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现在很多新手或老手朋友,买壶,都非常倾向于全手工的壶。新手,可能认为,听说了太多的化工壶、机器壶,我只想买一把自己喝茶用的手工壶就行,自然而然的只认可全手工制作的壶,却不知半手工壶也是手工壶,为何会导致这个现象呢?主要还是欠缺了解,对紫砂壶的成型工艺还不了解,可以翻看往期的文章,有工艺制作过程,可以进行参考。

而玩壶玩了一阵的老手朋友,自己手上半手工的壶,也有很多,玩多了,总不见得一直玩半手工的壶吧,随着眼光的提升,会慢慢买进一些全手工壶,也会分辨全手和半手。看到一把全手壶,壶型工整,线条流畅对称,类似这样的全手工壶,就觉得非常好了,但如果一把全手工的壶的定位方向就是工整和对称,那你还不如选一把半手工壶或者更加工整的机车壶。过于追求工整和精工,只会更加死板。

全手工的壶,主要看一个字“活”。全手工的壶,怎么做的,一个做壶师傅的功底,非常重要,做壶的时候,主要是看他的眼光,经常观摩名家大师的作品,观其韵,整体的一个壶架子,在脑子里有这个型,再加上自己长期积累下来的眼力,把这个型要通过自己的手表现出来,做到“眼到手到”,一把好的全手工作品,都是师傅长期积累下的心血。

这个和半手工的壶,就有很大区别了,半手工的壶,因为有了模型的限制,型上,在制作之前就已经给它量身定了型,把工做好,能适当体现出一点灵巧,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全手工壶,把壶做活,是艺人的追求,做壶的时候着眼于大,细节处理到位,如果太过于苛刻细节,反而会因小失大。

曾经有一位玩壶的朋友,看了一把全手大亨德钟,对于器型,还是非常满意的,大亨的气韵表现的很足,细节处理也是很到位,不满意的地方是壶盖,壶盖上的壶钮,感觉不是很圆,觉得工上面有失欠缺。壶钮全手工的做法,一个是“的段”放在转盘上车出来的,一个是用竹子工具,捻出来的。圆形的壶钮,捻出正圆来,还要经过窑烧,不至于变形,这个有点苛刻了。手工的精巧肯定不会有机器的工整,过于追求和机车壶一样的对称和工整,一把壶,就没有了灵魂,失去了一把壶的玩性,越是手工的东西越要追求活,越是机械的越是死板。

想要收藏一把全手的好壶,壶做的活不活,就要学着看它的壶架子。

扩展阅读

紫砂壶中半手工和全手工、灌浆壶和手拉胚壶的区别


说到紫砂壶,我们得区分一下紫砂壶中半手工和全手工、灌浆壶和手拉胚壶的概念是什么。

1.灌浆壶

灌浆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将含有石蜡的泥浆加热注入石膏模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壶坯,经镶嘴、把并脱蜡后烧制成的壶。

但是由于灌浆所需紫砂颗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则使紫砂壶失去了应有的透气性。灌浆工艺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且成本较低,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所以比较容易满足茶艺市场的要求。

是用非常细的泥紧,灌到做好的模具裹面,遇蔑分撞拿出来晾斡,再稍微加工就可成壶。灌浆壶用的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遗接有较多的玻璃水。

灌浆壶里面没有条纹,所谓灌浆壶就是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泥浆,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没有工艺可言。灌浆壶用的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还掺有较多的玻璃水。

2.手拉胚壶

机械操作,利用马达离心力,用手拉出一个壶型来。再配壶嘴、壶把,放置晾干后喷浆。

壶身外观不论粗细分布很均匀,壶内有螺状条纹纹理,成型料必须要加一定量的高岭土。(主要含铝硅酸盐,三氧化二铝)。硬度高,撞击声音尖锐。

手工拉坯法(或叫轮制法)是制陶工艺的名称,它是在转动的轮盘上,利用惯性离心力,用手将可塑的泥坯拉制成各种形状,然后配上壶嘴、壶把(均为灌浆制作),晾干后进行表面喷浆,最后入窑烧制一遍便可。

因为轮盘在转动过程中,离心力会拉破坯体,所以这种成型技法不适应真正的紫砂泥,一定要加入高岭土等陶泥或化工泥代替紫砂泥料,以增加泥料的延展性。它不属于紫砂成型工艺,手拉胚壶一个人一天可以拉200~300个。由于手拉胚壶成本很低,生产效率很高,产量非常大,所以在市面上看到大量的“紫砂壶”仅售十元、二十元就并不奇怪了。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手拉坯工艺的分解步骤。

一:选用泥料

选用泥料也就是说泥的配比,不同的陶瓷用不同的泥料,钧瓷的用料大致由黄道土、刘家沟土、黑膜土以及一些长石组成。

二:炼泥

炼泥也就是说把选好的石料经过球磨机的加工把它们磨碎,磨成浆,然后用压滤机把泥浆里的水分给虑出来,之后再通过真空炼泥机一遍一遍的把泥给炼出来,直到适用与拉坯为止。(适用程度:根据个人掌握)

三:揉泥

揉泥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使可塑泥更加有利于成型,其目的就是为了排除可塑泥中的杂质和气孔。我们在制作陶艺作品之前,必须经过揉泥这道工序,因为揉泥可以令粘土致密,不仅增加粘土的柔韧性和可塑性,降低收缩率,还会直接影响陶艺的烧成率与收缩率。如果揉泥的方法不恰当,令泥团中有空隙、气泡,不仅收缩率增加,而且烧成时表面会鼓起气泡,甚至会炸裂。揉泥的过程主要是把不同干湿度的粘土揉匀,令粘土干湿适度,如果粘土太硬,在揉压的时候需要加水。反之则需要脱水。揉泥的意义就好像做面点之前要揉面一样。注意:可塑泥一定要揉好才能更容易成型。揉泥的方法很多,一般我们常用的揉泥方法是:鸡心式揉泥法和牛头式揉泥法。

四:拉坯

拉坯就是整个工艺的核心内容,拉坯的好坏是直接决定了之后的上釉烧成的重要因素,首先拉坯要具备两个个必要因素:心平气和、眼准手稳。其次,拉坯之前一定要明确目的,要做什么样的器物,怎么运用手法,这都是必须在心里揣摩好的!要做的器物在本子上反复的画上几遍,想想这样的线条该怎么用手拉坯去完成,做好这些准备,就可以拉坯了。

五:修坯

修坯可以是借助工具修的也可以在拉坯机上独立完成的。它是在拉坯的基础上完成,也就是说你所拉的器型的内形控制了外形,里型的线条顺不顺,也就决定了修坯的修的好坏,在修坯过程中,要做到:勤、稳、准、快。

如何判定是紫砂拉胚壶:

手拉胚壶内部必定有螺旋状纹路,这是手拉制作过程中留下的不可去除的痕迹。

手拉胚壶的壶盖是在拉制过程中切下,按照离心力作用,盖子边缘会产生螺旋状纹路,盖里里面则没有。

手拉胚壶是在拉制成型后将其从壶底直接切下,所以底部不会有圈形的纹路。相反,手工壶底可能手会因竹片修刮而留下纹路。

手拉胚壶的壶底与壶身在拉制成形后一起被切下,所以是完全一体的,没有任何接痕,身简也无接缝。手工紫砂壶壶底与身筒则会有泥浆衔接的痕迹,即便经过修整与处理,我们在光线照射下也可以通过观察泥脂表面不同的反光来辨别。

3.半手工壶

半手工指模具压制壶,可以壶嘴、壶把、壶盖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也可以是身筒用手工来完成,其它用摸具制作。半手工壶工艺流程做成来的壶任何一个造型绝不会仅仅只是一个,而全手工壶却有着不可复制性。并且半手工壶在挡坯的过程中因用力挤压,使泥料的被压紧,跟全手工壶相比透气性要差了些。

另外,有很多壶形(如各种筋纹器、鱼化龙等)设计复杂、制作工艺难度大,基本上大多数都是要借助模具采用半手工工艺制作,全手工制作的反而不及半手工制作的更有气韵。功力火候未到或者对某一壶形尚未有一定的悟性的作者,做出来的全手工壶无论形制规整还是气度力度等,都远没有半手工做出来的好。一般的紫砂工艺师到顾景舟大师都有做过。

顾景舟的许多壶同样借助了模具,顾老用模具在于用得好,用得巧。大亨的鱼化龙是公认的经典之作,同漾也使用了模具,并且这个模具留存至今,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再用此模具做出如此经典的鱼化龙。有些壶,特别是花货不靠模具是无法制作的。

模具是不是做壶就很方便了呢?

那么,用了模具是不是做壶就很方便了呢?其实不然,半手工壶也同样有大量的手工成分,与全手工壶的区别就是在身筒和盖子的成形方式上。全手工壶用泥片围起身筒后,一个手垫在泥片内侧,一个手拿竹拍子在外侧拍打泥片,边拍边调整修饰慢慢成形。半手工壶用泥片围起身筒后跟全手工制作时一样,也需要先用竹拍子大致拍出一个壶的身筒(根据壶形不同该扁的扁该圆的圆,大小要与模具匹配),然后套上左右两片半模箍紧,用手或工具伸进去把里面已经大致拍好的身筒抵靠模具内壁并修饰规整,简称挡胚。由此可见,半手工一点也不简单,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作者的制作功力。

4.全手工壶

用拍打拼接的技法制作,这种成型工艺与世界各地陶器成型方法都不相同。其使用工具,但不使用模具来制作一把壶。全手工壶含有作者的思想在裹面,存在不可复制性,所以有着性的特点。

壶身外观颗粒分布不均匀,有颗粒感,没有油光感。壶内无螺状条纹纹理,无添加成份。撞击声音尖锐则硬度高,低沉则硬度较低。

关于全手工,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种包饺子、包元宵的的手法。紫砂陶艺高超的手工制作技巧让观者无不惊叹。当看了工艺师们为了做好每一款作品而积累起来的整箱整盒的塑胶、角铁、木、竹、陶质各式工具时,就更能想像从事此工作的艰辛。

当今的紫砂壶不要过分的追求是否全手工、半手工,而是应该要追求泥料是否纯正,传统器形的美感是否到位,壶做的有无欣赏之处,似乎更好一些。所以,不管怎样做紫砂壶(手拉胚与灌浆成型的除外),只要能表现制作者的艺术水准,文化底蕴,以及对紫砂艺术的认知和理解的作品,又得到广大紫砂爱好者的青睐的作品,都是好的,受推崇的艺术品。所以追求全手工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一味的追求,就易造成对艺术综合评定的偏激,亦容易走入歧途。也就不能真正领会一个制作者内心独白和对紫砂艺术的真正领悟。

一把壶的真正价值,在于这把壶的精气神韵是否充足饱满,壶形做得是否规整到位,比例搭配是否协调,所用泥料是否好,做工是否细致清爽。只要这些要求都达到了,不管是否半手工制作成形,都是一把值得收藏的好壶!

什么是全手工?如何正确理解全手工紫砂壶?


前几日说到紫砂工具的问题,发现有的壶友不是很了解「全手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到底是什么是全手工?如何看待半手壶?

成型工艺的区别

壶友们对于商家的全手工或者是纯手工的理解有些误解,「全手工并不是说完全靠手捏制出来的」,而是需要借助工具的。

「全手工」是相对与「半手工」(模型)而言的。

全手工:指借助工具通过拍打身筒、捏制壶流把,通过滋泥连接各部位,最后明针修整后完成壶坯。

半手工:指拍简单打身桶后,放入模具,直接借助模具完成身桶的定型。

流把钮也借助模具完成后修整,而后用滋泥连接各部位,最后明针修整完成壶坯。

从上述看出,两者的成型工艺区别就是借助模具,整体的工艺流程都是相对复杂的,明针修整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全手工是完全通过手工拍打完成定型,其难度要比借助模具的半手更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更多。

半手之名

很多壶友对一听「半手工」(模型),可能就有一些偏见,这里还要说一下,所谓的半手模型并不等同于灌浆的模具。

壶友们认为半手之所以不好,是形制一样的,千篇一律,颇有匠气,没有收藏把玩价值。

但是并不绝对,全手壶远比大家想象的难做,做的不好的全手,线条、力度有的还不如工艺达标的半手。

并且如顾景舟的洋桶、汪寅仙的曲壶也都是半手工,半手壶借助了工具,有的是为了提高产量,有的是为了更好定形。

所以我们看待全手、半手壶一定要理性,全手固然好,每把壶都是经细细打磨而出的,但是也不要无端贬低半手。

作为实用器来说,全手和半手的价格都是有明显差别的,这也是工艺成本的体现。

还是那句话,一把壶的好坏是看其精气神韵是否充足饱满,壶型是否做的规整、比例是否和谐、泥料是否好、做工是否细致。

只要满足以上几点,无关成型方法,那就是一把好壶。

紫砂壶是这样全手工成型的


紫砂壶的传统手工制作,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项特别的工艺和文化内容,也是最有价值和最值得重视、传承的内容。

紫砂制作成形于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而成为一套完备有序的手工技艺,充分体现了紫砂壶艺人的聪明才智和多彩多姿的审美情趣。

这种制作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个体完成单个创作,因而带有丰富的个性特征,其手法也因人而异,从而使紫砂壶壶造型千变万化,也由于实际操作时每人出手有高低,故其作品的水平高下分明。

我们将传统手工制作茶壶的过程,在此做一番比较详细的介绍。

(1)打泥片,打泥条,打坨只

打泥片是制作茶壶的第一道工序。程序是将湿润适度的紫砂壶块泥在泥凳上展延,形成所需的厚度和圆度,要点是厚薄均匀。泥片打成后,视茶壶的大小再用矩车划成所需要的规格待用。

打泥条是把备好的泥条块用搭子捶打展延成长条泥片,平正后均匀,厚度由所做作品需要而定,划出平行,略长于所用之尺寸备用之。

打坨只和打泥片一样只是稍厚一些,敲打的泥片多为圆形,大多为左手拿泥片,右手拿搭子,边打左手边转,往往是要求中间厚,四周相对薄的泥片,整体厚度也较先前的泥片为薄,最后放在泥凳中间整匀。

(2)四种基本的成型手法一围身筒、打身简、镶身筒和合身筒

笔者认为,紫砂壶壶的传统手工成型工序基本有四种手法,即:用泥条围圈镶接成型的“围身筒成型法”,将围圈好的身筒继续拍打凭空成型的“打身筒成型法”,用泥片镶接成型的“镶身筒成型法”,和将上下两个泥片虚坨成深浅半圆部件合为一体成型的“合身筒成型法”。最多使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成型技法,则是“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成型方法。

“围身筒成型法”,将泥条在转盘上围成圆筒或锥形筒,把两端叠合,用鎊皮刀斜向以叠合处一次切开,即形成能对接得很好斜接面,然后沾水将对接的切口黏连好,身筒就围好了。

“打身筒成型法”。这种成型方法是紫砂壶传统工艺里最为关键的手法,适用于在围身筒的基础上再以左手衬在圆筒内,以右手握着薄木拍子,很自然地一拍一拍向圆筒拍打过去,逐步收口。顺序为,一般先拍器皿的底部,待口收到与尺寸一样时,就用滋泥(用与身简相同的泥料加水调和而成的泥浆)把底片黏接在身筒的收口上,翻身过来,用竹拍子去掉筒底部黏接的多余滋泥。接着开始拍打器皿的上半部,拍打至口径符合要求,再用口片粘好口面,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球鼓形的空心壶久待身简晾至一定干度后才能继续操作,并依操作程按步完工。

“镶身筒成型法”则适用于方形(包括四方、六方、八方等)器皿制品。操作程序是先按产品设计要求的尺寸配制样板,依样板在泥片上裁切,把裁切好的泥片,按器皿形制规格要求用滋泥粘贴镶接,直至完整地拼镶好一件方形或多边的身筒,然后一如打身筒的办法配制和连接其他附件。

“合身筒成型法”适用于上下两等同大小的器型,如合欢壶、合盘壶等,操作程序是把划好的泥片,先用虚坨等工具分别拍成上下需合围的深浅半球形,然后将上下两半部分用滋泥黏合,这样即可大功告成。

教你轻松辨别全手工紫砂壶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一把制作精良的全手工紫砂壶哪怕不是大师手笔依然能够身价百倍,这是无庸置疑的。下面小编就教你轻松辨别全手工紫砂壶。

全手工,顾名思义就是指壶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是由艺人亲手完成,没有借助任何模型。一把简单的全手工的紫砂壶少则八百,多则上万,价值不可谓不高,利润不可谓不厚,但是市场上还是鲜有期身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全手工壶对艺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在没有模型辅助的情况下,要完全靠手来把握分寸塑造出优良的壶形比例,照顾好每一处细节,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功夫。所以没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制壶经验是没有办法做出一把精良的全手工紫砂壶的。技术上的要求让很多制壶者还未出手就已经望而却步了。

全手工的壶成品率相对于模型、半模型壶来说要低的多。因为在烧制过程中,壶坯在高温下发生收缩变化,制作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会被数倍地放大,一着不慎就可能使壶完全报废。低成品率使的全手工紫砂壶的制作成本成倍和风险的增加,这种损失对于大多数艺人来说完全超过了壶本身的利润,使很多人不敢轻易尝试。

往往制作一个全手工的壶要花费数倍、数十倍于模型、半模型壶的时间,如果因为一个小失误而报废了,那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因为全手工壶的技术要求高、风险高,所以如果用一款平庸的泥料来做,那是很划不来的。因为即使成功了,这把壶也受限于泥料无法卖出高价,所以一个艺人要是决心做一把壶,那肯定会选用上等的泥料,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同时优秀的泥料并不是随便就能获得的,所以与其冒着很高的风险做全手工壶,还不如拿来制作稳妥的成品率高的半模型壶更合算。

与制作相比,识别全手工壶就要轻松多了,因为全手工壶制作的特点,它的成品也就更有特色。首先在壶身表面我们会发现全手工壶有着明显的拍打留下的痕迹,类似于皱纹。有的壶明显一点,有的壶则需要仔细观察,但不管怎么样艺人们不会抹杀这些能证明全手工制作的痕迹。

另外因为是完全手工制作,所以在壶身的线条、弧度上不会十分完美,往往会微有起伏。壶盖也有可能与壶口有细微的参差。乍一看去,也许你会觉得壶在制作上略有粗糙,然而气度十足。这些差别就像是勇士身上的疤痕,非但不是瑕疵,反而代表了荣誉和非同一般的出身,令人欣赏,也让人由衷敬佩。

因为艺人们通常会选用上好的泥料来制作全手工壶,所以它的泥料一眼看来就会十分有特点,光泽、透气性都会显而易见的优秀。同时因为制作过程中的手工拍打使得壶坯泥料异常紧密,经过烧制后就会膨发,从而让壶看起来更为饱满、有张力,气势油然而生,卓尔不群。

全手工紫砂壶的优点和特征要一一将来可以说是无法尽述的,而且很多东西带着制作者的风格根本不是用语言就能表达的,只能靠朋友们亲身体会了,但不管怎样,我相信只要看见真正的全手工壶,你一定会眼前一亮、心有灵犀。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壶,全手工的壶,主要看一个字》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