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坚,资深茶人,国皓茶业的创始人。从事收藏以及加工普洱茶多年,在普洱茶的品饮以及制作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今天潘总要讲的是:如何冲泡古树普洱茶。

古树普洱茶的冲泡方法是很有讲究的,但很多人不了解普洱茶的冲泡方法。普洱茶是茶中极品,不仅让人身体健康,肠胃通畅,而且可以抗衰老、抗辐射等优点。

一、泡茶前期(醒茶)

短期内要喝的茶最好放入紫砂罐中醒茶1個月至半年。醒茶罐内装茶一般不超过2/3,如有可能应定期(比如一个月一次)将茶倒出翻一下,以利于醒茶。没有条件的茶友也可以将拆开的茶临时放入牛皮纸袋或大的信封中醒茶。醒茶时要注意避光避异味、保持必要的环境温度(比如摄氏20℃以上),环境湿度则应比传统仓储湿度(65%-80%)低。

二丶茶器选择:

(1)土陶瓷壶:由于普洱茶的冲泡适宜使用大一点的茶具以更好的表现出普洱茶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土陶瓷壶一般体积较大,其特有的古典粗犷的美更符合普洱茶深厚的陈韵,故土陶瓷壶是冲泡普洱茶的好器皿。

(2)紫砂壶:紫砂壶的透气性和保温性也可作为冲泡普洱茶的器皿。

(3)盖碗杯:盖碗清雅灵便,也不失为冲泡普洱茶的器皿。

(4)杯子的选用:较好选用大一点的、晶滢剔透的玻璃杯较好。这样才有利于观赏普洱茶独具魅力的汤色。熟普宛如琥珀、玛瑙且久泡其艳不减其味不退;生普清亮光润,宛如油膜包裹的蜜汁,久泡其色如故其味不减。

(5)、初学者较好选用玻璃杯或盖碗来冲泡。玻璃杯和盖碗硬度较好,能客观公正的显示其茶性。另外,玻璃杯和盖碗能见度很好,宜于观看茶汤,鉴其好坏。要享受普洱茶就可因人而宜,选择土陶瓷壶或紫沙壶了。

三、投茶量及撬茶

熟茶一般按8.5克/100ml水、则可在前五泡用随手泡(沸点一般在95℃至96℃)烧沸后停顿三至五秒再行冲泡,第六泡起以沸水或者铁壶沸水直接冲泡。

要注意的一点是:前五六泡冲泡时,每泡茶之间的间隔停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分钟),注水注意水线均匀,定点沖泡。

提升級冲泡:普洱茶的冲泡方法有闷泡法、煮茶法两种:

1、闷泡法:每次倒出茶汤时都留根(也叫汤底),或出六留四,或出五留五。之所以选择这种方法是因为熟普的口感和韵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留根不影响每泡的味道,反而能浸出它的醇香。

2、煮茶法:煮茶的工具多陶炉或以酒精加温烧煮,加上一把紫沙制的茶海即可。用这种普洱茶的冲泡方法多半是遇上一饼好熟普,泡到茶汤已淡,但仍不舍丢弃,继而煮之续其茶香。

延伸阅读

潘坚:用不完美的作品来诠释完美


对于每一个专注做普洱茶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穷尽一生之力都要做出一款能够成为传奇的普洱茶。一款能够具备普洱茶所有优点的作品。

这样的梦想对于国皓茶业的总经理潘坚先生来说,已经完成了一半。遍布云南茶山的足迹、10余年制茶的经验,是一款款能够传世的普洱茶的基石,也是潘坚先生引以为傲的资本。

从自己做茶自娱自乐到成立国皓茶业,是潘坚先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完美过渡。国皓茶业的每一款产品都是潘坚先生呕心沥血之作,是对茶山的理解,对普洱茶的理解,对喝茶人的理解的综合体。

“虽然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普洱茶,但是却可以在心中勾勒出完美普洱茶的影子,这就是我做茶10年的理解。”潘坚先生说到。

“班章烈,易武柔。这是普洱茶中最句代表性的一句话,这也是能说明普洱茶茶性的一句话,不同山头的普洱茶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果能从口感上来描述一款完美的普洱茶,那么它的回甘、生津、入口即化、喉韵、耐泡度、香气都应该是最好的。但是这在做茶的过程中是无法实现的,即使有拼配技术的存在,也无法把茶性截然不同的毛茶拼配在一起,制作出能够同时发挥出各自的特点普洱茶出来。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做出在某一个,某几个方面特别突出的普洱茶出来,然后用许多产品分别阐述普洱茶的特点。这样当一个茶客喝过这些茶之后,他就能在他心中勾勒出属于他自己的完美的普洱茶出来。这就是国皓茶业的目标。”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有一句话说的非常不错: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受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这也是我对普洱茶的理解,用许多款不同的国皓茶勾勒出完美的普洱茶,这就是我们国皓人的心愿。”

周树坚刻壶:运刀如笔直追商周


周树坚刻壶周树坚刻壶

周树坚刻壶艺术

品茶和挂画、插花、品香并称为文人士大夫的“四大闲事”,在这四大闲事中,品茶更是与人息息相关,古人品茶在择茶、选水、火侯、配具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十分讲究,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同时,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故有“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所以茶具的配置就十分重要了,茶具的品位可以看出品饮者的修养和情趣,历代以来,紫砂茶具都是文人雅士的案头所好,为清供把玩之物。

在紫砂壶上镌字刻画,自明清时起,已成风气。清末民国时,刻陶成为一种职业,出现了一些刻壶高手。随着文人书画家参与紫砂设计制作,紫砂艺术,突破了造型艺术和实用功能的藩篱,文人书画与紫砂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类——“文人壶”。文人壶的出现既丰富了紫砂艺术的表现内容,同时让书画家在另外的领域尝试书画的表现力,让自己的书画增添了紫砂陶独有的淳朴、浑厚的古韵,两者如影随形、相得益彰。近代谢稚柳、陈佩秋、唐云、陆俨少、关良、朱屺瞻、王个簃、程十发等书画名家均与紫砂艺人合作,制作出很多精美而富有人文气息的紫砂壶,形成了紫砂艺术创作的新潮流。文人壶一时成为紫砂壶收藏的热点,累现各大拍卖场中,成交价格高涨。如顾景舟制作、国画大师吴湖帆亲笔书画的紫砂壶作品“石瓢壶”在嘉德春拍中以1232万元的天价成交。唐云等艺术家参与制作的紫砂壶也拍出几百万元的高价。

在业内,周树坚的书法篆刻为众人熟知,其师承容庚、商承祚、秦咢生等书法大家,潜心书法篆刻艺术和古文字研究。篆刻直追秦汉,书法力求商周——篆刻以周、秦、两汉玺印为宗;书法专攻甲骨文及钟鼎彝器款识、秦篆汉隶,以及博览历朝名家墨迹,融会贯通,作品风格大气磅礴、隽利古拙、苍劲浑穆。其书体爨体更是为人称道,庄严而不呆板,威仪却不失天真。刚柔并济,暗合法度。

因缘际会,周树坚的书法篆刻艺术与紫砂不期而遇,碰撞出艺术的火花,创作出一批紫砂珍品——紫砂壶形态各异,古意丛生,周树坚因形而创,精巧构思,用心雕琢,或篆隶、或钟鼎、或行草、或象形、或兰草、或修竹……把紫砂壶的内在美通过书画雕刻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一件件紫砂器物上,周树坚的书画艺术游刃有余:刀法粗犷豪健、爽朗风神;布局随遇而安、浑然天成;气息高古淳雅、凝重质朴;结字平正大气、古拙天真;用笔稳重刚劲、收放自如。运刀如笔、开阖有度,充分显示了周树坚在书法篆刻艺术上的造诣。而随心而发的运刀产生的爽利意趣,更显得金石味十足。紫砂器形而随意雕琢产生的文人意趣,无不散发着艺术家娴熟的艺术素养和高洁闲适的生活态度。

试想,当我们抛弃烦躁的心态,约三五知己,赏壶品茗,在茶香缭绕之中,追名士雅韵,尚传统遗风,放飞心境,思接千载,意通古今,此乐何及!

我想,这正是周树坚雕刻紫砂的用心之处!(黄颂豪)

潘向黎写茶


她写茶,却又不是写茶,她写的,是被茶味渗透的人事,茶中亦有世事起伏:茶水中也有隐秘盛开的感情,潘向黎写茶,滋味盈盈,又隐隐。文思散置,全靠一股清明茶气般的文气贯穿。

书评人黎戈

前几天,在春秋书店偶见潘向黎的新书《茶可道》,多年未见她出书,自是惊喜,急急买下。我读潘向黎,已逾十年。从《局部有时有完美》到《十年杯》,到《我爱小丸子》,无论她的散文还是小说,贯穿其中的那种磊落直白气息,一点无脂粉味,素面而行的样子,一直都是我喜欢的。

这本《茶可道》是新民晚报的专栏合集,本来心下还有些忐忑,生怕是那种熟极流丽,已然技术化批量生产的索然文字,看了下,倒是平实有物,每篇都有结实的信息。我是不懂茶的,潘却是个资深茶人,她写茶,却又不是写茶,她写的,是被茶味渗透的人事,茶中亦有世事起伏:茶水中也有隐秘盛开的感情,潘向黎写茶,滋味盈盈,又隐隐。文思散置,全靠一股清明茶气般的文气贯穿。

有的是谈茶具,有的谈茶名,有的谈掌故,有的谈茶食。她又是日本留学的,对茶道也略有所知,这些实际和间接经验的积累,自然成了她取材灵便的资本。我认为潘的好处是直爽,比如普洱,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也不婉转。不足是有时对人事下结论比较草率,缺少沉着气。比如认为周作人媚外,冒辟疆风雅,这些论调恕我不能苟同之。

潘向黎的文章看完以后,能系统的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茶粥是什么?苦笋贴的来历,等等,她都做了很细心的追根溯源。这本书很有植物的气息,不仅因为它写的是茶,而且,它是作者历时四年,没有停歇,一点点长出来,富有整体生命感的书,而且她的热情很能牵动读者,读者还可以跟着作者去品尝碧螺春、老君眉、铁观音、白毫,去见识茶礼、茶规、茶宴、茶会,去欣赏名目繁多的茶具。一杯香茗在手,读,看茶人茶事,真可解世味。有一篇甚至写了喝茶的地点,说墓地摈弃俗世腥臊欲念,清心寡欲,是喝茶的好去处。我看得一惊,又觉得在理。

每个话题都开得很清晰,落点小,但下笔绝不含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她写茶粥,纠正了汪曾祺那种以茶汁煮粥为茶粥的概念,其实茶粥是中国古代把各种调味料混合茶叶煮制的一种“茶杂煮”。茶淘饭,按她的写法,我还真操作了,简单可行。还有茶色,她说的历历如在目下,茶香写得也生动,简直是以鼻观物,最后二十四章,写的是茶具和茶人。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看来是平时悉心于此,又博览群书,手到擒来,毫不吃力。这么一篇篇的写,落笔还是浩浩汤汤,居然毫无灵感穷尽,凑数之干涩。潘向黎一直说自己是个没有规划性的人,看来是真爱茶,才能坚持这么久,因着贴合本性。

【黎戈的延伸阅读笔记】

关于茶道

看《茶可道》的同时,我也在读简媜的《下午茶》,个人感觉,简媜的文字更加适合审美需求,学院派的清气加上台南农家的生活气息,诗化的文字被整合得氤氲优美。

关于潘向黎的小说

潘向黎在日本呆过一阵子,我觉得她的短篇还是有点日式风味。她的故事骨架很轻,行文步态伶俐,轻快,转场很快,不留恋细节的雕琢,也不苦心经营内心分析,没有一点点滞意,清浅的情绪流里,其实已经暗藏一切。写到了《我爱小丸子》的潘向黎,勇敢忠于自己的简单的潘向黎,文字倒是有点像日剧。我说的日式,不是指情绪材料,而是指表达和组织这种材料的方式。这篇小说可爱极了。

姚国坤


姚国坤

性别:男

年龄:75岁

祖籍:浙江

个人简介:姚国坤,浙江人,196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

工作经历

现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术部主任、浙江树人大学教授。40多年来,一直从事茶及茶文化研究。姚国坤作为资深的茶学学者,曾经以援外专家的身份,帮助多个亚非国家构建茶叶生产体系,并多次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讲学。

先后主持过部、省级重点课题6项,取得8项科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二次。公开出版的著作有《中国茶文化》、《中国古代茶具》、《饮茶习俗》、《中国茶文化遗迹》、《茶文化概论》、《龙井茶》等30多部。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农学会等五个团体授予“80年代以来有重大贡献的科普作家”称号,因在农业技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国务院奖励,并颁发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紫砂上的潘若骏书法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潘若骏喜欢《菜根谭》里的这句话,这是他的心境,也是他的艺境。

年逾花甲的潘若骏,上世纪80年代曾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书法艺术专业,得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真传。他曾隐居四川乐山大佛之侧十年,育兰养性,挥毫怡情,临池不殆,终有所成,早已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曾任天津市塘沽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观其书法,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

欧阳中石先生评价潘若骏书法有“飒飒清朗”之致,潘若骏则将这份“清朗”完全刻在了壶上。

潘若骏的好字刻在壶上,壶也便成了好壶。以刀代笔、刀笔生花的潘若骏,其书刻的所有壶铭,均经过精心构思,总是文切意远,雅趣横生。把持其壶,品读其铭,顿觉风格隽永,意境悠远。这样的好壶,无疑会启迪心智,陶冶性灵。将紫砂壶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将紫砂壶打造成为文化壶,是潘若骏的追求,也是他的贡献。

紫砂茗壶为雅物,镌刻有雅文雅字的紫砂茗壶便更是雅物了。近见潘若骏先生书刻的“室雅兰香”石瓢壶,细细品赏之余,遂对“雅”字平添了一分理解与心仪。

看到潘若骏刻在壶上的“室雅兰香”四字,油然想起郑板桥的那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还有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今人所寓,皆喜起居舒适而环境幽雅,倘若再置诸案头一把古雅温润的茗壶,那主人不须自言,其品位就立现了。室雅兰香,确能使人远离尘嚣,思接千古,别有一番境界。

“水会于海,云翔于天。道之所混,孰后孰先。及子虽殊,同升太玄。舍彼玄冕,袭此云冠。遗情市朝,永志丘园。静犹幽谷,动若挥兰。”这是晋人陆机所作赠潘尼诗,在2009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潘若骏书法作品集《禅诗精选》一函四册中,便有潘若骏所书此诗。多年来,潘若骏兼修诗、书、茶、禅,并使之融为一体;当他找到紫砂壶这个十分适宜的载体后,便倾情创作,把自己的才思全部投入到这片艺术天地中。他的紫砂作品,只见功力,而不见功利,因而无缰无锁,无滞无碍,自由而自如,真是近乎“静犹幽谷,动若挥兰”了。

近年来,潘若骏又在广西钦州坭兴陶器和江西景德镇瓷器上行刀骋艺,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也给自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国艳茶厂董事长茶学专家董国艳女士


——记茶学专家、西双版纳国艳茶厂董事长董国艳女士

名门之后,科班出身,传承历史

第一眼看到这位没有任何华丽修饰与多余点缀的平凡女子,谁也想不到她是一家茶厂的创始人,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与茶结缘的女人竟然身出名门,她的身上承载着太多东西。可以肯定的是,她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在她身上,看不到商人的急功近利与浮躁气息。在采访过程中,她多次提到一句话“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也许正是这样的淡定与沉稳,使得她有如今的成就。她就是国内茶学专家、中国十大普洱茶企业家、西双版纳国艳茶厂董事长董国艳女士。

也许董国艳的前世今生,注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追溯至120年前,光绪乙酉年间,大理国文学学士、茶学家董桂得到了光绪亲题的“望重成均”的木匾。十分可惜,“文革破四旧”时候,祖上的诗词集和茶论集被焚毁一空,幸运的是,木匾被董国艳的父亲董世达抢救了下来。分家产的时候,父亲只留下了这块木匾。如今,穿过厚重的历史的时空,金漆斑驳的木匾静静地悬挂在国艳茶厂的茶室里,向来宾和茶友述说着百年茶事的辉煌和沉浮。

冥冥之中上天早有安排,董国艳的命运主线由茶叶来贯穿。她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茶叶专业。1995年分配到

董国艳:做国艳精品,创百年茶企


文/董国艳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各位女士、先生、朋友们,您们好!

今天是我们“勐海国艳茶厂”开业庆典之日,我怀着无比喜悦,万分激动和感恩的心情,热情欢迎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莅临指导,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作为洱海之滨、鸡足山脚下走出来的平凡而普通的农家女子,能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诚信经营,发展至今,我此时的心情只有感谢、感激、感恩。

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的好政策;感谢西双版纳各级政府及相关部委办局的关怀和支持;感谢普洱茶业界的老前辈、专家的教诲与帮助;感谢在座的各位茶人、经销商及客户多年来的全力相助与惠顾;感谢我步入社会、人生第一站,我的第二故乡——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拜个早年!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龙年吉祥、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财源广进!

谢谢!

刘祥国:实干发展茶产业


刘祥国(右二)为茶农讲解6家、名优茶基地1.2万亩。年加工绿茶7万公斤、红茶3万公斤。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市场销售逐年扩大,跨区域辐射带动鄂、豫、皖3省9县区46家荼场。实现茶农户均年茶叶增收1500元以上。该公司原料全部来自“古光州”区域大别山高山茶园及施用饼肥的有机茶。全部按照国家标准化、清洁化要求生产。

公司坚持按照“诚信为本、仁义经商、先做人、后做生意”的经营理念和“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采取资源、资金入股的方式和茶叶初精制一条龙,名优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办法,通过创新加工工艺,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市场信息等途径,实行订单生产,为成员提供技术、购销、信息等服务,开展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同时,每年自筹资金60万元,对成员实施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产品等级认证、统一销售。实现合作社及合作伙伴“八个统一”。公司对社员和合作伙伴的茶叶高于市场价的15%左右收购,确保他们比其他茶农增收。

勇于开创新思路

光州牌信阳毛尖茶,刘祥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在国营凌集茶场进行加工工艺的改革并引进机械加工。研发了一套信阳毛尖茶的机制工艺。他将杀青的“生锅”改为滚筒杀青,投叶量大,杀青均匀,更能达到高温快速杀青的效果。确保了毛尖茶的色绿汤清。把“熟锅”做形理条先改用机动小茶把,后又改为揉捻机轻揉、热揉,再用整形机理条提毫。最后用烘干机两次烘干(初烘和足火)。这套工艺把原来的手工“两锅”、“三烘”的费时切难掌握的老工艺改成了全部机械的新工艺,省工省力,降低成本。保证了成茶质量,开创了信阳毛尖茶机械化的新路。这套机械制茶新工艺从上世纪80代开始逐步完善。现在已在潢川、商城、光山、新县、固始等地区普遍推广,是对信阳茶产业的一大推动。用这套机制工艺加工的信阳毛尖茶条形整细圆滑,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郁有板栗香。不会做出“小浑淡”的信阳毛尖茶。这就引领了信阳毛尖茶的回归,把毛尖茶又拉回了大众巿场。老百姓说,这样的毛尖茶可以自己喝,送礼好而且不贵。

他所创制的光州雪芽,人称毛尖茶中的名茶。外形扁平匀直,白毫显露,茶色翠绿,汤色黄绿明亮,清香高长,有熟板栗香。深得茶叶专家的喜爱,曾作诗贊曰:“信阳毛尖好,名茶出潢川。淮南光州上,复入榜名间。新秀有雪芽,尤喜冷水煎。紧结锋苗秀,品啜浓郁鲜。”就是这个东方佳人——光州雪芽,得到欧美人士的钟爱,来信来函订购。

刘祥国诚信做人,妙手做茶。做人讲义气,不忘老朋友。做茶质量好,物美又价廉。一身茶人精神,勇于奉献,不愧是60年茶亊功勋。

陈志坚—— 把普洱茶引进四平的人


被誉为“可入口古董”的普洱茶,能够进入四平饮茶者的口中,这要得力于陈志坚的爱好与经营。目前,陈志坚在谋划着让普洱茶走进东北更多城市。

在四平市府路蓝山英郡25号楼的一家名叫勐海陈升茶庄内,老板陈志坚坐在茶具旁,烧水、洗茶、冲泡,普洱的幽香弥漫在空气里,“来,喝茶。”陈志坚递过一杯普洱茶,在饮茶品茗间聊起了他与普洱茶的故事。

陈志坚第一次和普洱茶亲密接触是在2006年。那时,他到北京出差谈业务,路过王府井一家名叫吴裕泰茶庄时,朋友说这家茶庄挺有名的,进去坐坐吧。就这样在品尝了普洱茶后,便再也忘不了它的幽香和甘甜。陈志坚说:“茶分很多种,我却独爱普洱,不仅是因为普洱茶好,还和我当时忙于经商、急于追求名利的心境有关,在吴裕泰茶庄喝普洱茶时我的内心变得从未有过的平静,这就是普洱的魅力。”

从北京回来后,闲暇之余,陈志坚总会约上几个好友一起品普洱茶。久而久之,他也渐渐萌生了在四平开家普洱茶庄的想法。陈志坚说:“人们的生活在快节奏中,看到数千亩的古茶树铺展在山峦上时,陈志坚再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尽情地在山上高呼。几天参观考察后,他便和公司签订加盟协议,回到四平租下蓝山英郡25号楼的门市房作为经营茶庄之所。一楼卖茶,二楼是供顾客休闲喝茶的茶室,陈志坚精心挑选了实木的桌椅、古色古香的茶具,并在墙上挂了字画,让顾客一进入茶庄便有种悠远、宁静之感。

陈志坚的茶庄开张没几天,每天都有顾客前来卖茶、品茶,每每看着顾客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他的内心也充满了喜悦。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国皓潘坚:如何冲泡好古树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