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特色县域现代茶产业发展的启示

“三安”调查报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浙江省安吉县、福建省安溪县,湖南省安化县(以下简称“三安”)在中国产茶县中是具有标杆意义的代表。

江南、华南、西南、江北四大茶区上千个产茶县是中国茶产业的重要基础:是茶资源基地,也是茶产业发展基地;是一二三产交集之地,也是茶农增收致富之地;是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起始点,也是市场消费端的出发点;是乡村振兴的用武之地,也是现代茶业发展的创业之地;茶文化内容丰富,茶产业历史悠久。在我国茶叶主产区,县域茶业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富裕的水平,地位重要、关系重大。“大国小农”是我国重要的基本国情农情。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中,包括茶叶生产在内的农业是以小农户生产为基础的,从生产资料、生产规模到生产方式莫不如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长期的制度安排就是一个鲜明特征。据统计,全国85%以上的茶地由个体茶农经营,茶农人均茶地经营面积约为05亩,该数值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的山地面积相近。但是中国茶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又必须通过先进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科学技术,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如何在“大国小农”的背景和基础上走上高质量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之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去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周国富会长提出要对“三安等一批在发展中国特色县域茶业经济探索中取得卓有成效的县(市、区)的实践经验进行调查研究和总结,并亲自同孙忠焕常务副会长、沈立江副会长等会领导带队,分三组深入到浙江安吉、福建安溪和湖南安化进行调查研究,思考和探究县域茶产业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茶业之路,如何让“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习近平主席当年对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经验得到有效推广。三个调研小组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深入茶区企业,农户,通过座谈、探访,听故事、看材料,在掌握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经过梳理、分析和提炼,形成了这份“三安调查”总报告。

三安”奇迹: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在“三安”,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三安”都是山地丘陵居多的地方(安吉占61.5%,安溪占742%、安化占93%)都是海拔有高度、云雾有湿度、低纬有温度的适合茶叶生长的生态优越之地,都有千年以上的产茶老传统。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安”茶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粲,都走出了条因地制宜,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的特色路子,创造了“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的奇迹。

安吉是从一株白茶古树起家闯出了一条兴业富民的路径,成为著名的“中国白茶之乡”。安吉白茶是按绿茶工艺生产的优质名茶,以茶氨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叶白脉翠、色美味鲜为特长,特别受新生的茶饮群体,所喜爱,产、销区从一县走向了全国。1982年湖州市农业局和安吉林业局合作利用天荒坪镇桂家山仅存的一株白茶古树开始进行锲而不舍的良种繁育、推广种植。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到2018年的13年时间,安吉白茶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了4.6倍、3.9倍和8.3倍。至今已在全县建成17万亩安吉白茶园,产值超25亿元,品牌价值达40.92亿元;茶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县外省外引种的白叶一号品种面积近300万亩。在全国264个茶叶主产县的产业综合实力评估中排名第六。2016年安吉县白茶产业被列入国家民生示范工程。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20万余人,为全县36万农民实现人均增收7030元。如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黄杜村在种植白茶之前,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现在户均收入已近4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安溪是从一个传统品牌的基础上“凤凰涅槃”闯出了一条兴业富民的路径,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乌龙茶铁观音之乡。铁观音属青茶(乌龙茶)成品茶分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三大类,以茶味醇厚、茶香浓郁为特长。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安溪茶产业发展,始终将茶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遗余力地推动。现在全县茶园面积达60万亩,茶叶年产量6.2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茶业第一大县。安溪也从福建省最大的贫困县,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行列,市场从福建辐射全国,走向东南亚乃至全世界。2017年,茶叶传统市场占有率17.28%、茶叶电子商务市场占有率21.3%,均居全国第一。2018年,全县涉茶总产值175亿元,年茶叶出口量约1.5万吨,创汇6000多万美元。2009——2018年,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百强产茶县第一位。茶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全县26万农户中有20万农户种植、加工茶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来自于茶叶,120万人口中有50多万人事茶为业。至今茶业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就增加0.5个百分点,全县的GDP就增加0.75个百分点。

安化是从一个“绿黑之争”到“择黑而创“闯出了一条兴业富民的路径。它以“金花”取胜,成为茶界黑马、黑茶产业的后起之秀。安化黑茶因其科学的发酵工艺、“金花”功效和保健功能实现了由“边销茶”到大众保健茶的华丽转身。2018年,全县茶园面积从2004年的5.7万亩发展到了35万亩,茶叶加工企业由12家发展到了160家,茶叶加工量由0.6万吨增长到8.2万吨,茶叶税收从16.8万元增加到了3.2亿元。安化黑茶不仅畅销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还不断走向海外,进入韩国、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市场,成为安化农民的致富产业,安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元以上来自黑茶产业。据统计,每户茶农种植一亩茶园,每年就能收入8000余元,除去3000多元的生产成本,每亩效益超过5000元左右,其中高山茶园、山头茶园效益达到每亩8000至15000元。安化黑茶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安化乃至益阳市的诸多行业,如包装、物流、宾馆、餐饮、旅游等。如益阳全市邮政业务超过90%来自黑茶的相关物流。一大批茶叶龙头企业的兴起,既助力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又带动着当地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安”茶文化和茶产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意义非凡,贡献巨大,是产业富民的典范。它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三安”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当下,“三安”人都满怀浓浓茶情为自己所取得的茶业发展成果而自豪,为高质量现代茶业发展满怀信心。

“三安”经验:上下同欲者胜

《孙子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是说同心同德、目标一致至关重要。“三安”经验的根本一条就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自觉融进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等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上下同心,久久为功,创新创造致力推动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健康发展。

首先,党政高度重视,发挥主导作用,是县域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安”历届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在茶产业发展上,都是高度重视,坚定目标,形成合力,作为支柱产业、富民工程,久久为功,锲而不舍。

安吉从1982年就组织县内外科技人员对白茶进行育苗推广,三产协同推进产业化,年年举办安吉白茶节,并快速占领上海市场乃至全国市场今年,县政府又出合《深入实施安吉白茶“双百行动”(百亿产业、百年品牌)意见,把政府主导和市场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主心骨”和“导向器”的作用。自2010年以来,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白茶企业做强做大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强强联合,促进“公司+基地+订单农户”的融合发展。

安溪在1985年还是全省最大的贫困县,“铁观音”在经济上所占的比重极小。1991年,安溪县党委政府确立了“茶业富民”的发展略。以强烈的“质量就是生命”意识,加强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仝业首责,行业自律”的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设立工作机构强化部门联动,推进安全监管,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同时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扶持力度。在2000至2005年发展初期,政府出台政策,安溪人在外开茶叶店,凭营业执照。身份证,一个店补贴5000元;茶农新植一亩茶园补700元等。2008年开始,安溪县连续9年争取中央,省财政等专项资金3亿元,实施现代茶业项目,建设生态茶园,改造茶叶初加工清洁化厂房,提升茶叶品质。这是一项卓有远见的关键性举措。

安化的绿茶原来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县里曾对发展“绿”还是“黑”反复权衡掂量。南方普洱茶的兴起,让安化人“脑洞”大开,认识到茶叶走出安化,必须要有出奇制胜的奇招。党委政府下定决心让传统黑茶落火重生凤凰涅架。他们因势利导,从科学规划入手,加强基础建设:建立标准化茶园基地,对茶企实行标准化改造,迅速提升黑茶产业科技合量,全面加强质量监管,举办黑茶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彰显黑茶魅力,使“市场”和“行政”各展其功,各尽其职,合心同力,共展风采。

第二,培育市场主体,壮大龙头全业,是促近小农户与现代茶业有机衔接的有力保障。

“三安”茶类各展其长,发展各有妙招,文化各领风骚,但着力点却高度一致,就是坚持市场导向,看力培育壮大茶产业龙头企业。有了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就能把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融合起来,进行产业集群发展,获得茶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富裕农民,惠及人民。

安吉在发展之初也普经历过千家万户做白茶、千军万马走市场,变革创新,使白茶产业由小变大,由散到聚。今日之大如“宋若”“龙王山”黄浦江源”等龙头企业也曾是昔日之小。他们与时俱进、培大育强茶业龙头企业。如加大年产10万斤以上茶叶的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坚持培精育专,精心培育年产2万斤以上茶叶的精特茶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引导小微茶企靠大联强,压缩小微茶企规模,推进安吉白茶规模化发展。积极推动茶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推动企业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和上市,促进企业做优做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推进安吉白茶企业治理方式变革和组织创新,提升公司化经营水平。

安溪培育壮大茶业龙头企业令人称道,一批龙头茶企如“八马”等闻名全国。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在组织形式上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大力推动“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菅模式,引导茶园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防范小农生产对接大市场的产业风险。全县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茶叶企业28家、规模以上茶叶企业67家、SC认证茶企372家。拥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090家,培育国家级示范社4个、省级示范社47个、市级示范社76个、县级示范社73个。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带动型、村级组织带动型农户联作组建型、跨村结合组建型、精英人士带动型等多种模式,茶园生产合作、质量联控比例达95%以上。二是在生产工艺上由手工、半机械化生产向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连续化生产转变。全县现有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57条,大力促进茶叶加工现代化水平。2017年、2018年,安溪县连续举办两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奖励4位“安溪铁观音大师”各100万元工作研究经费,充分显示了安溪县委、县政府传承创新铁观音制作技艺、弘扬光大匠心精神的大手笔。

安化黑茶快速崛起的奧妙之一就是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目前安化黑茶生产基本杜绝了小作坊生产方式,全面推进公司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全县150家茶叶加工企业中,有规模企业59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上市公司1家,同时,电商,微商、直供直销、个性定制,加工体验等新业态企业快速发展。

作为市场主体的茶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在茶产业组织链中据中心地位。

“三安”的又一共同点就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支持公司发展建制完善、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推动茶企与茶农建立利益共同体,形成茶农以订单形式为企业、合作社提供优质原料的长效合作机制,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扩大订单茶农总量,改变茶农种茶炒茶还卖茶的小而全生产模式,形成农户专业种植、企业精深加工、公司统一营销的既分工又合作的一体化经营,提高茶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改进鲜叶交易模式,使品质管理从加工端向种植端延伸,原料把控从市场向基地延伸,原料质量由茶农管控向企业管控转变,减少中间环节,真正实现一条龙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模式。“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农业”不仅解决了茶农卖茶难的问题,还可以实现三次就业,茶园种植和培管是第一次就业,鲜叶采摘和毛茶初制是第二次就业,茶闲期间到茶企从事包装、拣梗、搬运等是第三次就业,连续三次就业基本上保证了茶农的全年就业。有些企业还对茶农进行第二次分配,即采购鲜叶为第一次分配,企业销售茶叶产生利润后再对供叶茶农进行第二次分配,这种组织链和利益链的科学结合,让企业和农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第三,科技和文化是茶产业振翅腾飞的两只翅膀,“三安”经验也是科技支撑、文化引领创造的奇迹。

安吉人在白茶产业发展之初强烈的科技和文化意识令人佩服:安吉白茶的成分构成和营养特质是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权威专家认定的,培育推广优质白茶树苗是依靠科技人员完成的,首攻上海大市场的营销是用科学数据说话的。安吉茶人坚持依靠科技做好白茶、运用文化讲好白茶故事,终成正果。

当下安吉从茶园建设到市场营销全过程都发挥着科技和文化的重要作用。茶园建设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为核心,茶叶安全构建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对茶园各类投入品的源头管理,杜绝高毒高残农药进入安吉市场,建立茶园农资专卖和台账式管理,重点产茶乡镇建立茶园农资专卖,设专柜12个,采用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提供的植物、生物、矿物源药剂、色板信息及杀虫灯等生物的物理的病虫防治方法。严格执行《安吉白茶》国家标准,普及推广安吉白茶标准化生产模式图“明白纸”,全力推进“三品”认证,全县已有无公害认证茶园6.23万亩,绿色(有机)认证茶园2.6万亩,14家企业通过了农业规范认证;启用符合安吉白茶生产特点的生产流水线,现有全自动生产流水线32条,其中12家企业获省级标准化名茶厂称号.

科技先行,文化引领。从2001年起,每年举办安吉白茶节、安吉白茶博览会、上海、北京等地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并与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的合作,连续4年在春茶季通过CCTV《清明访茶》、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央视2套《经济半小时》等安吉白茶专题节目,不断扩大安吉白茶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发挥安吉白茶特质功能,深度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旅游和茶服务等茶业新业态,“中国竹乡安吉白茶飘香二日游”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和全国魅力茶乡;依托万亩茶园的特色资源,融合体验、休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影视拍摄等多元功能,实现“茶园变景区”的转变,促进产业增效、茶农增收。

安溪铁观音的传统老品牌实现转型升级,核心是品质标准、质量安全。安溪人强烈地意识到茶文化根植于茶,而茶的生命线,在于生态和品质科学确立“抓源头、源头抓”理念,致力构建以农资归口经菅管理为中心的无缝衔接监管体系,确保茶叶生产投入品使用的安全与可追溯。建立“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合”,把好农资归口、报备、准入、招标、溯源、举报、监管“七个关口”,认真解决农资“卖的安全”“买的安全”用的安全”和可追溯体系。

安溪铁观音传承弘扬茶文化的工作特色就是老树开新花。安溪铁观音的“前世今生”的两种传说——”魏说”和“王说”流传了几百年。做好“魏说“与“王说”的包容并蓄文章,使铁观音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安溪“三和”茶博馆,3500多平方米的展馆内,收集了世界上700多种茶叶的茶样,并以源、谱、经、传、哲、养、作、道、品、俗、器、承等12个关键词,展现着千百年来茶叶、茶道、茶文化繁衍发展的图片文字和相关实物。安溪茶业龙头企业“八马茶业”十分重视品牌文化的建设,把铁观音文化内涵融入企业品牌建设。“茶王赛”是历史悠久的斗茶文化在当今传承创新的产物,成为安溪茶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茶王赛”南下粤琼,北上京津,大大地提高了安溪铁观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了安溪铁观音茶的市场室间。至今,由政府部门牵头,连续多年举办的“安溪铁观音神州行”活动,行程遍及全国16个安溪铁观音主销城市,同时,社会团体发挥重要作用,安溪茶叶协会,下设30个省内分会、35个省外分会,架设十万营销大军入市通道,及时发布茶业政策、市场行情等信息,在抱团进取、共建品牌、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安化黑茶这匹茶界“黑马”奔腾而出,科技堪称第一“功臣”。在品质保健消费时代通行的今天,茶叶的保健养生功能也成为各大茶类、各地茶叶品牌的卖点。主打养生牌的安化黑茶,从科技创新入手,找到了突破口。近年来,益阳市和安化县加强同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聘请中国茶界7名知名专家为首席顾问,对安化黑茶健康的药理功效进行基础性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由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领衔的《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中国茶业界在国家科技创新领域获得过的最高荣誉,也是安化黑茶技术的科学依据。茯砖茶中的“金花”对人体健康的有益功效得以实证,学名叫“冠突散囊菌”的益生菌,成为黑茶走俏市场的大卖点。以安化黑茶为原料的茶点茶席、保健等产品陆续面世,推动黑茶产品的普饮性、简约化发展。2016年,安化县茶产业申请专利260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有力提升了安化黑茶全产业链的价值开发。

当前,全国一些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缺少“文化味”。一些地方重茶叶质量安全、重标准化生产,但轻视茶叶品牌的文化建设。虽然有了“生态味”有机味”,却少了茶文化的“回甘”,其茶香自然难以飘远。

安化县的品牌文化建设,一开始就将目标市场定位全国,动用各种资源先后将“安化黑茶”的宣传展示投放在首都国际机场和央视一套黄金段,使“安化黑茶”的品牌价值快速提升,目前其公用品牌市场估值达到30亿元以上。同时,安化黑茶不断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每到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参展,"千两茶号子”等文化传播活动都会同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安化黑茶,还先后开展了“挑担黑茶上北京”“安化黑茶少林泰山行”等活动,不少黑茶企业还有自己的品牌歌曲和艺术组合团体展开菅销,大力拓展全国形成广泛影响。

第四,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是好茶也能卖出好价钱的制胜之道

“三安”茶业具有生态优势,在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安吉坚持“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理念,促进茶园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融合发展。按照园区生态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的品质要求,出合《关于原产地安吉白茶茶园保护区域划分的通知》,划定安吉白茶永久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对茶园周边环境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同时全面推进茶园生态化改造,制定《安吉白茶生态茶园建设标准》,有力维护原产地安吉白茶面积的稳定性,保障安吉白茶的生态品质。

安溪的“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在全国实现“四个首创”:一是农资商品条形码准入;二是发放农户农资购买卡;三是无线联网移动农资稽查;四是农资销售凭证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目前,安溪县共发放20多万张农资卡,农资购买卡记录反映出茶农的姓名、所在的乡镇村、住所地址、联系电话、拥有的茶园面积、农资购买情况等信息,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合可以跟踪茶农购买农资的情况,发现有异常情况,网络会自动预瞽农业执法大队可以利用这个平合,跟踪查询农户茶园农药购买使用情况重点抽检异常农户的茶叶质量安全。安溪还在全省首创“山长制”,从县域大生态、茶山小生态、土壤微生态和绿色生产技术推广4个层面,立体推行全域生态化,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35万亩。在全省率先开展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茶园去化学农药化、茶园节水灌溉等“减量化”行动,2018年全县农用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分别比上年减少9.6%、13.99%,控两减三基本”取得较好成效。

安化坚守“小块茶园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茶园战略,力争每一片茶叶的安全、绿色、环保。通过资金奖补、技术指导等方式扶持小农户自建、合建、助建茶园基地,支持企业和种茶大户开展茶业规范、绿色、有机等认证,逐步建立茶园登记发证和茶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全面实行无公害化栽培管理,禁止使用违禁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

品牌建设的核心是品质,质量、品质是生命线,区域公共品牌也好,企业品牌也好、产品品牌也好,莫不如此。

"三安”茶业都十分重视品质标准建设。安吉精心构筑安吉白茶品质保障的“防火墙”’,坚持从源头抓起,加强安吉白茶原产地质量监管,全力实施土壤提档、减肥限药工程,全面推行茶园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在安吉白茶上市季节,加大企业自检和部门抽检力庋,通过鲜叶检测和干茶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对入市交易的鲜叶和千茶进行随机抽样检测,2018年共检测千茶样品300余个,鲜叶样品1800余个,合格率均达100%。

安溪坚持把推动标准化生产作为茶叶质量安全的核心,制订《安溪铁观音》和《安溪乌龙茶》两项产品标准,其中《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已通过专家评审。大力推行安溪铁观音“四个标准体系”,全县100多家茶企获得了ISO9000,GAP、GMP和“三品”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茶叶检测检验力庋,投资3000多万元,在安溪建立了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福建)中心、国家级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为安溪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安化针对“黑茶脏”的传统认识误区,建立环环相扣的一条龙品质保证体系,从茶园到茶杯,从田间的农药管理,到流通领域的包装质量,制定出了一整套规范体系。安化黑茶序列现有13个省级地方标准、8个国家标准,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2个,还获得了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的荣誉称号。正是基于这些可量化、可比照的标准,安化黑茶品质在市场上一直有着较好的口碑。

茶香也要能吆喝、会吆喝。“营销”与“推销”一字之差,方向和路子却截然相反。推销是有了产品再去吆喝,营销是根据市场需要来研制产品吆喝产品。“三安”茶叶品牌之所以从偏远的山区快速稳步走进城市、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文化开路,标准通道,产品品质是基础,营销文化是关键。

安吉通过抓市场、抓展会、抓电商、抓渠道、抓媒体营销资源,通过茶旅融合、茶文融合、茶商融合拓展营销,每年在白茶博览会上隆重表彰金牌经销商和最佳经销商,成为营销经典之作。

安溪铁观音扬名中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创新营销文化:一是活动营销攻市场。1996—1999年,安溪县政府运用“茶王赛”的推广模式,在广州、上海、北京、香港等地刮起“铁观音旋风”,先后攻下福建、广东、长江流域和北方四大市场。2005年2013年,又以“铁观音神州”美丽中国行”活动,进一步开拓中西部市场和东北市场。安溪人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的茶庄、茶店、茶行、茶艺馆达3万多家,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5%提高到现在的8%左右。在外销市场上,安溪铁观音产品销往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1.5万多吨,每年创汇6000多万美元。二是茶都建设筑市场。安溪于2000年在城区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一中国茶都,成为安溪铁观音辐射全国各地的中枢。2001年,茶都茶叶交易额2.78亿元;2017年,茶叶交易额已达13.2亿元,年增长17.86%,三是品牌塑造拓市场安溪坚持以公共品牌支撑企业品牌,以企业品牌开拓市场,以文化涵养产业,推动茶产业朝着品牌经济方向发展。致力培育壮大八马茶业、安溪铁观音集团、坪山茶业、三和茶业、华祥苑茶业、中闽魏氏茶业等一批引领业界的龙头企业,打造出“赛珍珠”浓露香永”“金凤凰”等一批全国性的明星产品,一批有影响力的茶叶商标脱颖而出,全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省著名商标49件,市级知名商标48件。

安化黑茶的营销之道:一是科技支撑营销,用科学数据、科技成果传播安化黑茶的健康功能;二是文化助力营销,用文化艺术演绎展示安化黑茶魅力;三是建立联盟合力营销;采取“政府+协会+企业+基地+农户+物流+经销商”模式,形成营销合力;四是开展新型营销行动,电子商务、网络直销、物流网、配送体系等多管齐下;五是茶旅一体营销,依托茶马古道,弘扬“少数民族生命之茶”的内涵,宣传“藏茶汉饮”,打造民族团结品牌,等等。

第五,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生产力的核心,让人才在发展茶产业上大显身手是产业振兴的又一个关键之举。谁能赢得人才,谁就占了发展先机

安吉解决人才问题的诀窍之一是借脑生财。借用在杭州的国字号涉茶机构多、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人才优势,请进来,送

(课题)上门是好办法。当年发展安吉白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大专家“两坤”(程启坤、姚国坤)立了首功。二是用好本地人才。善于把能干之才用到有用之地,一些基层干部因在发展白茶产业上作出突出成绩而走上了领导岗位;科技人员向基层倾斜,并将正高职称聘任比例从2%提高到5%,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三是重视后备人才队伍培养,舍得花钱费神开展专业培训提高,重点加强企业家、种植技术人才、职业经理人、菅销人员、加工工匠、品牌策划管理、茶艺师、品茶师等八大领域重点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县里还把培养人才列为白茶协会和白茶文化促进会的主要职责、

安溪县用三大奇招提升人才队伍水平:一是以“赛”促质,培育安溪铁观音茶产业领军人才队伍。每年举行铁观音大师赛,评出四名“安溪铁观音大师”,各奖励工作研究经费100万元。通过赛事,传承传统技艺,创新时代技艺,挖掘和培养更多茶专业人才。二是以教提质,培养集产,学,研、销为一体的茶产业人才。2009年,安溪县人民政府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由政府规划1200亩土地,社会捐资6,34亿元,建设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二级学院)2012年9月,学院首批招收400名学生,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高职、研究生等各个层次的教育,逐步形成多层次办学格局。根据安溪县茶叶协会的调查显示,安溪茶学院涉茶毕业生就业率达98%,其中有42%的毕业生工作一两年后成为涉茶企业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人员,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茶学院自创办以来,安溪县涉茶产值提升了58.4%,安溪铁观音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提升19.3%。三是以训推质,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安溪县有80%的人口从事跟茶相关的产业,从茶叶种植、加工、流通,延伸到包装、茶器具、茶食品、茶旅游等,形成茶全产业链人才保障。从2006年开始实施“茶业万人培训工程”,持续开展茶商培训、茶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活动,成效显著。

安化善于把“筑巢引凤”和“筑巢育凤”结合起来,一方面同高等院校和茶叶研究机构保持紧密合作,聘请了中囯农学院茶叶硏究所陈宗懋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等七位顶级专家担任产业发展首席顾问,另一方面建起了安化黑茶学校、安化黑茶研究院、安化黑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教机构。许多茶企也在科技研发上纷纷“发力”。如“华莱科技”建立了博士工作站,白沙溪茶厂成立了企业创新联盟。

“三安”启示: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茶业之路

中国茶产业经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恢复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振兴复兴大发展,已成为世界茶叶生产大国和茶叶消费大国。但是,仍然存在着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的问题,中国还不是茶业强国。

小农户生产既有历史性,也有现实性,更有长期性。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小农户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基本面,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小农户是茶产业中数量最大的微观经济组织,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有基础地位。从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在16个茶叶主产省份140个产茶县的2010个茶农固定观测点的数据看,我国茶农家庭户主90%以上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2岁,受教育程度基本在高中及以下,近半数为初中学历;家庭人口数均值为4.4人,其中家庭中从事茶叶生产的人数一般为2人。茶叶产业在茶区是民生产业,在茶农家庭收入中占有重要位置,2017年被调查的茶农户茶叶收入约占家庭总收入的58.57%。

就现状看,数量巨大的小茶农无疑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市场议价能力较低,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无数的茶叶小农户的家庭经营使茶产业碎片化。小茶农茶产品大多以鲜叶出售,也有以原料散茶出售,既无品牌,更无标准,价格低,效益差。小茶农的生产投入不足,更谈不上机械化、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农资、新标准的应用,茶园管理能力和茶叶加工能力薄弱,产品质量难于稳定和提高。小茶农获得政府的资助少,经济实力不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和自然灾害能力弱,难于持续发展和质量发展。同时,小茶农为了提高家庭收入,一般都是兼业化生产等。茶农的兼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茶区劳动力过剩的局面,但是也给茶叶生产带来了不稳定性。茶叶市场繁荣时候,茶农会重返茶园,市场不景气时候会去兼职,也加剧了茶叶市场供应的波动。

破解茶叶小农户生产瓶颈是个世界性课题,201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2届政府间茶叶工作组会议上,小农户经济工作组曾建议成立世界茶叶小农户联盟(CITS)。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的伟大进程中,各地对破解“大国小农”瓶颈走中国特色现代茶业发展之路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三安”等一大批茶产业发展先行县应势而起,顺势图强。上有领袖关怀、国家战略指引,下有各级重视、政策支持;内有原生动力、创新创造,外有科技进步市场导向,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他们所创造的经验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茶产业前进的方向,值得认真学习借鉴、深入研究探索。

首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处理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关系,形成促进茶产业科学发展、协同发展的合力。

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茶茶业的有机衔接中党委、政府当负领导主导之责,要因地制宜,清醒认识当地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目标,科学引导小农户生产同现代茶业发展的有效衔接,建立科学务实的茶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同时按照市场规律,稳妥地把保护茶农利益机制融进现代茶业发展的共赢链条中大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联结起以龙头企业带动政府政策扶持、社会服务组织助力的发展共同体,营造共创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第二,推进组织链和利益链融合创新,处理好“资本引入”培育主体壮大龙头企业和保护茶农利益、调动茶农积极性的关系,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好龙头企业对小农户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或引进工业资本、商业资本壮大发展茶业经营主体。要致力营造茶企、茶农双赢共进的组织链、科技链、利益链,促进小农户和现代茶业的融合发展。“三安”条成功经验就是把“小农户+合作社+基地+企业”的组织链有机地融进科技链(技术和服务)、利益链。如收购鲜叶是一次分配、市场销售获利后再对茶农进行利润再分配是二次分配,茶农农闲时再到企业务工是第三次分配,这样茶企和茶农就真正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或命运共同体。

第三,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处理好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高质量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统一。茶产业,从茶园到茶杯,既有自身的生态特点,也有周边大环境的生态关系。好茶园本身就是好的生态环境,好茶园也需要周围好的生态环境,那种园中有树、园外有林、坎边有草、周边有花、涧中有水、云雾笼罩的茶园才是好茶园,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体现。要通过信息化、信用化、法制化等途径,建设产品可追溯体系,从上游、中游到下游,全程为绿色品牌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第四,致力产业创新,做精六大荼品类,精彩“六茶共舞”,充分发挥茶资源的综合作用。2018年,我国茶园面积达4395.6万亩,茶叶产量为261.6万吨,茶叶内销191万吨,出口36.5万吨,产能矛盾日益凸显。破解的出路有三条:其一,用心“茶为国饮”使康中国”,大力推进茶和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五进”工作,大力提升全国茶叶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量。其二,创新传统外贸,创造外贸新渠道,打造外贸新航母集群,抱团进取,形成“名优茶、大众茶、原料茶”全方位、立体化综合外贸大格局。其三,立足茶叶,又跳出茶叶做强综合茶产业六茶共舞、三产交融、跨界拓展、全价利用,让茶产业链从喝茶向饮(料)茶、吃茶(食品业、保健品业等)、用茶(医药业、化妆品业、纺织品业等)、玩茶(茶庄园、茶养生、茶旅游休闲等)、事茶(创新茶事水平等)延伸,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三安”都在深入做精茶叶的基础上,向“六茶共舞”进军。安吉在进一步打造“茶旅融合”大品牌同时,正在积极发展茶饮料、茶食品、茶倸健品和茶食品添加剂、茶日化用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开发。安溪的“铁观音”,茶机械、茶配套、茶包装、茶文化、茶旅游等产业集群正在发展壮大,2017年产值已经突破50亿元,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安化以安化黑茶为原料的茶点、茶席、保健等新产品陆续面世,致力推动黑茶产品的大众化、方便化消费。2016年,安化县茶产业申请专利260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

第五,推进科技、文化创新,提升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的能力,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引擎,文化是灵魂,强健翅膀,才能使茶产业展翅高飞。安吉白茶、安化黑茶都在科技先行中尝到甜头,靠科技创品牌,凭文化扬名天下。安溪鸟龙茶不但致力铁观音技术的传承和创新,还把铁观音的从古到今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可口靠茶滋味,可心靠茶故事。科技和文化的基础是人才,人才才是科技和文化展翅高飞的牵线人。

以“三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有创新创造力的县域茶业发展特色县,为推动中国茶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艰苦努力,值得赞赏和肯定。但是,建设茶业强国任重道远。还必须破解三大关键难题:突破“大国小农”瓶颈,实现小农户和现代茶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进现代

茶业的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二是立足茶叶,又跳出茶叶,跨越地域做优六大茶叶品类(绿红黄白青黑),精彩六茶共舞(喝茶、饮料茶、食茶、用茶、玩茶、事茶),深化茶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化茶为国饮,融进“健康中国”融入“一带一路”,全力提升国内外茶产品的营销能力和消费水平,增强品牌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盛世兴茶、建设茶业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茶人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大力弘扬“自信、诚信、匠心创新”的新茶人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以再创世界茶业强国为目标,致力改革创新,抱团合作,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中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茶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最后,提出三条建议:第一,重视“三安”经验、研究“三安”经验、发展“三安”经验,继续加强对中国特色县域现代茶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和指导。第二,鉴于茶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国家设立专门的茶叶综合性管理机构,对茶叶从生产到内外销实行全程扶持和监管。第三,国家设立“全民饮茶日”,并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发出倡议设立“世界爱茶日”,让茶为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福祉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课题组组长:周国富

副组长:孙忠焕、沈立江、于辉达、阮忠训、王小玲

成员:戴学林、陈永昊、陈叙达、缪克俭

执笔:陈永昊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三安经验调查报告(完整版)安化 安吉 安溪》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安溪白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