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建水陶的普洱茶客大多都认为普洱茶蛮适合用建水紫陶来储存和冲泡。但每提及之间的关系时大家只知道好,却又无法说出其中的缘由。

接触过建水陶的普洱茶客大多都认为普洱茶蛮适合用建水紫陶来储存和冲泡。但每提及之间的关系时大家只知道好,却又无法说出其中的缘由。

作为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是如何上位普洱茶的黄金搭档呢?其实归根结底都逃不过这几个与生俱来的优势罢了。一起来看看为何TA俩更配。

关于留香的优势

建水紫陶茶具的密度可以保留茶的香气和味道不被茶具吸收,泡出来的茶汤香气更加充盈,味道更加饱满。而对于储存和转化而言,紫陶拥有一个绝好的微循环环境。

关于导温的优势

建水紫陶茶具的导温性能好,在茶需要逼温的时候,壶内温度上升快,要保持高温,用烫水淋壶即可,这是很多饮用黑茶客人选择建水紫陶的原因。

关于同根同源的优势

云南的茶以普洱茶为代表,云南的陶以建水紫陶为代表,用建水紫陶茶具泡出的普洱茶活性更为凸显,喉韵部分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茶具,这是源于其同出一方水土的相融性。

关于文化的优势

建水紫陶是一种文化陶,以陶为载体,可以承载兼容不同的书画艺术,其文化属性与品茶的雅趣十分契合,文化内涵已超越使用功能而升华为一种独立艺术门类。

都知道普洱茶作为特殊的一个茶类,后期的储存和转化对普洱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普洱茶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储存和转化环境呢?我个人认为是温度和湿度的均衡,长期提供一个恒温和呼吸的环境是普洱茶储存和转化的关键所在。当下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存储器皿,其中以景德镇的瓷器和宜兴的紫砂为主。瓷器因为上釉的缘故表面呈现玻化状,因此在器皿内容易形成一个相对不受外界干扰的密封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绿茶的存储,让绿茶的香气保持的更持久。却不利于普洱茶的存储,因为它不透气导致了普洱茶不能呼吸和转化。

而紫陶烧制好后坯体呈现单气孔的蜂窝状,但是密度又比较大,这样制成的器皿后刚好提供了一个微循环的环境,即不像瓷器密不透风,又不像紫砂透气过大。这样的微循环环境下,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小,在气候干燥的时候它里面能有相对湿度,在湿度大的季节因为它的单气孔又能提供一个相对干燥的环境,这两点刚好满足了普洱茶的存储环境,即能为普洱茶长期储存提供一个相对恒温和微循环的环境。

精选阅读

紫陶为什么能够兴盛起来?


曾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讨论:建水紫陶为什么能够起来?“起来”指的就是发展起来。相对于其他陶类,也许规模还达不到人们的预期,毕竟时间太有限,但发展的速度大家都认为是比较快的。

说“起来”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它曾经几乎要消失了。据人们回忆,2006年前后,做紫陶的工作室不到十家,而如今早已超过千家。

有的人说紫陶是搭了普洱茶发展的便车,普洱茶起来了,紫陶跟着也起来了;还有人说政府来推动了,所以紫陶就起来了。

这些自然是促使紫陶发展起来的原因,但只是辅助的原因。再想想,为什么喝普洱茶的人会想到用紫陶作为茶器,为什么政府要来推动?

因为建水紫陶这种陶与生俱来的好。所以普洱茶人想来感受这一份“好”到底是什么样的,而不管是政府还是其他力量,都想把这种“好”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然后参与的人都受益。

想想,如果紫陶壶泡出的茶很难喝,好茶存入紫陶罐也总是变坏,人们还有什么理由来选择紫陶?就算想推介,又拿什么去说服别人?

紫陶要起来,毕竟要到一个个的消费者手里去,毕竟要被人们实实在在地使用起来。如果第一次使用的感受就是“不好”,感觉到被骗,人们便再也不会选择第二件。

说到底,还是这东西天生的一些优势使得它受到欢迎,人们只不过发现了它并加快了它的脚步。

而这也是很多人有信心来从事紫陶、有底气去推广紫陶的最重要的原因。

建水紫陶的残贴说的是什么?


残贴,这种装饰是建水紫陶独具匠心的创造,是所有陶瓷中仅限于建水紫陶独特的语言。残贴的由来,传说建水县城有一位文人练字时,将写过的字纸随手扔在一边。却无意间发现了堆在一起的字纸表现出一种残缺的美感。他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找制陶工匠,然后,类似的图案开始出现在建水紫陶上。坊间称这叫“残贴”。

随着时间消磨掉了斑驳,岁月留下风韵,残帖,作为建水紫陶的标志性工艺之一,由来已久,制陶艺人们早已说不清残帖的具体来意,它的诞生,或许正如传说中一样是一段美丽的意外.

也有人对“残贴”的出现持有不同的说法,说是因制陶工匠在制作过程中字帖绘画被大风吹散在地,工匠突然发现堆叠在一起的字帖书画,虽不完整,却拼凑出一种莫名的美感,覆于陶上,得以体现。也有人说是因某位文人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字体和风格,突发意想把各种书法文体摹篆颜隶真草和绘画作品创新结合起来,创作出了残帖之妙。对于残贴的出现无论真相是何种,不可质疑的是,残贴的出现给建水紫陶增添了不一样的美。这正是成为建水紫陶独特的韵律。

建水紫陶为什么在明火上容易烧坏?


好几次,曾有顾客问我,有可以直接烧水的紫陶壶吗?或者紫陶壶可以直接用明火烧吗?我的回答都是一口否决。

实际上,目前的紫陶成品能不能用明火直接烧,要分具体情况而论。在一些十分特别的条件下,紫陶壶是可以直接接触明火的。但是正因为条件特别,不好掌握,风险较大,因此我就直接建议陶友不要将紫陶壶接触明火烧水煮茶。

之所以说紫陶成品不能直接放在明火上烧,原因是容易烧裂。我们知道,紫陶的烧结温度超过1100℃。为什么在如此高温烈焰中烧成的紫陶,却不能放在明火上烧水呢?

这是由紫陶成品的属性决定的。从材料学的角度而言,紫陶成品属于脆性材料。其特点是硬度高但不耐冲击,有着脆性材料抗压不抗张的通性。

比如一块紫陶成片,将它放在平整的地面上,用力去压,很难压坏或者需要特别大的施力才会被压坏,这是它硬度高的表现;但如果将它的两边垫起,从中间施力,就很容易折断,这是它张性差的表现。

这两个特性与明火烧裂有什么关系呢?热胀冷缩是常识,深入点说,在实际中,对于一个材料,在受到温度梯度影响时,它的每一个部分并不是同步发生热胀冷缩的。这是因为热量在材料中的传导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在传热的过程中,若是受热不均匀产生的应力(专业名词叫做热应力)大于破坏材料所需的临界强度,材料就会被破坏。

以紫陶成品为例来解释上面这段话就是:脆性材料紫陶在明火上被烧坏,有一个临界强度;当你将紫陶壶置于明火上时,壶底局部受热而先膨胀;但是因为热量在紫陶壶上传导需要一个过程,当壶底受热膨胀时,壶身的其他部位因热量还未传递到那里而并未发生膨胀;因此膨胀与不膨胀的地方就会发生热应力对抗,当对抗的强度大于临界强度时,紫陶壶就会被撕裂。

我在之前介绍紫陶开壶的文章时,特意将紫陶壶放入沸水中煮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来马上用冷水清洗,紫陶壶并未开裂,这是不是矛盾呢?

其实不然。上面说了,紫陶属于脆性材料,如果要被破坏,必须是破坏的这个力量大于它的临界强度。相比之下,沸水的温度,在陆地上大多是低于100℃的,而环境常温,南方冬季也经常在10℃之多。之所以未开裂,是因为这个温差所造成的热应力对抗仍然在紫陶壶的承受范围内,没有超过破坏它的临界强度。

文章开头我说明火直接加热的条件十分特殊,不好掌控,风险很大,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不知道加热到什么程度紫陶壶就撕裂了。沸水的温度在100℃以内,尚且有把握;但是明焰的温度,常用酒精灯的温度在400℃~600℃,蜡烛燃烧温度在500℃~900℃,还有一些上千度的火焰短时间紫陶壶局部快速升温,操作不当,极容易被烧坏。

除非给紫陶成品足够的热传导时间,烧坏的风险才会降低。但还是那句话,风险仍然大,条件不好掌握。所以,为了自己喜欢的紫陶作品能保存得久一点,还是不要冒险用明火直接烧。同时,我们期望聪明的制陶师傅们能攻克难关,有一天能让广大爱陶朋友用上可以在明火上放心烧水煮茶的紫陶。

紫陶壶为什么传热更快?适合泡什么茶?


今天一位陶友反映说感觉紫陶壶比其他泡茶器具传热更快,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这主要是由紫陶的原料决定的。建水紫陶采用当地所产五彩泥为原料制作而成,原料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尤其是紫土,铁元素含量较高。

由富含铁元素的泥料制作而成的紫陶茶壶、茶杯等等,入窑后经过1100℃以上的高温烧制,其中的铁元素也经历了类似炼铁的过程。

烧制出的茶壶坚硬如铁,而且敲击有磬音,说明超过1100℃的高温将其中的铁元素炼制成了单质铁或接近单质铁的物质。

富含铁元素的茶壶经过烧制后就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当茶壶中加入滚烫的开水,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递到整个壶身。其实大家普遍觉得紫陶杯比其他茶杯烫手,原因也在这里。

那么传热快、温度高的紫陶壶适合泡什么茶呢?这也是很多购买紫陶的朋友最常问的一个问题。

各种茶叶的冲泡虽有各自的不同,但是总体遵循了一个原则:茶叶愈嫩、愈绿,冲泡的水温就要愈低;反之,水温愈高。嫩绿的茶低温冲泡,茶汤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中的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较粗老的茶选择高温冲泡,可以将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使得茶味浓淡适中。

所以,各种芽叶细嫩的高级绿茶,并不适合用紫陶壶冲泡,而应该放入玻璃茶杯中,用80℃的开水冲泡即可。而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的绿茶,以及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则必须高温冲泡,这时紫陶壶就是很好的器具。甚至为了提高水温,泡茶前需要温壶,冲泡时需要用开水淋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为什么说紫陶和普洱茶更配?》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