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经过数百年的摸爬滚打,经过不断的尝试求索,紫陶以天造地就的五色粘土为浑实底气,凭借着种种磨难中锤炼造就的博大胸怀和巨大力量,厚积薄发,终于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般,获得强大的新生,不仅战胜了挑战,且入辉煌之境。

建水人放弃精美的瓷器,重新选择紫陶,虽然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但仍然不失为明智之举,正应了“人无我有”的那句老话。凭借历史的厚爱和大地的恩赐,紫陶竟然奇巧地取本地瓷器而代之,终于获得了令其难以比肩的巨大、独特的成就。

五、紫陶是有德的陶

陶应该保存着那种来自泥土的灵性。不过有的陶是用矿、或者用石,更多的陶又杂有大量砂质,所以其德性大打折扣。与它们不同,紫陶直接从大地上取得的粘土,质地纯净无暇,其成品经上千度烈火炙烤,但淳厚不损,仍然秉承了泥土滋养万物的德性。

同为可器之材,紫陶有异金、玉、瓷而另胜之。黄金虽贵,没有摆脱金属的冷冰与无情。玉石虽温,但太过娇贵而难以实用;瓷器虽美,但被釉封闭的太死而过于沉寂。紫陶则不然,不仅活泼可亲,而且能滋养生命。用紫陶炊具盛藏食物,隔夜不馊;用紫陶茶壶泡茶,久不变味;用紫陶花瓶插花,时长不衰。云南名菜“汽锅鸡”,味道鲜美,冠绝天下。它的烹饪取材并无多大奇特之处,关键在于凭借了紫陶所制汽锅的特殊能力,绝对是独靠紫陶之德而成其美味。

六、紫陶是好养的陶

可以养的陶不多。粗糙的陶只能作为瓦货,精细的陶又往往过于昂贵而叫人望而叹止。紫陶虽然精美,好在不贵,正适合养玩。因为擅长精雕细琢,紫陶所成的茶具既温润别致,又古朴清雅,入手把玩让人倍感亲切,品读书画更觉韵味深长。经过人体肌肤的亲近与摩挲之后,紫陶能如生命苏醒一般,自在成长,收获属于自己独有的包浆。其滑熟可爱,幽光沉静的喜悦,竟不输玉石。

紫陶好养,不仅单单在于把玩。若往大处走,紫陶可酝酿出犹如青铜一般浑厚、斑斓的大器之美,高古淡雅,能入雅士高人之眼;如往粗简处走,可以烧制出无字无画、不加打磨的壶杯碗碟,简单之中又暗暗隐含不落一字的禅意,最能与寻常百姓相亲相近。紫陶好养,藏于馆室而不觉其俗,放于灶台而不觉其傲。养陶如此,不亦乐乎?

七、紫陶是能悟的陶

建水地方虽然不大,也不算是沃野,山不甚高,水不甚美,人文也非极盛。但一方山水有一方山水的精华,造物主必定有青睐之物。此物岂非紫陶乎?

究其来由,紫陶所用五色粘土本已少见,颗粒细小,偏又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大自然不知花了怎样的功夫,用了怎样的能事,竟然把比磐石还要坚硬的顽铁,琢磨成了微米级的颗粒,还赐予了其丰富的色彩。

看其出身。那些在草木之下静静沉睡的粘土,经历了几世几劫,终于等到有缘人发现了它们特殊的秉性,并在熊熊烈火将其烧制成了美轮美奂的紫陶。五色粘土的埋藏固然极其罕见,制陶人的磨难自然也是非同一般

观其成器,其粘土纯净依然不变,在朴实浑厚的底气中绽放出明艳瑰丽的光芒。成品的紫陶既满足生活之需要,又能阐发人文之情怀,可谓出入两便、雅俗两宜。

虽为紫陶粘土所造,其品性与上苍所造人类有几分相似之处,以《西游记》来比喻,有唐僧的纯真,又有悟空的精灵,有八戒的粗俗,又有沙僧的朴实。紫陶成器,需经历水的洗礼、火的冶炼,石的琢磨,与人的成长的经历与磨难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紫陶不言,大有故事。有心人观之,也许定然会有所感悟吧!

《雅贤舍》位于美丽七星湖畔,名字取义于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傍湖光山色之美,众高雅贤能之士共处品茶赏陶之舍。

雅,五行属木,从隹牙声,良禽择木,吉雅之兆。有正确、高尚、美好之意。如雅致洁净、雅致素净、雅正、雅道;

贤,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贤明。贤德。贤能。贤良。贤惠。贤淑。贤哲。贤人。圣贤。礼贤下士

舍,房屋,也有舒气之意。《史记·律书》:“舍者,舒气也。”

做紫陶,怕这寒冷的冬季


冬天的脚步终究还是来到了建水,这个位于北回归线之上、年平均气温20℃的滇南小城,也不能避免天寒地冻。

在碗窑村,在紫陶街,在县城与郊区的一些角落,有大量的紫陶匠人每天坚持劳作。而这寒冷的冬季,恰恰是他们最怕的。

他们怕寒冷的冬季里不能拉制出最满意的器型。

这样的天气,就算是半干的陶坯,双手触碰也会犹如冰块一般,何况一双手整天都浸润在潮湿的泥巴里。寒冷使得双手灵活性降低,不能时刻保持最佳的状态,在塑造器型上往往力不从心。不但匠人备受寒冷之苦,且塑造的器型多有不如意之处。

他们怕寒冷的冬季里陶坯经常开裂。

在寒冷的冬季晾干陶坯,是一个漫长到近乎煎熬的过程,其过程又何止是夏秋的两倍?紫陶匠人,是对时间非常敏感的一群人。晾坯时间每增加一天,制陶的风险就会增加一分。有时候为了按时交货,不得已增加风扇或空调,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何况这个特殊的环境,不经意就会乍暖还寒,对于陶坯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他们怕寒冷的冬季里辛苦的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在寒冷的冬季里制作紫陶,几乎每一个步骤都延长了不少,紫陶人对此还是报以了最大的耐心。他们忍着寒冷,尽最大努力耐心去拉制满意的陶坯,耐心地做装饰,然后刻花、填泥、粘接每一步之间都是比平常更漫长的等待。终于入窑之后,最终结果如何,很可能不为人知。开窑一瞬,看到的也许是值得庆幸的佳作,也有可能是分文不值的废品。

紫陶,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不近人情,不会因为你的辛苦付出而对你有特殊的怜悯;但紫陶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偏执狂,不会因为那惨淡的结果而放弃劳作。他们总是不论冷暖,日复一日,一次又一次地拿起泥巴,做出一窑又一窑的紫陶。

陶坯的不近人情、制陶匠人的偏执和这寒冷冬季里的漫长等待,或许能让每一个爱陶之人以更加珍惜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手里的每一件紫陶。

用心做的紫陶,才能打动人


经常会被问道“什么样的紫陶才是好的”这类问题,没有一个具体的角度,实在不好回答清楚。因为决定一件紫陶好坏的因素很多,而且不同的人对于好坏的判断标准不一样,有时候我觉得某件紫陶好,而另一个人又未必觉得好。

大家习惯于从一些具体的角度去判断好坏,比如器型做得是否“标准”,装饰做得是否“精细”······但有时候这些角度也不能完全判断好坏。很多紫陶都做不到所谓“标准”的器型,但是仍然不妨碍人们喜爱;装饰更是这样,A不喜欢的装饰,可能B会非常喜欢。

除了器型与装饰之外,要制作成一件紫陶,中间还有大大小小数十道工序。一件紫陶通常由一个团队来完成,非要要求每一道工序上的每一个匠人都做到十全十美,并不现实,而且也并不存在。

人毕竟不是受程序控制的标准化的机器,匠人完成每一道工序,除了扎实的技艺修养以外,还注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每一个人的情感、对一件器物的理解又是那么不同。

当你进入一个紫陶店里,有那么多作品,为什么只有一件或极少数的几件能被你一眼相中?我想绝不是因为大家常理解的那种完美。要说完美,那也是你心中觉得完美。

回到紫陶的实用功能上,作为茶器,本质上就和我们的餐厨器物、书房器物一样。我们喜爱一件餐厨器物,主观上就会觉得用它盛放食物会更加赏心悦目、更加可口;我们被一本书的封面所吸引,打开去阅读,在里面又发现了不一样的世界

人有情,人看物便有情,情源于真心。

紫陶由匠人们协作而成,当每一个人都用心去完成好自己的那道工序时,那道工序就倾注了匠人对器物的情感。所有的匠人之心汇聚在一起,一件完整的紫陶作品才算诞生。

在一间紫陶店里,有不同艺人、不同种类的若干作品,有无数颗匠人之心。你选择其中某一件,一定是在一些细节上产生了共鸣。

用心而作的紫陶,才能打动另一颗心。

建水紫陶的分工协作:专业人做专业工艺


虽说大多数建水紫陶的底款都只打了一个人的名字,但是当有顾客询问起来,我们仍然会如实告知,落款的作者只做了装饰或器型,而粘接、打磨或其他某些工序则是另外的A匠人或B匠人完成。

有的顾客还会继续追问“你这儿有某某人全程独立完成的作品吗?”我回答“没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全程独立完成的建水紫陶作品根本不存在。

目前建水紫陶的真实状态其实是普遍的团队协作模式。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通过一篇又一篇文章强调建水紫陶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就是因为目前仍然有许多人,特别是新接触的人并不十分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受到一些不实的营销文案误导,因此才会不停有人提出上述问题。

其实稍加思考一下,建水紫陶团队协作的制作模式是显而易见的,要说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建水紫陶的工艺,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六道。而其中的每一道工艺之下,又包含若干小工序。比如我们之前介绍过的镇浆制泥,这短短四字之中,又包含8道小工序。以此类推,整个流程包含数十道工序。

大多数人的能力是有极限的,天赋也千差万别,因此一个人很难完全掌握所有的工序。知道、了解甚至会做都不难,但是要将每一道工序都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做好做精,创作出彩的作品,是极其困难的。

第二、分工协作是市场效率要求下的必然。目前大部分的建水紫陶仍然只是属于茶器、工艺品范畴,可以称得上艺术品的较少。因此,大部分工坊都是跟着市场走,一些销量较大的名家工作室,一个月要出几百件甚至上千件紫陶。一定是团队流水线作战,才能完成如此多的数量。

第三、在陶瓷技艺上,专业人做专业事更靠谱。有了前面两个原因,这第三个原因就顺理成章了。古人都说“术业有专攻”,在工艺领域,匠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方面。

建水紫陶和其他工艺品一样,一道工序无法制成。因此将每一道工艺中最擅长的人集中起来,形成团队,进行协作,既可以保证必要的效率,又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整个社会都是分工协作,而这是一种优点,并非缺陷。所以,建水紫陶的分工协作大可以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

建水紫陶,一种慢工出细活的陶


早在选料、研磨、制浆、沉淀成泥时建水紫陶制作工艺就已经开始了。任何一件建水紫陶工艺品的完成都需要历经几十道工序,“镇浆制泥”算是第一大道工序,接下来还有“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几道主要的工序。

早在选料、研磨、制浆、沉淀成泥时建水紫陶制作工艺就已经开始了。

任何一件建水紫陶工艺品的完成都需要历经几十道工序,“镇浆制泥”算是第一大道工序,接下来还有“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几道主要的工序。

每一道主要工序又分解成好几道小工序,建水紫陶的匠人们就这样耐心地、秉持“慢工出细活”的精神和习惯,完成几十道工序,做出一件件紫陶作品。“湿坯装饰”“雕刻填泥”看起来似乎只是寻常的建水紫陶制作工序之一,但实际上这两道大的工序一点儿也不寻常。

在一代又一代匠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因为有了这两道主要的工序而使建水紫陶跻身“高雅”作品之列,以其鲜明、庄重、典雅、别致的艺术风格蜚声海内外,成为人们喜爱的收藏珍品,并登上大雅之堂,进入我国名陶之列。

刻填工艺使建水紫陶具备了可绘制、可镌刻的特性,也成功将书画艺术转化为紫陶装饰艺术。其他各地名陶,大多从造型和品种上下功夫,而建水紫陶擅长把书画搬上陶器,艺术风格更加鲜明。

“湿坯装饰”“雕刻填泥”就是在湿坯上绘制图像,然后用足刀(足刀,一种以伞骨打磨而成的刻刀)根据绘制的字画进行雕刻,挖去需要去掉的坯泥,形成凹槽,再利用预先调配好的不同色泥进行填充,刮平精修坯面后入窑烧制。

对于形象复杂、色彩较多的图像,则需要采用复刻复填工艺和刮泥、绞泥、抹泥等技术展现其细节变化和色彩层次。

这两大道工序十分考验制作者的工艺技术,从书写绘画到雕刻再到填泥,每一步都需要工艺制作者极致的耐心和精湛的技艺。

在建水紫陶上书写绘画的难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充分考验了书画家对笔的驾驭能力和章法布局能力。

建水紫陶的生坯陶面非常光滑,带有弧度,且不会像纸那样会吸墨,书画家在书写绘画时蘸墨多少都要拿捏得当,时刻保证笔的走势跟着陶器的弧度走。

此外,在生坯陶面上书写绘画时绘画者心中必须有整个陶器,得结合陶器本身的器形进行装饰、布局,让整幅书画和陶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不让人觉得突兀、生硬或牵强。

雕刻时则需要“刀客”胆大心细,下手稳、准、狠,刀法流畅。“刀客”能做到刀法流畅的前提除了其本身技艺精湛之外,还有制泥时的反复淘洗直至陶土变得细腻如膏。

建水紫陶制作工艺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得用心对待,因为一旦有一小步没有做好,整个制作工艺都将受到影响,无法做出预期的作品。

填泥则要求有绘画功底,知道什么地方用什么色,彩填时必须做到刻一道填一道,非常耗费心力与时间。经过“湿坯装饰”“雕刻填泥”等工序后烧制而成的建水紫陶,在装饰上不仅能够表现书画笔触墨迹的细微变化,还因镌刻工艺而呈观出了自然班驳、浑朴古拙的金石韵味,给人以无限美的艺术享受。

给新手的10条买紫陶紫陶壶的建议


1、千万别用壶盖去敲壶口.

很多人拿起一把壶打开壶盖就敲壶口,这时候我们的心就会跳到喉咙上,紫陶虽然含铁量丰富硬度够高,但是也是易碎品,特别是壶嘴薄容易出现磕碰,吃亏的是你。选壶的时候,最佳办法就是把壶盖取下,子口向下轻轻放置在安全地带,这样,你就可以安心的拿着壶身颠来倒去的观察,去挑毛病了。

2、别执着追求所谓的“三点一线”。

选紫陶壶的时候,对于所谓的“三点一线”,也就是俯视:壶嘴最高点、壶钮最高点和壶把最高点在一条水平线上,我建议也是大概齐就行,纯手工艺品,毕竟不是机械加工零件,偏差没有那么准确的,这不应作为你选壶的主要考虑因素,只要不影响使,壶拿起来顺手,即可。

3、如何选壶的容量?

你计划用这把壶泡什么茶,几个人喝,这样就可以基本确定容量大小了。

4、如何选器型?

考虑有无自己非常喜欢的器形,好比西施、石瓢等等经典壶形。假如有,按图索骥。假如没有,那就随挑自己喜欢的,紫陶壶眼缘很重要。

5、明确买什么价位的壶

价位,也就是你计划买多少钱的壶,经常买紫陶壶的朋友就知道,紫陶工艺决定着紫陶壶的价格,常用的紫陶壶在四百到五百左右,低于这个价格的就要仔细检查清楚壶身是否有裂痕、起泡、磕碰。工艺稍微精细一点的在一千以上了,如果是收藏品则上万以上,明确以后可作为标尺,一分钱一分货,这是个硬真理,没那么的捡漏呢。

6、去哪里买壶?

紫陶泥料很充足,书画装饰老师们的风格独特,很难模仿其韵味,所以目前还没有假冒的紫陶壶作品,但是建议还是买云南建水当地有名气的紫陶壶,或到朋友推荐的专业商家手里买,对于壶身太薄的紫陶壶需谨慎。

7、看中一把壶要不要急着购买?

建水紫陶的特殊工艺是:阴刻阳填的书画装饰和人工打磨、无釉抛光。所以每一把紫陶壶都是孤品,如果看中一把紫陶壶,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就果断买吧,晚了就买不回来了。

8、选紫陶壶时要选壶身装饰工艺好的

阴刻阳填的书画装饰是紫陶壶灵魂,选紫陶壶除了出水条件要好以外,壶身上书画也要有美感。好的字画更能增加壶的文化含量。而一把有美感的紫陶壶自己使用起来心情也会美美哒。

10、摸一摸、闻一闻

新的紫陶壶有些会略有泥味,这是正常的,但是带有油味或其他杂味,那就不可选了,如果一把紫陶壶拿在手上都能感觉到满手是油,那么就果断放弃吧!

一把紫陶壶能用多少年?紫陶壶有寿命吗?


一把紫陶壶能用多少年,紫陶壶有寿命吗?紫陶壶的使用没有年数限制,只要不磕碎,如果保养的好,可以一直用下去。

什么会影响紫陶壶的寿命?

1、摔

紫陶壶特别怕摔。

对于陶瓷类产品来说,一旦摔坏就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即使是用锔瓷或金缮等方式对摔坏的紫陶壶进行修复,留下的也只有残缺美了。

那么如何防摔呢?

倒茶水时要将另一手指按在壶钮或壶盖上,动作不可过大。

倒茶的过程中壶不离手,有很多时候掉壶盖就是在倒茶的时候发生的。

切忌模仿卖壶商人玩的那些盖不掉、盖嘴倒立等小花样,这些都是骗人的小把戏,别一不小心就把爱壶给毁了,得不偿失。

尽可能放在高处、或柜子里,小孩碰不到的地方,更不要让粗手粗脚的马大哈类的人去碰壶。

2、油

喜欢玩紫陶壶的人都知道,紫陶壶经过长时间使用之后,表面会有一层含蓄内敛的光泽,俗称“包浆”。

但需要明白的是,紫陶壶的“包浆”与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油腻”是有很大不同的。

而且吸附性强劲的紫陶壶也十分害怕油烟,所以更不能为了让紫陶壶看起来更有光泽而将其表面涂抹上各种油脂。

紫陶壶的光泽,是养出来而不是抹出来的。

紫陶壶一旦沾染到油脂,就容易发出“贼光”,易养出带有花斑的壶。壶体的内外均不可沾染到油脂。

每次茶事活动,都需净手弄茶,一是使茶免受异味污染;二是茶壶能得到良好的保养。

在喝茶的过程中,用洁净的手对壶摩挲、把玩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一点:大多数人家里,油烟最大的地方就是厨房;所以,要想让紫陶壶越养越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让紫陶壶远离厨房。

3、味

以上内容已经说过,紫陶壶的吸附性十分强劲;除了容易吸油,紫陶壶也很容易吸味。

吸味功能强,对于泡茶、养壶来说,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是杂味、异味,则一定要避免。

所以,紫陶壶一定要远离厨房、厕所等异味较多的地方。

4、洗洁剂

强烈建议您不要用化学洗洁剂清洗,绝对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学洗洁剂刷洗紫陶壶。

不仅会将壶内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会刷掉茶壶外表的光泽,所以应绝对避免。

如果一定要清洗,建议你用食用小苏打清洗。

5、抛光布或者钢丝球

紫陶壶有污渍时,不要用含金刚砂的抛光布或者钢丝球清洗,虽然用这些东西清洗很快,但这样容易破坏壶表面结构,留下划痕影响美观。

最好的工具是棉布,即使用这些工具也不能用蛮力。

有些紫陶壶壶身造型比较复杂,清洁的时候花纹不易处理,可以选用齿浪型牙刷进行处理。

6、温差大

平时泡茶,一般是采用80至100度的水为主。

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如果遇到短时间内温差过大(骤冷骤热)的情况,有些紫陶壶容易产生爆裂现象。

所以,平时空闲不用的紫陶壶,不需要放入冰箱保鲜、更没必要放入微波炉高温杀毒,只需常温放置就可以。

7、暴晒

紫陶壶平时在使用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冷热变化非常大的状态,但由于其结构比较通透所以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尽量避免把茶壶置放于阳光下暴晒,不然会对壶体表面的光泽造成一定影响。

平时清洗之后的茶壶,也不需要拿去晒干,更不能拿去烘干,只需置放于阴凉的环境中自然沥干就可以。

怎么延长紫陶壶的寿命?

1、紫陶壶放在哪里好?

紫陶壶千万不要长期置放在藏品柜子里,也不要和其他器物放在一起,因为壶怕”沾染“,很娇气,容易受其他气味的”勾引“而吸附上身,以致泡茶的时候,味道怪怪的。

如果放置于太潮湿或太干燥的地方,对壶来说也不太好,容易影响紫陶壶的气味和光泽。

另外,紫陶壶属于易碎品,家里如果有小孩的话一定要将心爱的紫陶壶放在安全的地方。

一旦碎了,想修补是可以的,但是总有一道伤疤,您说是不是?

2、一壶只泡一种茶

有的人为了省事,总喜欢泡过铁观音后,把壶里的茶叶渣倒掉后,用水清洗一下,然后泡上普洱茶。

可是,你这样做,就不正确啦!

因为紫陶壶上的气孔里注满了铁观音的味道,铁观音虽爱干净,但最喜欢普洱这个“黑铁头”,一遇见就相互串味啦!

正因这个原因,所以我们一般建议“一壶一用”,即一把紫陶壶只泡一种茶。

因为泡的茶种类一多容易串味,影响喝茶的口感,同时对紫陶壶的光泽也会有一定影响。

3、使用频率要适当

对于一些老茶客来说,一天到晚喝茶可以说是见怪不怪;而一些喝茶时间不长的朋友,可能还没养成规律性的喝茶习惯。

如果是用紫陶壶泡茶,那么建议你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泡茶频率、做到持之以恒。

因为泡茶频率太低的话紫陶壶容易过于干燥,而使用频率太高,壶会一直处于潮湿环境中,处理不当的话容易有异味。

所以,如果是要养壶,那么最好能够保持“每日一泡”的使用频率。

4、不用冷水用热水

一把紫陶壶从烧制完成开始,建议从开壶到冲泡、清洗等过程,都不要用冷水,原因是未经烧煮过的水大多水质偏硬、杂质较多,用于润壶、泡茶都不太合适。

只使用热水而不用冷水来养壶,还能让壶体保持较为恒定的温度,对于泡茶也有好处。

总的来说,紫陶壶的使用没有年数限制,一个爱壶之人必定会保护好它,为它延寿!

建水紫陶的历史


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2008年6月,建水紫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此,建水紫陶开始蓬勃发展,短短三年时间,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投向了这个西南的边陲县城,投向了古老传统的紫陶工艺品。

建水紫陶将文人的字画移于紫陶之上,是建水紫陶的特有之处,以陶为纸,装饰上融入书画家强烈的个人风格,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落墨后,再由熟练的雕刻工人采用阴刻阳填的方法将文人字画保留下来,无论飞禽走兽,花草鱼虫,还是琼楼玉宇,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

欣赏建水紫陶,首先需要观其形察其色,看一件紫陶作品,首先需要看它的外形是否准确,装饰是否到位,然后看成色,通俗来讲,紫陶的成色基本可分为五种:羊肝色(传统的紫陶颜色),花色(也可称为杂色,一般是黑红相杂)咖啡色(也可称为板栗色,),黑色(净黑色的紫陶成品不常见),窑变(最为难得的成色)。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鸡、鸽等肉食品,鲜美异常。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色调为红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红、黄、蓝花等。装饰上采用刻划雕填,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画面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无论刻划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生产工艺上采用无釉磨光,即坯体不上釉,烧成后只需打磨、抛光、产品就可清新光洁。一旦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一壶甘甜之水,至明月春秋。一盏铁韵佳茗,感岁月芳华。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做紫陶,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