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庆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主办,大庆新闻传媒集团百湖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创意大庆”第五届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文博会”)将于本周六即8月16日,在百湖影视会展中心盛装启幕。文博会荟萃万千文化艺术精品,一件画作、一座玉雕、一件创意饰品都会让我们回味无穷。为了让广大市民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赏各种展品,活动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在场馆及展位的设计、安排上花了很多心思。“一街一景,一馆一貌”,百湖影视会展中心3600平方米的展厅内,被有序地划分成了陶瓷街、工艺品街、书画馆、古典家具馆等。走过一街、一馆,各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品尽收眼底。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本届大庆文博会倾力打造的精品紫砂展馆。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而喝茶就要有茶杯、茶壶等茶具。说起来茶具的种类有很多,但紫砂却是最受推崇的理想茶具,这是因为紫砂壶能发出茶之色、香、味,并且既不夺香,又煮熟汤气。而一些顶级紫砂除了使用外,更具有收藏价值,一些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本届文博会上,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陶金兰、王云仙,中国宜兴紫砂收藏专业委员会理事吴爱珍,高级工艺美术师葛叶萍、李建军等国内知名的紫砂名家,将带来数百件紫砂精品。它们个个烧制工艺精良,并且有极好的造型、寓意,其中更有部分获奖紫砂名壶亮相。喜欢紫砂壶、热衷收藏紫砂的市民,可以借此大饱眼福,同时,还可以跟这些紫砂名家现场切磋交流。作者:袁丽平

Cy260.com精选阅读

宜兴紫砂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鼎蜀是一个太湖边上的普通的小镇,镇里的村民早出晚归,耕田做农活,闲暇时便用陶土制作些日常需用的碗罐。就这样,他们过着无忧无虑而又简单平凡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一个奇怪的和尚出现在他们的镇上。他边走边大声叫唤:“富有的皇家土,富有的皇家土”村民们都很好奇的看着这个奇怪的和尚。

和尚发现了村民眼中的疑惑,便又说“不是皇家,就不能富有吗”。说着,人们就更加疑惑了,直直地看着他走来走去。奇怪的和尚提高了嗓门,快步走了起来,就好像周围没有人一样。有一些有见识的长者,觉得他奇怪就跟了一起去。走着走着到了黄龙山和青龙山了。突然间,和尚消失了。长者四处寻找,看到好几处新开口的洞穴,洞穴中有各种颜色的陶土。长者搬了一些彩色的陶土回家,敲打铸烧,神奇般的烧出了和以前不同颜色的陶器。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紫砂陶艺慢慢形成了。事实上,紫砂陶土的颜色确实是五彩的,称为“陶中陶,岩中岩”。紫砂的陶土为本山绿泥,红泥,和紫泥,产于宜兴,鼎蜀,黄龙山,陶土发掘与黄石下的混合陶土矿中。

中国宜兴紫砂艺术走进尼泊尔


中国宜兴紫砂艺术尼泊尔展10日在尼泊尔帕坦博物馆开幕。

该展由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禾宜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据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尹坤松介绍,本次展览向来宾展示了紫砂矿到炼成紫砂泥做成紫砂壶的全过程。展览现场展示的作品都是获得“景舟杯”金奖的传世力作。来自中国宜兴的制壶高手现场进行传统紫砂壶的制作;观众亦参与互动,在陶艺家的指导下进行打泥片、搓壶把、搓壶嘴等工序创作。

尼泊尔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马哈拉在致辞中表示,中尼双方的文化传统皆很悠久,且互相之间联系紧密。此次展出的紫砂艺术作品是两国文化交流深入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的紫砂艺术独一无二,也在侧面证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性。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介绍了中国紫砂艺术的历史与发展,并用“工匠精神”将中国紫砂艺术同尼泊尔传承丰厚的艺术文化勾连起来。她说:“此次展览是向尼泊尔人民展现中国紫砂工艺的文化传播活动。希望尼泊尔朋友从中了解到中国文化的一个精神侧面。”

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会长塔姆、尼中文教协会会长哈利仕、紫砂艺术团团长陈加兵、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胜利等约200名中尼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完)

宜兴紫砂壶的仿


在当前紫砂业界,有一种情形最为人们指责:一些尚未成名的紫砂艺人,模仿名人名作,做旧造假,署上假冒的名人印款。这类作品中也有些工手上佳、几可乱真的被称为“高仿品”。这种以牟取暴利为目的“仿”,是不符合紫砂艺人的职业道德的,是损害藏家、壶友等消费者的利益的;如任其泛滥,最终会损害、玷污我们的紫砂艺术。因此,作为一名普通的紫砂从业人员坚决反对假冒名人名作,全力支持有关部门关于保护紫砂知识产权的规定和做法。

一“仿”有利于“学习”

一个紫砂艺人在初学入门时,无论是师承家传还是自学成才,都是要经过“仿”这一步的。如已故壶艺泰斗顾景舟,在“上世纪30年代,应上海古董商郞玉王书之聘仿制历代名作,得以接触明清两代传世精品,反复揣摩,研究分析,使其艺术学养和鉴赏能力大有提高。”又如花货大师蒋蓉,“她在不到20岁时赴上海随伯父蒋燕亭学艺并仿制古陶,因此,大开眼界,增长不少知识,掌握了许多技艺,为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要想学艺成功,不但要仿而且要仿历史上的经典名壶和名家的力作。因为作为仿的“样本”,它们的艺术水准愈高,技术含量愈大,仿好了,仿像了,自己的眼界也就愈高,技艺的提高也就更大。

二“仿”是为了“创新”

如果“规仿名壶”只是为了做得和“名壶”一模一样,即使惟妙惟肖,可以乱真,也只能永远生活在名家名壶的阴影下,自己终难有出息。“仿”不仅是为了入门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创新”。前面说到,顾景舟在仿制历代名作时,就“反复揣摩,研究分析,使其艺术学养和鉴赏能力大有提高”,这就为其日后的创新积淀了厚实的基础;同样蒋蓉大师“仿制古陶”后“大开眼界,增长不少知识,掌握了许多技艺,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成谈自己的体会曾说:“有分析地临摹一遍,胜过十遍百遍;只照葫芦画瓢,很难从临摹过渡到创新。”这就告诉我们:临摹只是学习的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创新。就我自己的体会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在“仿”时,要多分析、多研究,吃透名作,为我所用,如能发现不足而加以改进就说明自己的“仿”有所得了。对名家的作品仿得多了,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鉴赏水平和制作的功力,就会水到渠成地进入创新的阶段,这一切都是日积月累熟能生巧后功到自然成的。

总之,坚决反对以牟利为目的假冒名人名作的“仿”,而要提倡认真地学习、研究、分析名壶的“仿”,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制作技艺,并最终进行创新,从而为紫砂艺术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杂谈宜兴紫砂泥及历史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此句诗道出了宜兴紫砂的珍贵之处。据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创始》记载:金沙寺(宜兴湖父镇西南,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底,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又据《宜兴县志》记载:明正德间,有制壶名师供春,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所制"树瘿砂壶"为世间珍宝,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两则记载说明了宜兴的紫砂创始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宜兴丁山是中国最早的紫砂陶器的发源地。

紫砂矿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黄龙山,任墅西香山附近和伏东一带,虽然全国其他地方也有紫砂矿产,但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宜兴丁山的紫砂矿是最适合做茶壶的。三十年前,日本的陶瓷专家特意根据紫砂的成分人工配制了紫砂矿,但让他们很失望,做出来的紫砂始终达不到宜兴紫砂的效果。

紫砂泥属于粉砂质沉积岩,以硅、铝、铁为主。主要分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原矿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原矿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

绿泥是龙骨与黑墩头之间的一层矿泥,有"泥中泥"的称号。其含铁量较少,且以Fe离子为主,原矿呈暗绿色,烧成后呈黄色。其石英含量高,颜色浅,矿物有油脂一样的光泽。绿泥产量很少,泥质较嫩,一般只用来做装饰泥料,很少单独用来做茶壶的。

红泥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周高的《阳羡茗壶系》记载:"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极为丰富,烧成之后呈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朱泥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80目到14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紫砂泥必须含有少量的云母(银星闪点),偶尔也会出现黑色斑点,黑色斑点是Fe或Mn等金属化合物的聚合不熔物,不出现这些特征反而说明此种原料不是手工磨制或正常机制的,由于沉积岩中常含有化石,以CoCO3为主的化石在高温烧成中变成了熟石灰,冲泡中吸水膨胀,产生了所谓的"灰爆"即茶壶表面的瑕疵点。

在紫砂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对紫砂陶器有杰出贡献的艺人,使他们把紫砂融入中国茶文化。没有茶文化,就不会有紫砂的今天。离开茶文化,就不可能有紫砂的发展。造型干练别致,线条刚劲流畅,比例确切恰当,色泽纯朴古雅,经艺人精湛的手工制作,集金石、书画、镌刻于一体,使紫砂壶成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实用器皿。

紫砂壶区别于所有的陶土壶,只有具有双重气孔特性的泥土,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紫砂。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各地那么的紫砂矿中,也只有宜兴丁山的紫砂才是最适合做茶壶的。

宜兴:第九届手工制陶大赛获奖名单


宜兴市第九届手工制陶大赛场景宜兴市第九届手工制陶大赛全景

5月5日至8日,由宜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市陶协、丁蜀镇人民政府、市陶瓷实训基地等六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宜兴市第九届手工制陶大赛在丁蜀成校陶瓷实训工场举行。

本次手工制陶大赛报名参赛人数618名,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仅20岁。大赛不分男女性别,不分年龄大小,不论职称高低,不论专业差别,旨在重在参与,重在切磋陶艺,提高技能,不断融入盛世紫砂的浓厚氛围。通过比赛达到保护、传承、发展宝贵的紫砂文化遗产,强化行业责任的担当、社会形象的提升,维护紫砂品牌的目的。

经过12位大师、高工现场从制作水平、工艺技巧、型器创新等打分评定,共评出一等奖15名、二等奖35名、三等奖55名。

现将一、二、三等奖人员名单公示如下(以姓氏笔画为序)

一等奖

方彩娣冯云华卢伟强许卫群许成安何其仙吴锡勤张黎强周伟伟周益娟施昌耿浩袁德波顾云峰顾定荣

二等奖

丁丽媛方玉琴王秀局宁丽娟孙云生许军何光宏何宽余志平吴宇锋吴志强(1971年)吴秀兰吴桂林吴涛(制壶)张万敏张东梅张伟(1985)沈亮沈星宇周仪赟周达平周国新范群飞施建忠胡小平徐云殷小平袁辉郭栋祥高路章杰将东方蒋海东詹黎明潘晨

三等奖

丁健仇伟中毛雪飞王春厉上清史文杰白峰伍海兵刘伯荣刘梦爱庄涛阳许广辉许文军吴丰丽吴明欢吴健张听钢张诏颖李小萍李宝亮李倩李维琴杜福荣苏衍明邵佳陆稳俊陈莉萍周文伟周宁东周丽萍(1973)周彬孟赟罗泸伟范菊芳郑春芝宦红娟查越诸知冰酒虎钱菊峰钱琦顾丽萍顾俊飞高友杰储亚程康蒋云蒋守卫谢建祥谢美华蔡林雁裴佳安潘文娇潘阳潘洪强

(一震编辑)

紫砂壶精品西施壶的历史


图:紫砂壶精品"西施壶"欣赏

"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而且,最早做这个壶型的,当属徐友泉大师。

日本明治时期的研究中国紫砂的学者奥玄宝,在明治甲戌年(相当于清同治13年)所著的《茗壶图录》中的"式样"篇章里,就有关于西施壶的记载:"式有数样,曰小圆、曰菱花,、美人肩、西施乳"。

民国年间,由紫砂藏家兼紫砂史学家李景康、张虹合著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紫砂史专著《阳羡砂壶图考》里,在记载徐友泉时写道:"又,友泉尝为吴梅鼎父延揽于家,穷年累月、竭智殚思,制有云罍、螭觯、汉瓶、僧帽、苦节君、扇面方、芦席方、诰宝、圆珠、美人肩、西施乳、束腰菱花、平肩莲子、合菊、荷花、芝兰、竹节、橄榄六方、冬瓜丽、分蕉、蝉翼、柄云、索耳、番象鼻、鲨鱼皮、天鸡篆珥诸式。"徐友泉,名士衡,友泉是他的字,明万历(1570年-1619年)人,生卒年不详。从供春(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年-1566年,生卒年不详)做出第一把有史可考的树樱壶到徐友泉的年代,中间只不过隔了50-70年左右,经历了赵梁、董翰、袁锡、时朋(时大彬之父)"四名家"以及时大彬这两代人。徐友泉是时大彬的弟子,这样算来,他应当是紫砂壶史上自供春之后的第四代人物了。小编翻遍了自己所能接触到的紫砂文化典籍,尚未发现徐友泉之前有谁做过西施壶的记载。徐友泉是有史记载做过西施壶的第一人。

李、张二人关于徐友泉做西施壶的说法,其实源自明末时人吴梅鼎的那篇激情飞扬、文采横溢的《阳羡名壶赋》。吴梅鼎出自官宦世家,在紫砂壶历史上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其曾祖吴仕,字克学、一字颐山,号拳石,江苏宜兴人,明正德甲戌(1514年)进士,官至四川参政。号称紫砂壶鼻祖的供春,就是吴颐山少年读书时的家童。吴颐山少年时曾到宜兴金山寺闭门读书,家童供春在服侍少主的同时,偷学金山寺僧制作紫砂壶的技艺,不经意当中一个不小心就成了中国紫砂壶史上大名鼎鼎的一代祖师。吴梅鼎的父亲,更是把徐友泉请到自己的家中为其研制紫砂壶。由此可见,吴梅鼎一家祖孙几代与紫砂壶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由于这种长远的家学之源以及深厚的紫砂学识造诣,那篇空前绝后的《阳羡名壶赋》才让他写的是那么的情真意切、多姿多彩!尤其对于徐友泉更是浓墨重彩,大加赞许,甚至用"技而进乎道"来肯定友泉的功力。文中说:"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接着,吴梅鼎谈到其父与友泉的关系,"缅稽先子,与彼同时",并提到他父亲请徐友泉来家做壶,"爰开尊而设馆,令效技以呈奇",而徐友泉在他家做壶是相当认真的,"每穷年而累月,期竭智以殚思",正是由于徐友泉的殚精竭虑、一丝不苟,加上他的紫砂功力,做出了许多作品,吴梅鼎写道:"尔其为制也,象云罍兮作鼎,陈螭觯兮扬杯。仿汉室之瓶,则丹砂沁采,刻桑门之帽,则莲叶檠台。卣号提梁,腻于雕漆,君名苦节,盖已霞堆。裁扇面之形,觚棱峭厉,卷席方之角,宛转潆洄。诰宝临函,恍紫庭之宝现,圆珠在掌,知合浦之珠回。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格高西子;腰洵约素昭青镜之菱花,肩果削成采金塘之莲蒂。菊入手而凝芳,荷无心而出水。芝兰之秀,秀色可餐,竹节之清,清贞莫比。锐榄核兮幽芳,实瓜瓠兮浑丽。或盈尺兮丰隆,或径寸而平砥,或分蕉而蝉翼,或柄云而索耳,或番象与鲨皮,或天鸡与篆珥。"此中提到的一大堆名词,都是形形色色的紫砂壶款名,其中"美人"、"西子"指的就是美人肩、西施乳。吴梅鼎的父亲与徐友泉这么相熟,梅鼎本人年幼时必定和徐友泉过从甚密,说不定徐大师在做壶时顺手丢一块泥巴让小梅鼎玩玩,那也是人之常情、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吴梅鼎记述徐友泉摹形象体、殚精毕异而作美人肩、西施乳,瓷库中国专家认为当可采信。

宜兴紫砂电子商务战略启动


目前中国整个陶瓷业大约有700多家企业,年产值达110亿元,紫砂壶占到30亿元,可见“世间茶具皆为首”名不虚传。在网络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使紫砂文化与信息技术紧密融合,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9月13日,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在京举行利永紫砂与淘宝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以及中超·百年利永紫砂博物馆(北京)紫砂汇开馆仪式。

据悉,淘宝拍卖会与百年利永即将启动超过3亿元的战略合作。业内人士称,此举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艺术精品与强势营销的完美结合,开启中国紫砂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当紫砂走向互联网平台

在当前紫砂业普遍缺乏自主品牌、研发投入不够、市场上标准不统一的背景下,宜兴紫砂选择与中超电缆这样的大企业携手,希望做强、做大民族品牌。

据了解,利永紫砂陶公司从1913年开始生产经销紫砂,其利国利民的多项创举和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堪称民国时期宜兴紫砂陶业的行业翘楚。旗下不但拥有众多名匠,还招收艺徒培养新人,且有自己的龙窑和发行所,并多次荣获国际大奖。发展至今,新的利永公司由上市公司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发起并控股,在继承“百年利永”深厚紫砂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整合优质产业资源,以塑造“利永”紫砂高端品牌为核心,致力为世界各地的紫砂爱好者打造具有收藏价值及文化意蕴的紫砂作品。

那么,紫砂艺术机构应该如何和互联网联合?曾有淘宝拍卖人士表示,自行搭建平台是一种方式,而更加方便可行的是和淘宝合作,充分利用淘宝网几亿潜在客户的优势,建立自己的在线业务存在,让艺术品不再是土豪的玩物,而是触及中国正在崛起的“殷实阶级”。

作为淘宝网旗下在线拍卖平台——拍卖会,对比传统的委托拍卖,具有成交率高、佣金低、公开透明的特点。根据中拍协发布的《2013年中国拍卖行业展望》蓝皮书,在2014财年第1季度,淘宝拍卖会成交已经高达121亿元,超越去年全年总额,增幅同比达1528%。拍卖业内人士预计,以成交规模计算,淘宝拍卖会将在2015年超越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总和。

阿里巴巴副总裁高红冰介绍,淘宝拍卖会目前涵盖紫砂陶瓷、文玩收藏、玉粹珠宝等十多个行业,已经汇聚了1000多万优质卖家,这些卖家11.5%是线下网购拍卖,而将近80%都是线上拍。“如果把这些新兴的消费群体挖掘出来,培育他们,激活他们,将来会给拍卖市场带来巨大价值。在紫砂走向互联网平台时,我们希望能够把具有地域性的产品借助文化和互联网扩展到全国的市场,让更多想买紫砂壶的买家参与进来,进一步扩大产业、规范市场,促进行业的升级发展。”

防伪技术让藏家无后顾之忧

如何挖掘新兴的紫砂消费群体,利永紫砂电子商务CEO郑艳围绕“珍品”“传承”“创新”3个关键词分析了百年利永的电子商务战略。她认为,从商品结构上看,第一部分是藏品,就是用拍卖会的方式去找寻收藏家、爱好者。第二部分是商品,就是通过天猫旗舰店找到更年轻的一代人。

淘宝的官方旗舰店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旗舰店中购买紫砂的人有70%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就意味着消费者都是80后,他们喜欢的大多是在1000元以下的紫砂产品,其实紫砂在淘宝是很小的一个类目,做得最好的店家一年销售额也就在2000万元左右,这说明还有很大的增量市场等待开发,具备优质的商品、完备的运营的企业还没出现,所以天猫需要我们。我们的客人可以上午捧着星巴克的咖啡去上班,也可以晚上享受泡茶的慢生活。无论什么阶层都可以在利永旗舰店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一把自己想要的壶。我们相信只有客人用的才是好的,只有顾客才是我们最好的评委,这是消费者时代的真理。”郑艳说。

除了通过互联网拍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降低拍卖的门槛,让年轻人和新人入场。百年利永还计划在10个城市开设线下店铺,实现其O2O电子商务全网战略布局,线下的博物馆称为紫砂汇,目前确定选址的有北京、南京、沈阳。紫砂汇便于展示藏品和商品,还可以通过特色活动依照紫砂脉络完成壶友间的交流,同时兼具茶艺功能,给爱茶的人提供紫砂文化氛围。郑艳说,紫砂天生需要与人接触,紫砂汇能很好地承载这个责任。

艺术品线上交易最大的难点在于作品的真伪性问题,那么,利永是如何为拍品保真的呢?据中超电缆董事长助理周燕介绍,一方面,宜兴紫砂行业和淘宝拍卖会共同围绕网络问题制定拍卖的规范、制度。另一方面,聘请了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为首的行家点评团为拍品把关。“依托上市公司的公众平台,能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而且我们有自己的防伪技术,每把壶的颗粒都被记忆下来,对于收藏级别的壶,只要鉴定是我们公司出品的,都可以回收。我们一直在研究完善防伪技术。”周燕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第五届大庆文博会精品宜兴紫砂馆夺人眼球》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